本月累计签到次数:

今天获取 积分

先进管理

先进管理

399 浏览

这样开晨会,不仅员工不累,效率还加倍!

管理类 瓜果飘香 2016-12-07 11:28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在日常管理中,为什么有些部门一盘散沙,相互间推诿扯皮,整天混天撩日却又牢骚满腹,不仅指令无法有效贯彻,拿主管也不当回事,业绩更无从谈起。其实,部门的建设和主管威信的建立,并非是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如果主管将日常的早会上升到企业文化层面,科学合理地组织,十分有助于上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为什么要开晨会?

晨会,是实现组织愿景有效手段,是企业文化打造的实际细化,它的意义在于:

1、统一团队的价值观:通过对组织中某些现象的评价,让员工清楚:组织的原则是什么,底线是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对提倡的行为要予以表彰鼓励,对反对的坚决予以惩处,以此将价值观根植于每个员工的心目中;

2、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只有从内容上层层分解到每个员工身上,从时间上细化到年、月、日,再一件件落实,才能逐步实现,而晨会正好可以通过检讨员工每天工作的进度,来落实战略的完成情况;

3、部署重点工作:将当日的工作重点进行部署和强调,确保每个员工知悉,同时便于相互间的配合;

4、提振员工的信心:一日之计在于晨,良好的精神状态是高效工作的前提,主管要利用好晨会,宣导正能量,增强员工的信心;

5、培养雷厉风行作风:每项工作要有安排、有检查、有追踪、有落实,让员工意识到工作必须落地,养成以目标为导向,工作无借口的习惯;

6、促进成员技能提高:通过内部员工对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分享,敦促其他员工的借鉴和应用;

7、解决信息的“肠梗阻”现象:将晨会作为信息交流的平台,及时传达公司的指示和精神,以及重大信息的反馈;

8、建立主管的权威:通过员工整齐的队列,正确的站姿要求,以及主管的“位置”和训话,来强化主管在员工心目中的“地位”,在员工的潜意识里就形成主管的“领导地位”。

因此,开好晨会,可以有效提升一个团队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为迅速实现组织的愿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为什么开不好晨会?

目前,只有不到50%的工厂保持召开晨会的习惯,而这些工厂的晨会,大多也只停留在一种单向的沟通,或者只是简单安排一下工作,有些形式非常随意,有的直接演变成了点名会。这些晨会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层对晨会没有提到战略的高度,既没有晨会管理制度,也没有对晨会形式、内容等做统一的要求,更没有衡量晨会质量的标准,因此出现了各自跟着感觉走的局面;

2、主管认为晨会无所谓,没有意识到晨会的作用和对自己管理的重要性,只是在例行敷衍;

3、有些工厂虽然一直在召开,但从不对晨会进行检查、监控和总结,更没有配套的奖惩措施,久之便流于形式;

4、有些主管尽管已经意识到了晨会的必要性,但又苦于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只能随波逐流;

5、有些晨会只是一种单向的会议,主管的一言堂,久而久之员工也就失去了兴趣;

6、有些工厂虽然对晨会也做了要求,但核心却有没抓住,譬如,连优劣点评都没有,点评意味着逼迫主管事先了解各部属的业绩情况等,否则无从评起;有些则成了扯皮会,主管冲冠一怒,晨会取消。
 
三、开好晨会的窍门

1、晨会的时间:可以安排在每个组开工之前召开,一般掌握在10-20分钟为宜(与人数多少有关,如果10人以上,可以考虑分组召开);

2、晨会的地点:一般选择在车间附近,开完晨会员工可以立即到达各自的车位,但是要确保开会时周围环境不影响晨会的效果;

3、先整队,后晨会:所有员工必须按统一要求,做到站姿标准,着装统一,整齐划一,不要东倒西歪,貌无秩序。

4、主持人的选定:开始阶段,最好以主管本人为主,之后根据部门形势的管控情况,决定是否调整或轮流主持;

5、主管站立位置:主管要在队伍前方的位置,最好能随着不同的汇报对象,位置也随之变化,但要始终站在汇报者的正前方,两眼目视对方,无论点评还是在听取其汇报;

6、为了节省时间,防止扯皮和跑题,晨会还要遵循原则(最好使用统一的晨会表单):正常内容不汇报,只谈结果,简明扼要,原因不解释、困难不解释;对员工之间可以自行协调解决的,不得提报晨会;晨会并非讨论会议,不能反复纠结于某事,凡只牵扯个别人、耗时较长的,一律晨会结束后解决等等。
 
四、有效晨会的模式

高效的晨会,需要目的明确、条理清晰、节奏紧凑、速战速决。具体可以考虑如下顺序:

1、首先每个员工汇报:各员工逐一汇报昨天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只说结果,一件事一句话概括,对没完成的当众承诺二次完成时间),当日重点工作内容(可以考虑控制在3件事以内);

2、其次主管点评:各员工汇报完后,主管要对其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同时落实之前安排给他的工作进度;

3、再次案例分享:内容可以是经验或教训的总结,也可以是学习心得(要保证团队每天有成员进行分享);

4、主管对前一天工作的部门总结:简要总结昨天的工作情况,并通报最优和最差员工,同时结合身边的具体实例宣导企业的价值观;

5、部署任务及提振信心:宣布本部门当日或某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及注意事项等,在表扬肯定的同时,鼓舞员工干劲;

6、最后是公司政令的宣导:包括重大信息的通报及制度概要的介绍或学习。

如果是生产类晨会,还需做一些事前准备。如,提前到厂巡视生产现场,了解原料、设备、产品、人员等情况;然后查看值班记录,对值班中出现的问题要事先了然于胸;其次查看班组交接记录,了解当班任务完成情况及注意事项;之后对公司新传达的管理规定、会议精神或重大事件进行简要整理;最后对前一天的员工的优劣评价进行汇总分析等等。

按以上步骤召开的晨会,一般在15分钟以内就能结束,也基本能够达到管理者的预期。
 
 
 
来源:网络 查看全部
在日常管理中,为什么有些部门一盘散沙,相互间推诿扯皮,整天混天撩日却又牢骚满腹,不仅指令无法有效贯彻,拿主管也不当回事,业绩更无从谈起。其实,部门的建设和主管威信的建立,并非是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如果主管将日常的早会上升到企业文化层面,科学合理地组织,十分有助于上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为什么要开晨会?

晨会,是实现组织愿景有效手段,是企业文化打造的实际细化,它的意义在于:

1、统一团队的价值观:通过对组织中某些现象的评价,让员工清楚:组织的原则是什么,底线是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对提倡的行为要予以表彰鼓励,对反对的坚决予以惩处,以此将价值观根植于每个员工的心目中;

2、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只有从内容上层层分解到每个员工身上,从时间上细化到年、月、日,再一件件落实,才能逐步实现,而晨会正好可以通过检讨员工每天工作的进度,来落实战略的完成情况;

3、部署重点工作:将当日的工作重点进行部署和强调,确保每个员工知悉,同时便于相互间的配合;

4、提振员工的信心:一日之计在于晨,良好的精神状态是高效工作的前提,主管要利用好晨会,宣导正能量,增强员工的信心;

5、培养雷厉风行作风:每项工作要有安排、有检查、有追踪、有落实,让员工意识到工作必须落地,养成以目标为导向,工作无借口的习惯;

6、促进成员技能提高:通过内部员工对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分享,敦促其他员工的借鉴和应用;

7、解决信息的“肠梗阻”现象:将晨会作为信息交流的平台,及时传达公司的指示和精神,以及重大信息的反馈;

8、建立主管的权威:通过员工整齐的队列,正确的站姿要求,以及主管的“位置”和训话,来强化主管在员工心目中的“地位”,在员工的潜意识里就形成主管的“领导地位”。

因此,开好晨会,可以有效提升一个团队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为迅速实现组织的愿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为什么开不好晨会?

目前,只有不到50%的工厂保持召开晨会的习惯,而这些工厂的晨会,大多也只停留在一种单向的沟通,或者只是简单安排一下工作,有些形式非常随意,有的直接演变成了点名会。这些晨会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层对晨会没有提到战略的高度,既没有晨会管理制度,也没有对晨会形式、内容等做统一的要求,更没有衡量晨会质量的标准,因此出现了各自跟着感觉走的局面;

2、主管认为晨会无所谓,没有意识到晨会的作用和对自己管理的重要性,只是在例行敷衍;

3、有些工厂虽然一直在召开,但从不对晨会进行检查、监控和总结,更没有配套的奖惩措施,久之便流于形式;

4、有些主管尽管已经意识到了晨会的必要性,但又苦于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只能随波逐流;

5、有些晨会只是一种单向的会议,主管的一言堂,久而久之员工也就失去了兴趣;

6、有些工厂虽然对晨会也做了要求,但核心却有没抓住,譬如,连优劣点评都没有,点评意味着逼迫主管事先了解各部属的业绩情况等,否则无从评起;有些则成了扯皮会,主管冲冠一怒,晨会取消。
 
三、开好晨会的窍门

1、晨会的时间:可以安排在每个组开工之前召开,一般掌握在10-20分钟为宜(与人数多少有关,如果10人以上,可以考虑分组召开);

2、晨会的地点:一般选择在车间附近,开完晨会员工可以立即到达各自的车位,但是要确保开会时周围环境不影响晨会的效果;

3、先整队,后晨会:所有员工必须按统一要求,做到站姿标准,着装统一,整齐划一,不要东倒西歪,貌无秩序。

4、主持人的选定:开始阶段,最好以主管本人为主,之后根据部门形势的管控情况,决定是否调整或轮流主持;

5、主管站立位置:主管要在队伍前方的位置,最好能随着不同的汇报对象,位置也随之变化,但要始终站在汇报者的正前方,两眼目视对方,无论点评还是在听取其汇报;

6、为了节省时间,防止扯皮和跑题,晨会还要遵循原则(最好使用统一的晨会表单):正常内容不汇报,只谈结果,简明扼要,原因不解释、困难不解释;对员工之间可以自行协调解决的,不得提报晨会;晨会并非讨论会议,不能反复纠结于某事,凡只牵扯个别人、耗时较长的,一律晨会结束后解决等等。
 
四、有效晨会的模式

高效的晨会,需要目的明确、条理清晰、节奏紧凑、速战速决。具体可以考虑如下顺序:

1、首先每个员工汇报:各员工逐一汇报昨天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只说结果,一件事一句话概括,对没完成的当众承诺二次完成时间),当日重点工作内容(可以考虑控制在3件事以内);

2、其次主管点评:各员工汇报完后,主管要对其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同时落实之前安排给他的工作进度;

3、再次案例分享:内容可以是经验或教训的总结,也可以是学习心得(要保证团队每天有成员进行分享);

4、主管对前一天工作的部门总结:简要总结昨天的工作情况,并通报最优和最差员工,同时结合身边的具体实例宣导企业的价值观;

5、部署任务及提振信心:宣布本部门当日或某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及注意事项等,在表扬肯定的同时,鼓舞员工干劲;

6、最后是公司政令的宣导:包括重大信息的通报及制度概要的介绍或学习。

如果是生产类晨会,还需做一些事前准备。如,提前到厂巡视生产现场,了解原料、设备、产品、人员等情况;然后查看值班记录,对值班中出现的问题要事先了然于胸;其次查看班组交接记录,了解当班任务完成情况及注意事项;之后对公司新传达的管理规定、会议精神或重大事件进行简要整理;最后对前一天的员工的优劣评价进行汇总分析等等。

按以上步骤召开的晨会,一般在15分钟以内就能结束,也基本能够达到管理者的预期。
 
 
 
来源:网络
697 浏览

不确定需求条件下小型制造企业有限产能分配决策研究

管理类 流浪的心 2016-11-03 11:05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文章主要研究了在考虑产能有限的条件下小型制造企业的产能分配决策问题。当一个小型制
造企业在面临不确定需求的条件下,如何合理地分配恰当比例的产能给相应的产品,以防止因某种
产品的短缺或过剩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收益损失。文中给出了小型制造企业同时生产两种需求服从
均匀分布的产品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能分配最优模型。并通过模型解的存在性和求解的过程以
及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链接:http://pan.baidu.com/s/1gf0qOW7 密码:gznj 查看全部
:文章主要研究了在考虑产能有限的条件下小型制造企业的产能分配决策问题。当一个小型制
造企业在面临不确定需求的条件下,如何合理地分配恰当比例的产能给相应的产品,以防止因某种
产品的短缺或过剩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收益损失。文中给出了小型制造企业同时生产两种需求服从
均匀分布的产品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能分配最优模型。并通过模型解的存在性和求解的过程以
及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7.png

链接:http://pan.baidu.com/s/1gf0qOW7 密码:gznj
498 浏览

企业的7种致命成本

管理类 功夫熊猫 2016-10-14 15:53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讲省下来的净利润,成本管理是一项非常有文章可做的工作。明显的成本能够看到,易于管理,可是有些成本很难找到所在,我们称之为“隐性成本”。

这如同生命体暗藏的疾病,久治不愈,挥之不去,让经营者颇为头疼。如果能找到这些“隐性成本”,无疑如同找到“病原体”,那么下一步的“对症下药”一定就是再次腾飞之时了。上海行隆咨询结合十几年的咨询经验将7种“隐性成本”总结如下:

1、 沟通成本

沟通,是企业运营的重要环节。在大多数企业,你会发现,在同事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会出现严重失真的现象,或词不达意,或答非所问,或百人百解……这种现象,说小了,让很多工序成为无效工序,或失去很多重要机会。说大了,有可能因此给企业带来隐患。

会议也是沟通常见的方式之一,企业解决问题和发布指令靠会议,但是也是一个高成本的经营活动。因为这个活动往往是很多领导者参与的集体活动,每过一分钟,意味着与会人员总数的分钟数,而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并未掌握开会的技巧,都存在“会前无准备,会中无主题,会后无执行,与会无必要,时间无控制,发言无边际”的六无现象。这些时间成本是非常昂贵的。

[login]
2、 加班成本

很多老板总认为,员工在下班后“废寝忘食”的“加班”是一种敬业现象。殊不知,这可能隐含着很高的成本。理由有三:

第一,加班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工作任务太重,而是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的,加班意味着低效率。

第二,加班耗费更多的员工精力和体力,严重透支员工的健康,长期下去,会让一些重要员工不能长期发挥其效能,并且有为公司带来负担的隐患,比如有的机械操作员工因为长时间加班而导致疲累,造成事故,而企业要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第三,加班员工并不一定“务正业”,有些员工在下班之余,名为加班,利用公司的资源,从事其个人事情,同时还领取公司的加班费,很多企业的重要损失、数据丢失等都发生在下班时间,而加班成为企业“藏污纳垢”的死角。

3、 用错人的成本

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句名言“将正确的人放到正确的位置”。可惜,真能做到这点的企业的真的不多。

曾经在一家人才市场招聘,听到其员工之间的谈话,说每次招聘会都要他们全体职员去搬桌子和椅子,因为是租借的体育馆作为招聘场地。上到职业经理人,下到普通职员,都成为了“搬运工”,我不禁叹息,这家企业从事的是人才招聘与管理,怎么会花那么高工资请来并不专业的搬运工。

其实这体现了老板们一个非常清晰的心理,他们认为这些员工招聘回来就是要用的,只要自己有人手能做的,就不用再花更多的钱去做。但是我们发现他们因此付出的代价很高。该企业的员工一直抱怨不停,因为相当多的都是女职员,根本没有力气搬运桌椅,那些高管们也从来没有经受过这等“礼遇”,有些纷纷离职。我们也从此不在该招聘会招聘,因为我不相信这样的团队能给我提供很好的服务。

有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都是很欠缺的,他们认为人才是无限的,成为“铁打的营盘”,员工自然也就成为了那“流水的兵”了。不能不说,一个员工的离开对公司都是一笔成本,因为公司要承担对这个员工的培训费等前期投入,还要承担新招聘该岗位员工的前期成本,还要承担新员工是否适合岗位的风险,而老员工的离职也会因为职业素养的关系,可能会流失重要的内部资料或信息,而其离职后,很可能会进入自己的竞争对手的企业。请添加陈安之微信号caz12399,从此你的人生便多了一位成功教练!

所以,员工特别是老员工的流失无疑会给企业带来高出其收入几倍的支出。很多小企业在经营多年后,你发现他们一直是那么小的团队,而除了老板之外,没有一个员工是从企业成立当初留下来的。

4、 企业文化成本

有人说企业文化如同一个企业的魂,会在其每一个成员的精神面貌中得以体现。这种文化在企业成立的初期阶段就开始建立,他受企业的创始人的文化、习惯、技能、职业、好恶等影响,因此有人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

但是说企业文化会成为成本,或许很多人不以为然,但事实如此。我们会发现一些企业的员工精神萎靡,做事效率极其低下,无论多么优秀的员工只要进入,不久要么离开,要么也会变成那样,我们不能不说,这是“环境”问题。而这个“环境”正是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如同企业的生命,会伴随企业的一生,只能调整,无法重造。

5、 信用成本

这是一个牵扯到远期回报的成本,诚信经营如同诚信做人。我们发现,很多企业,习惯拖欠供应商货款,习惯拖欠员工薪资,习惯克扣他人,习惯拖欠银行贷款等等,认为这样可以减轻企业流动资金压力。

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会成为企业经营的严重隐形成本,首先,供应商一定会将时间成本算在其报价中,这类企业无法采购到最低价格的原料或服务。其次,员工薪资拖欠,违背劳动法规,有被惩罚的危险。而拖欠银行贷款,克扣他人,会给其信用度大打折扣,在企业某一天遇到困难时,会四面楚歌的。无疑,企业为此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而其实其并没有因此获得任何益处。

6、 风险成本

将企业推向快车道是每个企业家的梦想。但是风险系数也因此而同步增加。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他们虽然发展迅猛,收入丰厚,但是一旦出现危机,将是灾难性的。多个案例证明,企业的风险很多都是因为预料不足或管理不善造成的,在风险发生前,都早已埋下隐患。而很多大型企业或者知名企业因为一次风险而消亡。

可见,风险是举足轻重的隐形成本。而这种现象并非显而易见,实在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7、 企业家成本

“企业家成本”是指的是企业的老板本身给企业带来的成本。有一句话的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企业家如同一支军队的首领,其本身是企业支付成本最高的员工。很多民营企业的老板把自己变成了企业的“皇帝”,一切自己说了算,全体员工变成了执行的机器。但是,企业家个人因素的缺陷,将会为企业增加沉重的成本负担。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小型企业,但在大型企业里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我们也可以将这种成本延伸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甚至是每一个职员。因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工作负责,我们常常强调,在你的范围,你就是领导,你有权决策。而很多领导者一直以自己为中心,这将大大降低了团队的作战能力,增加了高额的隐形成本。记得曾经对一个抱怨公司缺乏人才的老板说过一句话:“你们公司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和善用人才的智慧”。请添加陈安之微信号caz12399,从此你的人生便多了一位成功教练!

由上可见,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常常要背负着很多负担,而隐形成本正是其中最重的一担。发现并有效降低以上隐形成本,是企业进步的有力举措。
[/login] 
 

 
来源:网络 查看全部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讲省下来的净利润,成本管理是一项非常有文章可做的工作。明显的成本能够看到,易于管理,可是有些成本很难找到所在,我们称之为“隐性成本”。

这如同生命体暗藏的疾病,久治不愈,挥之不去,让经营者颇为头疼。如果能找到这些“隐性成本”,无疑如同找到“病原体”,那么下一步的“对症下药”一定就是再次腾飞之时了。上海行隆咨询结合十几年的咨询经验将7种“隐性成本”总结如下:

1、 沟通成本

沟通,是企业运营的重要环节。在大多数企业,你会发现,在同事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会出现严重失真的现象,或词不达意,或答非所问,或百人百解……这种现象,说小了,让很多工序成为无效工序,或失去很多重要机会。说大了,有可能因此给企业带来隐患。

会议也是沟通常见的方式之一,企业解决问题和发布指令靠会议,但是也是一个高成本的经营活动。因为这个活动往往是很多领导者参与的集体活动,每过一分钟,意味着与会人员总数的分钟数,而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并未掌握开会的技巧,都存在“会前无准备,会中无主题,会后无执行,与会无必要,时间无控制,发言无边际”的六无现象。这些时间成本是非常昂贵的。

[login]
2、 加班成本

很多老板总认为,员工在下班后“废寝忘食”的“加班”是一种敬业现象。殊不知,这可能隐含着很高的成本。理由有三:

第一,加班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工作任务太重,而是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的,加班意味着低效率。

第二,加班耗费更多的员工精力和体力,严重透支员工的健康,长期下去,会让一些重要员工不能长期发挥其效能,并且有为公司带来负担的隐患,比如有的机械操作员工因为长时间加班而导致疲累,造成事故,而企业要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第三,加班员工并不一定“务正业”,有些员工在下班之余,名为加班,利用公司的资源,从事其个人事情,同时还领取公司的加班费,很多企业的重要损失、数据丢失等都发生在下班时间,而加班成为企业“藏污纳垢”的死角。

3、 用错人的成本

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句名言“将正确的人放到正确的位置”。可惜,真能做到这点的企业的真的不多。

曾经在一家人才市场招聘,听到其员工之间的谈话,说每次招聘会都要他们全体职员去搬桌子和椅子,因为是租借的体育馆作为招聘场地。上到职业经理人,下到普通职员,都成为了“搬运工”,我不禁叹息,这家企业从事的是人才招聘与管理,怎么会花那么高工资请来并不专业的搬运工。

其实这体现了老板们一个非常清晰的心理,他们认为这些员工招聘回来就是要用的,只要自己有人手能做的,就不用再花更多的钱去做。但是我们发现他们因此付出的代价很高。该企业的员工一直抱怨不停,因为相当多的都是女职员,根本没有力气搬运桌椅,那些高管们也从来没有经受过这等“礼遇”,有些纷纷离职。我们也从此不在该招聘会招聘,因为我不相信这样的团队能给我提供很好的服务。

有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都是很欠缺的,他们认为人才是无限的,成为“铁打的营盘”,员工自然也就成为了那“流水的兵”了。不能不说,一个员工的离开对公司都是一笔成本,因为公司要承担对这个员工的培训费等前期投入,还要承担新招聘该岗位员工的前期成本,还要承担新员工是否适合岗位的风险,而老员工的离职也会因为职业素养的关系,可能会流失重要的内部资料或信息,而其离职后,很可能会进入自己的竞争对手的企业。请添加陈安之微信号caz12399,从此你的人生便多了一位成功教练!

所以,员工特别是老员工的流失无疑会给企业带来高出其收入几倍的支出。很多小企业在经营多年后,你发现他们一直是那么小的团队,而除了老板之外,没有一个员工是从企业成立当初留下来的。

4、 企业文化成本

有人说企业文化如同一个企业的魂,会在其每一个成员的精神面貌中得以体现。这种文化在企业成立的初期阶段就开始建立,他受企业的创始人的文化、习惯、技能、职业、好恶等影响,因此有人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

但是说企业文化会成为成本,或许很多人不以为然,但事实如此。我们会发现一些企业的员工精神萎靡,做事效率极其低下,无论多么优秀的员工只要进入,不久要么离开,要么也会变成那样,我们不能不说,这是“环境”问题。而这个“环境”正是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如同企业的生命,会伴随企业的一生,只能调整,无法重造。

5、 信用成本

这是一个牵扯到远期回报的成本,诚信经营如同诚信做人。我们发现,很多企业,习惯拖欠供应商货款,习惯拖欠员工薪资,习惯克扣他人,习惯拖欠银行贷款等等,认为这样可以减轻企业流动资金压力。

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会成为企业经营的严重隐形成本,首先,供应商一定会将时间成本算在其报价中,这类企业无法采购到最低价格的原料或服务。其次,员工薪资拖欠,违背劳动法规,有被惩罚的危险。而拖欠银行贷款,克扣他人,会给其信用度大打折扣,在企业某一天遇到困难时,会四面楚歌的。无疑,企业为此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而其实其并没有因此获得任何益处。

6、 风险成本

将企业推向快车道是每个企业家的梦想。但是风险系数也因此而同步增加。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他们虽然发展迅猛,收入丰厚,但是一旦出现危机,将是灾难性的。多个案例证明,企业的风险很多都是因为预料不足或管理不善造成的,在风险发生前,都早已埋下隐患。而很多大型企业或者知名企业因为一次风险而消亡。

可见,风险是举足轻重的隐形成本。而这种现象并非显而易见,实在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7、 企业家成本

“企业家成本”是指的是企业的老板本身给企业带来的成本。有一句话的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企业家如同一支军队的首领,其本身是企业支付成本最高的员工。很多民营企业的老板把自己变成了企业的“皇帝”,一切自己说了算,全体员工变成了执行的机器。但是,企业家个人因素的缺陷,将会为企业增加沉重的成本负担。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小型企业,但在大型企业里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我们也可以将这种成本延伸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甚至是每一个职员。因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工作负责,我们常常强调,在你的范围,你就是领导,你有权决策。而很多领导者一直以自己为中心,这将大大降低了团队的作战能力,增加了高额的隐形成本。记得曾经对一个抱怨公司缺乏人才的老板说过一句话:“你们公司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和善用人才的智慧”。请添加陈安之微信号caz12399,从此你的人生便多了一位成功教练!

由上可见,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常常要背负着很多负担,而隐形成本正是其中最重的一担。发现并有效降低以上隐形成本,是企业进步的有力举措。
[/login] 
 

 
来源:网络
584 浏览

仓库管理必需知道的ERP和SAP的一些名词解释

管理类 功夫熊猫 2016-10-14 14:51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1.企业资源计划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ERP),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定义:
管理思想:ERP是由美国著名的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集团Gartner Group Inc.提出了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 )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
软件产品: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成果,以ERP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
管理系统: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2.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 指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产品构成进行管理,借助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及系统对客户订单,在库物料,产品构成的管理能力,实现依据客户订单,按照产品结构清单展开并计算物料需求计划。实现减少库存,优化库存的管理目标。
3.物料需求计划II
物料需求计划II(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II,MRP II) 指在企业技术、管理和经济上有效地建立起来的一个过程,贯穿于市场经销、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生产计划、物资供应、生产作业与控制、仓储管理和财务成本等环节。
4.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 指从原材料采购直到产成品销售,供应链管理设计、计划、控制可能因素并同时协调与优化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着重供应商、制造商、批发零售商以及服务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协调处理。
5.BPR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BPR) 指运用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大幅度改善业务流程绩效的革命性方法。
6.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 指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目标设定”、“跟踪汇报”、“分析调整”和“考核激励”四个主要的管理环节。
7.系统应用产品
系统应用产品(System Applications Products ,SAP) 指德国的一家ERP软件公司开发的ERP应用软件,是英文System Applications Products in Data Processing的缩写,翻译为数据处理中的系统、应用和产品。
8.SAP R/3
SAP R/3 指一个基于客户/服务器结构和开放系统的、集成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其功能覆盖企业的财务、后勤(工程设计、采购、库存、生产销售和质量等)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
二、SAP模块名称
1.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FI) 指必须能够按有关规定向股东、债权人、劳工组织以及社会公众披露并提供所需的信息,而有效的公司管理会计必须包括控制和转移的功能。财务会计模块由总分类帐、应收帐款和应付帐款、固定资产、法定合并以及特殊统计会计功能组成。
2.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Controlling,CO) 指提供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及内部考核评价所需要的各种信息,通过与销售模块、采购模块、财务会计的集成功能,将生产经营中的各种信息在CO中进行分析和比较,由一般费用成本核算、生产成本核算和获利能力分析等子模块组成。
3.销售和分销
销售和分销(Sales and Distribution,SD) 指SAP系统中一个用于解决销售过程中相关业务操作的高度集成的模块,通过与财务模块的集成,所有信息可以实时反映到帐务系统。主要由销售订单的管理、信用额度的控制、发货管理、发票管理等功能组成。
4.物料管理
物料管理(Material Management,MM) 指r3后勤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此模块所提供的功能基于物料的物流管理操作:获取、采购、需求计划、库存管理、物理仓储管理以及票据管理。
5.仓库管理
仓库管理(Warehouse Management,WM) 指MM模块中的一个子模块,利用WM系统, 可以对公司中复杂的库存结构进行管理。这种结构可包括不同的仓库中的区域(即存储类型),如在高架位闲置的存储、可用存储、冻结存储和固定的仓位提取区域等,以及生产供应、发货和收货区域等。利用WM系统,可以同时对具有随机组织结构和具有固定仓位的仓库进行管理。
6.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Production Planning,PP) 指后勤系统中负责计划、控制、管理生产的模块,提供完善的满足各种制造模式的处理,如重复生产、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流程式生产、批量生产和面向库存生产。集成化供应链如MRPII、电子看板、计划估化器、车间控制器、流程控制系统、PDM等。
7.工厂维护
工厂维护(Plant Maintenance,PM) 指负责复杂的工厂控制系统维护;支持对工厂的图形化表达,可和地理信息系统相连,包括详细的工厂图表;对设备可进行预防性维护计划、缺损保修、检修、备品备件管理等。
8.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HR) 指SAP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模块,是管理人事档案、人员工资及培训和差旅费用的,最终产生的财务信息会集成到会计模块中。
9.物流集成
物流集成(Material Repair Operation,MRO) 指对备品备件、原料、产成品等物资的采购、供应、库存、销售等状态的管理。
10.石油行业解决方案
石油行业解决方案(Industry Solution- OIL,IS-OIL) 指一个专门针对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出来的行业解决方案,SAP公司与其众多的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了石油天然气行业全球理事会,目标是支持SAP石油天然气行业产品及SAP油气企业用户的互动发展。该理事会定期召开会议,工作重点主要围绕着制定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管理标准及相应SAP产品的开发策略,以满足石油天然气行业不断变化的管理需求。经SAP公司及其战略合作伙伴二十余年来的潜心研究,反映当今一流石油企业生产与管理经验的“最佳业务实践”被预置在 SAP的系统中。这些最佳业务实践基本涵盖了大多数石油企业在生产与管理上的各类需求,同时也可为各石油企业进行组织机构、管理流程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与专家式的帮助。
11.高级计划优化器
高级计划优化器(Advanced Planning Optimizer,APO) 指SAP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可优化供应链管理,通过高级计划优化器可提供一套更好的采购方案给企业,通过APO与ERP集成可尽快尽好并最低成本的得到供应商原料从而使得公司的产品更快速地交付给客户。
12.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Business Information Warehouse,BW) 指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与时间相关的、不可修改的数据集合。与其他数据库应用不同的是,数据仓库更像一种过程,对分布在企业内部各处的业务数据的整合、加工和分析的过程。
13.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Strategic Enterprise Management,SEM) 指提供一种手段和途径(如通过与历史同期的比较或对未来某一时期的合理预期),使企业的战略决策不断地由设想转变为现实。14.主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 ,MPS) 是预先建立的一份计划,由主生产计划员负责维护。主生产计划是驱动MRP的一整套计划数据,它反映出企业打算生产什么,什么时候生产以及生产多少。主生产计划必须考虑客户订单和预测、未完成订单、可用物料的数量、现有能力、管理方针和目标等等。
三、SAP实施
1.SAP实施方法: 快速实施SAP
快速实施SAP (Accelerated SAP ,ASAP) 指SAP提供的执行解决方案。Accelerated SAP集成了几个组件,这几个组件联合工作以支持R/3 系统的快速有效的执行。
2.Change Management变革管理
变革管理(Change Management) 指对用现行的计划和概念将企业转换成新的状况的渐进和不断变化的过程的管理。
3.关键流程演示
关键流程演示(Conference Room Pilot,CRP) 指SAP实施过程中,对关键业务流程在系统上进行实现演示,从而得到实施单位对实施SAP的初步认可。
四、SAP系统设置
1.集团
集团(Client) 指SAP系统中最高等级的组织单位,是由一个主数据库和建立一个完全集成系统所必须的所有表格组成的。
2.公司代码
公司代码(Company Code) 指一个独立的会计实体,拥有完整的会计帐套。是对外报送法定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最小单位。
五、SAP开发工具
1.高级业务应用程序
高级业务应用程序(Advanced Business Application Programming,ABAP) 指SAP公司开发的用于Reports、Screens、Interfaces、Data conversions等多种应用程序设计的一种编程语言。R/3的所有应用程序甚至其BASIS系统的部分组件都是由ABAP开发的。它是图形化第四代编程语言。因此常被称为ABAP/4。
六、系统应用
1.关键用户
关键用户(Key User) 指在ERP实施过程中,代表实施方提出业务需求,全程参与整个项目实施,负责对最终用户进行培训,及实施后的系统维护的人员。
2.最终用户
最终用户(End user) 指在ERP实施后,在ERP系统中进行凭证输入、报表查询等日常业务操作的系统使用人员。
3.角色
角色(Role) 指按照一定的权限执行相应的操作的个体。
 
 
来源:网络 查看全部
1.企业资源计划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ERP),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定义:
管理思想:ERP是由美国著名的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集团Gartner Group Inc.提出了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 )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
软件产品: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成果,以ERP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
管理系统: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2.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 指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产品构成进行管理,借助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及系统对客户订单,在库物料,产品构成的管理能力,实现依据客户订单,按照产品结构清单展开并计算物料需求计划。实现减少库存,优化库存的管理目标。
3.物料需求计划II
物料需求计划II(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II,MRP II) 指在企业技术、管理和经济上有效地建立起来的一个过程,贯穿于市场经销、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生产计划、物资供应、生产作业与控制、仓储管理和财务成本等环节。
4.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 指从原材料采购直到产成品销售,供应链管理设计、计划、控制可能因素并同时协调与优化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着重供应商、制造商、批发零售商以及服务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协调处理。
5.BPR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BPR) 指运用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大幅度改善业务流程绩效的革命性方法。
6.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 指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目标设定”、“跟踪汇报”、“分析调整”和“考核激励”四个主要的管理环节。
7.系统应用产品
系统应用产品(System Applications Products ,SAP) 指德国的一家ERP软件公司开发的ERP应用软件,是英文System Applications Products in Data Processing的缩写,翻译为数据处理中的系统、应用和产品。
8.SAP R/3
SAP R/3 指一个基于客户/服务器结构和开放系统的、集成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其功能覆盖企业的财务、后勤(工程设计、采购、库存、生产销售和质量等)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
二、SAP模块名称
1.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FI) 指必须能够按有关规定向股东、债权人、劳工组织以及社会公众披露并提供所需的信息,而有效的公司管理会计必须包括控制和转移的功能。财务会计模块由总分类帐、应收帐款和应付帐款、固定资产、法定合并以及特殊统计会计功能组成。
2.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Controlling,CO) 指提供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及内部考核评价所需要的各种信息,通过与销售模块、采购模块、财务会计的集成功能,将生产经营中的各种信息在CO中进行分析和比较,由一般费用成本核算、生产成本核算和获利能力分析等子模块组成。
3.销售和分销
销售和分销(Sales and Distribution,SD) 指SAP系统中一个用于解决销售过程中相关业务操作的高度集成的模块,通过与财务模块的集成,所有信息可以实时反映到帐务系统。主要由销售订单的管理、信用额度的控制、发货管理、发票管理等功能组成。
4.物料管理
物料管理(Material Management,MM) 指r3后勤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此模块所提供的功能基于物料的物流管理操作:获取、采购、需求计划、库存管理、物理仓储管理以及票据管理。
5.仓库管理
仓库管理(Warehouse Management,WM) 指MM模块中的一个子模块,利用WM系统, 可以对公司中复杂的库存结构进行管理。这种结构可包括不同的仓库中的区域(即存储类型),如在高架位闲置的存储、可用存储、冻结存储和固定的仓位提取区域等,以及生产供应、发货和收货区域等。利用WM系统,可以同时对具有随机组织结构和具有固定仓位的仓库进行管理。
6.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Production Planning,PP) 指后勤系统中负责计划、控制、管理生产的模块,提供完善的满足各种制造模式的处理,如重复生产、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流程式生产、批量生产和面向库存生产。集成化供应链如MRPII、电子看板、计划估化器、车间控制器、流程控制系统、PDM等。
7.工厂维护
工厂维护(Plant Maintenance,PM) 指负责复杂的工厂控制系统维护;支持对工厂的图形化表达,可和地理信息系统相连,包括详细的工厂图表;对设备可进行预防性维护计划、缺损保修、检修、备品备件管理等。
8.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HR) 指SAP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模块,是管理人事档案、人员工资及培训和差旅费用的,最终产生的财务信息会集成到会计模块中。
9.物流集成
物流集成(Material Repair Operation,MRO) 指对备品备件、原料、产成品等物资的采购、供应、库存、销售等状态的管理。
10.石油行业解决方案
石油行业解决方案(Industry Solution- OIL,IS-OIL) 指一个专门针对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出来的行业解决方案,SAP公司与其众多的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了石油天然气行业全球理事会,目标是支持SAP石油天然气行业产品及SAP油气企业用户的互动发展。该理事会定期召开会议,工作重点主要围绕着制定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管理标准及相应SAP产品的开发策略,以满足石油天然气行业不断变化的管理需求。经SAP公司及其战略合作伙伴二十余年来的潜心研究,反映当今一流石油企业生产与管理经验的“最佳业务实践”被预置在 SAP的系统中。这些最佳业务实践基本涵盖了大多数石油企业在生产与管理上的各类需求,同时也可为各石油企业进行组织机构、管理流程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与专家式的帮助。
11.高级计划优化器
高级计划优化器(Advanced Planning Optimizer,APO) 指SAP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可优化供应链管理,通过高级计划优化器可提供一套更好的采购方案给企业,通过APO与ERP集成可尽快尽好并最低成本的得到供应商原料从而使得公司的产品更快速地交付给客户。
12.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Business Information Warehouse,BW) 指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与时间相关的、不可修改的数据集合。与其他数据库应用不同的是,数据仓库更像一种过程,对分布在企业内部各处的业务数据的整合、加工和分析的过程。
13.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Strategic Enterprise Management,SEM) 指提供一种手段和途径(如通过与历史同期的比较或对未来某一时期的合理预期),使企业的战略决策不断地由设想转变为现实。14.主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 ,MPS) 是预先建立的一份计划,由主生产计划员负责维护。主生产计划是驱动MRP的一整套计划数据,它反映出企业打算生产什么,什么时候生产以及生产多少。主生产计划必须考虑客户订单和预测、未完成订单、可用物料的数量、现有能力、管理方针和目标等等。
三、SAP实施
1.SAP实施方法: 快速实施SAP
快速实施SAP (Accelerated SAP ,ASAP) 指SAP提供的执行解决方案。Accelerated SAP集成了几个组件,这几个组件联合工作以支持R/3 系统的快速有效的执行。
2.Change Management变革管理
变革管理(Change Management) 指对用现行的计划和概念将企业转换成新的状况的渐进和不断变化的过程的管理。
3.关键流程演示
关键流程演示(Conference Room Pilot,CRP) 指SAP实施过程中,对关键业务流程在系统上进行实现演示,从而得到实施单位对实施SAP的初步认可。
四、SAP系统设置
1.集团
集团(Client) 指SAP系统中最高等级的组织单位,是由一个主数据库和建立一个完全集成系统所必须的所有表格组成的。
2.公司代码
公司代码(Company Code) 指一个独立的会计实体,拥有完整的会计帐套。是对外报送法定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最小单位。
五、SAP开发工具
1.高级业务应用程序
高级业务应用程序(Advanced Business Application Programming,ABAP) 指SAP公司开发的用于Reports、Screens、Interfaces、Data conversions等多种应用程序设计的一种编程语言。R/3的所有应用程序甚至其BASIS系统的部分组件都是由ABAP开发的。它是图形化第四代编程语言。因此常被称为ABAP/4。
六、系统应用
1.关键用户
关键用户(Key User) 指在ERP实施过程中,代表实施方提出业务需求,全程参与整个项目实施,负责对最终用户进行培训,及实施后的系统维护的人员。
2.最终用户
最终用户(End user) 指在ERP实施后,在ERP系统中进行凭证输入、报表查询等日常业务操作的系统使用人员。
3.角色
角色(Role) 指按照一定的权限执行相应的操作的个体。
 
 
来源:网络
532 浏览

优秀班组长晨会制

管理类 泰迪的礼物 2016-10-12 14:55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问:什么是班组晨会?
答:晨会是利用上班前5~10分钟的时间,全体员工聚在一起,互相问候,交流信息和安排工作的一直管理方式。






一、“一日之计在于晨”——晨会的意义

有利于全体员工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使全体员工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事先进行工作安排,可有效提高工作布置效率,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增进和加强沟通,发现、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增强员工的整体素质,通过早会传递信息、组织员工学习,进行典范分享,使员工不断增长知识,学到和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

能够锻炼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表达、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利于形成独特的班组文化。 

二、晨会的准备

1、规定晨会时间、员工列队开会

2、充分准备、条理清晰

晨会上要宣讲哪些内容,按①、②、③……分类,一条一条的,做到心里清楚,条理清晰;

总结昨天生产中发现的问题,产量、质量的数据,必要时可以写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以免宣讲时有遗漏;

分析整理,确定讲解的重点。

3、振奋而简短的开场白

三、高效晨会的内容

1、严格考勤

在晨会开始前,班组长可以通过点名来了解班组员工的情绪。

2、生产指令和目标传达(占晨会时间约为30%)

包括生产安排、质量目标、政令传达等。

传达的要点:

明确告知短期生产计划(每款、每天的计划)

明确班组质量目标,简述明确;

突出重点,发挥其时效性

确认对方是否正确接收信息;

3、工作教导(占晨会时间约为50%)。 包括作业规范说明,标准化工作,安全生产,品质异常及个人品质、效率总结。工作标准的维系。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议在员工工作出现差错的情况下强调制度及工作标准,千万不可千篇一律每天都去泛泛而谈,这样          只能使员工厌倦,遭到员工的排斥。

4、理念的培养。包括工作教养、作业习惯、质量理念等。
5、做好晨会记录











四、晨会后的跟踪

及时的复核。开完晨会后,班组长要针对晨会内容,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有意识的跟踪,看员工是否依照要求作业生产,如发现有偏差的要马上指正,从而保证晨会效果。

不断的总结。作为晨会组织者的班组长,应该针对每一次班前会有意识的不断总结,找出不足的地方,包括主持的方式,语言的组织,会议的内容,效果的追踪等等方面,以便下次改进,不断提升班前会的质量,推进班组的建设。






五、高效晨会的特点

程序要紧凑,节奏要明快,实现上下贯通;

控制时间,不易过长,防止和避免分散员,工的注意力和影响其他工作;

制定完善有关制度,使员工积极参与,正常出勤,不迟到早退,如期参加;

让员工广泛参与,给每个人提供主持的机会,充分锻炼和展示自己,避免唱“独角戏”

员工参加早会要有一个良好的状态,精神抖擞,士气高昂;

加强追踪,对晨会布置的工作要进行跟踪,对完成好的给以表扬,对未完成的查找原因,制定措施和目标,确保把布置的工作match圆满完成。
 
 
来源:网络 查看全部
问:什么是班组晨会?
答:晨会是利用上班前5~10分钟的时间,全体员工聚在一起,互相问候,交流信息和安排工作的一直管理方式。

640.webp_(3)_.jpg


一、“一日之计在于晨”——晨会的意义

有利于全体员工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使全体员工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事先进行工作安排,可有效提高工作布置效率,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增进和加强沟通,发现、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增强员工的整体素质,通过早会传递信息、组织员工学习,进行典范分享,使员工不断增长知识,学到和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

能够锻炼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表达、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利于形成独特的班组文化。 

二、晨会的准备

1、规定晨会时间、员工列队开会

2、充分准备、条理清晰

晨会上要宣讲哪些内容,按①、②、③……分类,一条一条的,做到心里清楚,条理清晰;

总结昨天生产中发现的问题,产量、质量的数据,必要时可以写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以免宣讲时有遗漏;

分析整理,确定讲解的重点。

3、振奋而简短的开场白

三、高效晨会的内容

1、严格考勤

在晨会开始前,班组长可以通过点名来了解班组员工的情绪。

2、生产指令和目标传达(占晨会时间约为30%)

包括生产安排、质量目标、政令传达等。

传达的要点:

明确告知短期生产计划(每款、每天的计划)

明确班组质量目标,简述明确;

突出重点,发挥其时效性

确认对方是否正确接收信息;

3、工作教导(占晨会时间约为50%)。 包括作业规范说明,标准化工作,安全生产,品质异常及个人品质、效率总结。工作标准的维系。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议在员工工作出现差错的情况下强调制度及工作标准,千万不可千篇一律每天都去泛泛而谈,这样          只能使员工厌倦,遭到员工的排斥。

4、理念的培养。包括工作教养、作业习惯、质量理念等。
5、做好晨会记录

640.webp_.jpg


640.webp_(1)_.jpg


四、晨会后的跟踪

及时的复核。开完晨会后,班组长要针对晨会内容,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有意识的跟踪,看员工是否依照要求作业生产,如发现有偏差的要马上指正,从而保证晨会效果。

不断的总结。作为晨会组织者的班组长,应该针对每一次班前会有意识的不断总结,找出不足的地方,包括主持的方式,语言的组织,会议的内容,效果的追踪等等方面,以便下次改进,不断提升班前会的质量,推进班组的建设。

640.webp_(2)_.jpg


五、高效晨会的特点

程序要紧凑,节奏要明快,实现上下贯通;

控制时间,不易过长,防止和避免分散员,工的注意力和影响其他工作;

制定完善有关制度,使员工积极参与,正常出勤,不迟到早退,如期参加;

让员工广泛参与,给每个人提供主持的机会,充分锻炼和展示自己,避免唱“独角戏”

员工参加早会要有一个良好的状态,精神抖擞,士气高昂;

加强追踪,对晨会布置的工作要进行跟踪,对完成好的给以表扬,对未完成的查找原因,制定措施和目标,确保把布置的工作match圆满完成。
 
 
来源:网络
650 浏览

引入BIM的早晚究竟会产生哪些影响?

管理类 妙莲华 2016-09-28 14:27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如今,BIM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从起初的设计院设计师BIM应用,发展到现在施工单位也在跃跃欲试,那么如果现在还没有用到或者刚刚接触BIM技术,会是怎么样的一个状况呢?


企业应用越早,越早建立竞争优势近期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BIM政策,如评鲁班奖、政府投资的2万平米以上项目都要求使用BIM技术;很多业主方也将BIM技术使用写入招标要求,即使没有要求,在技术标中体现了BIM技术,都是重要的加分项。BIM技术迟早都要用,使用越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越不明显。
现在业主对BIM很关注,学习的积极性比施工单位还高,一旦业主掌握了BIM技术,跑冒滴漏、签证变更的方式都不能用的时候,施工企业就更被动了。
从试点BIM项目到自己拥有成熟的BIM实施能力有一个较长的周期。企业要想形成自己的BIM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尽早组建自己的BIM团队,团队的培训、学习需要较长的周期,无论如何应用BIM,这个学习周期都是存在的。用得晚了,就落在别人后面了。
BIM介入项目越早,价值发挥更明显BIM技术的一大优势就是在施工前将建筑在电脑里模拟建造一遍,在施工前提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BIM技术应用越早,价值越高。如果项目已经施工了,很多BIM应用将错过最佳时机,如:
投标方案:在投标阶段,BIM无疑是亮点之一。商务标方面,利用BIM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算量,一方面方便对外不平衡报价,“预留”利润;另一方面对内进行成本测算,提前了解利润空间,便于决策。在技术标方面,可以提前展示BIM在施工阶段的价值,碰撞检查、虚拟施工、进度管理、材料管理、运维管理等,提高技术标分数,从而提升项目中标机率。
前期场地布置:在施工单位进场前模拟现场的场地布置模型,如:办公场地等,如果前期模拟好场地布置,则可以最大的节约施工用地,减少临时设施的投入,从而降低成本。同时通过对材料运输路线的方案模拟最大限度的减少场内的运输,减少材料的二次搬运。
施工专项方案模拟:在施工前通过BIM技术模拟施工专项方案,利用BIM的可视化,帮助施工人员判断方案的合理性,或者通过模拟多项方案,帮助制定最佳方案决策。施工专项的方案模拟还可以帮助现场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施工方案,提升施工水平与效率。

高大支模查找:施工前通过BIM系统可以快速查找和定位出楼层中需要高大支模的位置,人工筛选查找高大支模的位置会导致效率低下;其次会出现遗漏,如果在施工后才发现有部分遗漏,这样工程的施工安全会存在很大的隐患。
支撑维护与主体碰撞检查:施工前地下支撑维护模型和地上主体结构模型,进行碰撞检查,不仅校验支撑维护方案的合理性,同时还能检验出支撑结构与主体结构间存在的碰撞点,避免在主体结构施工时支撑围护影响主体结构施工。
图纸会审:图纸会审可以提前发现图纸的缺陷,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返工节约工期;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才发现图纸问题,会造成不必要的返工,费材费工的同时施工进度也相对滞后。
地下部分复杂节点交底:施工前通过BIM可视化模型提前对地下部分节点,尤其是基础部分的复杂节点进行交底,通过BIM模型的可视化交底,不仅让现场的技术员深刻的理解图纸,更能避免对图纸错误理解从而造成的错误施工。
材料上限控制:施工前通过对工程量精确核算,可以对现场的进料以及备料做好精确材料计划,控制好材料的上限;前期材料上限控制,不仅避免在施工过程中进料过多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增加成本,而且对公司和项目整体资金的合理安排提供保障。
预留洞:施工前通过碰撞检查系统查找出设计图纸中遗漏的预留洞口,避免在施工后发现该预留的洞口没有预留而凿洞返工,不但费时费工影响施工进度,而且现场凿洞返工对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存在结构安全隐患。
资金计划:项目前期需要进行项目的成本分析与资金计划,使用了BIM,可以更快更准确地了解项目的成本进展与需要准备的资金情况,对于后续的成本管理与现金流管理有巨大的作用。
BIM应用越早,价值越高,项目部成员对BIM的认可度也越高,BIM的推进也就更快更有成效。介入晚一些价值体现不明显,部分使用者容易对BIM产生疑问,影响BIM在公司的推行。无论是企业,还是单个项目,BIM应用越早,对于企业、项目的价值越高。反之,则会错失很多机会。
 
 
来源:网络 查看全部

如今,BIM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从起初的设计院设计师BIM应用,发展到现在施工单位也在跃跃欲试,那么如果现在还没有用到或者刚刚接触BIM技术,会是怎么样的一个状况呢?


企业应用越早,越早建立竞争优势近期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BIM政策,如评鲁班奖、政府投资的2万平米以上项目都要求使用BIM技术;很多业主方也将BIM技术使用写入招标要求,即使没有要求,在技术标中体现了BIM技术,都是重要的加分项。BIM技术迟早都要用,使用越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越不明显。
现在业主对BIM很关注,学习的积极性比施工单位还高,一旦业主掌握了BIM技术,跑冒滴漏、签证变更的方式都不能用的时候,施工企业就更被动了。
从试点BIM项目到自己拥有成熟的BIM实施能力有一个较长的周期。企业要想形成自己的BIM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尽早组建自己的BIM团队,团队的培训、学习需要较长的周期,无论如何应用BIM,这个学习周期都是存在的。用得晚了,就落在别人后面了。
BIM介入项目越早,价值发挥更明显BIM技术的一大优势就是在施工前将建筑在电脑里模拟建造一遍,在施工前提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BIM技术应用越早,价值越高。如果项目已经施工了,很多BIM应用将错过最佳时机,如:
投标方案:在投标阶段,BIM无疑是亮点之一。商务标方面,利用BIM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算量,一方面方便对外不平衡报价,“预留”利润;另一方面对内进行成本测算,提前了解利润空间,便于决策。在技术标方面,可以提前展示BIM在施工阶段的价值,碰撞检查、虚拟施工、进度管理、材料管理、运维管理等,提高技术标分数,从而提升项目中标机率。
前期场地布置:在施工单位进场前模拟现场的场地布置模型,如:办公场地等,如果前期模拟好场地布置,则可以最大的节约施工用地,减少临时设施的投入,从而降低成本。同时通过对材料运输路线的方案模拟最大限度的减少场内的运输,减少材料的二次搬运。
施工专项方案模拟:在施工前通过BIM技术模拟施工专项方案,利用BIM的可视化,帮助施工人员判断方案的合理性,或者通过模拟多项方案,帮助制定最佳方案决策。施工专项的方案模拟还可以帮助现场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施工方案,提升施工水平与效率。

高大支模查找:施工前通过BIM系统可以快速查找和定位出楼层中需要高大支模的位置,人工筛选查找高大支模的位置会导致效率低下;其次会出现遗漏,如果在施工后才发现有部分遗漏,这样工程的施工安全会存在很大的隐患。
支撑维护与主体碰撞检查:施工前地下支撑维护模型和地上主体结构模型,进行碰撞检查,不仅校验支撑维护方案的合理性,同时还能检验出支撑结构与主体结构间存在的碰撞点,避免在主体结构施工时支撑围护影响主体结构施工。
图纸会审:图纸会审可以提前发现图纸的缺陷,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返工节约工期;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才发现图纸问题,会造成不必要的返工,费材费工的同时施工进度也相对滞后。
地下部分复杂节点交底:施工前通过BIM可视化模型提前对地下部分节点,尤其是基础部分的复杂节点进行交底,通过BIM模型的可视化交底,不仅让现场的技术员深刻的理解图纸,更能避免对图纸错误理解从而造成的错误施工。
材料上限控制:施工前通过对工程量精确核算,可以对现场的进料以及备料做好精确材料计划,控制好材料的上限;前期材料上限控制,不仅避免在施工过程中进料过多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增加成本,而且对公司和项目整体资金的合理安排提供保障。
预留洞:施工前通过碰撞检查系统查找出设计图纸中遗漏的预留洞口,避免在施工后发现该预留的洞口没有预留而凿洞返工,不但费时费工影响施工进度,而且现场凿洞返工对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存在结构安全隐患。
资金计划:项目前期需要进行项目的成本分析与资金计划,使用了BIM,可以更快更准确地了解项目的成本进展与需要准备的资金情况,对于后续的成本管理与现金流管理有巨大的作用。
BIM应用越早,价值越高,项目部成员对BIM的认可度也越高,BIM的推进也就更快更有成效。介入晚一些价值体现不明显,部分使用者容易对BIM产生疑问,影响BIM在公司的推行。无论是企业,还是单个项目,BIM应用越早,对于企业、项目的价值越高。反之,则会错失很多机会。
 
 
来源:网络
607 浏览

实施精益生产的那些原则,您知道吗

管理类 妙莲华 2016-09-28 14:20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在实施精益生产方式时,不要急功近利,要有长远打算。改善无小事,只要有机会就去改善,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见微知著,精益从小事着手。

 





1. 管理决策以长期理念为基础,即使因此而牺牲短期利益
实施精益生产也一样,要有一个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因为精益生产不可能一蹴而就。日本丰田汽车实行精益生产也是经过长期的艰苦探索。从提出了准时制的理念到成为一种先进的生产模式。
因此,在实施精益生产方式时,不要急功近利,要有长远打算。改善无小事,只要有机会就去改善,这是本人之拙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见微知著,精益从小事着手。
 
2. 建立无间断的操作流程以使问题浮现
所谓无间断的操作流程,就是连续流生产。根据单件产品生产的消费节拍(Takt)、用户订购产品的速度来安排生产流程,及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确定生产节拍后,要分析流程图,哪些流程有附加价值,哪些流程无附加价值,减少无附加价值的流程,以提高过程绩效。
 





3. 实行拉式生产制度以避免生产过剩
所谓拉式(Pull)生产制度是以客户需求为驱动的生产制度。以客户订单量为依据,确定生产计划和日程安排。而实现拉式生产制度的基本方式就是看板管理(Kanban)。看板是工厂和供应商都与用户的节拍时间保持同步的一种方法。
 
4. 使工作负荷水准稳定(生产均衡化)
为使工作负荷水准稳定,要进行线平衡分析,尽量使各工序平衡和单件产品生产时间相匹配。
 
5. 建立立即暂停以解决问题,从一开始就重视品质管理的文化
将品质意识贯彻到每一个人员的心中,开展TQC活动,提合理化建议;利用PDCA循环,持续改善过程品质。【制造业生态圈微信内容不错,值得关注】
 
6. 工作的标准化是持续改进与授权
做好标准化工作,持续改进过程品质,作为程序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流程效率。
 
 





7. 运用目视管理使问题无处隐藏
通过5S制度的建立,使办公室和工厂一尘不染,机器上无灰尘、油污,无碎片或脏物,建立一流清新的工作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目视管理使物品标识清晰,看板管理使一目了然。
 
8. 使用可靠的,已充分验证的技术以协助员工及生产流程
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如进行六个西格玛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和可制造性(DFM)、可靠性。
 
9. 把彻底了解且拥护公司理念的员工培养成领导者,使他们能教导其他员工
加强多能工的培养,使每一位员工都具有协助小组成员员工作的能力。同时要培养领导团队工作的能力。
 
10. 培养与发展信奉公司理念的杰出人才与团队
发扬团体合作精神,培养优秀人才,解决企业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组建跨功能团体,优势互补,维持企业的有效运作。
 
11. 重视企业伙伴与供应商网络,激励并助其改进
加强供应链管理,重视与供应商的协作关系,与供应商形成利益共同体。





 
 
12. 亲临现场查看以彻底解决问题(现场现物)
加强现场管理,执行现场、现物、现实原则,第一时间彻底解决现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管理者要身先士卒,事必躬亲,没有到现场就没有发言权。
 
13. 不急于决策,以共识为基础,彻底考虑所有可能的选择,并快速执行决策
管理者尽量进行群体决策,充分考虑大家的意见,大家定了决策,就要一步到位去执行;不但要有决策力,更要有执行力。【制造业生态圈微信内容不错,值得关注】
 
14. 通过不断省思与持续改进使企业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要建立持续改善、不断创新、努力学习、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只有不断变革、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精益生产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因此要努力学习先进公司的生产模式,使企业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来源:网络 查看全部
在实施精益生产方式时,不要急功近利,要有长远打算。改善无小事,只要有机会就去改善,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见微知著,精益从小事着手。

 
640.webp_(4)_.jpg


1. 管理决策以长期理念为基础,即使因此而牺牲短期利益
实施精益生产也一样,要有一个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因为精益生产不可能一蹴而就。日本丰田汽车实行精益生产也是经过长期的艰苦探索。从提出了准时制的理念到成为一种先进的生产模式。
因此,在实施精益生产方式时,不要急功近利,要有长远打算。改善无小事,只要有机会就去改善,这是本人之拙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见微知著,精益从小事着手。
 
2. 建立无间断的操作流程以使问题浮现
所谓无间断的操作流程,就是连续流生产。根据单件产品生产的消费节拍(Takt)、用户订购产品的速度来安排生产流程,及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确定生产节拍后,要分析流程图,哪些流程有附加价值,哪些流程无附加价值,减少无附加价值的流程,以提高过程绩效。
 
640.webp_(5)_.jpg


3. 实行拉式生产制度以避免生产过剩
所谓拉式(Pull)生产制度是以客户需求为驱动的生产制度。以客户订单量为依据,确定生产计划和日程安排。而实现拉式生产制度的基本方式就是看板管理(Kanban)。看板是工厂和供应商都与用户的节拍时间保持同步的一种方法。
 
4. 使工作负荷水准稳定(生产均衡化)
为使工作负荷水准稳定,要进行线平衡分析,尽量使各工序平衡和单件产品生产时间相匹配。
 
5. 建立立即暂停以解决问题,从一开始就重视品质管理的文化
将品质意识贯彻到每一个人员的心中,开展TQC活动,提合理化建议;利用PDCA循环,持续改善过程品质。【制造业生态圈微信内容不错,值得关注】
 
6. 工作的标准化是持续改进与授权
做好标准化工作,持续改进过程品质,作为程序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流程效率。
 
 
640.webp_(6)_.jpg


7. 运用目视管理使问题无处隐藏
通过5S制度的建立,使办公室和工厂一尘不染,机器上无灰尘、油污,无碎片或脏物,建立一流清新的工作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目视管理使物品标识清晰,看板管理使一目了然。
 
8. 使用可靠的,已充分验证的技术以协助员工及生产流程
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如进行六个西格玛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和可制造性(DFM)、可靠性。
 
9. 把彻底了解且拥护公司理念的员工培养成领导者,使他们能教导其他员工
加强多能工的培养,使每一位员工都具有协助小组成员员工作的能力。同时要培养领导团队工作的能力。
 
10. 培养与发展信奉公司理念的杰出人才与团队
发扬团体合作精神,培养优秀人才,解决企业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组建跨功能团体,优势互补,维持企业的有效运作。
 
11. 重视企业伙伴与供应商网络,激励并助其改进
加强供应链管理,重视与供应商的协作关系,与供应商形成利益共同体。

640.jpg

 
 
12. 亲临现场查看以彻底解决问题(现场现物)
加强现场管理,执行现场、现物、现实原则,第一时间彻底解决现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管理者要身先士卒,事必躬亲,没有到现场就没有发言权。
 
13. 不急于决策,以共识为基础,彻底考虑所有可能的选择,并快速执行决策
管理者尽量进行群体决策,充分考虑大家的意见,大家定了决策,就要一步到位去执行;不但要有决策力,更要有执行力。【制造业生态圈微信内容不错,值得关注】
 
14. 通过不断省思与持续改进使企业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要建立持续改善、不断创新、努力学习、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只有不断变革、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精益生产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因此要努力学习先进公司的生产模式,使企业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来源:网络
638 浏览

回归理性:详细分析MRP十五个缺陷

管理类 广岛之恋 2016-09-27 10:21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我从事MRP实施也有20几年了,写这篇分析文章旨在帮助制造企业在使用MRP时,要扬长避短,清醒认识MRP的本质,同时,在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智能制造战略下,敦促我们的ERP软件业,完善MRP,改进MRP,使其真正的满足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大脑”计划排程的需要。

当然,未来计划排程APS智能优化算法会内嵌入产品、设备、工艺、物料或工程系统中,分布式监测、控制其运行。但是,其高级计划排程的算法机理依然存在。









我们经常听到这些言论:




1、“如果连MRP都用不起来,那么,就别提APS了”。




实际上,这句话只对了一半,如果基础数据不准,没有规范的流程,当然MRP用不起来。但是,如果基础数据准确了,流程也规范了,很多企业发现MRP还是用不起来。




2、“如果跑不起来MRP,就觉得不能算ERP了”。




这是对ERP的误解,当初提出ERP企业资源计划愿意就是要集成优化企业所有资源,为客户服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计划排程领域使用了非智能算法的MRP计划。现在,已经到了追求智能时代,为什么就不能让ERP内置或集成使用智能计划?然而,已经有ERP不使用MRP计划模式而使用内置的APS智能优化计划模式。




3、“单跑MRP不行,一定要MPS+MRP实施才行”。




实际上MPS的算法和MRP的算法是一样的。MPS准确的翻译应该是主生产排程(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但还是要人为分析粗略产能RCCP,手工确定。或从需求计划直接计划过来,其算法与MRP逻辑一样。如果,每次都要人工通过产能介入MPS,多品种、小批量、高离散的制造环境就适应不了。




4、“很多情况跑不了MRP,因为两大原因,BOM不准,库存不准”。




不错,但还有一个对计划的重要原因时间不准。因为需要预设平均提前期,导致计划结果时间都不准。




5、“ERP能跑MRP,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企业的需要,除非超过两层一上的计划和生产线排产、或多参数指标需求...”。




肯定是某ERP软件公司御用顾问说的,MRP还是可以用的,只是某军太狡猾。除非...。




6、“MRP可以快速制定计划”。




肯定是没有用过MRP系统人说,MRP用的是批处理算法技术,一般都是夜间批处理。至少在1-4小时。




7、“MRP可以有效的监督计划的执行”。




弥天大谎,整个MPS/MRP/RCCP/CRP计划层次之间都没有形成反馈与闭环,一旦出现变化,都是手工应对。没有形成需求预测与订单承诺、计划与排产、排产与执行、订单承诺与订单履约的四大闭环,谈何监督与控制。




8、“中小制造企业,比较简单,能跑个MRP也就够了”。




制造业务的复杂并不取决于规模的大小,而是制造的行业与业态有关,有的中小制造企业的信息化需求远大于中大型企业。比如OEM企业的订单生产的难度、插单与现场的柔性、有竞争力的交期和准时交货的压力远远大于有的中大型企业。




总之,究其根本原因,MRP理论本身就具有缺陷与错误。




MPS主生产计划和MRP物料需求计划的体系与方式,已很难适应按需生产环境, 在实践中,我们不能因为中国制造企业基础管理薄弱或国内外权威专家的早期言论而对MPS/MRP缺陷熟视无睹,只有对所谓经典理论缺陷的分析,我们才能避免皇帝新装的新童话再现。




一、BOM的模型缺陷。




BOM(Billof Material)只是说明了产品与物料的逻辑与数量构成。在实践中,有的企业的BOM设置了5-7层,通过层次来反映生产过程,层次之间是固定的提前期,导致运算时间过长和工期的不准。其原因是BOM没有反映工序、设备、资源的使用物料的量和地点位置。生产计划排程过程中,应该使用的是工序物料清单(Bill of Manufacturing),在工厂实践中,BOM模型应该是工序使用物料和机器、模具、人力等。只有受到机器产能、模具、人力等约束的计划排程下的物料计划才是有效的。




二、预设生产提前期的缺陷。




生产提前期或提前期偏置不可能预先假设的。应为影响提前期的因素很多,如批量多少、投入的设备与资源多少、是否平行移动或工序重叠比例、同时混合生产的品种等。所以生产提前期应该是预计划排程的结果。




三、MPS/MRP是基于无限约束的、非智能优化的计划。




它是假设资源(机器、人员、物料)无限的计划排程,是不可行的计划排程,通过CRP能力需求计划分析手工调整,计划与执行的落差太大,不能匹配生产车间现场的资源产能与产线节拍。




四、MPS/MRP/RCCP/CRP计划层次之间是顺序的手工闭环。




需求计划需要RRP检查能力; MPS需要RCCP来检查能力;MRP需要CRP检查能力,只能正向关联,一旦车间设备等资源能力出现问题,不能反向关联,只能手工来调整MPS,这就是所谓的闭环MRP(Closeloop MRP),根本不是自动闭环,难以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变化。




五、不能动态的、滚动的计划排程。




车间实际执行时,一旦没有按照生产订单的开工或完工日期完成,不能根据实际开工或完工日期来进行自动的滚动计划排程。ERP的生产任务一旦下达,日期只能手工修改。




六、资源不能可视化的监控和调度。




管理人员不能使用甘特图交互运作,调整的效果显示不直观和实时,必须重新运行计划(批处理)才能反映出来。




七、不能处理优先级等工厂规则的插单排程,不能模拟分析。




工厂不可避免的插单、设备故障、缺料等意外的情况,不能提供类似what-if的情景分析与模拟等事前计划、模拟、及比较分析等功能,帮助计划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




八、没有基于规则优化(如交货期、最短加工时间),不支持算法优化。




如没有生产订单下达规则,如解决哪个订单先下达,如按交货期,优先级,生产订单合并与分割等。没有加工顺序规则如当资源不够用时, 生产订单和负荷在排队,解决排队的顺序,如最短加工时间,最小工序数等。没有优化选择规则:当资源需要动态选择加工时,也就是对顺序规则从新选择时,如最小准备时间规则等。没有现场调度资源组成员分配规则:如当须选择多个资源,替代资源时,如最小资源利用率资源。




不能支持优化算法的多目标计划:如在满足交货期的前提下,延迟订单最小化、资源负荷利用最大化、成品、在制品、原料库存最小化、成本最小化的优化的计划排程。




九、不能计算CTP合理的交期(考虑物料、能力、模具、人员等)。




接到销售订单,应该根据物料需求展开与工单排程,再回溯配对订单的方式,推算出更准确的订单交期,支持业务即时回覆订单CTP (Capable to promise/ produce)的可用量承诺交期与生产能力承诺交期,提高交货准确度与客户满意度。




十、MRP是推式计划,不能支持精益的拉式计划。




如果生产计划排程不准确且不灵活应变,MRP势必不准确,哪再好库存管理策略与技巧不能适应制造的节拍,哪库存不是积压就是短缺。就更谈不上精益JIT/JIS(Just in Sequence)供料、配送、喂料计划。




十一、虽然,我们可以只用采购件计划,但是,采购件的提前期是和制造提前期相关联的,所以,通过制造件的不准的提前期计算来的采购物料的需求日期也是不对的。




十二、MRP不能支持对于按单和项目型生产模式下的溢出料的再分配计划与多出的在途订单分割再分配计划和物料供应的优先级。




十三、MRP不能优化工序之间的物料平衡最小化和标准在制预警。




十四、MRP不支持物料复杂、规则替代料计划。




十五、MRP计划不能支持钢材尺寸、元器件版号、服装颜色尺码、零件公母配、联/副产品、等级品、有效期等明细需求计划。




确实,现实中的工厂的生产计划与控制面临的巨大挑战是:




(1)相互冲突的生产计划排程的目标




-满足客户交货期与产能不够之间的矛盾




-产能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之间的矛盾




-库存成本最小化与客户需求的矛盾




-批量采购与库存最小化之间的矛盾




(2)复杂多约束的生产现场




-复杂的工艺路径对各种设备的特殊需求各不相同




-有限的生产设备,物料,库存,人员的约束




-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




-精益生产的多品种节拍混排模式




(3)动态变动的生产环境




-临时订单改变,紧急插单的需求




-产品流程变化,新产品研制流程的不确定性




-机器设备故障检修,员工生病请假等




在智能制造的时代,ERP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该不断的进化,驱动的因素主要是新兴的业务实践和新的信息技术。制造业的日趋成熟和商业化软件的不断完善,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ERP信息化管理的计划系统必须适应多品种、小批量、按单定制生产的环境,嵌入精益制造、TOC、集成MES等柔性应变的基因,才能给制造业以卓越的竞争力。




总之,ERP的核心计划体系将从MRP进化到APS,车间调度与控制将进化到精益MES取代。这是智能时代的呼唤。不管怎样,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智能计划方法:在客户订单输入时, 能智能及时分配计划,同时考虑人力产能、生产设备与工具产能排程、物料计划,灵活的产生准确的交货计划满足客户订单。
 
 
 
来源:网络 查看全部
我从事MRP实施也有20几年了,写这篇分析文章旨在帮助制造企业在使用MRP时,要扬长避短,清醒认识MRP的本质,同时,在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智能制造战略下,敦促我们的ERP软件业,完善MRP,改进MRP,使其真正的满足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大脑”计划排程的需要。

当然,未来计划排程APS智能优化算法会内嵌入产品、设备、工艺、物料或工程系统中,分布式监测、控制其运行。但是,其高级计划排程的算法机理依然存在。


640.webp_.jpg




我们经常听到这些言论:




1、“如果连MRP都用不起来,那么,就别提APS了”。




实际上,这句话只对了一半,如果基础数据不准,没有规范的流程,当然MRP用不起来。但是,如果基础数据准确了,流程也规范了,很多企业发现MRP还是用不起来。




2、“如果跑不起来MRP,就觉得不能算ERP了”。




这是对ERP的误解,当初提出ERP企业资源计划愿意就是要集成优化企业所有资源,为客户服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计划排程领域使用了非智能算法的MRP计划。现在,已经到了追求智能时代,为什么就不能让ERP内置或集成使用智能计划?然而,已经有ERP不使用MRP计划模式而使用内置的APS智能优化计划模式。




3、“单跑MRP不行,一定要MPS+MRP实施才行”。




实际上MPS的算法和MRP的算法是一样的。MPS准确的翻译应该是主生产排程(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但还是要人为分析粗略产能RCCP,手工确定。或从需求计划直接计划过来,其算法与MRP逻辑一样。如果,每次都要人工通过产能介入MPS,多品种、小批量、高离散的制造环境就适应不了。




4、“很多情况跑不了MRP,因为两大原因,BOM不准,库存不准”。




不错,但还有一个对计划的重要原因时间不准。因为需要预设平均提前期,导致计划结果时间都不准。




5、“ERP能跑MRP,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企业的需要,除非超过两层一上的计划和生产线排产、或多参数指标需求...”。




肯定是某ERP软件公司御用顾问说的,MRP还是可以用的,只是某军太狡猾。除非...。




6、“MRP可以快速制定计划”。




肯定是没有用过MRP系统人说,MRP用的是批处理算法技术,一般都是夜间批处理。至少在1-4小时。




7、“MRP可以有效的监督计划的执行”。




弥天大谎,整个MPS/MRP/RCCP/CRP计划层次之间都没有形成反馈与闭环,一旦出现变化,都是手工应对。没有形成需求预测与订单承诺、计划与排产、排产与执行、订单承诺与订单履约的四大闭环,谈何监督与控制。




8、“中小制造企业,比较简单,能跑个MRP也就够了”。




制造业务的复杂并不取决于规模的大小,而是制造的行业与业态有关,有的中小制造企业的信息化需求远大于中大型企业。比如OEM企业的订单生产的难度、插单与现场的柔性、有竞争力的交期和准时交货的压力远远大于有的中大型企业。




总之,究其根本原因,MRP理论本身就具有缺陷与错误。




MPS主生产计划和MRP物料需求计划的体系与方式,已很难适应按需生产环境, 在实践中,我们不能因为中国制造企业基础管理薄弱或国内外权威专家的早期言论而对MPS/MRP缺陷熟视无睹,只有对所谓经典理论缺陷的分析,我们才能避免皇帝新装的新童话再现。




一、BOM的模型缺陷。




BOM(Billof Material)只是说明了产品与物料的逻辑与数量构成。在实践中,有的企业的BOM设置了5-7层,通过层次来反映生产过程,层次之间是固定的提前期,导致运算时间过长和工期的不准。其原因是BOM没有反映工序、设备、资源的使用物料的量和地点位置。生产计划排程过程中,应该使用的是工序物料清单(Bill of Manufacturing),在工厂实践中,BOM模型应该是工序使用物料和机器、模具、人力等。只有受到机器产能、模具、人力等约束的计划排程下的物料计划才是有效的。




二、预设生产提前期的缺陷。




生产提前期或提前期偏置不可能预先假设的。应为影响提前期的因素很多,如批量多少、投入的设备与资源多少、是否平行移动或工序重叠比例、同时混合生产的品种等。所以生产提前期应该是预计划排程的结果。




三、MPS/MRP是基于无限约束的、非智能优化的计划。




它是假设资源(机器、人员、物料)无限的计划排程,是不可行的计划排程,通过CRP能力需求计划分析手工调整,计划与执行的落差太大,不能匹配生产车间现场的资源产能与产线节拍。




四、MPS/MRP/RCCP/CRP计划层次之间是顺序的手工闭环。




需求计划需要RRP检查能力; MPS需要RCCP来检查能力;MRP需要CRP检查能力,只能正向关联,一旦车间设备等资源能力出现问题,不能反向关联,只能手工来调整MPS,这就是所谓的闭环MRP(Closeloop MRP),根本不是自动闭环,难以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变化。




五、不能动态的、滚动的计划排程。




车间实际执行时,一旦没有按照生产订单的开工或完工日期完成,不能根据实际开工或完工日期来进行自动的滚动计划排程。ERP的生产任务一旦下达,日期只能手工修改。




六、资源不能可视化的监控和调度。




管理人员不能使用甘特图交互运作,调整的效果显示不直观和实时,必须重新运行计划(批处理)才能反映出来。




七、不能处理优先级等工厂规则的插单排程,不能模拟分析。




工厂不可避免的插单、设备故障、缺料等意外的情况,不能提供类似what-if的情景分析与模拟等事前计划、模拟、及比较分析等功能,帮助计划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




八、没有基于规则优化(如交货期、最短加工时间),不支持算法优化。




如没有生产订单下达规则,如解决哪个订单先下达,如按交货期,优先级,生产订单合并与分割等。没有加工顺序规则如当资源不够用时, 生产订单和负荷在排队,解决排队的顺序,如最短加工时间,最小工序数等。没有优化选择规则:当资源需要动态选择加工时,也就是对顺序规则从新选择时,如最小准备时间规则等。没有现场调度资源组成员分配规则:如当须选择多个资源,替代资源时,如最小资源利用率资源。




不能支持优化算法的多目标计划:如在满足交货期的前提下,延迟订单最小化、资源负荷利用最大化、成品、在制品、原料库存最小化、成本最小化的优化的计划排程。




九、不能计算CTP合理的交期(考虑物料、能力、模具、人员等)。




接到销售订单,应该根据物料需求展开与工单排程,再回溯配对订单的方式,推算出更准确的订单交期,支持业务即时回覆订单CTP (Capable to promise/ produce)的可用量承诺交期与生产能力承诺交期,提高交货准确度与客户满意度。




十、MRP是推式计划,不能支持精益的拉式计划。




如果生产计划排程不准确且不灵活应变,MRP势必不准确,哪再好库存管理策略与技巧不能适应制造的节拍,哪库存不是积压就是短缺。就更谈不上精益JIT/JIS(Just in Sequence)供料、配送、喂料计划。




十一、虽然,我们可以只用采购件计划,但是,采购件的提前期是和制造提前期相关联的,所以,通过制造件的不准的提前期计算来的采购物料的需求日期也是不对的。




十二、MRP不能支持对于按单和项目型生产模式下的溢出料的再分配计划与多出的在途订单分割再分配计划和物料供应的优先级。




十三、MRP不能优化工序之间的物料平衡最小化和标准在制预警。




十四、MRP不支持物料复杂、规则替代料计划。




十五、MRP计划不能支持钢材尺寸、元器件版号、服装颜色尺码、零件公母配、联/副产品、等级品、有效期等明细需求计划。




确实,现实中的工厂的生产计划与控制面临的巨大挑战是:




(1)相互冲突的生产计划排程的目标




-满足客户交货期与产能不够之间的矛盾




-产能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之间的矛盾




-库存成本最小化与客户需求的矛盾




-批量采购与库存最小化之间的矛盾




(2)复杂多约束的生产现场




-复杂的工艺路径对各种设备的特殊需求各不相同




-有限的生产设备,物料,库存,人员的约束




-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




-精益生产的多品种节拍混排模式




(3)动态变动的生产环境




-临时订单改变,紧急插单的需求




-产品流程变化,新产品研制流程的不确定性




-机器设备故障检修,员工生病请假等




在智能制造的时代,ERP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该不断的进化,驱动的因素主要是新兴的业务实践和新的信息技术。制造业的日趋成熟和商业化软件的不断完善,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ERP信息化管理的计划系统必须适应多品种、小批量、按单定制生产的环境,嵌入精益制造、TOC、集成MES等柔性应变的基因,才能给制造业以卓越的竞争力。




总之,ERP的核心计划体系将从MRP进化到APS,车间调度与控制将进化到精益MES取代。这是智能时代的呼唤。不管怎样,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智能计划方法:在客户订单输入时, 能智能及时分配计划,同时考虑人力产能、生产设备与工具产能排程、物料计划,灵活的产生准确的交货计划满足客户订单。
 
 
 
来源:网络
399 浏览

这样开晨会,不仅员工不累,效率还加倍!

管理类 瓜果飘香 2016-12-07 11:28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在日常管理中,为什么有些部门一盘散沙,相互间推诿扯皮,整天混天撩日却又牢骚满腹,不仅指令无法有效贯彻,拿主管也不当回事,业绩更无从谈起。其实,部门的建设和主管威信的建立,并非是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如果主管将日常的早会上升到企业文化层面,科学合理地组织,十分有助于上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为什么要开晨会?

晨会,是实现组织愿景有效手段,是企业文化打造的实际细化,它的意义在于:

1、统一团队的价值观:通过对组织中某些现象的评价,让员工清楚:组织的原则是什么,底线是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对提倡的行为要予以表彰鼓励,对反对的坚决予以惩处,以此将价值观根植于每个员工的心目中;

2、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只有从内容上层层分解到每个员工身上,从时间上细化到年、月、日,再一件件落实,才能逐步实现,而晨会正好可以通过检讨员工每天工作的进度,来落实战略的完成情况;

3、部署重点工作:将当日的工作重点进行部署和强调,确保每个员工知悉,同时便于相互间的配合;

4、提振员工的信心:一日之计在于晨,良好的精神状态是高效工作的前提,主管要利用好晨会,宣导正能量,增强员工的信心;

5、培养雷厉风行作风:每项工作要有安排、有检查、有追踪、有落实,让员工意识到工作必须落地,养成以目标为导向,工作无借口的习惯;

6、促进成员技能提高:通过内部员工对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分享,敦促其他员工的借鉴和应用;

7、解决信息的“肠梗阻”现象:将晨会作为信息交流的平台,及时传达公司的指示和精神,以及重大信息的反馈;

8、建立主管的权威:通过员工整齐的队列,正确的站姿要求,以及主管的“位置”和训话,来强化主管在员工心目中的“地位”,在员工的潜意识里就形成主管的“领导地位”。

因此,开好晨会,可以有效提升一个团队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为迅速实现组织的愿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为什么开不好晨会?

目前,只有不到50%的工厂保持召开晨会的习惯,而这些工厂的晨会,大多也只停留在一种单向的沟通,或者只是简单安排一下工作,有些形式非常随意,有的直接演变成了点名会。这些晨会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层对晨会没有提到战略的高度,既没有晨会管理制度,也没有对晨会形式、内容等做统一的要求,更没有衡量晨会质量的标准,因此出现了各自跟着感觉走的局面;

2、主管认为晨会无所谓,没有意识到晨会的作用和对自己管理的重要性,只是在例行敷衍;

3、有些工厂虽然一直在召开,但从不对晨会进行检查、监控和总结,更没有配套的奖惩措施,久之便流于形式;

4、有些主管尽管已经意识到了晨会的必要性,但又苦于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只能随波逐流;

5、有些晨会只是一种单向的会议,主管的一言堂,久而久之员工也就失去了兴趣;

6、有些工厂虽然对晨会也做了要求,但核心却有没抓住,譬如,连优劣点评都没有,点评意味着逼迫主管事先了解各部属的业绩情况等,否则无从评起;有些则成了扯皮会,主管冲冠一怒,晨会取消。
 
三、开好晨会的窍门

1、晨会的时间:可以安排在每个组开工之前召开,一般掌握在10-20分钟为宜(与人数多少有关,如果10人以上,可以考虑分组召开);

2、晨会的地点:一般选择在车间附近,开完晨会员工可以立即到达各自的车位,但是要确保开会时周围环境不影响晨会的效果;

3、先整队,后晨会:所有员工必须按统一要求,做到站姿标准,着装统一,整齐划一,不要东倒西歪,貌无秩序。

4、主持人的选定:开始阶段,最好以主管本人为主,之后根据部门形势的管控情况,决定是否调整或轮流主持;

5、主管站立位置:主管要在队伍前方的位置,最好能随着不同的汇报对象,位置也随之变化,但要始终站在汇报者的正前方,两眼目视对方,无论点评还是在听取其汇报;

6、为了节省时间,防止扯皮和跑题,晨会还要遵循原则(最好使用统一的晨会表单):正常内容不汇报,只谈结果,简明扼要,原因不解释、困难不解释;对员工之间可以自行协调解决的,不得提报晨会;晨会并非讨论会议,不能反复纠结于某事,凡只牵扯个别人、耗时较长的,一律晨会结束后解决等等。
 
四、有效晨会的模式

高效的晨会,需要目的明确、条理清晰、节奏紧凑、速战速决。具体可以考虑如下顺序:

1、首先每个员工汇报:各员工逐一汇报昨天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只说结果,一件事一句话概括,对没完成的当众承诺二次完成时间),当日重点工作内容(可以考虑控制在3件事以内);

2、其次主管点评:各员工汇报完后,主管要对其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同时落实之前安排给他的工作进度;

3、再次案例分享:内容可以是经验或教训的总结,也可以是学习心得(要保证团队每天有成员进行分享);

4、主管对前一天工作的部门总结:简要总结昨天的工作情况,并通报最优和最差员工,同时结合身边的具体实例宣导企业的价值观;

5、部署任务及提振信心:宣布本部门当日或某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及注意事项等,在表扬肯定的同时,鼓舞员工干劲;

6、最后是公司政令的宣导:包括重大信息的通报及制度概要的介绍或学习。

如果是生产类晨会,还需做一些事前准备。如,提前到厂巡视生产现场,了解原料、设备、产品、人员等情况;然后查看值班记录,对值班中出现的问题要事先了然于胸;其次查看班组交接记录,了解当班任务完成情况及注意事项;之后对公司新传达的管理规定、会议精神或重大事件进行简要整理;最后对前一天的员工的优劣评价进行汇总分析等等。

按以上步骤召开的晨会,一般在15分钟以内就能结束,也基本能够达到管理者的预期。
 
 
 
来源:网络 查看全部
在日常管理中,为什么有些部门一盘散沙,相互间推诿扯皮,整天混天撩日却又牢骚满腹,不仅指令无法有效贯彻,拿主管也不当回事,业绩更无从谈起。其实,部门的建设和主管威信的建立,并非是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如果主管将日常的早会上升到企业文化层面,科学合理地组织,十分有助于上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为什么要开晨会?

晨会,是实现组织愿景有效手段,是企业文化打造的实际细化,它的意义在于:

1、统一团队的价值观:通过对组织中某些现象的评价,让员工清楚:组织的原则是什么,底线是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对提倡的行为要予以表彰鼓励,对反对的坚决予以惩处,以此将价值观根植于每个员工的心目中;

2、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只有从内容上层层分解到每个员工身上,从时间上细化到年、月、日,再一件件落实,才能逐步实现,而晨会正好可以通过检讨员工每天工作的进度,来落实战略的完成情况;

3、部署重点工作:将当日的工作重点进行部署和强调,确保每个员工知悉,同时便于相互间的配合;

4、提振员工的信心:一日之计在于晨,良好的精神状态是高效工作的前提,主管要利用好晨会,宣导正能量,增强员工的信心;

5、培养雷厉风行作风:每项工作要有安排、有检查、有追踪、有落实,让员工意识到工作必须落地,养成以目标为导向,工作无借口的习惯;

6、促进成员技能提高:通过内部员工对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分享,敦促其他员工的借鉴和应用;

7、解决信息的“肠梗阻”现象:将晨会作为信息交流的平台,及时传达公司的指示和精神,以及重大信息的反馈;

8、建立主管的权威:通过员工整齐的队列,正确的站姿要求,以及主管的“位置”和训话,来强化主管在员工心目中的“地位”,在员工的潜意识里就形成主管的“领导地位”。

因此,开好晨会,可以有效提升一个团队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为迅速实现组织的愿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为什么开不好晨会?

目前,只有不到50%的工厂保持召开晨会的习惯,而这些工厂的晨会,大多也只停留在一种单向的沟通,或者只是简单安排一下工作,有些形式非常随意,有的直接演变成了点名会。这些晨会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层对晨会没有提到战略的高度,既没有晨会管理制度,也没有对晨会形式、内容等做统一的要求,更没有衡量晨会质量的标准,因此出现了各自跟着感觉走的局面;

2、主管认为晨会无所谓,没有意识到晨会的作用和对自己管理的重要性,只是在例行敷衍;

3、有些工厂虽然一直在召开,但从不对晨会进行检查、监控和总结,更没有配套的奖惩措施,久之便流于形式;

4、有些主管尽管已经意识到了晨会的必要性,但又苦于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只能随波逐流;

5、有些晨会只是一种单向的会议,主管的一言堂,久而久之员工也就失去了兴趣;

6、有些工厂虽然对晨会也做了要求,但核心却有没抓住,譬如,连优劣点评都没有,点评意味着逼迫主管事先了解各部属的业绩情况等,否则无从评起;有些则成了扯皮会,主管冲冠一怒,晨会取消。
 
三、开好晨会的窍门

1、晨会的时间:可以安排在每个组开工之前召开,一般掌握在10-20分钟为宜(与人数多少有关,如果10人以上,可以考虑分组召开);

2、晨会的地点:一般选择在车间附近,开完晨会员工可以立即到达各自的车位,但是要确保开会时周围环境不影响晨会的效果;

3、先整队,后晨会:所有员工必须按统一要求,做到站姿标准,着装统一,整齐划一,不要东倒西歪,貌无秩序。

4、主持人的选定:开始阶段,最好以主管本人为主,之后根据部门形势的管控情况,决定是否调整或轮流主持;

5、主管站立位置:主管要在队伍前方的位置,最好能随着不同的汇报对象,位置也随之变化,但要始终站在汇报者的正前方,两眼目视对方,无论点评还是在听取其汇报;

6、为了节省时间,防止扯皮和跑题,晨会还要遵循原则(最好使用统一的晨会表单):正常内容不汇报,只谈结果,简明扼要,原因不解释、困难不解释;对员工之间可以自行协调解决的,不得提报晨会;晨会并非讨论会议,不能反复纠结于某事,凡只牵扯个别人、耗时较长的,一律晨会结束后解决等等。
 
四、有效晨会的模式

高效的晨会,需要目的明确、条理清晰、节奏紧凑、速战速决。具体可以考虑如下顺序:

1、首先每个员工汇报:各员工逐一汇报昨天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只说结果,一件事一句话概括,对没完成的当众承诺二次完成时间),当日重点工作内容(可以考虑控制在3件事以内);

2、其次主管点评:各员工汇报完后,主管要对其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同时落实之前安排给他的工作进度;

3、再次案例分享:内容可以是经验或教训的总结,也可以是学习心得(要保证团队每天有成员进行分享);

4、主管对前一天工作的部门总结:简要总结昨天的工作情况,并通报最优和最差员工,同时结合身边的具体实例宣导企业的价值观;

5、部署任务及提振信心:宣布本部门当日或某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及注意事项等,在表扬肯定的同时,鼓舞员工干劲;

6、最后是公司政令的宣导:包括重大信息的通报及制度概要的介绍或学习。

如果是生产类晨会,还需做一些事前准备。如,提前到厂巡视生产现场,了解原料、设备、产品、人员等情况;然后查看值班记录,对值班中出现的问题要事先了然于胸;其次查看班组交接记录,了解当班任务完成情况及注意事项;之后对公司新传达的管理规定、会议精神或重大事件进行简要整理;最后对前一天的员工的优劣评价进行汇总分析等等。

按以上步骤召开的晨会,一般在15分钟以内就能结束,也基本能够达到管理者的预期。
 
 
 
来源:网络
697 浏览

不确定需求条件下小型制造企业有限产能分配决策研究

管理类 流浪的心 2016-11-03 11:05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文章主要研究了在考虑产能有限的条件下小型制造企业的产能分配决策问题。当一个小型制
造企业在面临不确定需求的条件下,如何合理地分配恰当比例的产能给相应的产品,以防止因某种
产品的短缺或过剩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收益损失。文中给出了小型制造企业同时生产两种需求服从
均匀分布的产品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能分配最优模型。并通过模型解的存在性和求解的过程以
及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链接:http://pan.baidu.com/s/1gf0qOW7 密码:gznj 查看全部
:文章主要研究了在考虑产能有限的条件下小型制造企业的产能分配决策问题。当一个小型制
造企业在面临不确定需求的条件下,如何合理地分配恰当比例的产能给相应的产品,以防止因某种
产品的短缺或过剩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收益损失。文中给出了小型制造企业同时生产两种需求服从
均匀分布的产品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能分配最优模型。并通过模型解的存在性和求解的过程以
及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7.png

链接:http://pan.baidu.com/s/1gf0qOW7 密码:gznj
498 浏览

企业的7种致命成本

管理类 功夫熊猫 2016-10-14 15:53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讲省下来的净利润,成本管理是一项非常有文章可做的工作。明显的成本能够看到,易于管理,可是有些成本很难找到所在,我们称之为“隐性成本”。

这如同生命体暗藏的疾病,久治不愈,挥之不去,让经营者颇为头疼。如果能找到这些“隐性成本”,无疑如同找到“病原体”,那么下一步的“对症下药”一定就是再次腾飞之时了。上海行隆咨询结合十几年的咨询经验将7种“隐性成本”总结如下:

1、 沟通成本

沟通,是企业运营的重要环节。在大多数企业,你会发现,在同事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会出现严重失真的现象,或词不达意,或答非所问,或百人百解……这种现象,说小了,让很多工序成为无效工序,或失去很多重要机会。说大了,有可能因此给企业带来隐患。

会议也是沟通常见的方式之一,企业解决问题和发布指令靠会议,但是也是一个高成本的经营活动。因为这个活动往往是很多领导者参与的集体活动,每过一分钟,意味着与会人员总数的分钟数,而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并未掌握开会的技巧,都存在“会前无准备,会中无主题,会后无执行,与会无必要,时间无控制,发言无边际”的六无现象。这些时间成本是非常昂贵的。

[login]
2、 加班成本

很多老板总认为,员工在下班后“废寝忘食”的“加班”是一种敬业现象。殊不知,这可能隐含着很高的成本。理由有三:

第一,加班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工作任务太重,而是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的,加班意味着低效率。

第二,加班耗费更多的员工精力和体力,严重透支员工的健康,长期下去,会让一些重要员工不能长期发挥其效能,并且有为公司带来负担的隐患,比如有的机械操作员工因为长时间加班而导致疲累,造成事故,而企业要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第三,加班员工并不一定“务正业”,有些员工在下班之余,名为加班,利用公司的资源,从事其个人事情,同时还领取公司的加班费,很多企业的重要损失、数据丢失等都发生在下班时间,而加班成为企业“藏污纳垢”的死角。

3、 用错人的成本

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句名言“将正确的人放到正确的位置”。可惜,真能做到这点的企业的真的不多。

曾经在一家人才市场招聘,听到其员工之间的谈话,说每次招聘会都要他们全体职员去搬桌子和椅子,因为是租借的体育馆作为招聘场地。上到职业经理人,下到普通职员,都成为了“搬运工”,我不禁叹息,这家企业从事的是人才招聘与管理,怎么会花那么高工资请来并不专业的搬运工。

其实这体现了老板们一个非常清晰的心理,他们认为这些员工招聘回来就是要用的,只要自己有人手能做的,就不用再花更多的钱去做。但是我们发现他们因此付出的代价很高。该企业的员工一直抱怨不停,因为相当多的都是女职员,根本没有力气搬运桌椅,那些高管们也从来没有经受过这等“礼遇”,有些纷纷离职。我们也从此不在该招聘会招聘,因为我不相信这样的团队能给我提供很好的服务。

有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都是很欠缺的,他们认为人才是无限的,成为“铁打的营盘”,员工自然也就成为了那“流水的兵”了。不能不说,一个员工的离开对公司都是一笔成本,因为公司要承担对这个员工的培训费等前期投入,还要承担新招聘该岗位员工的前期成本,还要承担新员工是否适合岗位的风险,而老员工的离职也会因为职业素养的关系,可能会流失重要的内部资料或信息,而其离职后,很可能会进入自己的竞争对手的企业。请添加陈安之微信号caz12399,从此你的人生便多了一位成功教练!

所以,员工特别是老员工的流失无疑会给企业带来高出其收入几倍的支出。很多小企业在经营多年后,你发现他们一直是那么小的团队,而除了老板之外,没有一个员工是从企业成立当初留下来的。

4、 企业文化成本

有人说企业文化如同一个企业的魂,会在其每一个成员的精神面貌中得以体现。这种文化在企业成立的初期阶段就开始建立,他受企业的创始人的文化、习惯、技能、职业、好恶等影响,因此有人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

但是说企业文化会成为成本,或许很多人不以为然,但事实如此。我们会发现一些企业的员工精神萎靡,做事效率极其低下,无论多么优秀的员工只要进入,不久要么离开,要么也会变成那样,我们不能不说,这是“环境”问题。而这个“环境”正是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如同企业的生命,会伴随企业的一生,只能调整,无法重造。

5、 信用成本

这是一个牵扯到远期回报的成本,诚信经营如同诚信做人。我们发现,很多企业,习惯拖欠供应商货款,习惯拖欠员工薪资,习惯克扣他人,习惯拖欠银行贷款等等,认为这样可以减轻企业流动资金压力。

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会成为企业经营的严重隐形成本,首先,供应商一定会将时间成本算在其报价中,这类企业无法采购到最低价格的原料或服务。其次,员工薪资拖欠,违背劳动法规,有被惩罚的危险。而拖欠银行贷款,克扣他人,会给其信用度大打折扣,在企业某一天遇到困难时,会四面楚歌的。无疑,企业为此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而其实其并没有因此获得任何益处。

6、 风险成本

将企业推向快车道是每个企业家的梦想。但是风险系数也因此而同步增加。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他们虽然发展迅猛,收入丰厚,但是一旦出现危机,将是灾难性的。多个案例证明,企业的风险很多都是因为预料不足或管理不善造成的,在风险发生前,都早已埋下隐患。而很多大型企业或者知名企业因为一次风险而消亡。

可见,风险是举足轻重的隐形成本。而这种现象并非显而易见,实在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7、 企业家成本

“企业家成本”是指的是企业的老板本身给企业带来的成本。有一句话的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企业家如同一支军队的首领,其本身是企业支付成本最高的员工。很多民营企业的老板把自己变成了企业的“皇帝”,一切自己说了算,全体员工变成了执行的机器。但是,企业家个人因素的缺陷,将会为企业增加沉重的成本负担。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小型企业,但在大型企业里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我们也可以将这种成本延伸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甚至是每一个职员。因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工作负责,我们常常强调,在你的范围,你就是领导,你有权决策。而很多领导者一直以自己为中心,这将大大降低了团队的作战能力,增加了高额的隐形成本。记得曾经对一个抱怨公司缺乏人才的老板说过一句话:“你们公司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和善用人才的智慧”。请添加陈安之微信号caz12399,从此你的人生便多了一位成功教练!

由上可见,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常常要背负着很多负担,而隐形成本正是其中最重的一担。发现并有效降低以上隐形成本,是企业进步的有力举措。
[/login] 
 

 
来源:网络 查看全部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讲省下来的净利润,成本管理是一项非常有文章可做的工作。明显的成本能够看到,易于管理,可是有些成本很难找到所在,我们称之为“隐性成本”。

这如同生命体暗藏的疾病,久治不愈,挥之不去,让经营者颇为头疼。如果能找到这些“隐性成本”,无疑如同找到“病原体”,那么下一步的“对症下药”一定就是再次腾飞之时了。上海行隆咨询结合十几年的咨询经验将7种“隐性成本”总结如下:

1、 沟通成本

沟通,是企业运营的重要环节。在大多数企业,你会发现,在同事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会出现严重失真的现象,或词不达意,或答非所问,或百人百解……这种现象,说小了,让很多工序成为无效工序,或失去很多重要机会。说大了,有可能因此给企业带来隐患。

会议也是沟通常见的方式之一,企业解决问题和发布指令靠会议,但是也是一个高成本的经营活动。因为这个活动往往是很多领导者参与的集体活动,每过一分钟,意味着与会人员总数的分钟数,而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并未掌握开会的技巧,都存在“会前无准备,会中无主题,会后无执行,与会无必要,时间无控制,发言无边际”的六无现象。这些时间成本是非常昂贵的。

[login]
2、 加班成本

很多老板总认为,员工在下班后“废寝忘食”的“加班”是一种敬业现象。殊不知,这可能隐含着很高的成本。理由有三:

第一,加班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工作任务太重,而是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的,加班意味着低效率。

第二,加班耗费更多的员工精力和体力,严重透支员工的健康,长期下去,会让一些重要员工不能长期发挥其效能,并且有为公司带来负担的隐患,比如有的机械操作员工因为长时间加班而导致疲累,造成事故,而企业要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第三,加班员工并不一定“务正业”,有些员工在下班之余,名为加班,利用公司的资源,从事其个人事情,同时还领取公司的加班费,很多企业的重要损失、数据丢失等都发生在下班时间,而加班成为企业“藏污纳垢”的死角。

3、 用错人的成本

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句名言“将正确的人放到正确的位置”。可惜,真能做到这点的企业的真的不多。

曾经在一家人才市场招聘,听到其员工之间的谈话,说每次招聘会都要他们全体职员去搬桌子和椅子,因为是租借的体育馆作为招聘场地。上到职业经理人,下到普通职员,都成为了“搬运工”,我不禁叹息,这家企业从事的是人才招聘与管理,怎么会花那么高工资请来并不专业的搬运工。

其实这体现了老板们一个非常清晰的心理,他们认为这些员工招聘回来就是要用的,只要自己有人手能做的,就不用再花更多的钱去做。但是我们发现他们因此付出的代价很高。该企业的员工一直抱怨不停,因为相当多的都是女职员,根本没有力气搬运桌椅,那些高管们也从来没有经受过这等“礼遇”,有些纷纷离职。我们也从此不在该招聘会招聘,因为我不相信这样的团队能给我提供很好的服务。

有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都是很欠缺的,他们认为人才是无限的,成为“铁打的营盘”,员工自然也就成为了那“流水的兵”了。不能不说,一个员工的离开对公司都是一笔成本,因为公司要承担对这个员工的培训费等前期投入,还要承担新招聘该岗位员工的前期成本,还要承担新员工是否适合岗位的风险,而老员工的离职也会因为职业素养的关系,可能会流失重要的内部资料或信息,而其离职后,很可能会进入自己的竞争对手的企业。请添加陈安之微信号caz12399,从此你的人生便多了一位成功教练!

所以,员工特别是老员工的流失无疑会给企业带来高出其收入几倍的支出。很多小企业在经营多年后,你发现他们一直是那么小的团队,而除了老板之外,没有一个员工是从企业成立当初留下来的。

4、 企业文化成本

有人说企业文化如同一个企业的魂,会在其每一个成员的精神面貌中得以体现。这种文化在企业成立的初期阶段就开始建立,他受企业的创始人的文化、习惯、技能、职业、好恶等影响,因此有人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

但是说企业文化会成为成本,或许很多人不以为然,但事实如此。我们会发现一些企业的员工精神萎靡,做事效率极其低下,无论多么优秀的员工只要进入,不久要么离开,要么也会变成那样,我们不能不说,这是“环境”问题。而这个“环境”正是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如同企业的生命,会伴随企业的一生,只能调整,无法重造。

5、 信用成本

这是一个牵扯到远期回报的成本,诚信经营如同诚信做人。我们发现,很多企业,习惯拖欠供应商货款,习惯拖欠员工薪资,习惯克扣他人,习惯拖欠银行贷款等等,认为这样可以减轻企业流动资金压力。

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会成为企业经营的严重隐形成本,首先,供应商一定会将时间成本算在其报价中,这类企业无法采购到最低价格的原料或服务。其次,员工薪资拖欠,违背劳动法规,有被惩罚的危险。而拖欠银行贷款,克扣他人,会给其信用度大打折扣,在企业某一天遇到困难时,会四面楚歌的。无疑,企业为此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而其实其并没有因此获得任何益处。

6、 风险成本

将企业推向快车道是每个企业家的梦想。但是风险系数也因此而同步增加。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他们虽然发展迅猛,收入丰厚,但是一旦出现危机,将是灾难性的。多个案例证明,企业的风险很多都是因为预料不足或管理不善造成的,在风险发生前,都早已埋下隐患。而很多大型企业或者知名企业因为一次风险而消亡。

可见,风险是举足轻重的隐形成本。而这种现象并非显而易见,实在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7、 企业家成本

“企业家成本”是指的是企业的老板本身给企业带来的成本。有一句话的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企业家如同一支军队的首领,其本身是企业支付成本最高的员工。很多民营企业的老板把自己变成了企业的“皇帝”,一切自己说了算,全体员工变成了执行的机器。但是,企业家个人因素的缺陷,将会为企业增加沉重的成本负担。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小型企业,但在大型企业里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我们也可以将这种成本延伸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甚至是每一个职员。因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工作负责,我们常常强调,在你的范围,你就是领导,你有权决策。而很多领导者一直以自己为中心,这将大大降低了团队的作战能力,增加了高额的隐形成本。记得曾经对一个抱怨公司缺乏人才的老板说过一句话:“你们公司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和善用人才的智慧”。请添加陈安之微信号caz12399,从此你的人生便多了一位成功教练!

由上可见,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常常要背负着很多负担,而隐形成本正是其中最重的一担。发现并有效降低以上隐形成本,是企业进步的有力举措。
[/login] 
 

 
来源:网络
584 浏览

仓库管理必需知道的ERP和SAP的一些名词解释

管理类 功夫熊猫 2016-10-14 14:51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1.企业资源计划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ERP),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定义:
管理思想:ERP是由美国著名的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集团Gartner Group Inc.提出了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 )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
软件产品: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成果,以ERP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
管理系统: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2.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 指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产品构成进行管理,借助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及系统对客户订单,在库物料,产品构成的管理能力,实现依据客户订单,按照产品结构清单展开并计算物料需求计划。实现减少库存,优化库存的管理目标。
3.物料需求计划II
物料需求计划II(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II,MRP II) 指在企业技术、管理和经济上有效地建立起来的一个过程,贯穿于市场经销、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生产计划、物资供应、生产作业与控制、仓储管理和财务成本等环节。
4.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 指从原材料采购直到产成品销售,供应链管理设计、计划、控制可能因素并同时协调与优化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着重供应商、制造商、批发零售商以及服务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协调处理。
5.BPR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BPR) 指运用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大幅度改善业务流程绩效的革命性方法。
6.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 指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目标设定”、“跟踪汇报”、“分析调整”和“考核激励”四个主要的管理环节。
7.系统应用产品
系统应用产品(System Applications Products ,SAP) 指德国的一家ERP软件公司开发的ERP应用软件,是英文System Applications Products in Data Processing的缩写,翻译为数据处理中的系统、应用和产品。
8.SAP R/3
SAP R/3 指一个基于客户/服务器结构和开放系统的、集成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其功能覆盖企业的财务、后勤(工程设计、采购、库存、生产销售和质量等)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
二、SAP模块名称
1.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FI) 指必须能够按有关规定向股东、债权人、劳工组织以及社会公众披露并提供所需的信息,而有效的公司管理会计必须包括控制和转移的功能。财务会计模块由总分类帐、应收帐款和应付帐款、固定资产、法定合并以及特殊统计会计功能组成。
2.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Controlling,CO) 指提供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及内部考核评价所需要的各种信息,通过与销售模块、采购模块、财务会计的集成功能,将生产经营中的各种信息在CO中进行分析和比较,由一般费用成本核算、生产成本核算和获利能力分析等子模块组成。
3.销售和分销
销售和分销(Sales and Distribution,SD) 指SAP系统中一个用于解决销售过程中相关业务操作的高度集成的模块,通过与财务模块的集成,所有信息可以实时反映到帐务系统。主要由销售订单的管理、信用额度的控制、发货管理、发票管理等功能组成。
4.物料管理
物料管理(Material Management,MM) 指r3后勤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此模块所提供的功能基于物料的物流管理操作:获取、采购、需求计划、库存管理、物理仓储管理以及票据管理。
5.仓库管理
仓库管理(Warehouse Management,WM) 指MM模块中的一个子模块,利用WM系统, 可以对公司中复杂的库存结构进行管理。这种结构可包括不同的仓库中的区域(即存储类型),如在高架位闲置的存储、可用存储、冻结存储和固定的仓位提取区域等,以及生产供应、发货和收货区域等。利用WM系统,可以同时对具有随机组织结构和具有固定仓位的仓库进行管理。
6.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Production Planning,PP) 指后勤系统中负责计划、控制、管理生产的模块,提供完善的满足各种制造模式的处理,如重复生产、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流程式生产、批量生产和面向库存生产。集成化供应链如MRPII、电子看板、计划估化器、车间控制器、流程控制系统、PDM等。
7.工厂维护
工厂维护(Plant Maintenance,PM) 指负责复杂的工厂控制系统维护;支持对工厂的图形化表达,可和地理信息系统相连,包括详细的工厂图表;对设备可进行预防性维护计划、缺损保修、检修、备品备件管理等。
8.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HR) 指SAP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模块,是管理人事档案、人员工资及培训和差旅费用的,最终产生的财务信息会集成到会计模块中。
9.物流集成
物流集成(Material Repair Operation,MRO) 指对备品备件、原料、产成品等物资的采购、供应、库存、销售等状态的管理。
10.石油行业解决方案
石油行业解决方案(Industry Solution- OIL,IS-OIL) 指一个专门针对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出来的行业解决方案,SAP公司与其众多的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了石油天然气行业全球理事会,目标是支持SAP石油天然气行业产品及SAP油气企业用户的互动发展。该理事会定期召开会议,工作重点主要围绕着制定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管理标准及相应SAP产品的开发策略,以满足石油天然气行业不断变化的管理需求。经SAP公司及其战略合作伙伴二十余年来的潜心研究,反映当今一流石油企业生产与管理经验的“最佳业务实践”被预置在 SAP的系统中。这些最佳业务实践基本涵盖了大多数石油企业在生产与管理上的各类需求,同时也可为各石油企业进行组织机构、管理流程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与专家式的帮助。
11.高级计划优化器
高级计划优化器(Advanced Planning Optimizer,APO) 指SAP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可优化供应链管理,通过高级计划优化器可提供一套更好的采购方案给企业,通过APO与ERP集成可尽快尽好并最低成本的得到供应商原料从而使得公司的产品更快速地交付给客户。
12.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Business Information Warehouse,BW) 指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与时间相关的、不可修改的数据集合。与其他数据库应用不同的是,数据仓库更像一种过程,对分布在企业内部各处的业务数据的整合、加工和分析的过程。
13.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Strategic Enterprise Management,SEM) 指提供一种手段和途径(如通过与历史同期的比较或对未来某一时期的合理预期),使企业的战略决策不断地由设想转变为现实。14.主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 ,MPS) 是预先建立的一份计划,由主生产计划员负责维护。主生产计划是驱动MRP的一整套计划数据,它反映出企业打算生产什么,什么时候生产以及生产多少。主生产计划必须考虑客户订单和预测、未完成订单、可用物料的数量、现有能力、管理方针和目标等等。
三、SAP实施
1.SAP实施方法: 快速实施SAP
快速实施SAP (Accelerated SAP ,ASAP) 指SAP提供的执行解决方案。Accelerated SAP集成了几个组件,这几个组件联合工作以支持R/3 系统的快速有效的执行。
2.Change Management变革管理
变革管理(Change Management) 指对用现行的计划和概念将企业转换成新的状况的渐进和不断变化的过程的管理。
3.关键流程演示
关键流程演示(Conference Room Pilot,CRP) 指SAP实施过程中,对关键业务流程在系统上进行实现演示,从而得到实施单位对实施SAP的初步认可。
四、SAP系统设置
1.集团
集团(Client) 指SAP系统中最高等级的组织单位,是由一个主数据库和建立一个完全集成系统所必须的所有表格组成的。
2.公司代码
公司代码(Company Code) 指一个独立的会计实体,拥有完整的会计帐套。是对外报送法定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最小单位。
五、SAP开发工具
1.高级业务应用程序
高级业务应用程序(Advanced Business Application Programming,ABAP) 指SAP公司开发的用于Reports、Screens、Interfaces、Data conversions等多种应用程序设计的一种编程语言。R/3的所有应用程序甚至其BASIS系统的部分组件都是由ABAP开发的。它是图形化第四代编程语言。因此常被称为ABAP/4。
六、系统应用
1.关键用户
关键用户(Key User) 指在ERP实施过程中,代表实施方提出业务需求,全程参与整个项目实施,负责对最终用户进行培训,及实施后的系统维护的人员。
2.最终用户
最终用户(End user) 指在ERP实施后,在ERP系统中进行凭证输入、报表查询等日常业务操作的系统使用人员。
3.角色
角色(Role) 指按照一定的权限执行相应的操作的个体。
 
 
来源:网络 查看全部
1.企业资源计划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ERP),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定义:
管理思想:ERP是由美国著名的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集团Gartner Group Inc.提出了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 )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
软件产品: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成果,以ERP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
管理系统: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2.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 指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产品构成进行管理,借助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及系统对客户订单,在库物料,产品构成的管理能力,实现依据客户订单,按照产品结构清单展开并计算物料需求计划。实现减少库存,优化库存的管理目标。
3.物料需求计划II
物料需求计划II(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II,MRP II) 指在企业技术、管理和经济上有效地建立起来的一个过程,贯穿于市场经销、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生产计划、物资供应、生产作业与控制、仓储管理和财务成本等环节。
4.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 指从原材料采购直到产成品销售,供应链管理设计、计划、控制可能因素并同时协调与优化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着重供应商、制造商、批发零售商以及服务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协调处理。
5.BPR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BPR) 指运用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大幅度改善业务流程绩效的革命性方法。
6.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 指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目标设定”、“跟踪汇报”、“分析调整”和“考核激励”四个主要的管理环节。
7.系统应用产品
系统应用产品(System Applications Products ,SAP) 指德国的一家ERP软件公司开发的ERP应用软件,是英文System Applications Products in Data Processing的缩写,翻译为数据处理中的系统、应用和产品。
8.SAP R/3
SAP R/3 指一个基于客户/服务器结构和开放系统的、集成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其功能覆盖企业的财务、后勤(工程设计、采购、库存、生产销售和质量等)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
二、SAP模块名称
1.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FI) 指必须能够按有关规定向股东、债权人、劳工组织以及社会公众披露并提供所需的信息,而有效的公司管理会计必须包括控制和转移的功能。财务会计模块由总分类帐、应收帐款和应付帐款、固定资产、法定合并以及特殊统计会计功能组成。
2.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Controlling,CO) 指提供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及内部考核评价所需要的各种信息,通过与销售模块、采购模块、财务会计的集成功能,将生产经营中的各种信息在CO中进行分析和比较,由一般费用成本核算、生产成本核算和获利能力分析等子模块组成。
3.销售和分销
销售和分销(Sales and Distribution,SD) 指SAP系统中一个用于解决销售过程中相关业务操作的高度集成的模块,通过与财务模块的集成,所有信息可以实时反映到帐务系统。主要由销售订单的管理、信用额度的控制、发货管理、发票管理等功能组成。
4.物料管理
物料管理(Material Management,MM) 指r3后勤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此模块所提供的功能基于物料的物流管理操作:获取、采购、需求计划、库存管理、物理仓储管理以及票据管理。
5.仓库管理
仓库管理(Warehouse Management,WM) 指MM模块中的一个子模块,利用WM系统, 可以对公司中复杂的库存结构进行管理。这种结构可包括不同的仓库中的区域(即存储类型),如在高架位闲置的存储、可用存储、冻结存储和固定的仓位提取区域等,以及生产供应、发货和收货区域等。利用WM系统,可以同时对具有随机组织结构和具有固定仓位的仓库进行管理。
6.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Production Planning,PP) 指后勤系统中负责计划、控制、管理生产的模块,提供完善的满足各种制造模式的处理,如重复生产、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流程式生产、批量生产和面向库存生产。集成化供应链如MRPII、电子看板、计划估化器、车间控制器、流程控制系统、PDM等。
7.工厂维护
工厂维护(Plant Maintenance,PM) 指负责复杂的工厂控制系统维护;支持对工厂的图形化表达,可和地理信息系统相连,包括详细的工厂图表;对设备可进行预防性维护计划、缺损保修、检修、备品备件管理等。
8.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HR) 指SAP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模块,是管理人事档案、人员工资及培训和差旅费用的,最终产生的财务信息会集成到会计模块中。
9.物流集成
物流集成(Material Repair Operation,MRO) 指对备品备件、原料、产成品等物资的采购、供应、库存、销售等状态的管理。
10.石油行业解决方案
石油行业解决方案(Industry Solution- OIL,IS-OIL) 指一个专门针对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出来的行业解决方案,SAP公司与其众多的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了石油天然气行业全球理事会,目标是支持SAP石油天然气行业产品及SAP油气企业用户的互动发展。该理事会定期召开会议,工作重点主要围绕着制定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管理标准及相应SAP产品的开发策略,以满足石油天然气行业不断变化的管理需求。经SAP公司及其战略合作伙伴二十余年来的潜心研究,反映当今一流石油企业生产与管理经验的“最佳业务实践”被预置在 SAP的系统中。这些最佳业务实践基本涵盖了大多数石油企业在生产与管理上的各类需求,同时也可为各石油企业进行组织机构、管理流程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与专家式的帮助。
11.高级计划优化器
高级计划优化器(Advanced Planning Optimizer,APO) 指SAP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可优化供应链管理,通过高级计划优化器可提供一套更好的采购方案给企业,通过APO与ERP集成可尽快尽好并最低成本的得到供应商原料从而使得公司的产品更快速地交付给客户。
12.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Business Information Warehouse,BW) 指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与时间相关的、不可修改的数据集合。与其他数据库应用不同的是,数据仓库更像一种过程,对分布在企业内部各处的业务数据的整合、加工和分析的过程。
13.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Strategic Enterprise Management,SEM) 指提供一种手段和途径(如通过与历史同期的比较或对未来某一时期的合理预期),使企业的战略决策不断地由设想转变为现实。14.主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 ,MPS) 是预先建立的一份计划,由主生产计划员负责维护。主生产计划是驱动MRP的一整套计划数据,它反映出企业打算生产什么,什么时候生产以及生产多少。主生产计划必须考虑客户订单和预测、未完成订单、可用物料的数量、现有能力、管理方针和目标等等。
三、SAP实施
1.SAP实施方法: 快速实施SAP
快速实施SAP (Accelerated SAP ,ASAP) 指SAP提供的执行解决方案。Accelerated SAP集成了几个组件,这几个组件联合工作以支持R/3 系统的快速有效的执行。
2.Change Management变革管理
变革管理(Change Management) 指对用现行的计划和概念将企业转换成新的状况的渐进和不断变化的过程的管理。
3.关键流程演示
关键流程演示(Conference Room Pilot,CRP) 指SAP实施过程中,对关键业务流程在系统上进行实现演示,从而得到实施单位对实施SAP的初步认可。
四、SAP系统设置
1.集团
集团(Client) 指SAP系统中最高等级的组织单位,是由一个主数据库和建立一个完全集成系统所必须的所有表格组成的。
2.公司代码
公司代码(Company Code) 指一个独立的会计实体,拥有完整的会计帐套。是对外报送法定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最小单位。
五、SAP开发工具
1.高级业务应用程序
高级业务应用程序(Advanced Business Application Programming,ABAP) 指SAP公司开发的用于Reports、Screens、Interfaces、Data conversions等多种应用程序设计的一种编程语言。R/3的所有应用程序甚至其BASIS系统的部分组件都是由ABAP开发的。它是图形化第四代编程语言。因此常被称为ABAP/4。
六、系统应用
1.关键用户
关键用户(Key User) 指在ERP实施过程中,代表实施方提出业务需求,全程参与整个项目实施,负责对最终用户进行培训,及实施后的系统维护的人员。
2.最终用户
最终用户(End user) 指在ERP实施后,在ERP系统中进行凭证输入、报表查询等日常业务操作的系统使用人员。
3.角色
角色(Role) 指按照一定的权限执行相应的操作的个体。
 
 
来源:网络
532 浏览

优秀班组长晨会制

管理类 泰迪的礼物 2016-10-12 14:55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问:什么是班组晨会?
答:晨会是利用上班前5~10分钟的时间,全体员工聚在一起,互相问候,交流信息和安排工作的一直管理方式。






一、“一日之计在于晨”——晨会的意义

有利于全体员工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使全体员工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事先进行工作安排,可有效提高工作布置效率,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增进和加强沟通,发现、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增强员工的整体素质,通过早会传递信息、组织员工学习,进行典范分享,使员工不断增长知识,学到和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

能够锻炼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表达、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利于形成独特的班组文化。 

二、晨会的准备

1、规定晨会时间、员工列队开会

2、充分准备、条理清晰

晨会上要宣讲哪些内容,按①、②、③……分类,一条一条的,做到心里清楚,条理清晰;

总结昨天生产中发现的问题,产量、质量的数据,必要时可以写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以免宣讲时有遗漏;

分析整理,确定讲解的重点。

3、振奋而简短的开场白

三、高效晨会的内容

1、严格考勤

在晨会开始前,班组长可以通过点名来了解班组员工的情绪。

2、生产指令和目标传达(占晨会时间约为30%)

包括生产安排、质量目标、政令传达等。

传达的要点:

明确告知短期生产计划(每款、每天的计划)

明确班组质量目标,简述明确;

突出重点,发挥其时效性

确认对方是否正确接收信息;

3、工作教导(占晨会时间约为50%)。 包括作业规范说明,标准化工作,安全生产,品质异常及个人品质、效率总结。工作标准的维系。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议在员工工作出现差错的情况下强调制度及工作标准,千万不可千篇一律每天都去泛泛而谈,这样          只能使员工厌倦,遭到员工的排斥。

4、理念的培养。包括工作教养、作业习惯、质量理念等。
5、做好晨会记录











四、晨会后的跟踪

及时的复核。开完晨会后,班组长要针对晨会内容,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有意识的跟踪,看员工是否依照要求作业生产,如发现有偏差的要马上指正,从而保证晨会效果。

不断的总结。作为晨会组织者的班组长,应该针对每一次班前会有意识的不断总结,找出不足的地方,包括主持的方式,语言的组织,会议的内容,效果的追踪等等方面,以便下次改进,不断提升班前会的质量,推进班组的建设。






五、高效晨会的特点

程序要紧凑,节奏要明快,实现上下贯通;

控制时间,不易过长,防止和避免分散员,工的注意力和影响其他工作;

制定完善有关制度,使员工积极参与,正常出勤,不迟到早退,如期参加;

让员工广泛参与,给每个人提供主持的机会,充分锻炼和展示自己,避免唱“独角戏”

员工参加早会要有一个良好的状态,精神抖擞,士气高昂;

加强追踪,对晨会布置的工作要进行跟踪,对完成好的给以表扬,对未完成的查找原因,制定措施和目标,确保把布置的工作match圆满完成。
 
 
来源:网络 查看全部
问:什么是班组晨会?
答:晨会是利用上班前5~10分钟的时间,全体员工聚在一起,互相问候,交流信息和安排工作的一直管理方式。

640.webp_(3)_.jpg


一、“一日之计在于晨”——晨会的意义

有利于全体员工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使全体员工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事先进行工作安排,可有效提高工作布置效率,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增进和加强沟通,发现、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增强员工的整体素质,通过早会传递信息、组织员工学习,进行典范分享,使员工不断增长知识,学到和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

能够锻炼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表达、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利于形成独特的班组文化。 

二、晨会的准备

1、规定晨会时间、员工列队开会

2、充分准备、条理清晰

晨会上要宣讲哪些内容,按①、②、③……分类,一条一条的,做到心里清楚,条理清晰;

总结昨天生产中发现的问题,产量、质量的数据,必要时可以写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以免宣讲时有遗漏;

分析整理,确定讲解的重点。

3、振奋而简短的开场白

三、高效晨会的内容

1、严格考勤

在晨会开始前,班组长可以通过点名来了解班组员工的情绪。

2、生产指令和目标传达(占晨会时间约为30%)

包括生产安排、质量目标、政令传达等。

传达的要点:

明确告知短期生产计划(每款、每天的计划)

明确班组质量目标,简述明确;

突出重点,发挥其时效性

确认对方是否正确接收信息;

3、工作教导(占晨会时间约为50%)。 包括作业规范说明,标准化工作,安全生产,品质异常及个人品质、效率总结。工作标准的维系。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议在员工工作出现差错的情况下强调制度及工作标准,千万不可千篇一律每天都去泛泛而谈,这样          只能使员工厌倦,遭到员工的排斥。

4、理念的培养。包括工作教养、作业习惯、质量理念等。
5、做好晨会记录

640.webp_.jpg


640.webp_(1)_.jpg


四、晨会后的跟踪

及时的复核。开完晨会后,班组长要针对晨会内容,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有意识的跟踪,看员工是否依照要求作业生产,如发现有偏差的要马上指正,从而保证晨会效果。

不断的总结。作为晨会组织者的班组长,应该针对每一次班前会有意识的不断总结,找出不足的地方,包括主持的方式,语言的组织,会议的内容,效果的追踪等等方面,以便下次改进,不断提升班前会的质量,推进班组的建设。

640.webp_(2)_.jpg


五、高效晨会的特点

程序要紧凑,节奏要明快,实现上下贯通;

控制时间,不易过长,防止和避免分散员,工的注意力和影响其他工作;

制定完善有关制度,使员工积极参与,正常出勤,不迟到早退,如期参加;

让员工广泛参与,给每个人提供主持的机会,充分锻炼和展示自己,避免唱“独角戏”

员工参加早会要有一个良好的状态,精神抖擞,士气高昂;

加强追踪,对晨会布置的工作要进行跟踪,对完成好的给以表扬,对未完成的查找原因,制定措施和目标,确保把布置的工作match圆满完成。
 
 
来源:网络
650 浏览

引入BIM的早晚究竟会产生哪些影响?

管理类 妙莲华 2016-09-28 14:27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如今,BIM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从起初的设计院设计师BIM应用,发展到现在施工单位也在跃跃欲试,那么如果现在还没有用到或者刚刚接触BIM技术,会是怎么样的一个状况呢?


企业应用越早,越早建立竞争优势近期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BIM政策,如评鲁班奖、政府投资的2万平米以上项目都要求使用BIM技术;很多业主方也将BIM技术使用写入招标要求,即使没有要求,在技术标中体现了BIM技术,都是重要的加分项。BIM技术迟早都要用,使用越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越不明显。
现在业主对BIM很关注,学习的积极性比施工单位还高,一旦业主掌握了BIM技术,跑冒滴漏、签证变更的方式都不能用的时候,施工企业就更被动了。
从试点BIM项目到自己拥有成熟的BIM实施能力有一个较长的周期。企业要想形成自己的BIM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尽早组建自己的BIM团队,团队的培训、学习需要较长的周期,无论如何应用BIM,这个学习周期都是存在的。用得晚了,就落在别人后面了。
BIM介入项目越早,价值发挥更明显BIM技术的一大优势就是在施工前将建筑在电脑里模拟建造一遍,在施工前提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BIM技术应用越早,价值越高。如果项目已经施工了,很多BIM应用将错过最佳时机,如:
投标方案:在投标阶段,BIM无疑是亮点之一。商务标方面,利用BIM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算量,一方面方便对外不平衡报价,“预留”利润;另一方面对内进行成本测算,提前了解利润空间,便于决策。在技术标方面,可以提前展示BIM在施工阶段的价值,碰撞检查、虚拟施工、进度管理、材料管理、运维管理等,提高技术标分数,从而提升项目中标机率。
前期场地布置:在施工单位进场前模拟现场的场地布置模型,如:办公场地等,如果前期模拟好场地布置,则可以最大的节约施工用地,减少临时设施的投入,从而降低成本。同时通过对材料运输路线的方案模拟最大限度的减少场内的运输,减少材料的二次搬运。
施工专项方案模拟:在施工前通过BIM技术模拟施工专项方案,利用BIM的可视化,帮助施工人员判断方案的合理性,或者通过模拟多项方案,帮助制定最佳方案决策。施工专项的方案模拟还可以帮助现场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施工方案,提升施工水平与效率。

高大支模查找:施工前通过BIM系统可以快速查找和定位出楼层中需要高大支模的位置,人工筛选查找高大支模的位置会导致效率低下;其次会出现遗漏,如果在施工后才发现有部分遗漏,这样工程的施工安全会存在很大的隐患。
支撑维护与主体碰撞检查:施工前地下支撑维护模型和地上主体结构模型,进行碰撞检查,不仅校验支撑维护方案的合理性,同时还能检验出支撑结构与主体结构间存在的碰撞点,避免在主体结构施工时支撑围护影响主体结构施工。
图纸会审:图纸会审可以提前发现图纸的缺陷,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返工节约工期;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才发现图纸问题,会造成不必要的返工,费材费工的同时施工进度也相对滞后。
地下部分复杂节点交底:施工前通过BIM可视化模型提前对地下部分节点,尤其是基础部分的复杂节点进行交底,通过BIM模型的可视化交底,不仅让现场的技术员深刻的理解图纸,更能避免对图纸错误理解从而造成的错误施工。
材料上限控制:施工前通过对工程量精确核算,可以对现场的进料以及备料做好精确材料计划,控制好材料的上限;前期材料上限控制,不仅避免在施工过程中进料过多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增加成本,而且对公司和项目整体资金的合理安排提供保障。
预留洞:施工前通过碰撞检查系统查找出设计图纸中遗漏的预留洞口,避免在施工后发现该预留的洞口没有预留而凿洞返工,不但费时费工影响施工进度,而且现场凿洞返工对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存在结构安全隐患。
资金计划:项目前期需要进行项目的成本分析与资金计划,使用了BIM,可以更快更准确地了解项目的成本进展与需要准备的资金情况,对于后续的成本管理与现金流管理有巨大的作用。
BIM应用越早,价值越高,项目部成员对BIM的认可度也越高,BIM的推进也就更快更有成效。介入晚一些价值体现不明显,部分使用者容易对BIM产生疑问,影响BIM在公司的推行。无论是企业,还是单个项目,BIM应用越早,对于企业、项目的价值越高。反之,则会错失很多机会。
 
 
来源:网络 查看全部

如今,BIM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从起初的设计院设计师BIM应用,发展到现在施工单位也在跃跃欲试,那么如果现在还没有用到或者刚刚接触BIM技术,会是怎么样的一个状况呢?


企业应用越早,越早建立竞争优势近期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BIM政策,如评鲁班奖、政府投资的2万平米以上项目都要求使用BIM技术;很多业主方也将BIM技术使用写入招标要求,即使没有要求,在技术标中体现了BIM技术,都是重要的加分项。BIM技术迟早都要用,使用越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越不明显。
现在业主对BIM很关注,学习的积极性比施工单位还高,一旦业主掌握了BIM技术,跑冒滴漏、签证变更的方式都不能用的时候,施工企业就更被动了。
从试点BIM项目到自己拥有成熟的BIM实施能力有一个较长的周期。企业要想形成自己的BIM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尽早组建自己的BIM团队,团队的培训、学习需要较长的周期,无论如何应用BIM,这个学习周期都是存在的。用得晚了,就落在别人后面了。
BIM介入项目越早,价值发挥更明显BIM技术的一大优势就是在施工前将建筑在电脑里模拟建造一遍,在施工前提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BIM技术应用越早,价值越高。如果项目已经施工了,很多BIM应用将错过最佳时机,如:
投标方案:在投标阶段,BIM无疑是亮点之一。商务标方面,利用BIM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算量,一方面方便对外不平衡报价,“预留”利润;另一方面对内进行成本测算,提前了解利润空间,便于决策。在技术标方面,可以提前展示BIM在施工阶段的价值,碰撞检查、虚拟施工、进度管理、材料管理、运维管理等,提高技术标分数,从而提升项目中标机率。
前期场地布置:在施工单位进场前模拟现场的场地布置模型,如:办公场地等,如果前期模拟好场地布置,则可以最大的节约施工用地,减少临时设施的投入,从而降低成本。同时通过对材料运输路线的方案模拟最大限度的减少场内的运输,减少材料的二次搬运。
施工专项方案模拟:在施工前通过BIM技术模拟施工专项方案,利用BIM的可视化,帮助施工人员判断方案的合理性,或者通过模拟多项方案,帮助制定最佳方案决策。施工专项的方案模拟还可以帮助现场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施工方案,提升施工水平与效率。

高大支模查找:施工前通过BIM系统可以快速查找和定位出楼层中需要高大支模的位置,人工筛选查找高大支模的位置会导致效率低下;其次会出现遗漏,如果在施工后才发现有部分遗漏,这样工程的施工安全会存在很大的隐患。
支撑维护与主体碰撞检查:施工前地下支撑维护模型和地上主体结构模型,进行碰撞检查,不仅校验支撑维护方案的合理性,同时还能检验出支撑结构与主体结构间存在的碰撞点,避免在主体结构施工时支撑围护影响主体结构施工。
图纸会审:图纸会审可以提前发现图纸的缺陷,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返工节约工期;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才发现图纸问题,会造成不必要的返工,费材费工的同时施工进度也相对滞后。
地下部分复杂节点交底:施工前通过BIM可视化模型提前对地下部分节点,尤其是基础部分的复杂节点进行交底,通过BIM模型的可视化交底,不仅让现场的技术员深刻的理解图纸,更能避免对图纸错误理解从而造成的错误施工。
材料上限控制:施工前通过对工程量精确核算,可以对现场的进料以及备料做好精确材料计划,控制好材料的上限;前期材料上限控制,不仅避免在施工过程中进料过多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增加成本,而且对公司和项目整体资金的合理安排提供保障。
预留洞:施工前通过碰撞检查系统查找出设计图纸中遗漏的预留洞口,避免在施工后发现该预留的洞口没有预留而凿洞返工,不但费时费工影响施工进度,而且现场凿洞返工对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存在结构安全隐患。
资金计划:项目前期需要进行项目的成本分析与资金计划,使用了BIM,可以更快更准确地了解项目的成本进展与需要准备的资金情况,对于后续的成本管理与现金流管理有巨大的作用。
BIM应用越早,价值越高,项目部成员对BIM的认可度也越高,BIM的推进也就更快更有成效。介入晚一些价值体现不明显,部分使用者容易对BIM产生疑问,影响BIM在公司的推行。无论是企业,还是单个项目,BIM应用越早,对于企业、项目的价值越高。反之,则会错失很多机会。
 
 
来源:网络
607 浏览

实施精益生产的那些原则,您知道吗

管理类 妙莲华 2016-09-28 14:20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在实施精益生产方式时,不要急功近利,要有长远打算。改善无小事,只要有机会就去改善,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见微知著,精益从小事着手。

 





1. 管理决策以长期理念为基础,即使因此而牺牲短期利益
实施精益生产也一样,要有一个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因为精益生产不可能一蹴而就。日本丰田汽车实行精益生产也是经过长期的艰苦探索。从提出了准时制的理念到成为一种先进的生产模式。
因此,在实施精益生产方式时,不要急功近利,要有长远打算。改善无小事,只要有机会就去改善,这是本人之拙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见微知著,精益从小事着手。
 
2. 建立无间断的操作流程以使问题浮现
所谓无间断的操作流程,就是连续流生产。根据单件产品生产的消费节拍(Takt)、用户订购产品的速度来安排生产流程,及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确定生产节拍后,要分析流程图,哪些流程有附加价值,哪些流程无附加价值,减少无附加价值的流程,以提高过程绩效。
 





3. 实行拉式生产制度以避免生产过剩
所谓拉式(Pull)生产制度是以客户需求为驱动的生产制度。以客户订单量为依据,确定生产计划和日程安排。而实现拉式生产制度的基本方式就是看板管理(Kanban)。看板是工厂和供应商都与用户的节拍时间保持同步的一种方法。
 
4. 使工作负荷水准稳定(生产均衡化)
为使工作负荷水准稳定,要进行线平衡分析,尽量使各工序平衡和单件产品生产时间相匹配。
 
5. 建立立即暂停以解决问题,从一开始就重视品质管理的文化
将品质意识贯彻到每一个人员的心中,开展TQC活动,提合理化建议;利用PDCA循环,持续改善过程品质。【制造业生态圈微信内容不错,值得关注】
 
6. 工作的标准化是持续改进与授权
做好标准化工作,持续改进过程品质,作为程序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流程效率。
 
 





7. 运用目视管理使问题无处隐藏
通过5S制度的建立,使办公室和工厂一尘不染,机器上无灰尘、油污,无碎片或脏物,建立一流清新的工作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目视管理使物品标识清晰,看板管理使一目了然。
 
8. 使用可靠的,已充分验证的技术以协助员工及生产流程
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如进行六个西格玛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和可制造性(DFM)、可靠性。
 
9. 把彻底了解且拥护公司理念的员工培养成领导者,使他们能教导其他员工
加强多能工的培养,使每一位员工都具有协助小组成员员工作的能力。同时要培养领导团队工作的能力。
 
10. 培养与发展信奉公司理念的杰出人才与团队
发扬团体合作精神,培养优秀人才,解决企业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组建跨功能团体,优势互补,维持企业的有效运作。
 
11. 重视企业伙伴与供应商网络,激励并助其改进
加强供应链管理,重视与供应商的协作关系,与供应商形成利益共同体。





 
 
12. 亲临现场查看以彻底解决问题(现场现物)
加强现场管理,执行现场、现物、现实原则,第一时间彻底解决现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管理者要身先士卒,事必躬亲,没有到现场就没有发言权。
 
13. 不急于决策,以共识为基础,彻底考虑所有可能的选择,并快速执行决策
管理者尽量进行群体决策,充分考虑大家的意见,大家定了决策,就要一步到位去执行;不但要有决策力,更要有执行力。【制造业生态圈微信内容不错,值得关注】
 
14. 通过不断省思与持续改进使企业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要建立持续改善、不断创新、努力学习、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只有不断变革、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精益生产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因此要努力学习先进公司的生产模式,使企业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来源:网络 查看全部
在实施精益生产方式时,不要急功近利,要有长远打算。改善无小事,只要有机会就去改善,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见微知著,精益从小事着手。

 
640.webp_(4)_.jpg


1. 管理决策以长期理念为基础,即使因此而牺牲短期利益
实施精益生产也一样,要有一个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因为精益生产不可能一蹴而就。日本丰田汽车实行精益生产也是经过长期的艰苦探索。从提出了准时制的理念到成为一种先进的生产模式。
因此,在实施精益生产方式时,不要急功近利,要有长远打算。改善无小事,只要有机会就去改善,这是本人之拙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见微知著,精益从小事着手。
 
2. 建立无间断的操作流程以使问题浮现
所谓无间断的操作流程,就是连续流生产。根据单件产品生产的消费节拍(Takt)、用户订购产品的速度来安排生产流程,及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确定生产节拍后,要分析流程图,哪些流程有附加价值,哪些流程无附加价值,减少无附加价值的流程,以提高过程绩效。
 
640.webp_(5)_.jpg


3. 实行拉式生产制度以避免生产过剩
所谓拉式(Pull)生产制度是以客户需求为驱动的生产制度。以客户订单量为依据,确定生产计划和日程安排。而实现拉式生产制度的基本方式就是看板管理(Kanban)。看板是工厂和供应商都与用户的节拍时间保持同步的一种方法。
 
4. 使工作负荷水准稳定(生产均衡化)
为使工作负荷水准稳定,要进行线平衡分析,尽量使各工序平衡和单件产品生产时间相匹配。
 
5. 建立立即暂停以解决问题,从一开始就重视品质管理的文化
将品质意识贯彻到每一个人员的心中,开展TQC活动,提合理化建议;利用PDCA循环,持续改善过程品质。【制造业生态圈微信内容不错,值得关注】
 
6. 工作的标准化是持续改进与授权
做好标准化工作,持续改进过程品质,作为程序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流程效率。
 
 
640.webp_(6)_.jpg


7. 运用目视管理使问题无处隐藏
通过5S制度的建立,使办公室和工厂一尘不染,机器上无灰尘、油污,无碎片或脏物,建立一流清新的工作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目视管理使物品标识清晰,看板管理使一目了然。
 
8. 使用可靠的,已充分验证的技术以协助员工及生产流程
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如进行六个西格玛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和可制造性(DFM)、可靠性。
 
9. 把彻底了解且拥护公司理念的员工培养成领导者,使他们能教导其他员工
加强多能工的培养,使每一位员工都具有协助小组成员员工作的能力。同时要培养领导团队工作的能力。
 
10. 培养与发展信奉公司理念的杰出人才与团队
发扬团体合作精神,培养优秀人才,解决企业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组建跨功能团体,优势互补,维持企业的有效运作。
 
11. 重视企业伙伴与供应商网络,激励并助其改进
加强供应链管理,重视与供应商的协作关系,与供应商形成利益共同体。

640.jpg

 
 
12. 亲临现场查看以彻底解决问题(现场现物)
加强现场管理,执行现场、现物、现实原则,第一时间彻底解决现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管理者要身先士卒,事必躬亲,没有到现场就没有发言权。
 
13. 不急于决策,以共识为基础,彻底考虑所有可能的选择,并快速执行决策
管理者尽量进行群体决策,充分考虑大家的意见,大家定了决策,就要一步到位去执行;不但要有决策力,更要有执行力。【制造业生态圈微信内容不错,值得关注】
 
14. 通过不断省思与持续改进使企业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要建立持续改善、不断创新、努力学习、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只有不断变革、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精益生产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因此要努力学习先进公司的生产模式,使企业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来源:网络
638 浏览

回归理性:详细分析MRP十五个缺陷

管理类 广岛之恋 2016-09-27 10:21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我从事MRP实施也有20几年了,写这篇分析文章旨在帮助制造企业在使用MRP时,要扬长避短,清醒认识MRP的本质,同时,在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智能制造战略下,敦促我们的ERP软件业,完善MRP,改进MRP,使其真正的满足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大脑”计划排程的需要。

当然,未来计划排程APS智能优化算法会内嵌入产品、设备、工艺、物料或工程系统中,分布式监测、控制其运行。但是,其高级计划排程的算法机理依然存在。









我们经常听到这些言论:




1、“如果连MRP都用不起来,那么,就别提APS了”。




实际上,这句话只对了一半,如果基础数据不准,没有规范的流程,当然MRP用不起来。但是,如果基础数据准确了,流程也规范了,很多企业发现MRP还是用不起来。




2、“如果跑不起来MRP,就觉得不能算ERP了”。




这是对ERP的误解,当初提出ERP企业资源计划愿意就是要集成优化企业所有资源,为客户服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计划排程领域使用了非智能算法的MRP计划。现在,已经到了追求智能时代,为什么就不能让ERP内置或集成使用智能计划?然而,已经有ERP不使用MRP计划模式而使用内置的APS智能优化计划模式。




3、“单跑MRP不行,一定要MPS+MRP实施才行”。




实际上MPS的算法和MRP的算法是一样的。MPS准确的翻译应该是主生产排程(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但还是要人为分析粗略产能RCCP,手工确定。或从需求计划直接计划过来,其算法与MRP逻辑一样。如果,每次都要人工通过产能介入MPS,多品种、小批量、高离散的制造环境就适应不了。




4、“很多情况跑不了MRP,因为两大原因,BOM不准,库存不准”。




不错,但还有一个对计划的重要原因时间不准。因为需要预设平均提前期,导致计划结果时间都不准。




5、“ERP能跑MRP,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企业的需要,除非超过两层一上的计划和生产线排产、或多参数指标需求...”。




肯定是某ERP软件公司御用顾问说的,MRP还是可以用的,只是某军太狡猾。除非...。




6、“MRP可以快速制定计划”。




肯定是没有用过MRP系统人说,MRP用的是批处理算法技术,一般都是夜间批处理。至少在1-4小时。




7、“MRP可以有效的监督计划的执行”。




弥天大谎,整个MPS/MRP/RCCP/CRP计划层次之间都没有形成反馈与闭环,一旦出现变化,都是手工应对。没有形成需求预测与订单承诺、计划与排产、排产与执行、订单承诺与订单履约的四大闭环,谈何监督与控制。




8、“中小制造企业,比较简单,能跑个MRP也就够了”。




制造业务的复杂并不取决于规模的大小,而是制造的行业与业态有关,有的中小制造企业的信息化需求远大于中大型企业。比如OEM企业的订单生产的难度、插单与现场的柔性、有竞争力的交期和准时交货的压力远远大于有的中大型企业。




总之,究其根本原因,MRP理论本身就具有缺陷与错误。




MPS主生产计划和MRP物料需求计划的体系与方式,已很难适应按需生产环境, 在实践中,我们不能因为中国制造企业基础管理薄弱或国内外权威专家的早期言论而对MPS/MRP缺陷熟视无睹,只有对所谓经典理论缺陷的分析,我们才能避免皇帝新装的新童话再现。




一、BOM的模型缺陷。




BOM(Billof Material)只是说明了产品与物料的逻辑与数量构成。在实践中,有的企业的BOM设置了5-7层,通过层次来反映生产过程,层次之间是固定的提前期,导致运算时间过长和工期的不准。其原因是BOM没有反映工序、设备、资源的使用物料的量和地点位置。生产计划排程过程中,应该使用的是工序物料清单(Bill of Manufacturing),在工厂实践中,BOM模型应该是工序使用物料和机器、模具、人力等。只有受到机器产能、模具、人力等约束的计划排程下的物料计划才是有效的。




二、预设生产提前期的缺陷。




生产提前期或提前期偏置不可能预先假设的。应为影响提前期的因素很多,如批量多少、投入的设备与资源多少、是否平行移动或工序重叠比例、同时混合生产的品种等。所以生产提前期应该是预计划排程的结果。




三、MPS/MRP是基于无限约束的、非智能优化的计划。




它是假设资源(机器、人员、物料)无限的计划排程,是不可行的计划排程,通过CRP能力需求计划分析手工调整,计划与执行的落差太大,不能匹配生产车间现场的资源产能与产线节拍。




四、MPS/MRP/RCCP/CRP计划层次之间是顺序的手工闭环。




需求计划需要RRP检查能力; MPS需要RCCP来检查能力;MRP需要CRP检查能力,只能正向关联,一旦车间设备等资源能力出现问题,不能反向关联,只能手工来调整MPS,这就是所谓的闭环MRP(Closeloop MRP),根本不是自动闭环,难以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变化。




五、不能动态的、滚动的计划排程。




车间实际执行时,一旦没有按照生产订单的开工或完工日期完成,不能根据实际开工或完工日期来进行自动的滚动计划排程。ERP的生产任务一旦下达,日期只能手工修改。




六、资源不能可视化的监控和调度。




管理人员不能使用甘特图交互运作,调整的效果显示不直观和实时,必须重新运行计划(批处理)才能反映出来。




七、不能处理优先级等工厂规则的插单排程,不能模拟分析。




工厂不可避免的插单、设备故障、缺料等意外的情况,不能提供类似what-if的情景分析与模拟等事前计划、模拟、及比较分析等功能,帮助计划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




八、没有基于规则优化(如交货期、最短加工时间),不支持算法优化。




如没有生产订单下达规则,如解决哪个订单先下达,如按交货期,优先级,生产订单合并与分割等。没有加工顺序规则如当资源不够用时, 生产订单和负荷在排队,解决排队的顺序,如最短加工时间,最小工序数等。没有优化选择规则:当资源需要动态选择加工时,也就是对顺序规则从新选择时,如最小准备时间规则等。没有现场调度资源组成员分配规则:如当须选择多个资源,替代资源时,如最小资源利用率资源。




不能支持优化算法的多目标计划:如在满足交货期的前提下,延迟订单最小化、资源负荷利用最大化、成品、在制品、原料库存最小化、成本最小化的优化的计划排程。




九、不能计算CTP合理的交期(考虑物料、能力、模具、人员等)。




接到销售订单,应该根据物料需求展开与工单排程,再回溯配对订单的方式,推算出更准确的订单交期,支持业务即时回覆订单CTP (Capable to promise/ produce)的可用量承诺交期与生产能力承诺交期,提高交货准确度与客户满意度。




十、MRP是推式计划,不能支持精益的拉式计划。




如果生产计划排程不准确且不灵活应变,MRP势必不准确,哪再好库存管理策略与技巧不能适应制造的节拍,哪库存不是积压就是短缺。就更谈不上精益JIT/JIS(Just in Sequence)供料、配送、喂料计划。




十一、虽然,我们可以只用采购件计划,但是,采购件的提前期是和制造提前期相关联的,所以,通过制造件的不准的提前期计算来的采购物料的需求日期也是不对的。




十二、MRP不能支持对于按单和项目型生产模式下的溢出料的再分配计划与多出的在途订单分割再分配计划和物料供应的优先级。




十三、MRP不能优化工序之间的物料平衡最小化和标准在制预警。




十四、MRP不支持物料复杂、规则替代料计划。




十五、MRP计划不能支持钢材尺寸、元器件版号、服装颜色尺码、零件公母配、联/副产品、等级品、有效期等明细需求计划。




确实,现实中的工厂的生产计划与控制面临的巨大挑战是:




(1)相互冲突的生产计划排程的目标




-满足客户交货期与产能不够之间的矛盾




-产能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之间的矛盾




-库存成本最小化与客户需求的矛盾




-批量采购与库存最小化之间的矛盾




(2)复杂多约束的生产现场




-复杂的工艺路径对各种设备的特殊需求各不相同




-有限的生产设备,物料,库存,人员的约束




-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




-精益生产的多品种节拍混排模式




(3)动态变动的生产环境




-临时订单改变,紧急插单的需求




-产品流程变化,新产品研制流程的不确定性




-机器设备故障检修,员工生病请假等




在智能制造的时代,ERP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该不断的进化,驱动的因素主要是新兴的业务实践和新的信息技术。制造业的日趋成熟和商业化软件的不断完善,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ERP信息化管理的计划系统必须适应多品种、小批量、按单定制生产的环境,嵌入精益制造、TOC、集成MES等柔性应变的基因,才能给制造业以卓越的竞争力。




总之,ERP的核心计划体系将从MRP进化到APS,车间调度与控制将进化到精益MES取代。这是智能时代的呼唤。不管怎样,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智能计划方法:在客户订单输入时, 能智能及时分配计划,同时考虑人力产能、生产设备与工具产能排程、物料计划,灵活的产生准确的交货计划满足客户订单。
 
 
 
来源:网络 查看全部
我从事MRP实施也有20几年了,写这篇分析文章旨在帮助制造企业在使用MRP时,要扬长避短,清醒认识MRP的本质,同时,在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智能制造战略下,敦促我们的ERP软件业,完善MRP,改进MRP,使其真正的满足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大脑”计划排程的需要。

当然,未来计划排程APS智能优化算法会内嵌入产品、设备、工艺、物料或工程系统中,分布式监测、控制其运行。但是,其高级计划排程的算法机理依然存在。


640.webp_.jpg




我们经常听到这些言论:




1、“如果连MRP都用不起来,那么,就别提APS了”。




实际上,这句话只对了一半,如果基础数据不准,没有规范的流程,当然MRP用不起来。但是,如果基础数据准确了,流程也规范了,很多企业发现MRP还是用不起来。




2、“如果跑不起来MRP,就觉得不能算ERP了”。




这是对ERP的误解,当初提出ERP企业资源计划愿意就是要集成优化企业所有资源,为客户服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计划排程领域使用了非智能算法的MRP计划。现在,已经到了追求智能时代,为什么就不能让ERP内置或集成使用智能计划?然而,已经有ERP不使用MRP计划模式而使用内置的APS智能优化计划模式。




3、“单跑MRP不行,一定要MPS+MRP实施才行”。




实际上MPS的算法和MRP的算法是一样的。MPS准确的翻译应该是主生产排程(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但还是要人为分析粗略产能RCCP,手工确定。或从需求计划直接计划过来,其算法与MRP逻辑一样。如果,每次都要人工通过产能介入MPS,多品种、小批量、高离散的制造环境就适应不了。




4、“很多情况跑不了MRP,因为两大原因,BOM不准,库存不准”。




不错,但还有一个对计划的重要原因时间不准。因为需要预设平均提前期,导致计划结果时间都不准。




5、“ERP能跑MRP,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企业的需要,除非超过两层一上的计划和生产线排产、或多参数指标需求...”。




肯定是某ERP软件公司御用顾问说的,MRP还是可以用的,只是某军太狡猾。除非...。




6、“MRP可以快速制定计划”。




肯定是没有用过MRP系统人说,MRP用的是批处理算法技术,一般都是夜间批处理。至少在1-4小时。




7、“MRP可以有效的监督计划的执行”。




弥天大谎,整个MPS/MRP/RCCP/CRP计划层次之间都没有形成反馈与闭环,一旦出现变化,都是手工应对。没有形成需求预测与订单承诺、计划与排产、排产与执行、订单承诺与订单履约的四大闭环,谈何监督与控制。




8、“中小制造企业,比较简单,能跑个MRP也就够了”。




制造业务的复杂并不取决于规模的大小,而是制造的行业与业态有关,有的中小制造企业的信息化需求远大于中大型企业。比如OEM企业的订单生产的难度、插单与现场的柔性、有竞争力的交期和准时交货的压力远远大于有的中大型企业。




总之,究其根本原因,MRP理论本身就具有缺陷与错误。




MPS主生产计划和MRP物料需求计划的体系与方式,已很难适应按需生产环境, 在实践中,我们不能因为中国制造企业基础管理薄弱或国内外权威专家的早期言论而对MPS/MRP缺陷熟视无睹,只有对所谓经典理论缺陷的分析,我们才能避免皇帝新装的新童话再现。




一、BOM的模型缺陷。




BOM(Billof Material)只是说明了产品与物料的逻辑与数量构成。在实践中,有的企业的BOM设置了5-7层,通过层次来反映生产过程,层次之间是固定的提前期,导致运算时间过长和工期的不准。其原因是BOM没有反映工序、设备、资源的使用物料的量和地点位置。生产计划排程过程中,应该使用的是工序物料清单(Bill of Manufacturing),在工厂实践中,BOM模型应该是工序使用物料和机器、模具、人力等。只有受到机器产能、模具、人力等约束的计划排程下的物料计划才是有效的。




二、预设生产提前期的缺陷。




生产提前期或提前期偏置不可能预先假设的。应为影响提前期的因素很多,如批量多少、投入的设备与资源多少、是否平行移动或工序重叠比例、同时混合生产的品种等。所以生产提前期应该是预计划排程的结果。




三、MPS/MRP是基于无限约束的、非智能优化的计划。




它是假设资源(机器、人员、物料)无限的计划排程,是不可行的计划排程,通过CRP能力需求计划分析手工调整,计划与执行的落差太大,不能匹配生产车间现场的资源产能与产线节拍。




四、MPS/MRP/RCCP/CRP计划层次之间是顺序的手工闭环。




需求计划需要RRP检查能力; MPS需要RCCP来检查能力;MRP需要CRP检查能力,只能正向关联,一旦车间设备等资源能力出现问题,不能反向关联,只能手工来调整MPS,这就是所谓的闭环MRP(Closeloop MRP),根本不是自动闭环,难以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变化。




五、不能动态的、滚动的计划排程。




车间实际执行时,一旦没有按照生产订单的开工或完工日期完成,不能根据实际开工或完工日期来进行自动的滚动计划排程。ERP的生产任务一旦下达,日期只能手工修改。




六、资源不能可视化的监控和调度。




管理人员不能使用甘特图交互运作,调整的效果显示不直观和实时,必须重新运行计划(批处理)才能反映出来。




七、不能处理优先级等工厂规则的插单排程,不能模拟分析。




工厂不可避免的插单、设备故障、缺料等意外的情况,不能提供类似what-if的情景分析与模拟等事前计划、模拟、及比较分析等功能,帮助计划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




八、没有基于规则优化(如交货期、最短加工时间),不支持算法优化。




如没有生产订单下达规则,如解决哪个订单先下达,如按交货期,优先级,生产订单合并与分割等。没有加工顺序规则如当资源不够用时, 生产订单和负荷在排队,解决排队的顺序,如最短加工时间,最小工序数等。没有优化选择规则:当资源需要动态选择加工时,也就是对顺序规则从新选择时,如最小准备时间规则等。没有现场调度资源组成员分配规则:如当须选择多个资源,替代资源时,如最小资源利用率资源。




不能支持优化算法的多目标计划:如在满足交货期的前提下,延迟订单最小化、资源负荷利用最大化、成品、在制品、原料库存最小化、成本最小化的优化的计划排程。




九、不能计算CTP合理的交期(考虑物料、能力、模具、人员等)。




接到销售订单,应该根据物料需求展开与工单排程,再回溯配对订单的方式,推算出更准确的订单交期,支持业务即时回覆订单CTP (Capable to promise/ produce)的可用量承诺交期与生产能力承诺交期,提高交货准确度与客户满意度。




十、MRP是推式计划,不能支持精益的拉式计划。




如果生产计划排程不准确且不灵活应变,MRP势必不准确,哪再好库存管理策略与技巧不能适应制造的节拍,哪库存不是积压就是短缺。就更谈不上精益JIT/JIS(Just in Sequence)供料、配送、喂料计划。




十一、虽然,我们可以只用采购件计划,但是,采购件的提前期是和制造提前期相关联的,所以,通过制造件的不准的提前期计算来的采购物料的需求日期也是不对的。




十二、MRP不能支持对于按单和项目型生产模式下的溢出料的再分配计划与多出的在途订单分割再分配计划和物料供应的优先级。




十三、MRP不能优化工序之间的物料平衡最小化和标准在制预警。




十四、MRP不支持物料复杂、规则替代料计划。




十五、MRP计划不能支持钢材尺寸、元器件版号、服装颜色尺码、零件公母配、联/副产品、等级品、有效期等明细需求计划。




确实,现实中的工厂的生产计划与控制面临的巨大挑战是:




(1)相互冲突的生产计划排程的目标




-满足客户交货期与产能不够之间的矛盾




-产能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之间的矛盾




-库存成本最小化与客户需求的矛盾




-批量采购与库存最小化之间的矛盾




(2)复杂多约束的生产现场




-复杂的工艺路径对各种设备的特殊需求各不相同




-有限的生产设备,物料,库存,人员的约束




-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




-精益生产的多品种节拍混排模式




(3)动态变动的生产环境




-临时订单改变,紧急插单的需求




-产品流程变化,新产品研制流程的不确定性




-机器设备故障检修,员工生病请假等




在智能制造的时代,ERP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该不断的进化,驱动的因素主要是新兴的业务实践和新的信息技术。制造业的日趋成熟和商业化软件的不断完善,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ERP信息化管理的计划系统必须适应多品种、小批量、按单定制生产的环境,嵌入精益制造、TOC、集成MES等柔性应变的基因,才能给制造业以卓越的竞争力。




总之,ERP的核心计划体系将从MRP进化到APS,车间调度与控制将进化到精益MES取代。这是智能时代的呼唤。不管怎样,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智能计划方法:在客户订单输入时, 能智能及时分配计划,同时考虑人力产能、生产设备与工具产能排程、物料计划,灵活的产生准确的交货计划满足客户订单。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