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全球最大的铝制轮毂企业中信戴卡做了一次交流,交流中有一个关于“智能制造发展,操作人员会减少,将来人在生产中如何定位”的提问。专家给出了很多有益的观点,比如智能制造会对“人”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多的相关专业的人才的培养。


关于智慧工厂建设中人的价值问题,我们一直认可“人本”的思路,就是要以人为本。智慧工厂建设本身要符合人的要求、体现人的意志、满足人的需求。进一步理解,就是“人”永远是占据主导地位,不论智能化发展到何种程度,人的作用不会改变,永远是起控制者的作用。


技术的进步使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会逐步提高,但绝不是一下子就淘汰了人。首先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或者对人有危害的工作,会被智能设备、机器人代替。这个过程虽然减少了人的直接工作,但设备和机器人的编程、调试、维护、保养需要相当的人力,因此只是工作内容和岗位不同而已。


另一种更多的情况是,逐步实现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过程,使生产线上部分岗位逐渐由智能机器人或协作机器人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是体现了人的智慧物化为机器智慧的过程。


一方面先是设备的智能程度提升,同时为了协作效率设备会有主动的示教和培训功能,能让协作者更快的掌握操作的方法和技能。这个过程同时也提高了协作者的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操作者的素质的提高会进一步改进设备的协助和培训效果,这两种作用相互促进、互相支持,完成了人的智慧和机器智慧的同步提升。


即使一条生产线最终实现了全部自动化,这个互动的过程也不会停止。因为客户的需求在变化,产品在变化,相应的人的支持就不可能停止。


现在有很多的生产线在运作时你真的看不见太多的人工出现在现场,不论是有示范意义的西门子安贝格工厂,还是我们国内的一些先进工厂,包括刚刚参观过的戴卡。但你看不到的是大量的背后人机互动的过程。


人的智慧使智能制造逐步升级,智能制造反过来促进劳动者的素质提升,而不是淘汰。这是制造业智慧工厂未来发展的趋势。


当然,如果一定要说淘汰也不是不可以,那就是制造业一定会淘汰那些拒绝学习和忽视了“人”的人。智慧工厂只会让人越来越聪明,而不是让人变成被机器控制的笨蛋,永远都不可能。
 
 
 
更多内容请关注:www.imefuture.com
 
来源:伺服与运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