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累计签到次数:

今天获取 积分

未来企业

未来企业

698 浏览

产业观察:工业4.0时代的17个掘金新产业

机械自动化类 扳手哥 2016-11-07 11:49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回顾历史的长河,全球经济的发展一直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推动。从发明蒸汽机、发电机、计算机,再到因特网的广泛应用,新的科技浪潮一直主导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并不断涌现出新的产业,促进社会进步。十年前,全球市值前10名主要还集中在能源、金融等传统产业。现在,已经被苹果、谷歌、亚马逊、谷歌等高科技与互联网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十年前企业全球市值TOP10





当前企业全球市值TOP10





互联网作为新产业从1995年网景上市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信息门户、电子商务、搜索、社交及共享经济等几个里程碑性的产品阶段,雅虎、亚马逊、谷歌、FaceBook、Uber等标杆企业不断将产业推向高点。未来,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将逐渐往深度精度发展,比如从满足用户的普遍性需求开始向个性化需求延伸。另一方面,“互联网+各行业”成为共识,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推动“万物互联”的时代到来。

互联网产业方兴未艾,传统行业也密切嫁接前沿科技,在焕发出新的光彩的同时,也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的方方面面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风力发电、光伏、核电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类的能源结构;锂电池和超级电容改变了电能储存和利用方式;新能源汽车在最近几年的爆发震动了整个汽车产业;工业4.0推动传统制造业进化为精细“智”造,大数据、分子诊断、新兴材料、工程技术等在医疗医药产业的大规模应用也不断提高人类自我修复和拯救的能力;等等不一而足。

社会与经济进步的车轮永远不会停止,资本一直是推动新产业发展的弄潮儿,那么未来10年,又有哪些新产业值得我们期待?那些产业能够孕育出新的千亿美金、甚至万亿美金市值的伟大公司,给投资人带来最丰厚的回报?下文将细数我们认为的最具投资价值的十余个新兴产业,也是我们对上述问题给出的答案。

1.云计算

企业向云端迁移是大势所趋。可以看到:





1)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增长依然齐头并进,不是零和博弈;

2)IaaS层面:拥有多元化的商业应用生态圈越来越重要,如亚马逊、谷歌、微软等;

3)SaaS层面: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OA、CRM、市场营销、B2B 大宗商品采购等领域,如SalesForce、Sap、Oracle等;

4)PaaS层面:没有出现独立巨头,未来更可能由IaaS巨头向上或SaaS巨头向下延伸。

国内云计算市场还处在萌芽期,市场蛋糕正变得越来越诱人。我们预测:

1)虽然阿里、腾讯、华为等IT巨头等纷纷进入,但中国企业级市场的复杂性使得IaaS层面依然存在机会;

2)SaaS层面:除重点关注以上几个细分领域,还应重点分析具体的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国内客户的实际市场需求。

 

2.大数据

大数据行业的融资总额2013-2015年分别为8亿美金、15.4亿美金及20亿美金;2013-2015年融资事件分别为10起、42起及超过50起。“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行业,如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大数据+零售”、以丁香园为代表的“大数据+医疗”、以搜房网为代表的“大数据+房地产”等等。




该领域我们的投资策略为:

1)对于资源型大数据公司:数据资源足够庞大完整,数据价值足够有想象空间,数据挖掘整合能力足够强;
2)对于技术型大数据公司:技术门槛够高,并足以让公司快速形成规模效应、网络效应,从而快速占领足够市场份额;
3)对于应用型大数据公司:应用市场足够大,公司成长性好且可实现性强。

 

3.虚拟现实




我们认为虚拟现实行业已经处在爆发前夜,从一个简单的逻辑来看,人们已经无法满足于2D画面和3D影像的服务。虚拟现实其实是借助计算机系统及传感器技术生成一个全景环境,让用户在这个崭新的环境下调动起所有的感官去产生人机互动,给用户带来完美的沉浸感,同时用户可以在该环境里发挥无穷的想象力去进行创造。目前全球虚拟现实行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仍处于早期起步阶段,供应链及各类配套设施还在摸索。然而虚拟现实的发展前景引人想象,具备广泛的应用空间,如游戏、影视、教育、体育、星际探索、医疗等等。当前各大咨询机构均看好虚拟现实在未来5年将实现超高速增长,爆发近在咫尺。

我们认为:

1)短期内,能够布局虚拟现实产业链的厂商,从硬件设备、内容生产到平台分发,均具备投资价值;

2)从长远来看,虚拟现实的内容将是行业灵魂存在,投资成熟内容产业厂商将充满机会。

 

4.人工智能




根据Tractica预测,2024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11亿美元。初步的技术积累和数据积累已经在过去有了比较显著的规模效应,因而人工智能重塑各行各业的大潮即将来袭,并引发新一轮IT设备投资。

未来3-5年智能化大潮将带来万亿级市场。在人工智能领域内,2016年我们主要关注的方向包括:

1)计算机视觉识别(以人脸识别为典型);

2)计算机自适应(以各类机器人为例);

3)各项细分底层技术领域(比如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知识图谱)。

 

5. 3 D 技术

经过过去几年3D打印的投资热,3D打印技术步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应用市场仍有待突破。专家预测2016年,中国3D打印机市场规模预测将扩大到100亿元;与此同时,Wohlers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市场规模可达70亿美金。如果应用市场能够打开,到2020年该市场有可能突破一千亿元甚至达到二千亿元,仅以医疗行业为例,预计到2015年仅该市场规模可达19亿美元。

接下来新一轮的3D技术的投资热点,包括:

1)3D打印专用材料及其工艺技术;

2)3D建模和个性化定制设计软件;

3)围绕3D打印技术出现的行业模式创新企业(即3D打印与教育、医疗和工业4.0等行业的结合)。

 

6.无人技术

无人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美国蒂尔集团预测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会从2015年的64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115亿美元,发展态势迅猛。无人驾驶汽车至今仍未揭面纱,但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该领域将会有2000亿美元到1.9万亿美元产值,届时中国无人驾驶汽车产值空间至少也在万亿规模,潜力无限。

该领域我们已经布局工业级无人机第一品牌易瓦特,亦会长期持续关注如下标的:

1)随着政策逐渐放开,百度、谷歌、宝马、奥迪等巨头加紧布局无人驾驶汽车,我们重点侧重汽车电子相关硬件、车联网相关软件、整车等各个领域领导企业;

2)无人机领域,我们将重点挖掘部件制造与总体设计细分领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提供商中非常有潜力的优质企业。

 

7.机器人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工成本急剧上升以及整体经济结构面临转型,机器人未来的崛起及其巨大的市场规模已经被各大机构认可。我们认为未来无论短期或是长期,机器人行业的投资机遇巨大,从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到服务机器人均有十分可观的市场规模:

1)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将具备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专业化能力,向更细分的领域和结构进行创新延伸;

2)协作机器人可以与人协同工作并且广泛应用在生活中各种领域,属于“跨界”的产物;

3)服务机器人则没有上限,具有远超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潜力,我们认为助老和医用的服务型机器人将领先发展。

 

8.新能源

中国是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同事减少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大力度的财政补贴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走向成熟,蕴含丰富投资机会:

1)锂电池在中国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下游动力和储能电池需求巨大;

2)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15年实现井喷式发展,产销量均超过3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300%,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3)超级电容在快速充放电、高循环寿命、高功率密度方面相比较锂电池有明显优势,能够广泛用于城市公交、轨道交通、风力发电、石油钻探、港口机械等领域。

 

9.新材料

新材料是新经济的基石,我国在军工、高铁、核电、航天航空等尖端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均离不开基础材料领域的突破。随着基础化学、基础材料、纳米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实力的不断积累,新材料领域的创新点将不断涌现,新材料将成为数万亿产值的市场:

1)石墨烯的柔性、力学、光学、电学和微观量子特性与目前现有材料相比整体有明显优势,未来应用行业横跨电子、生物医疗、军工、精密制造业、化工等;

2)碳纤维是应用相对成熟的新兴材料,相对于传统材料品质好,重量轻,未来需要在降低成本、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方面继续努力;

3)新型膜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废气治理、锂电池等多个领域;

4)生物基材料,用于齿科、骨科等,可取代、修复人体组织器官功能。

 

10.医疗服务

2016年医疗服务行业的驱动因素来自于药品行业景气度持续下滑,以及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分级诊疗和医生多点执业的推动下,公立医院借助民营资本盘活存量资产创造增量价。医疗服务业务为新技术提供了商业化的出口,而新技术给医疗服务业务提供了高附加值的项目。

我们投资逻辑是:

1)符合医院利益诉求、以医为本的商业模式,比如康复医疗、检验领域,以及高端医学影像领域;

2)具有一定门槛的连锁专科医院如妇儿、辅助生殖、眼科、骨科、医疗美容等;

3)连锁第三方服务如健康管理、第三方诊断等;

4)一线城市的具有核心技术和专家资源的高端医院。

 

11.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

随着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生物制剂与生命科学技术正在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物制剂方面,越来越多的单抗药物对肿瘤、糖尿病等疑难杂症产生突破性疗效,“重磅炸弹”级新药频出。2014年全球销量前十大药物中,有7个为生物制剂,其中阿达木单抗位居全球销量首位,年销售额达110亿美元;生命科学方面,全球范围内,基因测序市场从2007年的794.1万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4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33.5%,预计未来几年依旧会保持快速增长;细胞免疫疗法等新兴技术也日渐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法。

基于以上背景,我们认为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无疑是大健康领域极为重要的投资方向,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包括:

1)先进的基因测序及数据分析公司;

2)技术驱动型生物制剂公司;

3)与基因测序解读、个体化给药相结合的精准医疗公司;

4)技术上取得突破的新型生物治疗方式,如CAR-T细胞免疫疗法等。

 

12.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市场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1年至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173亿元增长至2556亿元,增长了近15倍,复合增速达到23%。但从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与药品市场规模的对比来看,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致为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40%,而我国这一比例低于15%,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内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医疗器械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等一批政策的出台,为国产创新医疗器械的快速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包括:

1)与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相结合的高端医疗器械;

2)国产创新型医疗器械;

3)智能家用医疗器械;

4)现有成熟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产品。

 

13.互联网医疗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引发各个行业的巨大变革,也为医疗行业带来巨大机遇。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领域技术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新技术与新商业模式快速渗透到医疗各个细分领域,从预防、诊断、治疗、购药都将全面开启一个智能化时代。同时,中国医疗行业特有的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质量低、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都有赖于凭借互联网技术加以改善。

同时也应看到,互联网医疗在国内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传统医疗的改革必然是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因此我们认为对该领域的投资应保持乐观但谨慎的态度。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包括:

1)医药类电商平台;

2)医疗大数据分析公司;

3)慢病管理/健康管理在线平台;

4)智能及可穿戴式医疗设备。

 

14.健康养老

健康养老产业受需求迫切和政策鼓励双向驱动,将迎来十分确定的发展机会。未来我国政府和个人将面对很大的养老压力,截止2014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4亿,占总人口比重10.1%,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增至2.6亿。同时,养老作为"健康中国"的一部分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性高度。我们将沿着国家提出的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挖掘投资机会:

1)涉足养老核心产业---康复医疗,并已具备可行性和连锁化潜力发展模式的企业;

2)积极探索创新养老模式的企业。

 

15.体育

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各路巨头开始瞄准海外优质体育标的资产(尤其是赛事转播权和体育运营公司),渐渐向成熟体育盈利模式靠拢 – 门票、媒体转播权、赞助和体育衍生品,如乐视购得香港英超和MLB三个赛季转播独家权益;万达购得盈方体育传媒和世界铁人三项公司(WTC)成为万达体育;阿里体育获得 NFL 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转播权等等。因此,拥有优质赛事资源和广大受众的体育行业标的将会持续收到资本的追捧。

信中利作为中国最早最广布局体育行业的投资机构,会继续关注如下领域:

1)体育各个细分领域拥有优质体育赛事IP的运营公司;

2)冲击传统体育的电竞行业,包括内容方和直播平台;

3)体育运动相关的智能硬件+数据分析软件+可以导流到健康医疗领域的创业公司;

4)聚焦大众健身的互联网健身上下游公司。

 

16.文化娱乐

中国的2015年是投资圈和BAT们在文化娱乐领域进击的一年。消费升级使得国人的消费习惯逐渐向文化娱乐进行倾斜,消费人群和消费金额也越来越低龄化和增长化。2015年也是独立IP火热的一年,花千骨、琅琊榜、盗墓笔记等一大波影视剧热播,夏洛特烦恼、捉妖记、“囧”系列、鬼吹灯等不断刷新国内电影票房记录。此外,伴随游戏、动漫衍生而来的二次元文化兴起,生产数字化、碎片化、娱乐化内容的自媒体大爆发,都将聚集大量新一代年轻用户,引发新的商业模式和机会。

我们将关注以下细分领域:

1)拥有优质IP内容(生产或购买)和强大IP运营能力的公司;

2)有海量用户及盈利能力的自媒体和新媒体;

3)文化娱乐行业的大数据分析公司;

4)二次元内容聚合社区;

5)泛娱乐直播平台等。

 

17.教育

国内的民办教育市场规模超过6000亿元,而在线教育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吸引了无数资本和创业者竞折腰。经过过去一两年的洗礼,教育O2O(Online to Offline)举步维艰,不仅没有革了传统教育的命,还在盈利模式的探索上不知所措。而传统线下教育培训机构除了拥有稳定的线下资源和师资以外,也在互联网+ 的攻势下顺应时代发展做出了很多改革。此外,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也将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创业机会。

教育行业对于投资机构来说仍是一座金矿,但随着我们会重点关注如下领域:

1)顺应高考改革而生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优质线下培训机构;

2)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与职业经验分享平台;

3)(性价比高的)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课堂体验的虚拟现实技术公司(硬件+软件+内容);

4)专注在儿童教育领域的优质IP内容生产者。 
 
 
 
 
 
 
来源:工控网
智造家提供 查看全部
   回顾历史的长河,全球经济的发展一直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推动。从发明蒸汽机、发电机、计算机,再到因特网的广泛应用,新的科技浪潮一直主导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并不断涌现出新的产业,促进社会进步。十年前,全球市值前10名主要还集中在能源、金融等传统产业。现在,已经被苹果、谷歌、亚马逊、谷歌等高科技与互联网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十年前企业全球市值TOP10
5.1_.jpg


当前企业全球市值TOP10
5.2_.JPG


互联网作为新产业从1995年网景上市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信息门户、电子商务、搜索、社交及共享经济等几个里程碑性的产品阶段,雅虎、亚马逊、谷歌、FaceBook、Uber等标杆企业不断将产业推向高点。未来,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将逐渐往深度精度发展,比如从满足用户的普遍性需求开始向个性化需求延伸。另一方面,“互联网+各行业”成为共识,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推动“万物互联”的时代到来。

互联网产业方兴未艾,传统行业也密切嫁接前沿科技,在焕发出新的光彩的同时,也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的方方面面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风力发电、光伏、核电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类的能源结构;锂电池和超级电容改变了电能储存和利用方式;新能源汽车在最近几年的爆发震动了整个汽车产业;工业4.0推动传统制造业进化为精细“智”造,大数据、分子诊断、新兴材料、工程技术等在医疗医药产业的大规模应用也不断提高人类自我修复和拯救的能力;等等不一而足。

社会与经济进步的车轮永远不会停止,资本一直是推动新产业发展的弄潮儿,那么未来10年,又有哪些新产业值得我们期待?那些产业能够孕育出新的千亿美金、甚至万亿美金市值的伟大公司,给投资人带来最丰厚的回报?下文将细数我们认为的最具投资价值的十余个新兴产业,也是我们对上述问题给出的答案。

1.云计算

企业向云端迁移是大势所趋。可以看到:

5.3_.jpg

1)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增长依然齐头并进,不是零和博弈;

2)IaaS层面:拥有多元化的商业应用生态圈越来越重要,如亚马逊、谷歌、微软等;

3)SaaS层面: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OA、CRM、市场营销、B2B 大宗商品采购等领域,如SalesForce、Sap、Oracle等;

4)PaaS层面:没有出现独立巨头,未来更可能由IaaS巨头向上或SaaS巨头向下延伸。

国内云计算市场还处在萌芽期,市场蛋糕正变得越来越诱人。我们预测:

1)虽然阿里、腾讯、华为等IT巨头等纷纷进入,但中国企业级市场的复杂性使得IaaS层面依然存在机会;

2)SaaS层面:除重点关注以上几个细分领域,还应重点分析具体的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国内客户的实际市场需求。

 

2.大数据

大数据行业的融资总额2013-2015年分别为8亿美金、15.4亿美金及20亿美金;2013-2015年融资事件分别为10起、42起及超过50起。“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行业,如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大数据+零售”、以丁香园为代表的“大数据+医疗”、以搜房网为代表的“大数据+房地产”等等。
5.4_.JPG

该领域我们的投资策略为:

1)对于资源型大数据公司:数据资源足够庞大完整,数据价值足够有想象空间,数据挖掘整合能力足够强;
2)对于技术型大数据公司:技术门槛够高,并足以让公司快速形成规模效应、网络效应,从而快速占领足够市场份额;
3)对于应用型大数据公司:应用市场足够大,公司成长性好且可实现性强。

 

3.虚拟现实
5.5_.JPG

我们认为虚拟现实行业已经处在爆发前夜,从一个简单的逻辑来看,人们已经无法满足于2D画面和3D影像的服务。虚拟现实其实是借助计算机系统及传感器技术生成一个全景环境,让用户在这个崭新的环境下调动起所有的感官去产生人机互动,给用户带来完美的沉浸感,同时用户可以在该环境里发挥无穷的想象力去进行创造。目前全球虚拟现实行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仍处于早期起步阶段,供应链及各类配套设施还在摸索。然而虚拟现实的发展前景引人想象,具备广泛的应用空间,如游戏、影视、教育、体育、星际探索、医疗等等。当前各大咨询机构均看好虚拟现实在未来5年将实现超高速增长,爆发近在咫尺。

我们认为:

1)短期内,能够布局虚拟现实产业链的厂商,从硬件设备、内容生产到平台分发,均具备投资价值;

2)从长远来看,虚拟现实的内容将是行业灵魂存在,投资成熟内容产业厂商将充满机会。

 

4.人工智能
5.6_.jpg

根据Tractica预测,2024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11亿美元。初步的技术积累和数据积累已经在过去有了比较显著的规模效应,因而人工智能重塑各行各业的大潮即将来袭,并引发新一轮IT设备投资。

未来3-5年智能化大潮将带来万亿级市场。在人工智能领域内,2016年我们主要关注的方向包括:

1)计算机视觉识别(以人脸识别为典型);

2)计算机自适应(以各类机器人为例);

3)各项细分底层技术领域(比如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知识图谱)。

 

5. 3 D 技术

经过过去几年3D打印的投资热,3D打印技术步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应用市场仍有待突破。专家预测2016年,中国3D打印机市场规模预测将扩大到100亿元;与此同时,Wohlers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市场规模可达70亿美金。如果应用市场能够打开,到2020年该市场有可能突破一千亿元甚至达到二千亿元,仅以医疗行业为例,预计到2015年仅该市场规模可达19亿美元。

接下来新一轮的3D技术的投资热点,包括:

1)3D打印专用材料及其工艺技术;

2)3D建模和个性化定制设计软件;

3)围绕3D打印技术出现的行业模式创新企业(即3D打印与教育、医疗和工业4.0等行业的结合)。

 

6.无人技术

无人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美国蒂尔集团预测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会从2015年的64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115亿美元,发展态势迅猛。无人驾驶汽车至今仍未揭面纱,但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该领域将会有2000亿美元到1.9万亿美元产值,届时中国无人驾驶汽车产值空间至少也在万亿规模,潜力无限。

该领域我们已经布局工业级无人机第一品牌易瓦特,亦会长期持续关注如下标的:

1)随着政策逐渐放开,百度、谷歌、宝马、奥迪等巨头加紧布局无人驾驶汽车,我们重点侧重汽车电子相关硬件、车联网相关软件、整车等各个领域领导企业;

2)无人机领域,我们将重点挖掘部件制造与总体设计细分领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提供商中非常有潜力的优质企业。

 

7.机器人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工成本急剧上升以及整体经济结构面临转型,机器人未来的崛起及其巨大的市场规模已经被各大机构认可。我们认为未来无论短期或是长期,机器人行业的投资机遇巨大,从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到服务机器人均有十分可观的市场规模:

1)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将具备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专业化能力,向更细分的领域和结构进行创新延伸;

2)协作机器人可以与人协同工作并且广泛应用在生活中各种领域,属于“跨界”的产物;

3)服务机器人则没有上限,具有远超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潜力,我们认为助老和医用的服务型机器人将领先发展。

 

8.新能源

中国是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同事减少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大力度的财政补贴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走向成熟,蕴含丰富投资机会:

1)锂电池在中国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下游动力和储能电池需求巨大;

2)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15年实现井喷式发展,产销量均超过3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300%,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3)超级电容在快速充放电、高循环寿命、高功率密度方面相比较锂电池有明显优势,能够广泛用于城市公交、轨道交通、风力发电、石油钻探、港口机械等领域。

 

9.新材料

新材料是新经济的基石,我国在军工、高铁、核电、航天航空等尖端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均离不开基础材料领域的突破。随着基础化学、基础材料、纳米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实力的不断积累,新材料领域的创新点将不断涌现,新材料将成为数万亿产值的市场:

1)石墨烯的柔性、力学、光学、电学和微观量子特性与目前现有材料相比整体有明显优势,未来应用行业横跨电子、生物医疗、军工、精密制造业、化工等;

2)碳纤维是应用相对成熟的新兴材料,相对于传统材料品质好,重量轻,未来需要在降低成本、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方面继续努力;

3)新型膜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废气治理、锂电池等多个领域;

4)生物基材料,用于齿科、骨科等,可取代、修复人体组织器官功能。

 

10.医疗服务

2016年医疗服务行业的驱动因素来自于药品行业景气度持续下滑,以及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分级诊疗和医生多点执业的推动下,公立医院借助民营资本盘活存量资产创造增量价。医疗服务业务为新技术提供了商业化的出口,而新技术给医疗服务业务提供了高附加值的项目。

我们投资逻辑是:

1)符合医院利益诉求、以医为本的商业模式,比如康复医疗、检验领域,以及高端医学影像领域;

2)具有一定门槛的连锁专科医院如妇儿、辅助生殖、眼科、骨科、医疗美容等;

3)连锁第三方服务如健康管理、第三方诊断等;

4)一线城市的具有核心技术和专家资源的高端医院。

 

11.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

随着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生物制剂与生命科学技术正在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物制剂方面,越来越多的单抗药物对肿瘤、糖尿病等疑难杂症产生突破性疗效,“重磅炸弹”级新药频出。2014年全球销量前十大药物中,有7个为生物制剂,其中阿达木单抗位居全球销量首位,年销售额达110亿美元;生命科学方面,全球范围内,基因测序市场从2007年的794.1万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4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33.5%,预计未来几年依旧会保持快速增长;细胞免疫疗法等新兴技术也日渐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法。

基于以上背景,我们认为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无疑是大健康领域极为重要的投资方向,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包括:

1)先进的基因测序及数据分析公司;

2)技术驱动型生物制剂公司;

3)与基因测序解读、个体化给药相结合的精准医疗公司;

4)技术上取得突破的新型生物治疗方式,如CAR-T细胞免疫疗法等。

 

12.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市场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1年至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173亿元增长至2556亿元,增长了近15倍,复合增速达到23%。但从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与药品市场规模的对比来看,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致为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40%,而我国这一比例低于15%,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内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医疗器械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等一批政策的出台,为国产创新医疗器械的快速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包括:

1)与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相结合的高端医疗器械;

2)国产创新型医疗器械;

3)智能家用医疗器械;

4)现有成熟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产品。

 

13.互联网医疗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引发各个行业的巨大变革,也为医疗行业带来巨大机遇。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领域技术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新技术与新商业模式快速渗透到医疗各个细分领域,从预防、诊断、治疗、购药都将全面开启一个智能化时代。同时,中国医疗行业特有的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质量低、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都有赖于凭借互联网技术加以改善。

同时也应看到,互联网医疗在国内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传统医疗的改革必然是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因此我们认为对该领域的投资应保持乐观但谨慎的态度。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包括:

1)医药类电商平台;

2)医疗大数据分析公司;

3)慢病管理/健康管理在线平台;

4)智能及可穿戴式医疗设备。

 

14.健康养老

健康养老产业受需求迫切和政策鼓励双向驱动,将迎来十分确定的发展机会。未来我国政府和个人将面对很大的养老压力,截止2014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4亿,占总人口比重10.1%,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增至2.6亿。同时,养老作为"健康中国"的一部分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性高度。我们将沿着国家提出的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挖掘投资机会:

1)涉足养老核心产业---康复医疗,并已具备可行性和连锁化潜力发展模式的企业;

2)积极探索创新养老模式的企业。

 

15.体育

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各路巨头开始瞄准海外优质体育标的资产(尤其是赛事转播权和体育运营公司),渐渐向成熟体育盈利模式靠拢 – 门票、媒体转播权、赞助和体育衍生品,如乐视购得香港英超和MLB三个赛季转播独家权益;万达购得盈方体育传媒和世界铁人三项公司(WTC)成为万达体育;阿里体育获得 NFL 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转播权等等。因此,拥有优质赛事资源和广大受众的体育行业标的将会持续收到资本的追捧。

信中利作为中国最早最广布局体育行业的投资机构,会继续关注如下领域:

1)体育各个细分领域拥有优质体育赛事IP的运营公司;

2)冲击传统体育的电竞行业,包括内容方和直播平台;

3)体育运动相关的智能硬件+数据分析软件+可以导流到健康医疗领域的创业公司;

4)聚焦大众健身的互联网健身上下游公司。

 

16.文化娱乐

中国的2015年是投资圈和BAT们在文化娱乐领域进击的一年。消费升级使得国人的消费习惯逐渐向文化娱乐进行倾斜,消费人群和消费金额也越来越低龄化和增长化。2015年也是独立IP火热的一年,花千骨、琅琊榜、盗墓笔记等一大波影视剧热播,夏洛特烦恼、捉妖记、“囧”系列、鬼吹灯等不断刷新国内电影票房记录。此外,伴随游戏、动漫衍生而来的二次元文化兴起,生产数字化、碎片化、娱乐化内容的自媒体大爆发,都将聚集大量新一代年轻用户,引发新的商业模式和机会。

我们将关注以下细分领域:

1)拥有优质IP内容(生产或购买)和强大IP运营能力的公司;

2)有海量用户及盈利能力的自媒体和新媒体;

3)文化娱乐行业的大数据分析公司;

4)二次元内容聚合社区;

5)泛娱乐直播平台等。

 

17.教育

国内的民办教育市场规模超过6000亿元,而在线教育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吸引了无数资本和创业者竞折腰。经过过去一两年的洗礼,教育O2O(Online to Offline)举步维艰,不仅没有革了传统教育的命,还在盈利模式的探索上不知所措。而传统线下教育培训机构除了拥有稳定的线下资源和师资以外,也在互联网+ 的攻势下顺应时代发展做出了很多改革。此外,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也将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创业机会。

教育行业对于投资机构来说仍是一座金矿,但随着我们会重点关注如下领域:

1)顺应高考改革而生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优质线下培训机构;

2)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与职业经验分享平台;

3)(性价比高的)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课堂体验的虚拟现实技术公司(硬件+软件+内容);

4)专注在儿童教育领域的优质IP内容生产者。 
 
 
 
 
 
 
来源:工控网
智造家提供
469 浏览

干货 | 企业和个人如何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安处?

管理类 料盘挡板 2016-10-18 11:25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现在太多的变化,太多的无奈,太多的阻碍,太多的机遇,太多的挑战,太多的诱惑,一系列的东西需要靠你自己做选择,选择不做什么。面对未来有四个最重要的关键词:技术、数据、创造、智慧。


10月15日,著名战略管理学家陈春花教授在北大国发院发表了题为《以为来决定现在》的主题演讲,阐述了面对目前复杂的经济环境,哪些东西正在发生着怎样的改变,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思维进行思考。以下为陈春花教授的演讲:


我们很多人有焦虑,有不安,有求解、求知、求友,要的东西其实很多。但你所要的这一切都由一个东西决定,就是你拥有的能力。你的能力会决定着在需求之间的关系你怎么去让它平衡。

今天我们遇到了一个比较复杂的经济环境,没有人敢说用一招就可以解决。这种情况下,作为你自己或者作为一个企业怎么能安处这样的环境?我决定用《以未来决定现在》来作为今天的演讲主题。

[login]

「 用增长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 」

我们在做战略或者研究战略,或者研究市场,或者研究经营的过程中,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就是如何保持增长,因为所有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增长去化解。就如刚才姚洋老师介绍的,我们这几年为什么很困难?坦白讲一个核心的原因是增长降速。我们的企业之前为什么活得很好?原因就是因为自然增长摆在那里。所以对于企业来说,一个很重要的要求,或者做战略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用增长来面对变化。

如何获得增长?如何让自己的增长超过别人,从战略的基本思维上来讲,只有两个最重要的方式:一是用未来决定现在,二是选择不做什么。因为选择不做什么,你就有足够的资源集中去做什么,而当你能够集中资源去做什么的时候,基本上你就可以把别人抛开,因为资源都有限,你越聚焦,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






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你我今天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未来已来。重要的是你要知道未来已来时,你要面对的到底是什么?你的旧观念是不是真的被终结掉?整个发展模式是不是要更新?经验是不是有末日?人跟组织的关系有可能被颠覆?“稳态”还会存在吗?

未来已来时,很多东西真的变了。比如说有没有边界?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驱动力量?新的生活方式呈现了还是没有呈现?接下来技术、想象力以及未来到底是什么?我们能变成“新人”吗?而“新人”有可能是机器人。

最核心的问题是:未来已来时的你与世界?你属不属于那个未来已来的你?你属不属于那个未来已来的世界?我觉得这个才是核心。




「 淘汰你的不是新技术,而是你的旧思维」

很多时候,我们被淘汰,绝对不是这个世界的变化,绝对不是技术,绝对不是外部环境,而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生活在过去。很多人虽然生活在2016年,但是思维方式可能还停留在2000年前,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同时,还需要大家理解,2016年最大的特点,可能是2020年、2050年的特点,那你又生活在什么时间点呢?这是我们所有人都要讨论的话题。

准备这个话题,让我想起电影《星际穿越》,什么是真正的推动力?其实是爱,是父亲与女儿的爱,看着父女在两个时空里相望,反复预示着,眼前正在发生的一切,也是未来发生的一切。你今天拥有的一切,也是未来拥有的一切。假设你今天不做努力,那个未来你就没有。

这种变化正在发生中,比如工业4.0。有人认为无人驾驶汽车还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但是德国的博世集团却开发出一套产品模式,无人自动驾驶去停车场,这个产品模式需求巨大并可以很快来到我们的生活中。这是什么叫做工业4.0,什么叫做正在发生的未来,什么叫做未来已来。

从技术上来讲,未来的大趋势就是从互联网到物联网,再到人工智能与生命技术。但问题就在于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生命技术对所有东西的判断发生了改变。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就是每个行业都被重新定义了。






举个例子,企业卖农机产品,一开始卖产品,接下来卖智能产品,有了移动技术之后就卖智能互联产品,当发现智能互联产品所有人都有了,他就必须卖产品系统了。产品系统卖完之后,就得卖整个产业的结构。如果你不在这个产业结构网络当中,在今天你是做不下去的。再比如,乐视的生态结构,其实是对的。从产品边界到互动边界,然后到网络边界,再到结构边界,一直在打通。如果不在一个结构当中,你很难有机会。你在什么样的结构里,这是非常非常关键的。因为边界被调了,所有的要素也变了。

今天制造业所有的知识和技术跟以前完全不一样,如果你还是用原来的知识和技术面对今天的制造业,将会很难。比如GE,把财务公司卖了,把家庭电器卖了,是因为GE发现定义的边界变了,对制造业的要求变了,制造业最重要的是降低损耗、提高效率。因为制造业占用了非常多的资源。GE从2008年开始转型,现在已经可以很骄傲地宣布,他们在新一轮的变革走在了前列,他们借助于新的技术模式,为航空公司提高燃油效率,因此获得了全新的客户和价值创新。在今天的行业当中,这就是极高的效能,因为降低一个点的成本就是提高一个点的利润。再如福特汽车,要做一个完整的汽车生产线,整车出厂下线的新工厂建设只要26天,原因就是全部用数据跟智能组合,这已经改变了整个制造业的效率。




「 竞争要素和增长逻辑都变了,不变的是顾客价值 」

云时代,从运作逻辑到世界图景,从基础法则到时间法则、空间法则,从协作法则到发展法则,全变了。今天你甚至不知道谁是你的竞争对手,所有行业的游戏规则都在调。互联时代的到来,最重要的两个要素变了,一是行业的本质竞争要素改变,二是增长逻辑改变。

工业时代,行业的本质竞争要素是规模、质量、成本。在2015年之前的互联1.0时代,行业的本质竞争要素规模增长、盈利增长、技术进步以及资本驱动,特点就是有钱就任性,互联网企业没有盈利,但是估值很高,不盈利也赚钱,这让很多传统企业焦虑不安。但是我觉得这样的日子就要过去了。在互联2.0时代,是要真正的价值,要有效的市场,不是随便免费的用户,一定是精准的用户,一定考虑流量,考虑数据,考虑价值创造。

增长逻辑也从之前的线性增长变成非连续性增长。今天诞生出那么多新兴企业,它们和你根本不在一条轨道上跑,这其实是增长逻辑变了。因此,对于企业而言,真正的挑战是创新价值不同。比如从工业时代来讲,还是关心产品的。但是从互联1.0时代开始,关心消费,到互联2.0时代,关心系统和结构,也就是产业互联网。

阿里巴巴、腾讯、IBM等企业最核心的是什么?就是不断打破边界。它们在构建一个生态结构,让更多的人在这个结构里生长起来,这是它们最厉害的地方。

但是依然有不变的东西,那就是顾客价值,也就是做企业的起点和终点。德鲁克给企业的定义非常明确,那就是创造顾客。

面对未来有四个最重要的关键词:技术、数据、创造、智慧。

我们现在太多的变化,太多的无奈,太多的阻碍,太多的机遇,太多的挑战,太多的诱惑,一系列的东西需要靠你自己做选择,选择不做什么。但是怎么做选择?我觉得不是用机会,而是用你对于价值的判断来做选择。这个价值的判断就是你的精神成长。
 
[/login] 
 
 
 
来源:陈春花 中国企业家杂志
智造家提供 查看全部
4.1_.jpg


现在太多的变化,太多的无奈,太多的阻碍,太多的机遇,太多的挑战,太多的诱惑,一系列的东西需要靠你自己做选择,选择不做什么。面对未来有四个最重要的关键词:技术、数据、创造、智慧。


10月15日,著名战略管理学家陈春花教授在北大国发院发表了题为《以为来决定现在》的主题演讲,阐述了面对目前复杂的经济环境,哪些东西正在发生着怎样的改变,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思维进行思考。以下为陈春花教授的演讲:


我们很多人有焦虑,有不安,有求解、求知、求友,要的东西其实很多。但你所要的这一切都由一个东西决定,就是你拥有的能力。你的能力会决定着在需求之间的关系你怎么去让它平衡。

今天我们遇到了一个比较复杂的经济环境,没有人敢说用一招就可以解决。这种情况下,作为你自己或者作为一个企业怎么能安处这样的环境?我决定用《以未来决定现在》来作为今天的演讲主题。

[login]

「 用增长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 」

我们在做战略或者研究战略,或者研究市场,或者研究经营的过程中,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就是如何保持增长,因为所有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增长去化解。就如刚才姚洋老师介绍的,我们这几年为什么很困难?坦白讲一个核心的原因是增长降速。我们的企业之前为什么活得很好?原因就是因为自然增长摆在那里。所以对于企业来说,一个很重要的要求,或者做战略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用增长来面对变化。

如何获得增长?如何让自己的增长超过别人,从战略的基本思维上来讲,只有两个最重要的方式:一是用未来决定现在,二是选择不做什么。因为选择不做什么,你就有足够的资源集中去做什么,而当你能够集中资源去做什么的时候,基本上你就可以把别人抛开,因为资源都有限,你越聚焦,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

4.2_.jpg


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你我今天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未来已来。重要的是你要知道未来已来时,你要面对的到底是什么?你的旧观念是不是真的被终结掉?整个发展模式是不是要更新?经验是不是有末日?人跟组织的关系有可能被颠覆?“稳态”还会存在吗?

未来已来时,很多东西真的变了。比如说有没有边界?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驱动力量?新的生活方式呈现了还是没有呈现?接下来技术、想象力以及未来到底是什么?我们能变成“新人”吗?而“新人”有可能是机器人。

最核心的问题是:未来已来时的你与世界?你属不属于那个未来已来的你?你属不属于那个未来已来的世界?我觉得这个才是核心。




「 淘汰你的不是新技术,而是你的旧思维」

很多时候,我们被淘汰,绝对不是这个世界的变化,绝对不是技术,绝对不是外部环境,而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生活在过去。很多人虽然生活在2016年,但是思维方式可能还停留在2000年前,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同时,还需要大家理解,2016年最大的特点,可能是2020年、2050年的特点,那你又生活在什么时间点呢?这是我们所有人都要讨论的话题。

准备这个话题,让我想起电影《星际穿越》,什么是真正的推动力?其实是爱,是父亲与女儿的爱,看着父女在两个时空里相望,反复预示着,眼前正在发生的一切,也是未来发生的一切。你今天拥有的一切,也是未来拥有的一切。假设你今天不做努力,那个未来你就没有。

这种变化正在发生中,比如工业4.0。有人认为无人驾驶汽车还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但是德国的博世集团却开发出一套产品模式,无人自动驾驶去停车场,这个产品模式需求巨大并可以很快来到我们的生活中。这是什么叫做工业4.0,什么叫做正在发生的未来,什么叫做未来已来。

从技术上来讲,未来的大趋势就是从互联网到物联网,再到人工智能与生命技术。但问题就在于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生命技术对所有东西的判断发生了改变。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就是每个行业都被重新定义了。

4.3_.jpg


举个例子,企业卖农机产品,一开始卖产品,接下来卖智能产品,有了移动技术之后就卖智能互联产品,当发现智能互联产品所有人都有了,他就必须卖产品系统了。产品系统卖完之后,就得卖整个产业的结构。如果你不在这个产业结构网络当中,在今天你是做不下去的。再比如,乐视的生态结构,其实是对的。从产品边界到互动边界,然后到网络边界,再到结构边界,一直在打通。如果不在一个结构当中,你很难有机会。你在什么样的结构里,这是非常非常关键的。因为边界被调了,所有的要素也变了。

今天制造业所有的知识和技术跟以前完全不一样,如果你还是用原来的知识和技术面对今天的制造业,将会很难。比如GE,把财务公司卖了,把家庭电器卖了,是因为GE发现定义的边界变了,对制造业的要求变了,制造业最重要的是降低损耗、提高效率。因为制造业占用了非常多的资源。GE从2008年开始转型,现在已经可以很骄傲地宣布,他们在新一轮的变革走在了前列,他们借助于新的技术模式,为航空公司提高燃油效率,因此获得了全新的客户和价值创新。在今天的行业当中,这就是极高的效能,因为降低一个点的成本就是提高一个点的利润。再如福特汽车,要做一个完整的汽车生产线,整车出厂下线的新工厂建设只要26天,原因就是全部用数据跟智能组合,这已经改变了整个制造业的效率。




「 竞争要素和增长逻辑都变了,不变的是顾客价值 」

云时代,从运作逻辑到世界图景,从基础法则到时间法则、空间法则,从协作法则到发展法则,全变了。今天你甚至不知道谁是你的竞争对手,所有行业的游戏规则都在调。互联时代的到来,最重要的两个要素变了,一是行业的本质竞争要素改变,二是增长逻辑改变。

工业时代,行业的本质竞争要素是规模、质量、成本。在2015年之前的互联1.0时代,行业的本质竞争要素规模增长、盈利增长、技术进步以及资本驱动,特点就是有钱就任性,互联网企业没有盈利,但是估值很高,不盈利也赚钱,这让很多传统企业焦虑不安。但是我觉得这样的日子就要过去了。在互联2.0时代,是要真正的价值,要有效的市场,不是随便免费的用户,一定是精准的用户,一定考虑流量,考虑数据,考虑价值创造。

增长逻辑也从之前的线性增长变成非连续性增长。今天诞生出那么多新兴企业,它们和你根本不在一条轨道上跑,这其实是增长逻辑变了。因此,对于企业而言,真正的挑战是创新价值不同。比如从工业时代来讲,还是关心产品的。但是从互联1.0时代开始,关心消费,到互联2.0时代,关心系统和结构,也就是产业互联网。

阿里巴巴、腾讯、IBM等企业最核心的是什么?就是不断打破边界。它们在构建一个生态结构,让更多的人在这个结构里生长起来,这是它们最厉害的地方。

但是依然有不变的东西,那就是顾客价值,也就是做企业的起点和终点。德鲁克给企业的定义非常明确,那就是创造顾客。

面对未来有四个最重要的关键词:技术、数据、创造、智慧。

我们现在太多的变化,太多的无奈,太多的阻碍,太多的机遇,太多的挑战,太多的诱惑,一系列的东西需要靠你自己做选择,选择不做什么。但是怎么做选择?我觉得不是用机会,而是用你对于价值的判断来做选择。这个价值的判断就是你的精神成长。
 
[/login] 
 
 
 
来源:陈春花 中国企业家杂志
智造家提供
499 浏览

未来,你可能不属于任何公司 | 周末漫谈

管理类 将计就计 2016-09-19 13:22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最近又有几个朋友辞职做自由职业者了,咨询顾问自己单干,倒也不少见。

这次略有不同,几个先后“单飞”的朋友,联合在一起,用同一个公司的名义走法律、财务流程。一个人接到需求之后,如果不是自己的擅长领域,就拉上其他擅长的顾问,抱团儿谈项目,项目下来之后再分工合作。

要说他们是自由顾问?好像不完全是。但要说,他们是个小咨询公司?似乎也不是。这个所谓的“公司”,只有法律上的意义,没有人是老板,也没有人是员工。 

如果非要给一个名字的话,它不像一个公司,倒像一个——平台。 


是的,平台。 

优步自己没有车,只是用车平台;阿里自己没有货,只是交易平台;微博自己不生产内容,只是内容平台…… 

那么人才呢?是否也没必要用企业的形式组织起来,而用平台的方式呢? 

实际上,追溯回去的话,“企业”这种组织形式,最初产生于社会化大生产。

罗纳德•科斯曾经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过解释:在一个完全开放的劳动市场,人们可以互签合约,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同时购买他人的劳动。


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交易成本太高,每个人都需要去找不同的劳动力、进行选择、在个人之间达成协议、执行协议。 

而企业呢,通过层级制把人们组织起来,进行管理,虽然多了管理成本,但是只要管理成本低于交易成本,企业就是有价值的。 


然而,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技术方面的变革,也带来了协作的便利和信息的透明,这些都使得交易成本大大降低。

在一些行业,如果交易成本降到足够低,以至于低于管理成本的时候,企业就失去了优势。而这时候,平台则会起来,因为平台的作用是促进协作、匹配供需,它不需要企业那样的高管理成本。 

出现这种趋势的,不仅仅是在咨询行业,在媒体行业也是一样,众多的内容平台将媒体人与读者直接联系在一起,传统的媒体企业显得不那么有优势了。 

在未来,还会有更多行业面临这样的变革。而身处这些行业的我们,未来有可能不再属于任何一家公司,而只属于一个平台。

而一旦从企业到平台,最大的变化就是,个体的作用将会凸显,而组织的作用将会减弱。 

实际上,即便没有咨询和媒体行业这么明显的变化,不少企业,也已经在借鉴平台化的一些做法,悄悄地进行组织变革,以更加适应未来的发展以及人才需要。

而这些变革,对我们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我个人这些年帮各大企业做组织设计咨询的观察来看,至少有四个企业发展的趋势,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趋势1:更替

企业的存续时间越来越短,个人在一家企业的职业生涯也越来越短——所以,最大化利用企业的资源来为自己增值,同时密切关注行业动向。






我刚做咨询的时候,企业做战略规划都是5年甚至10年。而现在,能够拿得出清晰的3年战略的企业,已经不多了。至于5年和10年,企业还是不是活着,也未可知。

即便仍然活着,它是否还能维持高增长、高利润,从而为你提供高物质回报,也是谁都不能保证的。 


在这种趋势下,个人不可能把安全感寄托于企业,而只可能来源于自我价值的提升。

所以,你在进入一个企业之前,都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假如这个行业衰落了、企业倒闭了,我还可以去哪儿?我的价值在这里能得到多大提升?


除此以外,你还需要时刻关注自己行业的变化,及其对自己的影响,你不得不去思考下面这些问题,以洞悉行业变化:

1.这个行业的人才素质,相比以往如何?

2.这个行业出去的人,身价涨跌如何?

3.行业是否存在人才短缺?在哪个细分领域?

4.哪个细分子行业的增长最迅速?

5.行业有什么新技术产生?这种新技术会如何影响它?

6.这个行业的主要增值发生在价值链的哪一环?近期是否有变化? 


趋势2:无界

企业的组织架构越来越灵活,岗位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所以,找到变化下的内部创业机会,可能会实现弯道超车 。






以前做咨询项目,都是从战略梳理入手,然后设计与之匹配的组织架构,再梳理各个岗位的职责以及要求,然后按照要求配上合适的人。


总之,先挖坑、再找适合的萝卜填。 

而今这样的变革时期,僵硬的组织架构、森严的等级体系,将会使企业的决策变慢,无法应对变化。

那么,什么才能更快地应对变化呢?人。因为岗位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只有人,才可能及时识别变化并快速反应。 

所以,这几年的组织设计,主题都是灵活:有些企业开始去中层化,只留高层和基层;有些企业将岗位合并,避免分工过细带来对人的限制;有些企业,甚至连岗位职责描述都取消了。 


总之一句话,最大化萝卜的作用,而坑的大小则可以调整。层级之间的界限、岗位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被打破。 

这种“无界”的趋势,使得个人有更多机会选择自己愿意做的事,进而会有更多崭露头角的机会。 

比如,很多传统企业,面对互联网+、O2O、社群经济这些新兴概念,往往选择同时兼顾传统业务以及新兴业务。

他们会在内部推行两种架构,一种是适应现有业务的传统架构,而对于新业务,则采用项目组这样的灵活组织形式。 

我看到过一些员工,当企业有新的项目时,他们敢于冒险,进入一个前途未卜的项目组,最后成了,给公司创造了巨大价值,而他们则实现了弯道超车,同时借助企业的资源大大提升了自己的价值。 

所以,去注意你所在的企业正在尝试什么样的转型和新业务,在这样的业务中,你是否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而不是固守在原先的岗位上。

即便没有这样的机会,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将不再是好的做法。 


趋势3:联盟

企业与人才、人才与人才的关系趋向于联盟——着力打造个人品牌。






“联盟”不是一个新概念了,它最初由Linkedin联合创始人Reid Hoffman提出,指的是:未来的职业将不再是雇佣关系,而是互相投资的关系。企业和员工双方,为了共同的使命和目标,互相在对方身上投资。 

然而,为什么联盟、而不再是雇佣呢?除了开头所说的,互联网带来的交易成本降低之外,跟如今的行业结构也有很大关系。 

过去制造业占主流,流程性和重复性的岗位需求大,体力劳动者需求多。而现在服务业逐渐步入主流,尤其是高端服务业,那么与之相伴的,企业对脑力劳动者和创新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但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更难监控和管理。

比如说,你看一个包装工有没有好好干活儿,数数他一天包装了多少东西就行。但你要评估一个研发人员呢?是看他一天写了几份报告么?显然很困难。 

所以,对需要创新的脑力劳动者而言,企业能够控制的只是他的时间,但投入程度完全由他自己决定,企业很难监控和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要跟人才建立情感联系,形成精神契约,才能让他足够投入。实际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很多种联盟的形式了: 

给予优秀员工股权期权等长期激励,从而将个人与企业发展捆绑到一起,这是在薪酬方面跟人才形成联盟。 

一些公司雇佣自由顾问,自由顾问并非正式雇员,但会为公司服务某个客户或项目,然后按项目进行结算,这是在关系方面跟人才形成联盟。 

一些大企业,内部不雇佣研发人员,而采用开放式研发,跟有研究能力的个人或团队合作,共享回报收益,这是在商业方面跟人才形成联盟。 

有些企业鼓励员工内部创业,不光给投资,创业成功了还有可能收购回来,这是在发展方面跟人才形成联盟。 

什么样的企业愿意跟人才形成联盟呢?所谓的“高端”行业?未必。 

海底捞大家都听说过:店长及以上员工离职,只要任职超过一年以上,就给一定金额的“嫁妆”,这就是一种联盟。 

原因很简单,海底捞虽然是传统行业,但餐饮业对店长以上级别的人才需求是很旺盛的,并且他们的投入度对业绩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一点跟所谓的高端行业没有差别。 

所以说,越依赖于人才的行业,企业越希望跟人才建立联盟关系。 


倘若你希望未来与企业形成联盟,而不是雇佣关系,那么,你就需要去那些依赖人的行业,同时,着力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而不是依赖于企业品牌。 

倘若你不是这样的类型,而是习惯于按指令做事,那么,就去那些高度依赖资本和资源的行业,前提是,他们的优势可以维持到你的职业生涯结束。 


趋势4:分化

企业更加重视人力资本投入产出比,资源分配出现两极分化——让自己的价值服务更直接作用于产出。






这两年所服务过的企业,尤其是传统行业,很多都提出要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一个原因是经济的不确定性,另一个原因则是技术冲击,很多行业被颠覆。

当市场不利、利润下降的时候,自然就想到要降低成本。而在很多企业的成本里,人力成本是很大的一块。 

现在去看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以及其他高管,可能都有一个绩效指标,就是人力成本投入产出比。

简单来说,就是花在员工身上的每一分钱,给企业带来了多少回报。 


如何最大化人力成本的投入产出比呢?很多企业采取的方式是:资源重新分配。

比如,1块钱分给两个人,A员工比B员工绩效好,过去是A给6毛,B给4毛,资源重新分配之后,现在是A给7毛,B只给3毛。

企业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资源倾斜给高价值员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鞭策其他员工。 

换言之,企业会越来越多地将资源投给那些高价值员工。相应的,越不能产生价值的,企业越会减少投资。 


所以,在这样分化的大趋势下,如果你所做的事情,不能给企业带来足够的价值,你自己就将没有价值。 

对一部分人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对另一部分人来说,这也是最坏的时代。


总之,在企业走向平台化架构的趋势下,我们需要知道:

1.随着交易成本的下降和管理成本的上升,企业将越来越平台化,表现为:更替、无界、联盟和分化;

2.我们应该不断通过提问,时刻关注自己行业的发展动向;

3.主动发现机会,利用企业资源提升自我价值,才有可能弯道超车;

4.如果希望联盟,就去那些相对依赖人的行业;

5.最重要的是,不只是个人,企业也应当关注这些趋势,才能留住优秀的人才。
 
 
文章来源于网络智造家平台提供 查看全部

1.0_.jpg

 最近又有几个朋友辞职做自由职业者了,咨询顾问自己单干,倒也不少见。

这次略有不同,几个先后“单飞”的朋友,联合在一起,用同一个公司的名义走法律、财务流程。一个人接到需求之后,如果不是自己的擅长领域,就拉上其他擅长的顾问,抱团儿谈项目,项目下来之后再分工合作。

要说他们是自由顾问?好像不完全是。但要说,他们是个小咨询公司?似乎也不是。这个所谓的“公司”,只有法律上的意义,没有人是老板,也没有人是员工。 

如果非要给一个名字的话,它不像一个公司,倒像一个——平台。 


是的,平台。 

优步自己没有车,只是用车平台;阿里自己没有货,只是交易平台;微博自己不生产内容,只是内容平台…… 

那么人才呢?是否也没必要用企业的形式组织起来,而用平台的方式呢? 

实际上,追溯回去的话,“企业”这种组织形式,最初产生于社会化大生产。

罗纳德•科斯曾经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过解释:在一个完全开放的劳动市场,人们可以互签合约,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同时购买他人的劳动。


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交易成本太高,每个人都需要去找不同的劳动力、进行选择、在个人之间达成协议、执行协议。 

而企业呢,通过层级制把人们组织起来,进行管理,虽然多了管理成本,但是只要管理成本低于交易成本,企业就是有价值的。 


然而,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技术方面的变革,也带来了协作的便利和信息的透明,这些都使得交易成本大大降低。

在一些行业,如果交易成本降到足够低,以至于低于管理成本的时候,企业就失去了优势。而这时候,平台则会起来,因为平台的作用是促进协作、匹配供需,它不需要企业那样的高管理成本。 

出现这种趋势的,不仅仅是在咨询行业,在媒体行业也是一样,众多的内容平台将媒体人与读者直接联系在一起,传统的媒体企业显得不那么有优势了。 

在未来,还会有更多行业面临这样的变革。而身处这些行业的我们,未来有可能不再属于任何一家公司,而只属于一个平台。

而一旦从企业到平台,最大的变化就是,个体的作用将会凸显,而组织的作用将会减弱。 

实际上,即便没有咨询和媒体行业这么明显的变化,不少企业,也已经在借鉴平台化的一些做法,悄悄地进行组织变革,以更加适应未来的发展以及人才需要。

而这些变革,对我们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我个人这些年帮各大企业做组织设计咨询的观察来看,至少有四个企业发展的趋势,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趋势1:更替

企业的存续时间越来越短,个人在一家企业的职业生涯也越来越短——所以,最大化利用企业的资源来为自己增值,同时密切关注行业动向。

1.1_.jpg


我刚做咨询的时候,企业做战略规划都是5年甚至10年。而现在,能够拿得出清晰的3年战略的企业,已经不多了。至于5年和10年,企业还是不是活着,也未可知。

即便仍然活着,它是否还能维持高增长、高利润,从而为你提供高物质回报,也是谁都不能保证的。 


在这种趋势下,个人不可能把安全感寄托于企业,而只可能来源于自我价值的提升。

所以,你在进入一个企业之前,都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假如这个行业衰落了、企业倒闭了,我还可以去哪儿?我的价值在这里能得到多大提升?


除此以外,你还需要时刻关注自己行业的变化,及其对自己的影响,你不得不去思考下面这些问题,以洞悉行业变化:

1.这个行业的人才素质,相比以往如何?

2.这个行业出去的人,身价涨跌如何?

3.行业是否存在人才短缺?在哪个细分领域?

4.哪个细分子行业的增长最迅速?

5.行业有什么新技术产生?这种新技术会如何影响它?

6.这个行业的主要增值发生在价值链的哪一环?近期是否有变化? 


趋势2:无界

企业的组织架构越来越灵活,岗位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所以,找到变化下的内部创业机会,可能会实现弯道超车 。

1.2_.jpg


以前做咨询项目,都是从战略梳理入手,然后设计与之匹配的组织架构,再梳理各个岗位的职责以及要求,然后按照要求配上合适的人。


总之,先挖坑、再找适合的萝卜填。 

而今这样的变革时期,僵硬的组织架构、森严的等级体系,将会使企业的决策变慢,无法应对变化。

那么,什么才能更快地应对变化呢?人。因为岗位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只有人,才可能及时识别变化并快速反应。 

所以,这几年的组织设计,主题都是灵活:有些企业开始去中层化,只留高层和基层;有些企业将岗位合并,避免分工过细带来对人的限制;有些企业,甚至连岗位职责描述都取消了。 


总之一句话,最大化萝卜的作用,而坑的大小则可以调整。层级之间的界限、岗位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被打破。 

这种“无界”的趋势,使得个人有更多机会选择自己愿意做的事,进而会有更多崭露头角的机会。 

比如,很多传统企业,面对互联网+、O2O、社群经济这些新兴概念,往往选择同时兼顾传统业务以及新兴业务。

他们会在内部推行两种架构,一种是适应现有业务的传统架构,而对于新业务,则采用项目组这样的灵活组织形式。 

我看到过一些员工,当企业有新的项目时,他们敢于冒险,进入一个前途未卜的项目组,最后成了,给公司创造了巨大价值,而他们则实现了弯道超车,同时借助企业的资源大大提升了自己的价值。 

所以,去注意你所在的企业正在尝试什么样的转型和新业务,在这样的业务中,你是否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而不是固守在原先的岗位上。

即便没有这样的机会,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将不再是好的做法。 


趋势3:联盟

企业与人才、人才与人才的关系趋向于联盟——着力打造个人品牌。

1.3_.jpg


“联盟”不是一个新概念了,它最初由Linkedin联合创始人Reid Hoffman提出,指的是:未来的职业将不再是雇佣关系,而是互相投资的关系。企业和员工双方,为了共同的使命和目标,互相在对方身上投资。 

然而,为什么联盟、而不再是雇佣呢?除了开头所说的,互联网带来的交易成本降低之外,跟如今的行业结构也有很大关系。 

过去制造业占主流,流程性和重复性的岗位需求大,体力劳动者需求多。而现在服务业逐渐步入主流,尤其是高端服务业,那么与之相伴的,企业对脑力劳动者和创新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但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更难监控和管理。

比如说,你看一个包装工有没有好好干活儿,数数他一天包装了多少东西就行。但你要评估一个研发人员呢?是看他一天写了几份报告么?显然很困难。 

所以,对需要创新的脑力劳动者而言,企业能够控制的只是他的时间,但投入程度完全由他自己决定,企业很难监控和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要跟人才建立情感联系,形成精神契约,才能让他足够投入。实际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很多种联盟的形式了: 

给予优秀员工股权期权等长期激励,从而将个人与企业发展捆绑到一起,这是在薪酬方面跟人才形成联盟。 

一些公司雇佣自由顾问,自由顾问并非正式雇员,但会为公司服务某个客户或项目,然后按项目进行结算,这是在关系方面跟人才形成联盟。 

一些大企业,内部不雇佣研发人员,而采用开放式研发,跟有研究能力的个人或团队合作,共享回报收益,这是在商业方面跟人才形成联盟。 

有些企业鼓励员工内部创业,不光给投资,创业成功了还有可能收购回来,这是在发展方面跟人才形成联盟。 

什么样的企业愿意跟人才形成联盟呢?所谓的“高端”行业?未必。 

海底捞大家都听说过:店长及以上员工离职,只要任职超过一年以上,就给一定金额的“嫁妆”,这就是一种联盟。 

原因很简单,海底捞虽然是传统行业,但餐饮业对店长以上级别的人才需求是很旺盛的,并且他们的投入度对业绩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一点跟所谓的高端行业没有差别。 

所以说,越依赖于人才的行业,企业越希望跟人才建立联盟关系。 


倘若你希望未来与企业形成联盟,而不是雇佣关系,那么,你就需要去那些依赖人的行业,同时,着力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而不是依赖于企业品牌。 

倘若你不是这样的类型,而是习惯于按指令做事,那么,就去那些高度依赖资本和资源的行业,前提是,他们的优势可以维持到你的职业生涯结束。 


趋势4:分化

企业更加重视人力资本投入产出比,资源分配出现两极分化——让自己的价值服务更直接作用于产出。

1.4_.jpg


这两年所服务过的企业,尤其是传统行业,很多都提出要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一个原因是经济的不确定性,另一个原因则是技术冲击,很多行业被颠覆。

当市场不利、利润下降的时候,自然就想到要降低成本。而在很多企业的成本里,人力成本是很大的一块。 

现在去看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以及其他高管,可能都有一个绩效指标,就是人力成本投入产出比。

简单来说,就是花在员工身上的每一分钱,给企业带来了多少回报。 


如何最大化人力成本的投入产出比呢?很多企业采取的方式是:资源重新分配。

比如,1块钱分给两个人,A员工比B员工绩效好,过去是A给6毛,B给4毛,资源重新分配之后,现在是A给7毛,B只给3毛。

企业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资源倾斜给高价值员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鞭策其他员工。 

换言之,企业会越来越多地将资源投给那些高价值员工。相应的,越不能产生价值的,企业越会减少投资。 


所以,在这样分化的大趋势下,如果你所做的事情,不能给企业带来足够的价值,你自己就将没有价值。 

对一部分人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对另一部分人来说,这也是最坏的时代。


总之,在企业走向平台化架构的趋势下,我们需要知道:

1.随着交易成本的下降和管理成本的上升,企业将越来越平台化,表现为:更替、无界、联盟和分化;

2.我们应该不断通过提问,时刻关注自己行业的发展动向;

3.主动发现机会,利用企业资源提升自我价值,才有可能弯道超车;

4.如果希望联盟,就去那些相对依赖人的行业;

5.最重要的是,不只是个人,企业也应当关注这些趋势,才能留住优秀的人才。
 
 
  • 文章来源于网络
  • 智造家平台提供

698 浏览

产业观察:工业4.0时代的17个掘金新产业

机械自动化类 扳手哥 2016-11-07 11:49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回顾历史的长河,全球经济的发展一直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推动。从发明蒸汽机、发电机、计算机,再到因特网的广泛应用,新的科技浪潮一直主导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并不断涌现出新的产业,促进社会进步。十年前,全球市值前10名主要还集中在能源、金融等传统产业。现在,已经被苹果、谷歌、亚马逊、谷歌等高科技与互联网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十年前企业全球市值TOP10





当前企业全球市值TOP10





互联网作为新产业从1995年网景上市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信息门户、电子商务、搜索、社交及共享经济等几个里程碑性的产品阶段,雅虎、亚马逊、谷歌、FaceBook、Uber等标杆企业不断将产业推向高点。未来,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将逐渐往深度精度发展,比如从满足用户的普遍性需求开始向个性化需求延伸。另一方面,“互联网+各行业”成为共识,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推动“万物互联”的时代到来。

互联网产业方兴未艾,传统行业也密切嫁接前沿科技,在焕发出新的光彩的同时,也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的方方面面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风力发电、光伏、核电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类的能源结构;锂电池和超级电容改变了电能储存和利用方式;新能源汽车在最近几年的爆发震动了整个汽车产业;工业4.0推动传统制造业进化为精细“智”造,大数据、分子诊断、新兴材料、工程技术等在医疗医药产业的大规模应用也不断提高人类自我修复和拯救的能力;等等不一而足。

社会与经济进步的车轮永远不会停止,资本一直是推动新产业发展的弄潮儿,那么未来10年,又有哪些新产业值得我们期待?那些产业能够孕育出新的千亿美金、甚至万亿美金市值的伟大公司,给投资人带来最丰厚的回报?下文将细数我们认为的最具投资价值的十余个新兴产业,也是我们对上述问题给出的答案。

1.云计算

企业向云端迁移是大势所趋。可以看到:





1)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增长依然齐头并进,不是零和博弈;

2)IaaS层面:拥有多元化的商业应用生态圈越来越重要,如亚马逊、谷歌、微软等;

3)SaaS层面: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OA、CRM、市场营销、B2B 大宗商品采购等领域,如SalesForce、Sap、Oracle等;

4)PaaS层面:没有出现独立巨头,未来更可能由IaaS巨头向上或SaaS巨头向下延伸。

国内云计算市场还处在萌芽期,市场蛋糕正变得越来越诱人。我们预测:

1)虽然阿里、腾讯、华为等IT巨头等纷纷进入,但中国企业级市场的复杂性使得IaaS层面依然存在机会;

2)SaaS层面:除重点关注以上几个细分领域,还应重点分析具体的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国内客户的实际市场需求。

 

2.大数据

大数据行业的融资总额2013-2015年分别为8亿美金、15.4亿美金及20亿美金;2013-2015年融资事件分别为10起、42起及超过50起。“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行业,如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大数据+零售”、以丁香园为代表的“大数据+医疗”、以搜房网为代表的“大数据+房地产”等等。




该领域我们的投资策略为:

1)对于资源型大数据公司:数据资源足够庞大完整,数据价值足够有想象空间,数据挖掘整合能力足够强;
2)对于技术型大数据公司:技术门槛够高,并足以让公司快速形成规模效应、网络效应,从而快速占领足够市场份额;
3)对于应用型大数据公司:应用市场足够大,公司成长性好且可实现性强。

 

3.虚拟现实




我们认为虚拟现实行业已经处在爆发前夜,从一个简单的逻辑来看,人们已经无法满足于2D画面和3D影像的服务。虚拟现实其实是借助计算机系统及传感器技术生成一个全景环境,让用户在这个崭新的环境下调动起所有的感官去产生人机互动,给用户带来完美的沉浸感,同时用户可以在该环境里发挥无穷的想象力去进行创造。目前全球虚拟现实行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仍处于早期起步阶段,供应链及各类配套设施还在摸索。然而虚拟现实的发展前景引人想象,具备广泛的应用空间,如游戏、影视、教育、体育、星际探索、医疗等等。当前各大咨询机构均看好虚拟现实在未来5年将实现超高速增长,爆发近在咫尺。

我们认为:

1)短期内,能够布局虚拟现实产业链的厂商,从硬件设备、内容生产到平台分发,均具备投资价值;

2)从长远来看,虚拟现实的内容将是行业灵魂存在,投资成熟内容产业厂商将充满机会。

 

4.人工智能




根据Tractica预测,2024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11亿美元。初步的技术积累和数据积累已经在过去有了比较显著的规模效应,因而人工智能重塑各行各业的大潮即将来袭,并引发新一轮IT设备投资。

未来3-5年智能化大潮将带来万亿级市场。在人工智能领域内,2016年我们主要关注的方向包括:

1)计算机视觉识别(以人脸识别为典型);

2)计算机自适应(以各类机器人为例);

3)各项细分底层技术领域(比如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知识图谱)。

 

5. 3 D 技术

经过过去几年3D打印的投资热,3D打印技术步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应用市场仍有待突破。专家预测2016年,中国3D打印机市场规模预测将扩大到100亿元;与此同时,Wohlers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市场规模可达70亿美金。如果应用市场能够打开,到2020年该市场有可能突破一千亿元甚至达到二千亿元,仅以医疗行业为例,预计到2015年仅该市场规模可达19亿美元。

接下来新一轮的3D技术的投资热点,包括:

1)3D打印专用材料及其工艺技术;

2)3D建模和个性化定制设计软件;

3)围绕3D打印技术出现的行业模式创新企业(即3D打印与教育、医疗和工业4.0等行业的结合)。

 

6.无人技术

无人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美国蒂尔集团预测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会从2015年的64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115亿美元,发展态势迅猛。无人驾驶汽车至今仍未揭面纱,但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该领域将会有2000亿美元到1.9万亿美元产值,届时中国无人驾驶汽车产值空间至少也在万亿规模,潜力无限。

该领域我们已经布局工业级无人机第一品牌易瓦特,亦会长期持续关注如下标的:

1)随着政策逐渐放开,百度、谷歌、宝马、奥迪等巨头加紧布局无人驾驶汽车,我们重点侧重汽车电子相关硬件、车联网相关软件、整车等各个领域领导企业;

2)无人机领域,我们将重点挖掘部件制造与总体设计细分领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提供商中非常有潜力的优质企业。

 

7.机器人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工成本急剧上升以及整体经济结构面临转型,机器人未来的崛起及其巨大的市场规模已经被各大机构认可。我们认为未来无论短期或是长期,机器人行业的投资机遇巨大,从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到服务机器人均有十分可观的市场规模:

1)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将具备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专业化能力,向更细分的领域和结构进行创新延伸;

2)协作机器人可以与人协同工作并且广泛应用在生活中各种领域,属于“跨界”的产物;

3)服务机器人则没有上限,具有远超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潜力,我们认为助老和医用的服务型机器人将领先发展。

 

8.新能源

中国是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同事减少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大力度的财政补贴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走向成熟,蕴含丰富投资机会:

1)锂电池在中国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下游动力和储能电池需求巨大;

2)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15年实现井喷式发展,产销量均超过3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300%,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3)超级电容在快速充放电、高循环寿命、高功率密度方面相比较锂电池有明显优势,能够广泛用于城市公交、轨道交通、风力发电、石油钻探、港口机械等领域。

 

9.新材料

新材料是新经济的基石,我国在军工、高铁、核电、航天航空等尖端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均离不开基础材料领域的突破。随着基础化学、基础材料、纳米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实力的不断积累,新材料领域的创新点将不断涌现,新材料将成为数万亿产值的市场:

1)石墨烯的柔性、力学、光学、电学和微观量子特性与目前现有材料相比整体有明显优势,未来应用行业横跨电子、生物医疗、军工、精密制造业、化工等;

2)碳纤维是应用相对成熟的新兴材料,相对于传统材料品质好,重量轻,未来需要在降低成本、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方面继续努力;

3)新型膜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废气治理、锂电池等多个领域;

4)生物基材料,用于齿科、骨科等,可取代、修复人体组织器官功能。

 

10.医疗服务

2016年医疗服务行业的驱动因素来自于药品行业景气度持续下滑,以及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分级诊疗和医生多点执业的推动下,公立医院借助民营资本盘活存量资产创造增量价。医疗服务业务为新技术提供了商业化的出口,而新技术给医疗服务业务提供了高附加值的项目。

我们投资逻辑是:

1)符合医院利益诉求、以医为本的商业模式,比如康复医疗、检验领域,以及高端医学影像领域;

2)具有一定门槛的连锁专科医院如妇儿、辅助生殖、眼科、骨科、医疗美容等;

3)连锁第三方服务如健康管理、第三方诊断等;

4)一线城市的具有核心技术和专家资源的高端医院。

 

11.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

随着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生物制剂与生命科学技术正在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物制剂方面,越来越多的单抗药物对肿瘤、糖尿病等疑难杂症产生突破性疗效,“重磅炸弹”级新药频出。2014年全球销量前十大药物中,有7个为生物制剂,其中阿达木单抗位居全球销量首位,年销售额达110亿美元;生命科学方面,全球范围内,基因测序市场从2007年的794.1万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4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33.5%,预计未来几年依旧会保持快速增长;细胞免疫疗法等新兴技术也日渐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法。

基于以上背景,我们认为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无疑是大健康领域极为重要的投资方向,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包括:

1)先进的基因测序及数据分析公司;

2)技术驱动型生物制剂公司;

3)与基因测序解读、个体化给药相结合的精准医疗公司;

4)技术上取得突破的新型生物治疗方式,如CAR-T细胞免疫疗法等。

 

12.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市场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1年至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173亿元增长至2556亿元,增长了近15倍,复合增速达到23%。但从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与药品市场规模的对比来看,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致为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40%,而我国这一比例低于15%,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内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医疗器械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等一批政策的出台,为国产创新医疗器械的快速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包括:

1)与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相结合的高端医疗器械;

2)国产创新型医疗器械;

3)智能家用医疗器械;

4)现有成熟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产品。

 

13.互联网医疗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引发各个行业的巨大变革,也为医疗行业带来巨大机遇。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领域技术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新技术与新商业模式快速渗透到医疗各个细分领域,从预防、诊断、治疗、购药都将全面开启一个智能化时代。同时,中国医疗行业特有的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质量低、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都有赖于凭借互联网技术加以改善。

同时也应看到,互联网医疗在国内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传统医疗的改革必然是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因此我们认为对该领域的投资应保持乐观但谨慎的态度。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包括:

1)医药类电商平台;

2)医疗大数据分析公司;

3)慢病管理/健康管理在线平台;

4)智能及可穿戴式医疗设备。

 

14.健康养老

健康养老产业受需求迫切和政策鼓励双向驱动,将迎来十分确定的发展机会。未来我国政府和个人将面对很大的养老压力,截止2014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4亿,占总人口比重10.1%,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增至2.6亿。同时,养老作为"健康中国"的一部分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性高度。我们将沿着国家提出的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挖掘投资机会:

1)涉足养老核心产业---康复医疗,并已具备可行性和连锁化潜力发展模式的企业;

2)积极探索创新养老模式的企业。

 

15.体育

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各路巨头开始瞄准海外优质体育标的资产(尤其是赛事转播权和体育运营公司),渐渐向成熟体育盈利模式靠拢 – 门票、媒体转播权、赞助和体育衍生品,如乐视购得香港英超和MLB三个赛季转播独家权益;万达购得盈方体育传媒和世界铁人三项公司(WTC)成为万达体育;阿里体育获得 NFL 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转播权等等。因此,拥有优质赛事资源和广大受众的体育行业标的将会持续收到资本的追捧。

信中利作为中国最早最广布局体育行业的投资机构,会继续关注如下领域:

1)体育各个细分领域拥有优质体育赛事IP的运营公司;

2)冲击传统体育的电竞行业,包括内容方和直播平台;

3)体育运动相关的智能硬件+数据分析软件+可以导流到健康医疗领域的创业公司;

4)聚焦大众健身的互联网健身上下游公司。

 

16.文化娱乐

中国的2015年是投资圈和BAT们在文化娱乐领域进击的一年。消费升级使得国人的消费习惯逐渐向文化娱乐进行倾斜,消费人群和消费金额也越来越低龄化和增长化。2015年也是独立IP火热的一年,花千骨、琅琊榜、盗墓笔记等一大波影视剧热播,夏洛特烦恼、捉妖记、“囧”系列、鬼吹灯等不断刷新国内电影票房记录。此外,伴随游戏、动漫衍生而来的二次元文化兴起,生产数字化、碎片化、娱乐化内容的自媒体大爆发,都将聚集大量新一代年轻用户,引发新的商业模式和机会。

我们将关注以下细分领域:

1)拥有优质IP内容(生产或购买)和强大IP运营能力的公司;

2)有海量用户及盈利能力的自媒体和新媒体;

3)文化娱乐行业的大数据分析公司;

4)二次元内容聚合社区;

5)泛娱乐直播平台等。

 

17.教育

国内的民办教育市场规模超过6000亿元,而在线教育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吸引了无数资本和创业者竞折腰。经过过去一两年的洗礼,教育O2O(Online to Offline)举步维艰,不仅没有革了传统教育的命,还在盈利模式的探索上不知所措。而传统线下教育培训机构除了拥有稳定的线下资源和师资以外,也在互联网+ 的攻势下顺应时代发展做出了很多改革。此外,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也将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创业机会。

教育行业对于投资机构来说仍是一座金矿,但随着我们会重点关注如下领域:

1)顺应高考改革而生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优质线下培训机构;

2)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与职业经验分享平台;

3)(性价比高的)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课堂体验的虚拟现实技术公司(硬件+软件+内容);

4)专注在儿童教育领域的优质IP内容生产者。 
 
 
 
 
 
 
来源:工控网
智造家提供 查看全部
   回顾历史的长河,全球经济的发展一直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推动。从发明蒸汽机、发电机、计算机,再到因特网的广泛应用,新的科技浪潮一直主导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并不断涌现出新的产业,促进社会进步。十年前,全球市值前10名主要还集中在能源、金融等传统产业。现在,已经被苹果、谷歌、亚马逊、谷歌等高科技与互联网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十年前企业全球市值TOP10
5.1_.jpg


当前企业全球市值TOP10
5.2_.JPG


互联网作为新产业从1995年网景上市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信息门户、电子商务、搜索、社交及共享经济等几个里程碑性的产品阶段,雅虎、亚马逊、谷歌、FaceBook、Uber等标杆企业不断将产业推向高点。未来,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将逐渐往深度精度发展,比如从满足用户的普遍性需求开始向个性化需求延伸。另一方面,“互联网+各行业”成为共识,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推动“万物互联”的时代到来。

互联网产业方兴未艾,传统行业也密切嫁接前沿科技,在焕发出新的光彩的同时,也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的方方面面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风力发电、光伏、核电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类的能源结构;锂电池和超级电容改变了电能储存和利用方式;新能源汽车在最近几年的爆发震动了整个汽车产业;工业4.0推动传统制造业进化为精细“智”造,大数据、分子诊断、新兴材料、工程技术等在医疗医药产业的大规模应用也不断提高人类自我修复和拯救的能力;等等不一而足。

社会与经济进步的车轮永远不会停止,资本一直是推动新产业发展的弄潮儿,那么未来10年,又有哪些新产业值得我们期待?那些产业能够孕育出新的千亿美金、甚至万亿美金市值的伟大公司,给投资人带来最丰厚的回报?下文将细数我们认为的最具投资价值的十余个新兴产业,也是我们对上述问题给出的答案。

1.云计算

企业向云端迁移是大势所趋。可以看到:

5.3_.jpg

1)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增长依然齐头并进,不是零和博弈;

2)IaaS层面:拥有多元化的商业应用生态圈越来越重要,如亚马逊、谷歌、微软等;

3)SaaS层面: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OA、CRM、市场营销、B2B 大宗商品采购等领域,如SalesForce、Sap、Oracle等;

4)PaaS层面:没有出现独立巨头,未来更可能由IaaS巨头向上或SaaS巨头向下延伸。

国内云计算市场还处在萌芽期,市场蛋糕正变得越来越诱人。我们预测:

1)虽然阿里、腾讯、华为等IT巨头等纷纷进入,但中国企业级市场的复杂性使得IaaS层面依然存在机会;

2)SaaS层面:除重点关注以上几个细分领域,还应重点分析具体的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国内客户的实际市场需求。

 

2.大数据

大数据行业的融资总额2013-2015年分别为8亿美金、15.4亿美金及20亿美金;2013-2015年融资事件分别为10起、42起及超过50起。“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行业,如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大数据+零售”、以丁香园为代表的“大数据+医疗”、以搜房网为代表的“大数据+房地产”等等。
5.4_.JPG

该领域我们的投资策略为:

1)对于资源型大数据公司:数据资源足够庞大完整,数据价值足够有想象空间,数据挖掘整合能力足够强;
2)对于技术型大数据公司:技术门槛够高,并足以让公司快速形成规模效应、网络效应,从而快速占领足够市场份额;
3)对于应用型大数据公司:应用市场足够大,公司成长性好且可实现性强。

 

3.虚拟现实
5.5_.JPG

我们认为虚拟现实行业已经处在爆发前夜,从一个简单的逻辑来看,人们已经无法满足于2D画面和3D影像的服务。虚拟现实其实是借助计算机系统及传感器技术生成一个全景环境,让用户在这个崭新的环境下调动起所有的感官去产生人机互动,给用户带来完美的沉浸感,同时用户可以在该环境里发挥无穷的想象力去进行创造。目前全球虚拟现实行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仍处于早期起步阶段,供应链及各类配套设施还在摸索。然而虚拟现实的发展前景引人想象,具备广泛的应用空间,如游戏、影视、教育、体育、星际探索、医疗等等。当前各大咨询机构均看好虚拟现实在未来5年将实现超高速增长,爆发近在咫尺。

我们认为:

1)短期内,能够布局虚拟现实产业链的厂商,从硬件设备、内容生产到平台分发,均具备投资价值;

2)从长远来看,虚拟现实的内容将是行业灵魂存在,投资成熟内容产业厂商将充满机会。

 

4.人工智能
5.6_.jpg

根据Tractica预测,2024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11亿美元。初步的技术积累和数据积累已经在过去有了比较显著的规模效应,因而人工智能重塑各行各业的大潮即将来袭,并引发新一轮IT设备投资。

未来3-5年智能化大潮将带来万亿级市场。在人工智能领域内,2016年我们主要关注的方向包括:

1)计算机视觉识别(以人脸识别为典型);

2)计算机自适应(以各类机器人为例);

3)各项细分底层技术领域(比如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知识图谱)。

 

5. 3 D 技术

经过过去几年3D打印的投资热,3D打印技术步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应用市场仍有待突破。专家预测2016年,中国3D打印机市场规模预测将扩大到100亿元;与此同时,Wohlers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市场规模可达70亿美金。如果应用市场能够打开,到2020年该市场有可能突破一千亿元甚至达到二千亿元,仅以医疗行业为例,预计到2015年仅该市场规模可达19亿美元。

接下来新一轮的3D技术的投资热点,包括:

1)3D打印专用材料及其工艺技术;

2)3D建模和个性化定制设计软件;

3)围绕3D打印技术出现的行业模式创新企业(即3D打印与教育、医疗和工业4.0等行业的结合)。

 

6.无人技术

无人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美国蒂尔集团预测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会从2015年的64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115亿美元,发展态势迅猛。无人驾驶汽车至今仍未揭面纱,但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该领域将会有2000亿美元到1.9万亿美元产值,届时中国无人驾驶汽车产值空间至少也在万亿规模,潜力无限。

该领域我们已经布局工业级无人机第一品牌易瓦特,亦会长期持续关注如下标的:

1)随着政策逐渐放开,百度、谷歌、宝马、奥迪等巨头加紧布局无人驾驶汽车,我们重点侧重汽车电子相关硬件、车联网相关软件、整车等各个领域领导企业;

2)无人机领域,我们将重点挖掘部件制造与总体设计细分领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提供商中非常有潜力的优质企业。

 

7.机器人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工成本急剧上升以及整体经济结构面临转型,机器人未来的崛起及其巨大的市场规模已经被各大机构认可。我们认为未来无论短期或是长期,机器人行业的投资机遇巨大,从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到服务机器人均有十分可观的市场规模:

1)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将具备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专业化能力,向更细分的领域和结构进行创新延伸;

2)协作机器人可以与人协同工作并且广泛应用在生活中各种领域,属于“跨界”的产物;

3)服务机器人则没有上限,具有远超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潜力,我们认为助老和医用的服务型机器人将领先发展。

 

8.新能源

中国是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同事减少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大力度的财政补贴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走向成熟,蕴含丰富投资机会:

1)锂电池在中国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下游动力和储能电池需求巨大;

2)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15年实现井喷式发展,产销量均超过3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300%,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3)超级电容在快速充放电、高循环寿命、高功率密度方面相比较锂电池有明显优势,能够广泛用于城市公交、轨道交通、风力发电、石油钻探、港口机械等领域。

 

9.新材料

新材料是新经济的基石,我国在军工、高铁、核电、航天航空等尖端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均离不开基础材料领域的突破。随着基础化学、基础材料、纳米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实力的不断积累,新材料领域的创新点将不断涌现,新材料将成为数万亿产值的市场:

1)石墨烯的柔性、力学、光学、电学和微观量子特性与目前现有材料相比整体有明显优势,未来应用行业横跨电子、生物医疗、军工、精密制造业、化工等;

2)碳纤维是应用相对成熟的新兴材料,相对于传统材料品质好,重量轻,未来需要在降低成本、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方面继续努力;

3)新型膜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废气治理、锂电池等多个领域;

4)生物基材料,用于齿科、骨科等,可取代、修复人体组织器官功能。

 

10.医疗服务

2016年医疗服务行业的驱动因素来自于药品行业景气度持续下滑,以及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分级诊疗和医生多点执业的推动下,公立医院借助民营资本盘活存量资产创造增量价。医疗服务业务为新技术提供了商业化的出口,而新技术给医疗服务业务提供了高附加值的项目。

我们投资逻辑是:

1)符合医院利益诉求、以医为本的商业模式,比如康复医疗、检验领域,以及高端医学影像领域;

2)具有一定门槛的连锁专科医院如妇儿、辅助生殖、眼科、骨科、医疗美容等;

3)连锁第三方服务如健康管理、第三方诊断等;

4)一线城市的具有核心技术和专家资源的高端医院。

 

11.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

随着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生物制剂与生命科学技术正在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物制剂方面,越来越多的单抗药物对肿瘤、糖尿病等疑难杂症产生突破性疗效,“重磅炸弹”级新药频出。2014年全球销量前十大药物中,有7个为生物制剂,其中阿达木单抗位居全球销量首位,年销售额达110亿美元;生命科学方面,全球范围内,基因测序市场从2007年的794.1万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4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33.5%,预计未来几年依旧会保持快速增长;细胞免疫疗法等新兴技术也日渐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法。

基于以上背景,我们认为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无疑是大健康领域极为重要的投资方向,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包括:

1)先进的基因测序及数据分析公司;

2)技术驱动型生物制剂公司;

3)与基因测序解读、个体化给药相结合的精准医疗公司;

4)技术上取得突破的新型生物治疗方式,如CAR-T细胞免疫疗法等。

 

12.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市场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1年至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173亿元增长至2556亿元,增长了近15倍,复合增速达到23%。但从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与药品市场规模的对比来看,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致为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40%,而我国这一比例低于15%,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内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医疗器械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等一批政策的出台,为国产创新医疗器械的快速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包括:

1)与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相结合的高端医疗器械;

2)国产创新型医疗器械;

3)智能家用医疗器械;

4)现有成熟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产品。

 

13.互联网医疗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引发各个行业的巨大变革,也为医疗行业带来巨大机遇。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领域技术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新技术与新商业模式快速渗透到医疗各个细分领域,从预防、诊断、治疗、购药都将全面开启一个智能化时代。同时,中国医疗行业特有的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质量低、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都有赖于凭借互联网技术加以改善。

同时也应看到,互联网医疗在国内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传统医疗的改革必然是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因此我们认为对该领域的投资应保持乐观但谨慎的态度。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包括:

1)医药类电商平台;

2)医疗大数据分析公司;

3)慢病管理/健康管理在线平台;

4)智能及可穿戴式医疗设备。

 

14.健康养老

健康养老产业受需求迫切和政策鼓励双向驱动,将迎来十分确定的发展机会。未来我国政府和个人将面对很大的养老压力,截止2014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4亿,占总人口比重10.1%,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增至2.6亿。同时,养老作为"健康中国"的一部分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性高度。我们将沿着国家提出的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挖掘投资机会:

1)涉足养老核心产业---康复医疗,并已具备可行性和连锁化潜力发展模式的企业;

2)积极探索创新养老模式的企业。

 

15.体育

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各路巨头开始瞄准海外优质体育标的资产(尤其是赛事转播权和体育运营公司),渐渐向成熟体育盈利模式靠拢 – 门票、媒体转播权、赞助和体育衍生品,如乐视购得香港英超和MLB三个赛季转播独家权益;万达购得盈方体育传媒和世界铁人三项公司(WTC)成为万达体育;阿里体育获得 NFL 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转播权等等。因此,拥有优质赛事资源和广大受众的体育行业标的将会持续收到资本的追捧。

信中利作为中国最早最广布局体育行业的投资机构,会继续关注如下领域:

1)体育各个细分领域拥有优质体育赛事IP的运营公司;

2)冲击传统体育的电竞行业,包括内容方和直播平台;

3)体育运动相关的智能硬件+数据分析软件+可以导流到健康医疗领域的创业公司;

4)聚焦大众健身的互联网健身上下游公司。

 

16.文化娱乐

中国的2015年是投资圈和BAT们在文化娱乐领域进击的一年。消费升级使得国人的消费习惯逐渐向文化娱乐进行倾斜,消费人群和消费金额也越来越低龄化和增长化。2015年也是独立IP火热的一年,花千骨、琅琊榜、盗墓笔记等一大波影视剧热播,夏洛特烦恼、捉妖记、“囧”系列、鬼吹灯等不断刷新国内电影票房记录。此外,伴随游戏、动漫衍生而来的二次元文化兴起,生产数字化、碎片化、娱乐化内容的自媒体大爆发,都将聚集大量新一代年轻用户,引发新的商业模式和机会。

我们将关注以下细分领域:

1)拥有优质IP内容(生产或购买)和强大IP运营能力的公司;

2)有海量用户及盈利能力的自媒体和新媒体;

3)文化娱乐行业的大数据分析公司;

4)二次元内容聚合社区;

5)泛娱乐直播平台等。

 

17.教育

国内的民办教育市场规模超过6000亿元,而在线教育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吸引了无数资本和创业者竞折腰。经过过去一两年的洗礼,教育O2O(Online to Offline)举步维艰,不仅没有革了传统教育的命,还在盈利模式的探索上不知所措。而传统线下教育培训机构除了拥有稳定的线下资源和师资以外,也在互联网+ 的攻势下顺应时代发展做出了很多改革。此外,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也将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创业机会。

教育行业对于投资机构来说仍是一座金矿,但随着我们会重点关注如下领域:

1)顺应高考改革而生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优质线下培训机构;

2)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与职业经验分享平台;

3)(性价比高的)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课堂体验的虚拟现实技术公司(硬件+软件+内容);

4)专注在儿童教育领域的优质IP内容生产者。 
 
 
 
 
 
 
来源:工控网
智造家提供
469 浏览

干货 | 企业和个人如何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安处?

管理类 料盘挡板 2016-10-18 11:25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现在太多的变化,太多的无奈,太多的阻碍,太多的机遇,太多的挑战,太多的诱惑,一系列的东西需要靠你自己做选择,选择不做什么。面对未来有四个最重要的关键词:技术、数据、创造、智慧。


10月15日,著名战略管理学家陈春花教授在北大国发院发表了题为《以为来决定现在》的主题演讲,阐述了面对目前复杂的经济环境,哪些东西正在发生着怎样的改变,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思维进行思考。以下为陈春花教授的演讲:


我们很多人有焦虑,有不安,有求解、求知、求友,要的东西其实很多。但你所要的这一切都由一个东西决定,就是你拥有的能力。你的能力会决定着在需求之间的关系你怎么去让它平衡。

今天我们遇到了一个比较复杂的经济环境,没有人敢说用一招就可以解决。这种情况下,作为你自己或者作为一个企业怎么能安处这样的环境?我决定用《以未来决定现在》来作为今天的演讲主题。

[login]

「 用增长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 」

我们在做战略或者研究战略,或者研究市场,或者研究经营的过程中,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就是如何保持增长,因为所有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增长去化解。就如刚才姚洋老师介绍的,我们这几年为什么很困难?坦白讲一个核心的原因是增长降速。我们的企业之前为什么活得很好?原因就是因为自然增长摆在那里。所以对于企业来说,一个很重要的要求,或者做战略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用增长来面对变化。

如何获得增长?如何让自己的增长超过别人,从战略的基本思维上来讲,只有两个最重要的方式:一是用未来决定现在,二是选择不做什么。因为选择不做什么,你就有足够的资源集中去做什么,而当你能够集中资源去做什么的时候,基本上你就可以把别人抛开,因为资源都有限,你越聚焦,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






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你我今天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未来已来。重要的是你要知道未来已来时,你要面对的到底是什么?你的旧观念是不是真的被终结掉?整个发展模式是不是要更新?经验是不是有末日?人跟组织的关系有可能被颠覆?“稳态”还会存在吗?

未来已来时,很多东西真的变了。比如说有没有边界?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驱动力量?新的生活方式呈现了还是没有呈现?接下来技术、想象力以及未来到底是什么?我们能变成“新人”吗?而“新人”有可能是机器人。

最核心的问题是:未来已来时的你与世界?你属不属于那个未来已来的你?你属不属于那个未来已来的世界?我觉得这个才是核心。




「 淘汰你的不是新技术,而是你的旧思维」

很多时候,我们被淘汰,绝对不是这个世界的变化,绝对不是技术,绝对不是外部环境,而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生活在过去。很多人虽然生活在2016年,但是思维方式可能还停留在2000年前,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同时,还需要大家理解,2016年最大的特点,可能是2020年、2050年的特点,那你又生活在什么时间点呢?这是我们所有人都要讨论的话题。

准备这个话题,让我想起电影《星际穿越》,什么是真正的推动力?其实是爱,是父亲与女儿的爱,看着父女在两个时空里相望,反复预示着,眼前正在发生的一切,也是未来发生的一切。你今天拥有的一切,也是未来拥有的一切。假设你今天不做努力,那个未来你就没有。

这种变化正在发生中,比如工业4.0。有人认为无人驾驶汽车还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但是德国的博世集团却开发出一套产品模式,无人自动驾驶去停车场,这个产品模式需求巨大并可以很快来到我们的生活中。这是什么叫做工业4.0,什么叫做正在发生的未来,什么叫做未来已来。

从技术上来讲,未来的大趋势就是从互联网到物联网,再到人工智能与生命技术。但问题就在于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生命技术对所有东西的判断发生了改变。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就是每个行业都被重新定义了。






举个例子,企业卖农机产品,一开始卖产品,接下来卖智能产品,有了移动技术之后就卖智能互联产品,当发现智能互联产品所有人都有了,他就必须卖产品系统了。产品系统卖完之后,就得卖整个产业的结构。如果你不在这个产业结构网络当中,在今天你是做不下去的。再比如,乐视的生态结构,其实是对的。从产品边界到互动边界,然后到网络边界,再到结构边界,一直在打通。如果不在一个结构当中,你很难有机会。你在什么样的结构里,这是非常非常关键的。因为边界被调了,所有的要素也变了。

今天制造业所有的知识和技术跟以前完全不一样,如果你还是用原来的知识和技术面对今天的制造业,将会很难。比如GE,把财务公司卖了,把家庭电器卖了,是因为GE发现定义的边界变了,对制造业的要求变了,制造业最重要的是降低损耗、提高效率。因为制造业占用了非常多的资源。GE从2008年开始转型,现在已经可以很骄傲地宣布,他们在新一轮的变革走在了前列,他们借助于新的技术模式,为航空公司提高燃油效率,因此获得了全新的客户和价值创新。在今天的行业当中,这就是极高的效能,因为降低一个点的成本就是提高一个点的利润。再如福特汽车,要做一个完整的汽车生产线,整车出厂下线的新工厂建设只要26天,原因就是全部用数据跟智能组合,这已经改变了整个制造业的效率。




「 竞争要素和增长逻辑都变了,不变的是顾客价值 」

云时代,从运作逻辑到世界图景,从基础法则到时间法则、空间法则,从协作法则到发展法则,全变了。今天你甚至不知道谁是你的竞争对手,所有行业的游戏规则都在调。互联时代的到来,最重要的两个要素变了,一是行业的本质竞争要素改变,二是增长逻辑改变。

工业时代,行业的本质竞争要素是规模、质量、成本。在2015年之前的互联1.0时代,行业的本质竞争要素规模增长、盈利增长、技术进步以及资本驱动,特点就是有钱就任性,互联网企业没有盈利,但是估值很高,不盈利也赚钱,这让很多传统企业焦虑不安。但是我觉得这样的日子就要过去了。在互联2.0时代,是要真正的价值,要有效的市场,不是随便免费的用户,一定是精准的用户,一定考虑流量,考虑数据,考虑价值创造。

增长逻辑也从之前的线性增长变成非连续性增长。今天诞生出那么多新兴企业,它们和你根本不在一条轨道上跑,这其实是增长逻辑变了。因此,对于企业而言,真正的挑战是创新价值不同。比如从工业时代来讲,还是关心产品的。但是从互联1.0时代开始,关心消费,到互联2.0时代,关心系统和结构,也就是产业互联网。

阿里巴巴、腾讯、IBM等企业最核心的是什么?就是不断打破边界。它们在构建一个生态结构,让更多的人在这个结构里生长起来,这是它们最厉害的地方。

但是依然有不变的东西,那就是顾客价值,也就是做企业的起点和终点。德鲁克给企业的定义非常明确,那就是创造顾客。

面对未来有四个最重要的关键词:技术、数据、创造、智慧。

我们现在太多的变化,太多的无奈,太多的阻碍,太多的机遇,太多的挑战,太多的诱惑,一系列的东西需要靠你自己做选择,选择不做什么。但是怎么做选择?我觉得不是用机会,而是用你对于价值的判断来做选择。这个价值的判断就是你的精神成长。
 
[/login] 
 
 
 
来源:陈春花 中国企业家杂志
智造家提供 查看全部
4.1_.jpg


现在太多的变化,太多的无奈,太多的阻碍,太多的机遇,太多的挑战,太多的诱惑,一系列的东西需要靠你自己做选择,选择不做什么。面对未来有四个最重要的关键词:技术、数据、创造、智慧。


10月15日,著名战略管理学家陈春花教授在北大国发院发表了题为《以为来决定现在》的主题演讲,阐述了面对目前复杂的经济环境,哪些东西正在发生着怎样的改变,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思维进行思考。以下为陈春花教授的演讲:


我们很多人有焦虑,有不安,有求解、求知、求友,要的东西其实很多。但你所要的这一切都由一个东西决定,就是你拥有的能力。你的能力会决定着在需求之间的关系你怎么去让它平衡。

今天我们遇到了一个比较复杂的经济环境,没有人敢说用一招就可以解决。这种情况下,作为你自己或者作为一个企业怎么能安处这样的环境?我决定用《以未来决定现在》来作为今天的演讲主题。

[login]

「 用增长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 」

我们在做战略或者研究战略,或者研究市场,或者研究经营的过程中,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就是如何保持增长,因为所有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增长去化解。就如刚才姚洋老师介绍的,我们这几年为什么很困难?坦白讲一个核心的原因是增长降速。我们的企业之前为什么活得很好?原因就是因为自然增长摆在那里。所以对于企业来说,一个很重要的要求,或者做战略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用增长来面对变化。

如何获得增长?如何让自己的增长超过别人,从战略的基本思维上来讲,只有两个最重要的方式:一是用未来决定现在,二是选择不做什么。因为选择不做什么,你就有足够的资源集中去做什么,而当你能够集中资源去做什么的时候,基本上你就可以把别人抛开,因为资源都有限,你越聚焦,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

4.2_.jpg


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你我今天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未来已来。重要的是你要知道未来已来时,你要面对的到底是什么?你的旧观念是不是真的被终结掉?整个发展模式是不是要更新?经验是不是有末日?人跟组织的关系有可能被颠覆?“稳态”还会存在吗?

未来已来时,很多东西真的变了。比如说有没有边界?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驱动力量?新的生活方式呈现了还是没有呈现?接下来技术、想象力以及未来到底是什么?我们能变成“新人”吗?而“新人”有可能是机器人。

最核心的问题是:未来已来时的你与世界?你属不属于那个未来已来的你?你属不属于那个未来已来的世界?我觉得这个才是核心。




「 淘汰你的不是新技术,而是你的旧思维」

很多时候,我们被淘汰,绝对不是这个世界的变化,绝对不是技术,绝对不是外部环境,而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生活在过去。很多人虽然生活在2016年,但是思维方式可能还停留在2000年前,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同时,还需要大家理解,2016年最大的特点,可能是2020年、2050年的特点,那你又生活在什么时间点呢?这是我们所有人都要讨论的话题。

准备这个话题,让我想起电影《星际穿越》,什么是真正的推动力?其实是爱,是父亲与女儿的爱,看着父女在两个时空里相望,反复预示着,眼前正在发生的一切,也是未来发生的一切。你今天拥有的一切,也是未来拥有的一切。假设你今天不做努力,那个未来你就没有。

这种变化正在发生中,比如工业4.0。有人认为无人驾驶汽车还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但是德国的博世集团却开发出一套产品模式,无人自动驾驶去停车场,这个产品模式需求巨大并可以很快来到我们的生活中。这是什么叫做工业4.0,什么叫做正在发生的未来,什么叫做未来已来。

从技术上来讲,未来的大趋势就是从互联网到物联网,再到人工智能与生命技术。但问题就在于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生命技术对所有东西的判断发生了改变。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就是每个行业都被重新定义了。

4.3_.jpg


举个例子,企业卖农机产品,一开始卖产品,接下来卖智能产品,有了移动技术之后就卖智能互联产品,当发现智能互联产品所有人都有了,他就必须卖产品系统了。产品系统卖完之后,就得卖整个产业的结构。如果你不在这个产业结构网络当中,在今天你是做不下去的。再比如,乐视的生态结构,其实是对的。从产品边界到互动边界,然后到网络边界,再到结构边界,一直在打通。如果不在一个结构当中,你很难有机会。你在什么样的结构里,这是非常非常关键的。因为边界被调了,所有的要素也变了。

今天制造业所有的知识和技术跟以前完全不一样,如果你还是用原来的知识和技术面对今天的制造业,将会很难。比如GE,把财务公司卖了,把家庭电器卖了,是因为GE发现定义的边界变了,对制造业的要求变了,制造业最重要的是降低损耗、提高效率。因为制造业占用了非常多的资源。GE从2008年开始转型,现在已经可以很骄傲地宣布,他们在新一轮的变革走在了前列,他们借助于新的技术模式,为航空公司提高燃油效率,因此获得了全新的客户和价值创新。在今天的行业当中,这就是极高的效能,因为降低一个点的成本就是提高一个点的利润。再如福特汽车,要做一个完整的汽车生产线,整车出厂下线的新工厂建设只要26天,原因就是全部用数据跟智能组合,这已经改变了整个制造业的效率。




「 竞争要素和增长逻辑都变了,不变的是顾客价值 」

云时代,从运作逻辑到世界图景,从基础法则到时间法则、空间法则,从协作法则到发展法则,全变了。今天你甚至不知道谁是你的竞争对手,所有行业的游戏规则都在调。互联时代的到来,最重要的两个要素变了,一是行业的本质竞争要素改变,二是增长逻辑改变。

工业时代,行业的本质竞争要素是规模、质量、成本。在2015年之前的互联1.0时代,行业的本质竞争要素规模增长、盈利增长、技术进步以及资本驱动,特点就是有钱就任性,互联网企业没有盈利,但是估值很高,不盈利也赚钱,这让很多传统企业焦虑不安。但是我觉得这样的日子就要过去了。在互联2.0时代,是要真正的价值,要有效的市场,不是随便免费的用户,一定是精准的用户,一定考虑流量,考虑数据,考虑价值创造。

增长逻辑也从之前的线性增长变成非连续性增长。今天诞生出那么多新兴企业,它们和你根本不在一条轨道上跑,这其实是增长逻辑变了。因此,对于企业而言,真正的挑战是创新价值不同。比如从工业时代来讲,还是关心产品的。但是从互联1.0时代开始,关心消费,到互联2.0时代,关心系统和结构,也就是产业互联网。

阿里巴巴、腾讯、IBM等企业最核心的是什么?就是不断打破边界。它们在构建一个生态结构,让更多的人在这个结构里生长起来,这是它们最厉害的地方。

但是依然有不变的东西,那就是顾客价值,也就是做企业的起点和终点。德鲁克给企业的定义非常明确,那就是创造顾客。

面对未来有四个最重要的关键词:技术、数据、创造、智慧。

我们现在太多的变化,太多的无奈,太多的阻碍,太多的机遇,太多的挑战,太多的诱惑,一系列的东西需要靠你自己做选择,选择不做什么。但是怎么做选择?我觉得不是用机会,而是用你对于价值的判断来做选择。这个价值的判断就是你的精神成长。
 
[/login] 
 
 
 
来源:陈春花 中国企业家杂志
智造家提供
499 浏览

未来,你可能不属于任何公司 | 周末漫谈

管理类 将计就计 2016-09-19 13:22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最近又有几个朋友辞职做自由职业者了,咨询顾问自己单干,倒也不少见。

这次略有不同,几个先后“单飞”的朋友,联合在一起,用同一个公司的名义走法律、财务流程。一个人接到需求之后,如果不是自己的擅长领域,就拉上其他擅长的顾问,抱团儿谈项目,项目下来之后再分工合作。

要说他们是自由顾问?好像不完全是。但要说,他们是个小咨询公司?似乎也不是。这个所谓的“公司”,只有法律上的意义,没有人是老板,也没有人是员工。 

如果非要给一个名字的话,它不像一个公司,倒像一个——平台。 


是的,平台。 

优步自己没有车,只是用车平台;阿里自己没有货,只是交易平台;微博自己不生产内容,只是内容平台…… 

那么人才呢?是否也没必要用企业的形式组织起来,而用平台的方式呢? 

实际上,追溯回去的话,“企业”这种组织形式,最初产生于社会化大生产。

罗纳德•科斯曾经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过解释:在一个完全开放的劳动市场,人们可以互签合约,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同时购买他人的劳动。


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交易成本太高,每个人都需要去找不同的劳动力、进行选择、在个人之间达成协议、执行协议。 

而企业呢,通过层级制把人们组织起来,进行管理,虽然多了管理成本,但是只要管理成本低于交易成本,企业就是有价值的。 


然而,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技术方面的变革,也带来了协作的便利和信息的透明,这些都使得交易成本大大降低。

在一些行业,如果交易成本降到足够低,以至于低于管理成本的时候,企业就失去了优势。而这时候,平台则会起来,因为平台的作用是促进协作、匹配供需,它不需要企业那样的高管理成本。 

出现这种趋势的,不仅仅是在咨询行业,在媒体行业也是一样,众多的内容平台将媒体人与读者直接联系在一起,传统的媒体企业显得不那么有优势了。 

在未来,还会有更多行业面临这样的变革。而身处这些行业的我们,未来有可能不再属于任何一家公司,而只属于一个平台。

而一旦从企业到平台,最大的变化就是,个体的作用将会凸显,而组织的作用将会减弱。 

实际上,即便没有咨询和媒体行业这么明显的变化,不少企业,也已经在借鉴平台化的一些做法,悄悄地进行组织变革,以更加适应未来的发展以及人才需要。

而这些变革,对我们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我个人这些年帮各大企业做组织设计咨询的观察来看,至少有四个企业发展的趋势,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趋势1:更替

企业的存续时间越来越短,个人在一家企业的职业生涯也越来越短——所以,最大化利用企业的资源来为自己增值,同时密切关注行业动向。






我刚做咨询的时候,企业做战略规划都是5年甚至10年。而现在,能够拿得出清晰的3年战略的企业,已经不多了。至于5年和10年,企业还是不是活着,也未可知。

即便仍然活着,它是否还能维持高增长、高利润,从而为你提供高物质回报,也是谁都不能保证的。 


在这种趋势下,个人不可能把安全感寄托于企业,而只可能来源于自我价值的提升。

所以,你在进入一个企业之前,都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假如这个行业衰落了、企业倒闭了,我还可以去哪儿?我的价值在这里能得到多大提升?


除此以外,你还需要时刻关注自己行业的变化,及其对自己的影响,你不得不去思考下面这些问题,以洞悉行业变化:

1.这个行业的人才素质,相比以往如何?

2.这个行业出去的人,身价涨跌如何?

3.行业是否存在人才短缺?在哪个细分领域?

4.哪个细分子行业的增长最迅速?

5.行业有什么新技术产生?这种新技术会如何影响它?

6.这个行业的主要增值发生在价值链的哪一环?近期是否有变化? 


趋势2:无界

企业的组织架构越来越灵活,岗位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所以,找到变化下的内部创业机会,可能会实现弯道超车 。






以前做咨询项目,都是从战略梳理入手,然后设计与之匹配的组织架构,再梳理各个岗位的职责以及要求,然后按照要求配上合适的人。


总之,先挖坑、再找适合的萝卜填。 

而今这样的变革时期,僵硬的组织架构、森严的等级体系,将会使企业的决策变慢,无法应对变化。

那么,什么才能更快地应对变化呢?人。因为岗位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只有人,才可能及时识别变化并快速反应。 

所以,这几年的组织设计,主题都是灵活:有些企业开始去中层化,只留高层和基层;有些企业将岗位合并,避免分工过细带来对人的限制;有些企业,甚至连岗位职责描述都取消了。 


总之一句话,最大化萝卜的作用,而坑的大小则可以调整。层级之间的界限、岗位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被打破。 

这种“无界”的趋势,使得个人有更多机会选择自己愿意做的事,进而会有更多崭露头角的机会。 

比如,很多传统企业,面对互联网+、O2O、社群经济这些新兴概念,往往选择同时兼顾传统业务以及新兴业务。

他们会在内部推行两种架构,一种是适应现有业务的传统架构,而对于新业务,则采用项目组这样的灵活组织形式。 

我看到过一些员工,当企业有新的项目时,他们敢于冒险,进入一个前途未卜的项目组,最后成了,给公司创造了巨大价值,而他们则实现了弯道超车,同时借助企业的资源大大提升了自己的价值。 

所以,去注意你所在的企业正在尝试什么样的转型和新业务,在这样的业务中,你是否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而不是固守在原先的岗位上。

即便没有这样的机会,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将不再是好的做法。 


趋势3:联盟

企业与人才、人才与人才的关系趋向于联盟——着力打造个人品牌。






“联盟”不是一个新概念了,它最初由Linkedin联合创始人Reid Hoffman提出,指的是:未来的职业将不再是雇佣关系,而是互相投资的关系。企业和员工双方,为了共同的使命和目标,互相在对方身上投资。 

然而,为什么联盟、而不再是雇佣呢?除了开头所说的,互联网带来的交易成本降低之外,跟如今的行业结构也有很大关系。 

过去制造业占主流,流程性和重复性的岗位需求大,体力劳动者需求多。而现在服务业逐渐步入主流,尤其是高端服务业,那么与之相伴的,企业对脑力劳动者和创新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但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更难监控和管理。

比如说,你看一个包装工有没有好好干活儿,数数他一天包装了多少东西就行。但你要评估一个研发人员呢?是看他一天写了几份报告么?显然很困难。 

所以,对需要创新的脑力劳动者而言,企业能够控制的只是他的时间,但投入程度完全由他自己决定,企业很难监控和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要跟人才建立情感联系,形成精神契约,才能让他足够投入。实际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很多种联盟的形式了: 

给予优秀员工股权期权等长期激励,从而将个人与企业发展捆绑到一起,这是在薪酬方面跟人才形成联盟。 

一些公司雇佣自由顾问,自由顾问并非正式雇员,但会为公司服务某个客户或项目,然后按项目进行结算,这是在关系方面跟人才形成联盟。 

一些大企业,内部不雇佣研发人员,而采用开放式研发,跟有研究能力的个人或团队合作,共享回报收益,这是在商业方面跟人才形成联盟。 

有些企业鼓励员工内部创业,不光给投资,创业成功了还有可能收购回来,这是在发展方面跟人才形成联盟。 

什么样的企业愿意跟人才形成联盟呢?所谓的“高端”行业?未必。 

海底捞大家都听说过:店长及以上员工离职,只要任职超过一年以上,就给一定金额的“嫁妆”,这就是一种联盟。 

原因很简单,海底捞虽然是传统行业,但餐饮业对店长以上级别的人才需求是很旺盛的,并且他们的投入度对业绩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一点跟所谓的高端行业没有差别。 

所以说,越依赖于人才的行业,企业越希望跟人才建立联盟关系。 


倘若你希望未来与企业形成联盟,而不是雇佣关系,那么,你就需要去那些依赖人的行业,同时,着力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而不是依赖于企业品牌。 

倘若你不是这样的类型,而是习惯于按指令做事,那么,就去那些高度依赖资本和资源的行业,前提是,他们的优势可以维持到你的职业生涯结束。 


趋势4:分化

企业更加重视人力资本投入产出比,资源分配出现两极分化——让自己的价值服务更直接作用于产出。






这两年所服务过的企业,尤其是传统行业,很多都提出要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一个原因是经济的不确定性,另一个原因则是技术冲击,很多行业被颠覆。

当市场不利、利润下降的时候,自然就想到要降低成本。而在很多企业的成本里,人力成本是很大的一块。 

现在去看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以及其他高管,可能都有一个绩效指标,就是人力成本投入产出比。

简单来说,就是花在员工身上的每一分钱,给企业带来了多少回报。 


如何最大化人力成本的投入产出比呢?很多企业采取的方式是:资源重新分配。

比如,1块钱分给两个人,A员工比B员工绩效好,过去是A给6毛,B给4毛,资源重新分配之后,现在是A给7毛,B只给3毛。

企业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资源倾斜给高价值员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鞭策其他员工。 

换言之,企业会越来越多地将资源投给那些高价值员工。相应的,越不能产生价值的,企业越会减少投资。 


所以,在这样分化的大趋势下,如果你所做的事情,不能给企业带来足够的价值,你自己就将没有价值。 

对一部分人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对另一部分人来说,这也是最坏的时代。


总之,在企业走向平台化架构的趋势下,我们需要知道:

1.随着交易成本的下降和管理成本的上升,企业将越来越平台化,表现为:更替、无界、联盟和分化;

2.我们应该不断通过提问,时刻关注自己行业的发展动向;

3.主动发现机会,利用企业资源提升自我价值,才有可能弯道超车;

4.如果希望联盟,就去那些相对依赖人的行业;

5.最重要的是,不只是个人,企业也应当关注这些趋势,才能留住优秀的人才。
 
 
文章来源于网络智造家平台提供 查看全部

1.0_.jpg

 最近又有几个朋友辞职做自由职业者了,咨询顾问自己单干,倒也不少见。

这次略有不同,几个先后“单飞”的朋友,联合在一起,用同一个公司的名义走法律、财务流程。一个人接到需求之后,如果不是自己的擅长领域,就拉上其他擅长的顾问,抱团儿谈项目,项目下来之后再分工合作。

要说他们是自由顾问?好像不完全是。但要说,他们是个小咨询公司?似乎也不是。这个所谓的“公司”,只有法律上的意义,没有人是老板,也没有人是员工。 

如果非要给一个名字的话,它不像一个公司,倒像一个——平台。 


是的,平台。 

优步自己没有车,只是用车平台;阿里自己没有货,只是交易平台;微博自己不生产内容,只是内容平台…… 

那么人才呢?是否也没必要用企业的形式组织起来,而用平台的方式呢? 

实际上,追溯回去的话,“企业”这种组织形式,最初产生于社会化大生产。

罗纳德•科斯曾经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过解释:在一个完全开放的劳动市场,人们可以互签合约,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同时购买他人的劳动。


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交易成本太高,每个人都需要去找不同的劳动力、进行选择、在个人之间达成协议、执行协议。 

而企业呢,通过层级制把人们组织起来,进行管理,虽然多了管理成本,但是只要管理成本低于交易成本,企业就是有价值的。 


然而,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技术方面的变革,也带来了协作的便利和信息的透明,这些都使得交易成本大大降低。

在一些行业,如果交易成本降到足够低,以至于低于管理成本的时候,企业就失去了优势。而这时候,平台则会起来,因为平台的作用是促进协作、匹配供需,它不需要企业那样的高管理成本。 

出现这种趋势的,不仅仅是在咨询行业,在媒体行业也是一样,众多的内容平台将媒体人与读者直接联系在一起,传统的媒体企业显得不那么有优势了。 

在未来,还会有更多行业面临这样的变革。而身处这些行业的我们,未来有可能不再属于任何一家公司,而只属于一个平台。

而一旦从企业到平台,最大的变化就是,个体的作用将会凸显,而组织的作用将会减弱。 

实际上,即便没有咨询和媒体行业这么明显的变化,不少企业,也已经在借鉴平台化的一些做法,悄悄地进行组织变革,以更加适应未来的发展以及人才需要。

而这些变革,对我们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我个人这些年帮各大企业做组织设计咨询的观察来看,至少有四个企业发展的趋势,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趋势1:更替

企业的存续时间越来越短,个人在一家企业的职业生涯也越来越短——所以,最大化利用企业的资源来为自己增值,同时密切关注行业动向。

1.1_.jpg


我刚做咨询的时候,企业做战略规划都是5年甚至10年。而现在,能够拿得出清晰的3年战略的企业,已经不多了。至于5年和10年,企业还是不是活着,也未可知。

即便仍然活着,它是否还能维持高增长、高利润,从而为你提供高物质回报,也是谁都不能保证的。 


在这种趋势下,个人不可能把安全感寄托于企业,而只可能来源于自我价值的提升。

所以,你在进入一个企业之前,都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假如这个行业衰落了、企业倒闭了,我还可以去哪儿?我的价值在这里能得到多大提升?


除此以外,你还需要时刻关注自己行业的变化,及其对自己的影响,你不得不去思考下面这些问题,以洞悉行业变化:

1.这个行业的人才素质,相比以往如何?

2.这个行业出去的人,身价涨跌如何?

3.行业是否存在人才短缺?在哪个细分领域?

4.哪个细分子行业的增长最迅速?

5.行业有什么新技术产生?这种新技术会如何影响它?

6.这个行业的主要增值发生在价值链的哪一环?近期是否有变化? 


趋势2:无界

企业的组织架构越来越灵活,岗位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所以,找到变化下的内部创业机会,可能会实现弯道超车 。

1.2_.jpg


以前做咨询项目,都是从战略梳理入手,然后设计与之匹配的组织架构,再梳理各个岗位的职责以及要求,然后按照要求配上合适的人。


总之,先挖坑、再找适合的萝卜填。 

而今这样的变革时期,僵硬的组织架构、森严的等级体系,将会使企业的决策变慢,无法应对变化。

那么,什么才能更快地应对变化呢?人。因为岗位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只有人,才可能及时识别变化并快速反应。 

所以,这几年的组织设计,主题都是灵活:有些企业开始去中层化,只留高层和基层;有些企业将岗位合并,避免分工过细带来对人的限制;有些企业,甚至连岗位职责描述都取消了。 


总之一句话,最大化萝卜的作用,而坑的大小则可以调整。层级之间的界限、岗位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被打破。 

这种“无界”的趋势,使得个人有更多机会选择自己愿意做的事,进而会有更多崭露头角的机会。 

比如,很多传统企业,面对互联网+、O2O、社群经济这些新兴概念,往往选择同时兼顾传统业务以及新兴业务。

他们会在内部推行两种架构,一种是适应现有业务的传统架构,而对于新业务,则采用项目组这样的灵活组织形式。 

我看到过一些员工,当企业有新的项目时,他们敢于冒险,进入一个前途未卜的项目组,最后成了,给公司创造了巨大价值,而他们则实现了弯道超车,同时借助企业的资源大大提升了自己的价值。 

所以,去注意你所在的企业正在尝试什么样的转型和新业务,在这样的业务中,你是否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而不是固守在原先的岗位上。

即便没有这样的机会,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将不再是好的做法。 


趋势3:联盟

企业与人才、人才与人才的关系趋向于联盟——着力打造个人品牌。

1.3_.jpg


“联盟”不是一个新概念了,它最初由Linkedin联合创始人Reid Hoffman提出,指的是:未来的职业将不再是雇佣关系,而是互相投资的关系。企业和员工双方,为了共同的使命和目标,互相在对方身上投资。 

然而,为什么联盟、而不再是雇佣呢?除了开头所说的,互联网带来的交易成本降低之外,跟如今的行业结构也有很大关系。 

过去制造业占主流,流程性和重复性的岗位需求大,体力劳动者需求多。而现在服务业逐渐步入主流,尤其是高端服务业,那么与之相伴的,企业对脑力劳动者和创新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但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更难监控和管理。

比如说,你看一个包装工有没有好好干活儿,数数他一天包装了多少东西就行。但你要评估一个研发人员呢?是看他一天写了几份报告么?显然很困难。 

所以,对需要创新的脑力劳动者而言,企业能够控制的只是他的时间,但投入程度完全由他自己决定,企业很难监控和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要跟人才建立情感联系,形成精神契约,才能让他足够投入。实际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很多种联盟的形式了: 

给予优秀员工股权期权等长期激励,从而将个人与企业发展捆绑到一起,这是在薪酬方面跟人才形成联盟。 

一些公司雇佣自由顾问,自由顾问并非正式雇员,但会为公司服务某个客户或项目,然后按项目进行结算,这是在关系方面跟人才形成联盟。 

一些大企业,内部不雇佣研发人员,而采用开放式研发,跟有研究能力的个人或团队合作,共享回报收益,这是在商业方面跟人才形成联盟。 

有些企业鼓励员工内部创业,不光给投资,创业成功了还有可能收购回来,这是在发展方面跟人才形成联盟。 

什么样的企业愿意跟人才形成联盟呢?所谓的“高端”行业?未必。 

海底捞大家都听说过:店长及以上员工离职,只要任职超过一年以上,就给一定金额的“嫁妆”,这就是一种联盟。 

原因很简单,海底捞虽然是传统行业,但餐饮业对店长以上级别的人才需求是很旺盛的,并且他们的投入度对业绩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一点跟所谓的高端行业没有差别。 

所以说,越依赖于人才的行业,企业越希望跟人才建立联盟关系。 


倘若你希望未来与企业形成联盟,而不是雇佣关系,那么,你就需要去那些依赖人的行业,同时,着力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而不是依赖于企业品牌。 

倘若你不是这样的类型,而是习惯于按指令做事,那么,就去那些高度依赖资本和资源的行业,前提是,他们的优势可以维持到你的职业生涯结束。 


趋势4:分化

企业更加重视人力资本投入产出比,资源分配出现两极分化——让自己的价值服务更直接作用于产出。

1.4_.jpg


这两年所服务过的企业,尤其是传统行业,很多都提出要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一个原因是经济的不确定性,另一个原因则是技术冲击,很多行业被颠覆。

当市场不利、利润下降的时候,自然就想到要降低成本。而在很多企业的成本里,人力成本是很大的一块。 

现在去看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以及其他高管,可能都有一个绩效指标,就是人力成本投入产出比。

简单来说,就是花在员工身上的每一分钱,给企业带来了多少回报。 


如何最大化人力成本的投入产出比呢?很多企业采取的方式是:资源重新分配。

比如,1块钱分给两个人,A员工比B员工绩效好,过去是A给6毛,B给4毛,资源重新分配之后,现在是A给7毛,B只给3毛。

企业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资源倾斜给高价值员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鞭策其他员工。 

换言之,企业会越来越多地将资源投给那些高价值员工。相应的,越不能产生价值的,企业越会减少投资。 


所以,在这样分化的大趋势下,如果你所做的事情,不能给企业带来足够的价值,你自己就将没有价值。 

对一部分人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对另一部分人来说,这也是最坏的时代。


总之,在企业走向平台化架构的趋势下,我们需要知道:

1.随着交易成本的下降和管理成本的上升,企业将越来越平台化,表现为:更替、无界、联盟和分化;

2.我们应该不断通过提问,时刻关注自己行业的发展动向;

3.主动发现机会,利用企业资源提升自我价值,才有可能弯道超车;

4.如果希望联盟,就去那些相对依赖人的行业;

5.最重要的是,不只是个人,企业也应当关注这些趋势,才能留住优秀的人才。
 
 
  • 文章来源于网络
  • 智造家平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