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累计签到次数:

今天获取 积分

机械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

10 回答
517 浏览

非标自动化机械工程师的自我修养

设计类 广岛之恋 2016-11-22 08:22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非标自动化同业经常讲,提高自身设计水平的方法,无非是:多看书、多看标准件、多看展会、储备电气知识等。作为一个在非标行业自动化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想在这些之外补充一些,算是自己慢慢走来的一些经验教训吧。

想到哪说到哪,抛砖引玉,权当分享,谨作给学生后辈参考。

一、组立的重要性

在这里,我首先强调‘组立’对于非标自动化机械工程师的重要性。

这里可以分开两点论述:

1、为什么想独立做大型设备的设计研发之前,先乖乖的干一两年组立;

2、当你是设计研发的职责的时候,组立对于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设计,是项目的主脑,组立电控所有要注意的要点,可能存在的无法解决或者不够稳定的技术难点,应该都是设计要预想到的。你应该做到提前告诉他们可能某处有一个地方你要特别注意、某处可能出现什么问题你可以尝试这样那样去的解决方案。

虽说是电控给了设备以灵魂,但是,所有的动作和逻辑都是设计预想好的,你才是创造者,电控只是用程序去实现和控制。

那么话说回来了,组立就是实现你预想的机构方向的布局的人,抛开加工的品质不谈,组立的责任心细心严谨技术都可能直接间接影响项目进度或者性能或者稳定性。

也许只是某个毛边未处理,造成你产品刮伤;也许只是靠销的面没贴紧,造成你一整组工站偏了十条;也许只是某个关键工件没消磁,造成产品取不走放不稳…这些小问题我都遇到过,真正发现根源了处理起来快则几分钟慢则几个小时,但,可能发现根源的过程要几小时几天甚至几周呢?也许你足够强到了现场扫一眼就能发现根源所在,也许你足够强那么这些你会提前交待组立甚至自己重点检查这些高危所在,也许组立足够给力那么这些根本不会发生…

所以,组立对你很重要,组立的工作你也要相当熟悉,直白的说:你自己组立的时候发现的缺陷和不足,都能化成宝贵的经验让你设计的时候不再犯错,你自己组立的时候思考的逻辑和作业的手法又能让你在设计时候多一种角度去审视。

组立真的很重要!

二、画图不难,难的是为什么要这么画

我经常给我带的设计新人、组立新人讲的一句话就是上面这句了。

画图真的不难,CAD这种简单到极致的就不说了,3D软件我在学校不过入门一两种,毕业七年到现在是第四家公司,每家公司我都要换3D软件,最开始是UG,然后proe,然后invertor,现在osd,真的一点也不难,每次不过几天时间就能掌握新软件了。

过往带新人经历来看,愚钝者不过三五天一周即可2d抄图,三五天一周即可3d,聪颖者一两天就行的我也见过。但是,抄图不等于设计,会画不代表懂。就简单的一个过定位,书本知识死板枯燥但是不见得多少人能记下,实际运用中不见得有多少人真正掌握,我见过不计其数的已经干了几年设计的老鸟还在犯着过定位的错误,他肯定懂得这个概念,但实际运用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

设计背后所代表的不仅是机械知识,也代表了相关学科知识,更代表了无数的经验积累。你决定这个外形用圆的而不是方的,当你能够轻松的说服所有质疑反驳的意见的时候,换句话说所有质疑反驳你全都已经考虑过了,圆的就是最优解,这时说明真正是懂得什么叫设计。

三、经验的积累

这个话题真是范围太大了,只能简述一些自己的观点,见微知著!

我刚毕业的时候也特别喜欢翻FA型录,所以很早很早我就发现了巧妙的手指气缸,同时发现了一些神奇的小玩意:旋转夹紧气缸、增压缸、二程(多程)气缸、台阶销、内牙销、多pin插头等等…工作中了解冲模、塑模、电镀制程,对于了解产品原料工艺制程、稳定性和尺寸波动特性挺有帮助,额外的也能学而用之,做裁切工站还有长料带传输等都可拿来参考等等…

闲着蛋疼就学习电控编程和接线、学机器视觉实验和编程写条件写数据库,这些都比不上专业的同事那么专业,但如何配合协同、怎样舒服好做尽量不要别扭难受等等…

看看日本人的美国人的德国人的设备,有实物看实物,有图纸看图纸,能剖析动作最好,实在不行看2d图纸也能学习标注习惯、加工水准、图面规范…

总结:可能因人而异,我平日好奇心就比较旺盛,但私以为,想积累经验恰恰需要这样时时对事事都多看一眼多想一下,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日本工业,某些方面领先了十年以上,可能我这么说有些人不高兴“涨他人威风灭自己士气”,理智点吧,几种大规模使用的钢材只有日本有配方,要用就必须进口,你我空口爱国有何用?更何况自动化工业,日本技术上领先不止一点,理念也是引领亚洲潮流,再加上变态的日本人对细节的苛刻,有空多学学日本的,好处多多。

现实很残酷!纵使你和我一样对于“方案一回过”有着多么多么美好的期盼,但是请还是做好方案被毙掉然后推翻10%~90%不等程度再重新来过的思想准备……

即使辣么好兆头的杯子都没用好么





 
四、谈谈非标自动化行业前景
不妨抛出一个结论,在“2025工业4.0”这样的大时代面前,除非抽身不干或者转行其他行业,不然除了非标自动化,还有其他的出路么?

有人将非标自动化行业定义为“就是把国外设备本地化”。“学习-模仿-创新”是一个过程,我国九十年代起步即落后的情况下,一开始只能是抄袭和模仿,但是一方面随着国内行业十几年的发展,某些行业某些领域已经逼近了世界主流水平,另一方面处于国际化的大趋势下,技术层面的东西已经不分“国内”/“国外”的说法,而是“我能”/“我不会”这样的区分。

“根据客户需求,选型、匹配”,说起来简单,但实际做起来,难度也是相当的大。以我手头的一个项目而言,先上图:











这两张是时间表,小项目:10W的售价、6周的开发周期,1个机构设计、1个电控设计、1个组装调试共三名人力(主要是新行业+新技术=试验机,所以投入产出比会比较不好看)。根据我的经验,近两年(2014~2015),一台中大型设备开发成本就需要:120W售价、10weeks的开发周期、2机构设计1电控设计3组装调试共七名人力。

综上所述,恐怕不是“选型、匹配”那么小的工作量吧!

非标自动化行业经过十多年的井喷式发展,开始走入平稳发展期,简单来说公司间竞争激烈/人员薪酬理性客观,非标自动化机械工程师薪资从5K~15K都有(若是额外算上项目红利倒是真的很可观了),翻番倒真的不会,但是工科嘛,抛开信仰啊爱好啊情怀啊这些不提,也算是衣食无忧吧,饿不死也发不了大财。

项目红利方面,有的公司压根就没有,有的公司是总售价的1%~5%做为红利,也有的是项目利润的特定百分点做为红利;怎么分红利呢?有的是按特定的比例给相关人员,有的是给整个团队然后自由协调分配等等不一而足。

未来的出路嘛,传统技术岗位大抵如此——安安生生的攒经验升级高阶技术岗位/转行管理、销售、自己当老板。不知您的期望或者说梦想是怎样,安稳生活,一技傍身衣食无忧也算是一条闲逸的人生之路吧。
 
 
 
来源:网络 查看全部
非标自动化同业经常讲,提高自身设计水平的方法,无非是:多看书、多看标准件、多看展会、储备电气知识等。作为一个在非标行业自动化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想在这些之外补充一些,算是自己慢慢走来的一些经验教训吧。

想到哪说到哪,抛砖引玉,权当分享,谨作给学生后辈参考。

一、组立的重要性

在这里,我首先强调‘组立’对于非标自动化机械工程师的重要性。

这里可以分开两点论述:

1、为什么想独立做大型设备的设计研发之前,先乖乖的干一两年组立;

2、当你是设计研发的职责的时候,组立对于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设计,是项目的主脑,组立电控所有要注意的要点,可能存在的无法解决或者不够稳定的技术难点,应该都是设计要预想到的。你应该做到提前告诉他们可能某处有一个地方你要特别注意、某处可能出现什么问题你可以尝试这样那样去的解决方案。

虽说是电控给了设备以灵魂,但是,所有的动作和逻辑都是设计预想好的,你才是创造者,电控只是用程序去实现和控制。

那么话说回来了,组立就是实现你预想的机构方向的布局的人,抛开加工的品质不谈,组立的责任心细心严谨技术都可能直接间接影响项目进度或者性能或者稳定性。

也许只是某个毛边未处理,造成你产品刮伤;也许只是靠销的面没贴紧,造成你一整组工站偏了十条;也许只是某个关键工件没消磁,造成产品取不走放不稳…这些小问题我都遇到过,真正发现根源了处理起来快则几分钟慢则几个小时,但,可能发现根源的过程要几小时几天甚至几周呢?也许你足够强到了现场扫一眼就能发现根源所在,也许你足够强那么这些你会提前交待组立甚至自己重点检查这些高危所在,也许组立足够给力那么这些根本不会发生…

所以,组立对你很重要,组立的工作你也要相当熟悉,直白的说:你自己组立的时候发现的缺陷和不足,都能化成宝贵的经验让你设计的时候不再犯错,你自己组立的时候思考的逻辑和作业的手法又能让你在设计时候多一种角度去审视。

组立真的很重要!

二、画图不难,难的是为什么要这么画

我经常给我带的设计新人、组立新人讲的一句话就是上面这句了。

画图真的不难,CAD这种简单到极致的就不说了,3D软件我在学校不过入门一两种,毕业七年到现在是第四家公司,每家公司我都要换3D软件,最开始是UG,然后proe,然后invertor,现在osd,真的一点也不难,每次不过几天时间就能掌握新软件了。

过往带新人经历来看,愚钝者不过三五天一周即可2d抄图,三五天一周即可3d,聪颖者一两天就行的我也见过。但是,抄图不等于设计,会画不代表懂。就简单的一个过定位,书本知识死板枯燥但是不见得多少人能记下,实际运用中不见得有多少人真正掌握,我见过不计其数的已经干了几年设计的老鸟还在犯着过定位的错误,他肯定懂得这个概念,但实际运用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

设计背后所代表的不仅是机械知识,也代表了相关学科知识,更代表了无数的经验积累。你决定这个外形用圆的而不是方的,当你能够轻松的说服所有质疑反驳的意见的时候,换句话说所有质疑反驳你全都已经考虑过了,圆的就是最优解,这时说明真正是懂得什么叫设计。

三、经验的积累

这个话题真是范围太大了,只能简述一些自己的观点,见微知著!

我刚毕业的时候也特别喜欢翻FA型录,所以很早很早我就发现了巧妙的手指气缸,同时发现了一些神奇的小玩意:旋转夹紧气缸、增压缸、二程(多程)气缸、台阶销、内牙销、多pin插头等等…工作中了解冲模、塑模、电镀制程,对于了解产品原料工艺制程、稳定性和尺寸波动特性挺有帮助,额外的也能学而用之,做裁切工站还有长料带传输等都可拿来参考等等…

闲着蛋疼就学习电控编程和接线、学机器视觉实验和编程写条件写数据库,这些都比不上专业的同事那么专业,但如何配合协同、怎样舒服好做尽量不要别扭难受等等…

看看日本人的美国人的德国人的设备,有实物看实物,有图纸看图纸,能剖析动作最好,实在不行看2d图纸也能学习标注习惯、加工水准、图面规范…

总结:可能因人而异,我平日好奇心就比较旺盛,但私以为,想积累经验恰恰需要这样时时对事事都多看一眼多想一下,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日本工业,某些方面领先了十年以上,可能我这么说有些人不高兴“涨他人威风灭自己士气”,理智点吧,几种大规模使用的钢材只有日本有配方,要用就必须进口,你我空口爱国有何用?更何况自动化工业,日本技术上领先不止一点,理念也是引领亚洲潮流,再加上变态的日本人对细节的苛刻,有空多学学日本的,好处多多。

现实很残酷!纵使你和我一样对于“方案一回过”有着多么多么美好的期盼,但是请还是做好方案被毙掉然后推翻10%~90%不等程度再重新来过的思想准备……

即使辣么好兆头的杯子都没用好么

640.webp_.jpg

 
四、谈谈非标自动化行业前景
不妨抛出一个结论,在“2025工业4.0”这样的大时代面前,除非抽身不干或者转行其他行业,不然除了非标自动化,还有其他的出路么?

有人将非标自动化行业定义为“就是把国外设备本地化”。“学习-模仿-创新”是一个过程,我国九十年代起步即落后的情况下,一开始只能是抄袭和模仿,但是一方面随着国内行业十几年的发展,某些行业某些领域已经逼近了世界主流水平,另一方面处于国际化的大趋势下,技术层面的东西已经不分“国内”/“国外”的说法,而是“我能”/“我不会”这样的区分。

“根据客户需求,选型、匹配”,说起来简单,但实际做起来,难度也是相当的大。以我手头的一个项目而言,先上图:

640.webp_(1)_.jpg


640.webp_(3)_.jpg


这两张是时间表,小项目:10W的售价、6周的开发周期,1个机构设计、1个电控设计、1个组装调试共三名人力(主要是新行业+新技术=试验机,所以投入产出比会比较不好看)。根据我的经验,近两年(2014~2015),一台中大型设备开发成本就需要:120W售价、10weeks的开发周期、2机构设计1电控设计3组装调试共七名人力。

综上所述,恐怕不是“选型、匹配”那么小的工作量吧!

非标自动化行业经过十多年的井喷式发展,开始走入平稳发展期,简单来说公司间竞争激烈/人员薪酬理性客观,非标自动化机械工程师薪资从5K~15K都有(若是额外算上项目红利倒是真的很可观了),翻番倒真的不会,但是工科嘛,抛开信仰啊爱好啊情怀啊这些不提,也算是衣食无忧吧,饿不死也发不了大财。

项目红利方面,有的公司压根就没有,有的公司是总售价的1%~5%做为红利,也有的是项目利润的特定百分点做为红利;怎么分红利呢?有的是按特定的比例给相关人员,有的是给整个团队然后自由协调分配等等不一而足。

未来的出路嘛,传统技术岗位大抵如此——安安生生的攒经验升级高阶技术岗位/转行管理、销售、自己当老板。不知您的期望或者说梦想是怎样,安稳生活,一技傍身衣食无忧也算是一条闲逸的人生之路吧。
 
 
 
来源:网络
447 浏览

机座工艺设计与工装设计

智能制造类 自动化 2016-11-11 19:43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1设计的目的
毕业设计是培养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应职应岗能力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它要求学生能全面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工艺装备的设计。其基本目的是:
(1)        培养工程意识。
(2)        训练基本技能。
(3)        培养质量意识。
(4)        培养规范意识。
2设计的基本任务与要求
2、1、设计任务
(1)        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的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2)        设计一个专用夹具;
(3)        编写设计说明书。
2、2、设计基本要求
(1)        内容完整,步骤齐全。
(2)        设计内容与说明书的数据和结论应一致,内容表达清楚,图纸准确规范,简图应简洁明了,正确易懂。
(3)        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4)        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
(5)   尽量采用先进设计手段。
来源:网络





链接:http://pan.baidu.com/s/1pL727P5 密码:1dl9 查看全部

1设计的目的
毕业设计是培养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应职应岗能力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它要求学生能全面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工艺装备的设计。其基本目的是:
(1)        培养工程意识。
(2)        训练基本技能。
(3)        培养质量意识。
(4)        培养规范意识。
2设计的基本任务与要求
2、1、设计任务
(1)        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的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2)        设计一个专用夹具;
(3)        编写设计说明书。
2、2、设计基本要求
(1)        内容完整,步骤齐全。
(2)        设计内容与说明书的数据和结论应一致,内容表达清楚,图纸准确规范,简图应简洁明了,正确易懂。
(3)        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4)        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
(5)   尽量采用先进设计手段。
来源:网络

q.png

链接:http://pan.baidu.com/s/1pL727P5 密码:1dl9
9 回答

机械工程师的出路是什么,天天画图纸,烦死了,想去学编程?

智能制造类 mao8312346 2016-05-16 16:57 回复了问题 • 14 人关注 来自相关话题 产生赞赏:¥2.00

917 浏览

机械工程师必备,CAD制图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

智能制造类 范大将军 2016-05-04 13:36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一般在设计机械零件时都会碰到各种问题,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零件图的技术要求,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一、铸件

铸件转折处应有圆角,铸件设计应有拔模斜度,铸件的设计要有利于起模,铸件的设计应合理简化,铸件的壁厚要均匀或逐渐过渡。

二、金属切削加工

1.倒角、倒圆 便于装配和使用安全。

2.退刀槽、越程槽 在零件的台肩处,为保护加工刀具和刀具方便退出,以及装配时两零件表面能紧密接触,一般在零件上要加工出退刀槽或越程槽。

3.零件上孔的设计应有利于加工与测量。

4.避免零件的加工面在内壁上。

5.零件结构应尽量减少加工面。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一、表面粗糙度

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参数

(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a是指取样长度l(用于判别具有表面粗糙度特征的一段长度)内,轮廓偏差y(表面轮廓上点至基准线的距离)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2)微观不平十点高度Rz

在取样长度内 5个最大轮廓峰高的平均值和5个最大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3)轮廓最大高度Ry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即为 Ry。

2.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意义

3.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标注原则

(1)同一图样上,每个表面一般只标注一次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并应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引出线或它们的延长线上。

(2)符号的尖端必须从材料的外部指向零件表面。

(3)在图样上,表面粗糙度代号中数字的大小和方向必须与图中尺寸数字的大小和方向一致。

二、极限与配合

1.互换性概念

在相同规格的一批零件中,不用选择,不经修配就能装在机器上,达到规定的性能要求,零件的这种性质就称为互换性。

2.尺寸与尺寸公差

(1)基本尺寸:由设计确定的尺寸。

(2)实际尺寸: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3)极限尺寸:允许零件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称为极限尺寸。分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

(4)尺寸偏差: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尺寸偏差,简称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孔、轴的上偏差分别用ES和es表示。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下偏差,孔、轴的下偏差分别用EI和ei 表示。

(5)尺寸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称为尺寸公差,简称公差。

公差 =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下偏差。

公差是一个没有正负号的绝对值。

(6)公差带: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两条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

公差带包括了“公差带大小”与“公差带位置”。国标规定,公差带大小和公差带位置分别由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来确定。

(7)标准公差:由国家标准所列的,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公差称为标准公差。用“TI”表示,共分20个等级。

(8)基本偏差: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那个极限偏差称为基本偏差。它可以是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是指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3.配合

1)配合及其种类

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

(1)间隙配合: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2)过盈配合: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3)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此时孔、轴的公差带重叠。

2)基准制

(1)基孔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基孔制配合中的孔称为基准孔,其基本偏差代号为H,下偏差EI=0。

(2)基轴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基轴制配合中的轴称为基准轴,其基本偏差代号为h,上偏差es=0。由于孔难加工,一般应优先采用基孔制配合。

3)配合代号

用孔、轴公差带代号组合表示,写成分数形式。例如 Φ50H8/f7。Φ50表示孔、轴基本尺寸,H8表示孔的公差带代号,f7表示轴的公差带代号,H8/f7表示配合代号。在配合代号中,凡孔的基本偏差为H者,表示基孔制配合,凡轴的基本偏差为h者,表示基轴制配合。

4)优先和常用配合

5)孔和轴的极限偏差值

4.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三、形状和位置公差

形状和位置公差简称形位公差,是零件要素(点、线、面)的实际形状和实际位置对理想形状和理想位置的允许变动量。

1.形位公差的项目和符号

2.形位公差的标注

在图样上标注形位公差时,应有公差框格、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对位置公差)三组内容。

1)公差框格,如图所示

2)被测要素的标注

用带箭头的指引线将框格与被测要素相连。

3)基准要素的标注

基准要素用基准字母表示,基准符号为带小圆的大写字母用细实线与粗的短横线相连。

3.形位公差的公差等级和公差值

4.零件图上形位公差标注实例

读零件工作图

在零件设计制造、机器安装、机器的使用和维修及技术革新、技术交流等工作中,常常要读零件图。读零件图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零件图所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以便指导生产和解决有关的技术问题,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有熟练阅读零件图的能力。

一、读零件图的基本要求

1.了解零件的名称、用途和材料。

2.分析零件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形状、结构特点及作用。

3.分析零件各部分的定形尺寸和各部分之间的定位尺寸。

4.熟悉零件的各项技术要求。

5.初步确定出零件的制造方法。(在制图课中可不作此要求)。

二、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1、概括了解

从标题栏内了解零件的名称、材料、比例等,并浏览视图。可初步得知零件的用途和形体概貌。

2、详细分析

(1)分析表达方案 分析零件图的视图布局,找出主视图、其它基本视图和辅助视图所在的位置。根据剖视、断面的剖切方法、位置,分析剖视、断面的表达目的和作用。

(2)分析形体、想出零件的结构形状 这一步是看零件图的重要环节。先从主视图出发,联系其他视图、利用投影关系进行分析。一般先采用形体分析法逐个弄清零件各部分的结构形状。对某些难于看懂的结构,可运用线面分析法进行投影分析,彻底弄清它们的结构形状和相互位置关系,最后想象出整个零件的结构形状。在进行这一步分析时,往往还须结合零件结构的功能来进行,使分析更加容易。

(3)分析尺寸 先找出零件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基准,然后从基准出发,搞清楚哪些是主要尺寸。再用形体分析法找出各部分的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在分析中要注意检查是否有多余的尺寸和遗漏的尺寸,并检查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

(4)分析技术要求 分析零件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其他技术要求,弄清楚零件的哪些尺寸要求高,哪些尺寸要求低,哪些表面要求高,哪些表面要求低,哪些表面不加工,以便进一步考虑相应的加工方法。

3、归纳总结

综合前面的分析,把图形、尺寸和技术要求等全面系统地联系起来思索,并参阅相关资料,得出零件的整体结构、尺寸大小、技术要求及零件的作用等完整的概念。

必须指出,在看零件图的过程中,上述步骤不能把它们机械地分开,往往是参差进行的。另外,对于较复杂的零件图,往往要参考有关技术资料,如装配图,相关零件的零件图及说明书等,才能完全看懂。对于有些表达不够理想的零件图,需要反复仔细地分析,才能看懂。
  查看全部
一般在设计机械零件时都会碰到各种问题,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零件图的技术要求,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一、铸件

铸件转折处应有圆角,铸件设计应有拔模斜度,铸件的设计要有利于起模,铸件的设计应合理简化,铸件的壁厚要均匀或逐渐过渡。

二、金属切削加工

1.倒角、倒圆 便于装配和使用安全。

2.退刀槽、越程槽 在零件的台肩处,为保护加工刀具和刀具方便退出,以及装配时两零件表面能紧密接触,一般在零件上要加工出退刀槽或越程槽。

3.零件上孔的设计应有利于加工与测量。

4.避免零件的加工面在内壁上。

5.零件结构应尽量减少加工面。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一、表面粗糙度

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参数

(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a是指取样长度l(用于判别具有表面粗糙度特征的一段长度)内,轮廓偏差y(表面轮廓上点至基准线的距离)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2)微观不平十点高度Rz

在取样长度内 5个最大轮廓峰高的平均值和5个最大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3)轮廓最大高度Ry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即为 Ry。

2.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意义

3.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标注原则

(1)同一图样上,每个表面一般只标注一次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并应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引出线或它们的延长线上。

(2)符号的尖端必须从材料的外部指向零件表面。

(3)在图样上,表面粗糙度代号中数字的大小和方向必须与图中尺寸数字的大小和方向一致。

二、极限与配合

1.互换性概念

在相同规格的一批零件中,不用选择,不经修配就能装在机器上,达到规定的性能要求,零件的这种性质就称为互换性。

2.尺寸与尺寸公差

(1)基本尺寸:由设计确定的尺寸。

(2)实际尺寸: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3)极限尺寸:允许零件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称为极限尺寸。分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

(4)尺寸偏差: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尺寸偏差,简称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孔、轴的上偏差分别用ES和es表示。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下偏差,孔、轴的下偏差分别用EI和ei 表示。

(5)尺寸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称为尺寸公差,简称公差。

公差 =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下偏差。

公差是一个没有正负号的绝对值。

(6)公差带: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两条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

公差带包括了“公差带大小”与“公差带位置”。国标规定,公差带大小和公差带位置分别由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来确定。

(7)标准公差:由国家标准所列的,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公差称为标准公差。用“TI”表示,共分20个等级。

(8)基本偏差: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那个极限偏差称为基本偏差。它可以是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是指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3.配合

1)配合及其种类

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

(1)间隙配合: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2)过盈配合: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3)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此时孔、轴的公差带重叠。

2)基准制

(1)基孔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基孔制配合中的孔称为基准孔,其基本偏差代号为H,下偏差EI=0。

(2)基轴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基轴制配合中的轴称为基准轴,其基本偏差代号为h,上偏差es=0。由于孔难加工,一般应优先采用基孔制配合。

3)配合代号

用孔、轴公差带代号组合表示,写成分数形式。例如 Φ50H8/f7。Φ50表示孔、轴基本尺寸,H8表示孔的公差带代号,f7表示轴的公差带代号,H8/f7表示配合代号。在配合代号中,凡孔的基本偏差为H者,表示基孔制配合,凡轴的基本偏差为h者,表示基轴制配合。

4)优先和常用配合

5)孔和轴的极限偏差值

4.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三、形状和位置公差

形状和位置公差简称形位公差,是零件要素(点、线、面)的实际形状和实际位置对理想形状和理想位置的允许变动量。

1.形位公差的项目和符号

2.形位公差的标注

在图样上标注形位公差时,应有公差框格、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对位置公差)三组内容。

1)公差框格,如图所示

2)被测要素的标注

用带箭头的指引线将框格与被测要素相连。

3)基准要素的标注

基准要素用基准字母表示,基准符号为带小圆的大写字母用细实线与粗的短横线相连。

3.形位公差的公差等级和公差值

4.零件图上形位公差标注实例

读零件工作图

在零件设计制造、机器安装、机器的使用和维修及技术革新、技术交流等工作中,常常要读零件图。读零件图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零件图所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以便指导生产和解决有关的技术问题,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有熟练阅读零件图的能力。

一、读零件图的基本要求

1.了解零件的名称、用途和材料。

2.分析零件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形状、结构特点及作用。

3.分析零件各部分的定形尺寸和各部分之间的定位尺寸。

4.熟悉零件的各项技术要求。

5.初步确定出零件的制造方法。(在制图课中可不作此要求)。

二、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1、概括了解

从标题栏内了解零件的名称、材料、比例等,并浏览视图。可初步得知零件的用途和形体概貌。

2、详细分析

(1)分析表达方案 分析零件图的视图布局,找出主视图、其它基本视图和辅助视图所在的位置。根据剖视、断面的剖切方法、位置,分析剖视、断面的表达目的和作用。

(2)分析形体、想出零件的结构形状 这一步是看零件图的重要环节。先从主视图出发,联系其他视图、利用投影关系进行分析。一般先采用形体分析法逐个弄清零件各部分的结构形状。对某些难于看懂的结构,可运用线面分析法进行投影分析,彻底弄清它们的结构形状和相互位置关系,最后想象出整个零件的结构形状。在进行这一步分析时,往往还须结合零件结构的功能来进行,使分析更加容易。

(3)分析尺寸 先找出零件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基准,然后从基准出发,搞清楚哪些是主要尺寸。再用形体分析法找出各部分的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在分析中要注意检查是否有多余的尺寸和遗漏的尺寸,并检查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

(4)分析技术要求 分析零件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其他技术要求,弄清楚零件的哪些尺寸要求高,哪些尺寸要求低,哪些表面要求高,哪些表面要求低,哪些表面不加工,以便进一步考虑相应的加工方法。

3、归纳总结

综合前面的分析,把图形、尺寸和技术要求等全面系统地联系起来思索,并参阅相关资料,得出零件的整体结构、尺寸大小、技术要求及零件的作用等完整的概念。

必须指出,在看零件图的过程中,上述步骤不能把它们机械地分开,往往是参差进行的。另外,对于较复杂的零件图,往往要参考有关技术资料,如装配图,相关零件的零件图及说明书等,才能完全看懂。对于有些表达不够理想的零件图,需要反复仔细地分析,才能看懂。
 
条新动态, 点击查看
呵呵,目前我们国内的制造业从事机械设计的工程师很多,天天CAD,SW画图,时间长了后失去乐趣;如果工作的创新性不足,就会变成简单重复,能力没法提高,自然工资不会提高;而且很容易被新毕业的学生替代。建议
1.从单一的画图向系统集成方向转,涉及的面就宽了,比如除了... 显示全部 »
呵呵,目前我们国内的制造业从事机械设计的工程师很多,天天CAD,SW画图,时间长了后失去乐趣;如果工作的创新性不足,就会变成简单重复,能力没法提高,自然工资不会提高;而且很容易被新毕业的学生替代。建议
1.从单一的画图向系统集成方向转,涉及的面就宽了,比如除了机械设计图纸CAD,电气PLC控制,电子,伺服步进控制等都可以去学习。这样你的能力就提高很多。
2.如果转行,目前工作了7~8年风险比较大;如果比较喜欢软件编程,也建议选择一个熟悉的行业内的,比较要学习的编程语言也很多,不同的应用各有特点,会用不同的编程语言。
3.我就是从机械转了电气控制,做系统集成方案设计,有创新,也和有意思。
仅供参考,嘻嘻。
确实现在很多人看到IT 最近些年挺热的;当提出互联网+ 时代的,几乎IT 码农一夜之前水涨船高;有本想从事机械,设计,自动化等传统制造业的人也在盯着IT 行业;
 
背景:十年工作经验的机械工程师,第一份工作在内地军工航空企业,现在在深圳做非标设备,中间混过医... 显示全部 »
确实现在很多人看到IT 最近些年挺热的;当提出互联网+ 时代的,几乎IT 码农一夜之前水涨船高;有本想从事机械,设计,自动化等传统制造业的人也在盯着IT 行业;
 
背景:十年工作经验的机械工程师,第一份工作在内地军工航空企业,现在在深圳做非标设备,中间混过医疗器械,低压电器,还在某BIG很高的无人机企业当过绘图员,除了第一家军工单位是因为想来深圳拼一把之外,其余岗位离开之前在技术能力上都是给同事当导师的状态,至于业绩,已经公开的能拿的出手的有一个低压电器产品,比之前对标的某世界最小的日本 AICHI ATS 三向尺寸小10%以上,性。能高一个等级,成本低20%-30%。结合个人经历说下对机械工程师这个岗位的一些感受:

从成长途经看:软件工程师可以通过勤学苦练短期内入行或者提高段位,机械工程师一般工作三年能入门就算很不错了,基本上都得是有名师带路还得有人愿意烧钱给你练手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绝大多数工作三五年以内的机械工程师觉得自己掌握了某某工具很牛这其实是种错觉,什么时候没有这种错觉开始重视专业基础了距离入门就不远了。

从专业特性看:机械结构由于其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这一直观特性,很容易被看明白,也因此似乎每个人都可以指挥机械工程师,但是,正因为这个直观特性,导致一知半解的二把刀工程师非常之多,多到靠谱的工程师非常稀缺,稀缺到我工作十年,在工作环境中还没有碰到过一个真人能够有能力做到在看到物理样机之前知道其运行表现,经常听到的说法是,这个我们做个样机回来试一下。虽然很多人热衷于各种虚拟样机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结构有限元,运动仿真,热分析等),但绝大多数只是会操作一两种工具罢了,如果没有具体的优化约束,没有相应的回馈验证,不清楚虚拟样机分析结果和真实物理样机之间的偏差界限以及偏差形成原因,基本上就是学生做作业,看起来很炫,但不解决实际问题,更何况现在由于技术手段与条件的改善,在单一物理问题上很容易做到极致,但真正要做出领先同行的产品机会往往在多学科融合优化这块。但现实中由于企业分工太细,所以绝大多数做虚拟样机的往往设计能力不够,设计能力凑合的又不懂虚拟样机技术,个人认为虚拟样机技术实施者其设计水平至少要能够高于设计岗位的人可以指导别人做设计之后才能够通过虚拟样机技术创造价值,各种模拟计算最终都是为了拿到一个更优的设计方案或者解决思路,而不是计算本身,更何况各个模块或者物理问题的单个最优也不等于系统最优。另外,由于机械设备的制作验证周期很长,涉及耐久可靠性的结论甚至可能要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以后才能得到可信的结论,一帮不靠谱的软件工程师可能会导致工期延长,大家加加班多半就解决了,而一帮不靠谱的机械工程师分分导致项目死掉,要没有高人坐镇很可能死到临头无药可救才知道难逃一死,往往项目做到这时候基本上已经是预算超支,项目延期,丢了订单和客户。

从成长机遇看:绝大多数机械工程师可能根本没有参与过真正的研发工作,更多的是抄图改图,说难听点就是一绘图员,但由于从事类似工作的机械工程师占比太高,导致机械工程师的收入平均值被拉得很低,大家直观感觉机械工程师没有前途(钱途),这个导致一开始选专业或者工作机会的时候有条件的人弃机械而选择软件之类,这大概率导致机械工程师队伍成员的个人资质相对软件可能会差一些,本来资质就差一些,还没有好的成长机会,就算有,相对软件工程师成长非常缓慢,还不容易成才,平均产出自然不如软件的高,产出都不高收入又怎么可能很高。毕竟打工者你能拿到的每一分钱都是你依靠自己的产出换来的。

从需要掌握的技能看:机电光气,热磁声振,动力控制,生产仓储运输维护,从功能定义到维修备件,从成本优化到用户体验,从环境适应到寿命预测,简直是包罗万象,永远都有学不完的知识技能,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进步,工作中还写过一些日常工程优化计算需要的简单代码,作为以解决问题为乐成就感驱动的打工者,目前还没有发现比机械工程师更适合的岗位。

收入方面:如果按时薪计算收入的话,机械工程师的收入一点也不比软件工程师低,多出来的时间可以用于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为承担更重要的任务储备技能,如果你每天都加班到晚上十一点甚至更晚很难想象你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提高。如果要比年收入的话,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薪水没有太大的比较价值,毕竟软件工程师可能有人带一两个月就能上手干活了,机械工程师可能要3年才能勉强入门。机械工程师由于起步收入低,所以会有一部分人半路转向市场软件等其他岗位,这个也会导致能够到最后还搞机械的人进一步减少,由于机械工程师成才困难,成才率还低,所以一旦达到某个段位以后,竞争对手会非常的少。去猎头网站看看就知道,高端机械工程师的年收入跟高端软件工程师是没有差别的,实际上,高端机械人才已经不是价位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的问题了。

职业前景:机械工程师成长缓慢,成才相对困难,脱离好的平台和高人指导很难自学成才。一旦到达某个段位之后竞争对手很少。但机械工程师的工作经验能力几乎没有贬值风险,类似与医生和律师,只要你还在干活,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增值。机械工程师这一职业的历史如果从阿基米德抽水机算起已经两千多年了,从英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建立算起也有两百多年了。两百多年前的机械工程师放到今天一样能设计出牛逼的设备,20年前的软件工程师放到今天其价值还不如一个应届生。

总结:机械工程师是拿钱烧出来的,一旦被烧出来了会很值钱,关键是越往后越值钱,悲催的是多数人没有烧钱机会。至于是否坚持,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还是先看看有没有平台给你烧钱再做决定。如果真心热爱,还特别好学,能扛住工作前五到十年之内相对较低的收入,耐得住寂寞每天投入两小时以上有效学习时间,就放心往前冲,突然有一天就会发现你一年的收入会比之前几年的收入总和还要多,工作可能还更轻松并富有创意。
 
一个是起步成长有些慢,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值钱;一个是入门成长不算慢,IT技术的更迭非常快,以后挑战会不断加剧;通常30多岁以后的码农逐渐减少了;
10 回答
9 回答

机械工程师的出路是什么,天天画图纸,烦死了,想去学编程?

智能制造类 mao8312346 2016-05-16 16:57 回复了问题 • 14 人关注 来自相关话题 产生赞赏:¥2.00

517 浏览

非标自动化机械工程师的自我修养

设计类 广岛之恋 2016-11-22 08:22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非标自动化同业经常讲,提高自身设计水平的方法,无非是:多看书、多看标准件、多看展会、储备电气知识等。作为一个在非标行业自动化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想在这些之外补充一些,算是自己慢慢走来的一些经验教训吧。

想到哪说到哪,抛砖引玉,权当分享,谨作给学生后辈参考。

一、组立的重要性

在这里,我首先强调‘组立’对于非标自动化机械工程师的重要性。

这里可以分开两点论述:

1、为什么想独立做大型设备的设计研发之前,先乖乖的干一两年组立;

2、当你是设计研发的职责的时候,组立对于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设计,是项目的主脑,组立电控所有要注意的要点,可能存在的无法解决或者不够稳定的技术难点,应该都是设计要预想到的。你应该做到提前告诉他们可能某处有一个地方你要特别注意、某处可能出现什么问题你可以尝试这样那样去的解决方案。

虽说是电控给了设备以灵魂,但是,所有的动作和逻辑都是设计预想好的,你才是创造者,电控只是用程序去实现和控制。

那么话说回来了,组立就是实现你预想的机构方向的布局的人,抛开加工的品质不谈,组立的责任心细心严谨技术都可能直接间接影响项目进度或者性能或者稳定性。

也许只是某个毛边未处理,造成你产品刮伤;也许只是靠销的面没贴紧,造成你一整组工站偏了十条;也许只是某个关键工件没消磁,造成产品取不走放不稳…这些小问题我都遇到过,真正发现根源了处理起来快则几分钟慢则几个小时,但,可能发现根源的过程要几小时几天甚至几周呢?也许你足够强到了现场扫一眼就能发现根源所在,也许你足够强那么这些你会提前交待组立甚至自己重点检查这些高危所在,也许组立足够给力那么这些根本不会发生…

所以,组立对你很重要,组立的工作你也要相当熟悉,直白的说:你自己组立的时候发现的缺陷和不足,都能化成宝贵的经验让你设计的时候不再犯错,你自己组立的时候思考的逻辑和作业的手法又能让你在设计时候多一种角度去审视。

组立真的很重要!

二、画图不难,难的是为什么要这么画

我经常给我带的设计新人、组立新人讲的一句话就是上面这句了。

画图真的不难,CAD这种简单到极致的就不说了,3D软件我在学校不过入门一两种,毕业七年到现在是第四家公司,每家公司我都要换3D软件,最开始是UG,然后proe,然后invertor,现在osd,真的一点也不难,每次不过几天时间就能掌握新软件了。

过往带新人经历来看,愚钝者不过三五天一周即可2d抄图,三五天一周即可3d,聪颖者一两天就行的我也见过。但是,抄图不等于设计,会画不代表懂。就简单的一个过定位,书本知识死板枯燥但是不见得多少人能记下,实际运用中不见得有多少人真正掌握,我见过不计其数的已经干了几年设计的老鸟还在犯着过定位的错误,他肯定懂得这个概念,但实际运用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

设计背后所代表的不仅是机械知识,也代表了相关学科知识,更代表了无数的经验积累。你决定这个外形用圆的而不是方的,当你能够轻松的说服所有质疑反驳的意见的时候,换句话说所有质疑反驳你全都已经考虑过了,圆的就是最优解,这时说明真正是懂得什么叫设计。

三、经验的积累

这个话题真是范围太大了,只能简述一些自己的观点,见微知著!

我刚毕业的时候也特别喜欢翻FA型录,所以很早很早我就发现了巧妙的手指气缸,同时发现了一些神奇的小玩意:旋转夹紧气缸、增压缸、二程(多程)气缸、台阶销、内牙销、多pin插头等等…工作中了解冲模、塑模、电镀制程,对于了解产品原料工艺制程、稳定性和尺寸波动特性挺有帮助,额外的也能学而用之,做裁切工站还有长料带传输等都可拿来参考等等…

闲着蛋疼就学习电控编程和接线、学机器视觉实验和编程写条件写数据库,这些都比不上专业的同事那么专业,但如何配合协同、怎样舒服好做尽量不要别扭难受等等…

看看日本人的美国人的德国人的设备,有实物看实物,有图纸看图纸,能剖析动作最好,实在不行看2d图纸也能学习标注习惯、加工水准、图面规范…

总结:可能因人而异,我平日好奇心就比较旺盛,但私以为,想积累经验恰恰需要这样时时对事事都多看一眼多想一下,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日本工业,某些方面领先了十年以上,可能我这么说有些人不高兴“涨他人威风灭自己士气”,理智点吧,几种大规模使用的钢材只有日本有配方,要用就必须进口,你我空口爱国有何用?更何况自动化工业,日本技术上领先不止一点,理念也是引领亚洲潮流,再加上变态的日本人对细节的苛刻,有空多学学日本的,好处多多。

现实很残酷!纵使你和我一样对于“方案一回过”有着多么多么美好的期盼,但是请还是做好方案被毙掉然后推翻10%~90%不等程度再重新来过的思想准备……

即使辣么好兆头的杯子都没用好么





 
四、谈谈非标自动化行业前景
不妨抛出一个结论,在“2025工业4.0”这样的大时代面前,除非抽身不干或者转行其他行业,不然除了非标自动化,还有其他的出路么?

有人将非标自动化行业定义为“就是把国外设备本地化”。“学习-模仿-创新”是一个过程,我国九十年代起步即落后的情况下,一开始只能是抄袭和模仿,但是一方面随着国内行业十几年的发展,某些行业某些领域已经逼近了世界主流水平,另一方面处于国际化的大趋势下,技术层面的东西已经不分“国内”/“国外”的说法,而是“我能”/“我不会”这样的区分。

“根据客户需求,选型、匹配”,说起来简单,但实际做起来,难度也是相当的大。以我手头的一个项目而言,先上图:











这两张是时间表,小项目:10W的售价、6周的开发周期,1个机构设计、1个电控设计、1个组装调试共三名人力(主要是新行业+新技术=试验机,所以投入产出比会比较不好看)。根据我的经验,近两年(2014~2015),一台中大型设备开发成本就需要:120W售价、10weeks的开发周期、2机构设计1电控设计3组装调试共七名人力。

综上所述,恐怕不是“选型、匹配”那么小的工作量吧!

非标自动化行业经过十多年的井喷式发展,开始走入平稳发展期,简单来说公司间竞争激烈/人员薪酬理性客观,非标自动化机械工程师薪资从5K~15K都有(若是额外算上项目红利倒是真的很可观了),翻番倒真的不会,但是工科嘛,抛开信仰啊爱好啊情怀啊这些不提,也算是衣食无忧吧,饿不死也发不了大财。

项目红利方面,有的公司压根就没有,有的公司是总售价的1%~5%做为红利,也有的是项目利润的特定百分点做为红利;怎么分红利呢?有的是按特定的比例给相关人员,有的是给整个团队然后自由协调分配等等不一而足。

未来的出路嘛,传统技术岗位大抵如此——安安生生的攒经验升级高阶技术岗位/转行管理、销售、自己当老板。不知您的期望或者说梦想是怎样,安稳生活,一技傍身衣食无忧也算是一条闲逸的人生之路吧。
 
 
 
来源:网络 查看全部
非标自动化同业经常讲,提高自身设计水平的方法,无非是:多看书、多看标准件、多看展会、储备电气知识等。作为一个在非标行业自动化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想在这些之外补充一些,算是自己慢慢走来的一些经验教训吧。

想到哪说到哪,抛砖引玉,权当分享,谨作给学生后辈参考。

一、组立的重要性

在这里,我首先强调‘组立’对于非标自动化机械工程师的重要性。

这里可以分开两点论述:

1、为什么想独立做大型设备的设计研发之前,先乖乖的干一两年组立;

2、当你是设计研发的职责的时候,组立对于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设计,是项目的主脑,组立电控所有要注意的要点,可能存在的无法解决或者不够稳定的技术难点,应该都是设计要预想到的。你应该做到提前告诉他们可能某处有一个地方你要特别注意、某处可能出现什么问题你可以尝试这样那样去的解决方案。

虽说是电控给了设备以灵魂,但是,所有的动作和逻辑都是设计预想好的,你才是创造者,电控只是用程序去实现和控制。

那么话说回来了,组立就是实现你预想的机构方向的布局的人,抛开加工的品质不谈,组立的责任心细心严谨技术都可能直接间接影响项目进度或者性能或者稳定性。

也许只是某个毛边未处理,造成你产品刮伤;也许只是靠销的面没贴紧,造成你一整组工站偏了十条;也许只是某个关键工件没消磁,造成产品取不走放不稳…这些小问题我都遇到过,真正发现根源了处理起来快则几分钟慢则几个小时,但,可能发现根源的过程要几小时几天甚至几周呢?也许你足够强到了现场扫一眼就能发现根源所在,也许你足够强那么这些你会提前交待组立甚至自己重点检查这些高危所在,也许组立足够给力那么这些根本不会发生…

所以,组立对你很重要,组立的工作你也要相当熟悉,直白的说:你自己组立的时候发现的缺陷和不足,都能化成宝贵的经验让你设计的时候不再犯错,你自己组立的时候思考的逻辑和作业的手法又能让你在设计时候多一种角度去审视。

组立真的很重要!

二、画图不难,难的是为什么要这么画

我经常给我带的设计新人、组立新人讲的一句话就是上面这句了。

画图真的不难,CAD这种简单到极致的就不说了,3D软件我在学校不过入门一两种,毕业七年到现在是第四家公司,每家公司我都要换3D软件,最开始是UG,然后proe,然后invertor,现在osd,真的一点也不难,每次不过几天时间就能掌握新软件了。

过往带新人经历来看,愚钝者不过三五天一周即可2d抄图,三五天一周即可3d,聪颖者一两天就行的我也见过。但是,抄图不等于设计,会画不代表懂。就简单的一个过定位,书本知识死板枯燥但是不见得多少人能记下,实际运用中不见得有多少人真正掌握,我见过不计其数的已经干了几年设计的老鸟还在犯着过定位的错误,他肯定懂得这个概念,但实际运用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

设计背后所代表的不仅是机械知识,也代表了相关学科知识,更代表了无数的经验积累。你决定这个外形用圆的而不是方的,当你能够轻松的说服所有质疑反驳的意见的时候,换句话说所有质疑反驳你全都已经考虑过了,圆的就是最优解,这时说明真正是懂得什么叫设计。

三、经验的积累

这个话题真是范围太大了,只能简述一些自己的观点,见微知著!

我刚毕业的时候也特别喜欢翻FA型录,所以很早很早我就发现了巧妙的手指气缸,同时发现了一些神奇的小玩意:旋转夹紧气缸、增压缸、二程(多程)气缸、台阶销、内牙销、多pin插头等等…工作中了解冲模、塑模、电镀制程,对于了解产品原料工艺制程、稳定性和尺寸波动特性挺有帮助,额外的也能学而用之,做裁切工站还有长料带传输等都可拿来参考等等…

闲着蛋疼就学习电控编程和接线、学机器视觉实验和编程写条件写数据库,这些都比不上专业的同事那么专业,但如何配合协同、怎样舒服好做尽量不要别扭难受等等…

看看日本人的美国人的德国人的设备,有实物看实物,有图纸看图纸,能剖析动作最好,实在不行看2d图纸也能学习标注习惯、加工水准、图面规范…

总结:可能因人而异,我平日好奇心就比较旺盛,但私以为,想积累经验恰恰需要这样时时对事事都多看一眼多想一下,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日本工业,某些方面领先了十年以上,可能我这么说有些人不高兴“涨他人威风灭自己士气”,理智点吧,几种大规模使用的钢材只有日本有配方,要用就必须进口,你我空口爱国有何用?更何况自动化工业,日本技术上领先不止一点,理念也是引领亚洲潮流,再加上变态的日本人对细节的苛刻,有空多学学日本的,好处多多。

现实很残酷!纵使你和我一样对于“方案一回过”有着多么多么美好的期盼,但是请还是做好方案被毙掉然后推翻10%~90%不等程度再重新来过的思想准备……

即使辣么好兆头的杯子都没用好么

640.webp_.jpg

 
四、谈谈非标自动化行业前景
不妨抛出一个结论,在“2025工业4.0”这样的大时代面前,除非抽身不干或者转行其他行业,不然除了非标自动化,还有其他的出路么?

有人将非标自动化行业定义为“就是把国外设备本地化”。“学习-模仿-创新”是一个过程,我国九十年代起步即落后的情况下,一开始只能是抄袭和模仿,但是一方面随着国内行业十几年的发展,某些行业某些领域已经逼近了世界主流水平,另一方面处于国际化的大趋势下,技术层面的东西已经不分“国内”/“国外”的说法,而是“我能”/“我不会”这样的区分。

“根据客户需求,选型、匹配”,说起来简单,但实际做起来,难度也是相当的大。以我手头的一个项目而言,先上图:

640.webp_(1)_.jpg


640.webp_(3)_.jpg


这两张是时间表,小项目:10W的售价、6周的开发周期,1个机构设计、1个电控设计、1个组装调试共三名人力(主要是新行业+新技术=试验机,所以投入产出比会比较不好看)。根据我的经验,近两年(2014~2015),一台中大型设备开发成本就需要:120W售价、10weeks的开发周期、2机构设计1电控设计3组装调试共七名人力。

综上所述,恐怕不是“选型、匹配”那么小的工作量吧!

非标自动化行业经过十多年的井喷式发展,开始走入平稳发展期,简单来说公司间竞争激烈/人员薪酬理性客观,非标自动化机械工程师薪资从5K~15K都有(若是额外算上项目红利倒是真的很可观了),翻番倒真的不会,但是工科嘛,抛开信仰啊爱好啊情怀啊这些不提,也算是衣食无忧吧,饿不死也发不了大财。

项目红利方面,有的公司压根就没有,有的公司是总售价的1%~5%做为红利,也有的是项目利润的特定百分点做为红利;怎么分红利呢?有的是按特定的比例给相关人员,有的是给整个团队然后自由协调分配等等不一而足。

未来的出路嘛,传统技术岗位大抵如此——安安生生的攒经验升级高阶技术岗位/转行管理、销售、自己当老板。不知您的期望或者说梦想是怎样,安稳生活,一技傍身衣食无忧也算是一条闲逸的人生之路吧。
 
 
 
来源:网络
447 浏览

机座工艺设计与工装设计

智能制造类 自动化 2016-11-11 19:43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1设计的目的
毕业设计是培养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应职应岗能力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它要求学生能全面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工艺装备的设计。其基本目的是:
(1)        培养工程意识。
(2)        训练基本技能。
(3)        培养质量意识。
(4)        培养规范意识。
2设计的基本任务与要求
2、1、设计任务
(1)        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的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2)        设计一个专用夹具;
(3)        编写设计说明书。
2、2、设计基本要求
(1)        内容完整,步骤齐全。
(2)        设计内容与说明书的数据和结论应一致,内容表达清楚,图纸准确规范,简图应简洁明了,正确易懂。
(3)        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4)        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
(5)   尽量采用先进设计手段。
来源:网络





链接:http://pan.baidu.com/s/1pL727P5 密码:1dl9 查看全部

1设计的目的
毕业设计是培养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应职应岗能力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它要求学生能全面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工艺装备的设计。其基本目的是:
(1)        培养工程意识。
(2)        训练基本技能。
(3)        培养质量意识。
(4)        培养规范意识。
2设计的基本任务与要求
2、1、设计任务
(1)        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的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2)        设计一个专用夹具;
(3)        编写设计说明书。
2、2、设计基本要求
(1)        内容完整,步骤齐全。
(2)        设计内容与说明书的数据和结论应一致,内容表达清楚,图纸准确规范,简图应简洁明了,正确易懂。
(3)        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4)        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
(5)   尽量采用先进设计手段。
来源:网络

q.png

链接:http://pan.baidu.com/s/1pL727P5 密码:1dl9
917 浏览

机械工程师必备,CAD制图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

智能制造类 范大将军 2016-05-04 13:36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一般在设计机械零件时都会碰到各种问题,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零件图的技术要求,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一、铸件

铸件转折处应有圆角,铸件设计应有拔模斜度,铸件的设计要有利于起模,铸件的设计应合理简化,铸件的壁厚要均匀或逐渐过渡。

二、金属切削加工

1.倒角、倒圆 便于装配和使用安全。

2.退刀槽、越程槽 在零件的台肩处,为保护加工刀具和刀具方便退出,以及装配时两零件表面能紧密接触,一般在零件上要加工出退刀槽或越程槽。

3.零件上孔的设计应有利于加工与测量。

4.避免零件的加工面在内壁上。

5.零件结构应尽量减少加工面。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一、表面粗糙度

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参数

(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a是指取样长度l(用于判别具有表面粗糙度特征的一段长度)内,轮廓偏差y(表面轮廓上点至基准线的距离)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2)微观不平十点高度Rz

在取样长度内 5个最大轮廓峰高的平均值和5个最大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3)轮廓最大高度Ry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即为 Ry。

2.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意义

3.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标注原则

(1)同一图样上,每个表面一般只标注一次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并应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引出线或它们的延长线上。

(2)符号的尖端必须从材料的外部指向零件表面。

(3)在图样上,表面粗糙度代号中数字的大小和方向必须与图中尺寸数字的大小和方向一致。

二、极限与配合

1.互换性概念

在相同规格的一批零件中,不用选择,不经修配就能装在机器上,达到规定的性能要求,零件的这种性质就称为互换性。

2.尺寸与尺寸公差

(1)基本尺寸:由设计确定的尺寸。

(2)实际尺寸: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3)极限尺寸:允许零件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称为极限尺寸。分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

(4)尺寸偏差: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尺寸偏差,简称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孔、轴的上偏差分别用ES和es表示。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下偏差,孔、轴的下偏差分别用EI和ei 表示。

(5)尺寸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称为尺寸公差,简称公差。

公差 =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下偏差。

公差是一个没有正负号的绝对值。

(6)公差带: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两条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

公差带包括了“公差带大小”与“公差带位置”。国标规定,公差带大小和公差带位置分别由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来确定。

(7)标准公差:由国家标准所列的,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公差称为标准公差。用“TI”表示,共分20个等级。

(8)基本偏差: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那个极限偏差称为基本偏差。它可以是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是指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3.配合

1)配合及其种类

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

(1)间隙配合: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2)过盈配合: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3)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此时孔、轴的公差带重叠。

2)基准制

(1)基孔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基孔制配合中的孔称为基准孔,其基本偏差代号为H,下偏差EI=0。

(2)基轴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基轴制配合中的轴称为基准轴,其基本偏差代号为h,上偏差es=0。由于孔难加工,一般应优先采用基孔制配合。

3)配合代号

用孔、轴公差带代号组合表示,写成分数形式。例如 Φ50H8/f7。Φ50表示孔、轴基本尺寸,H8表示孔的公差带代号,f7表示轴的公差带代号,H8/f7表示配合代号。在配合代号中,凡孔的基本偏差为H者,表示基孔制配合,凡轴的基本偏差为h者,表示基轴制配合。

4)优先和常用配合

5)孔和轴的极限偏差值

4.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三、形状和位置公差

形状和位置公差简称形位公差,是零件要素(点、线、面)的实际形状和实际位置对理想形状和理想位置的允许变动量。

1.形位公差的项目和符号

2.形位公差的标注

在图样上标注形位公差时,应有公差框格、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对位置公差)三组内容。

1)公差框格,如图所示

2)被测要素的标注

用带箭头的指引线将框格与被测要素相连。

3)基准要素的标注

基准要素用基准字母表示,基准符号为带小圆的大写字母用细实线与粗的短横线相连。

3.形位公差的公差等级和公差值

4.零件图上形位公差标注实例

读零件工作图

在零件设计制造、机器安装、机器的使用和维修及技术革新、技术交流等工作中,常常要读零件图。读零件图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零件图所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以便指导生产和解决有关的技术问题,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有熟练阅读零件图的能力。

一、读零件图的基本要求

1.了解零件的名称、用途和材料。

2.分析零件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形状、结构特点及作用。

3.分析零件各部分的定形尺寸和各部分之间的定位尺寸。

4.熟悉零件的各项技术要求。

5.初步确定出零件的制造方法。(在制图课中可不作此要求)。

二、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1、概括了解

从标题栏内了解零件的名称、材料、比例等,并浏览视图。可初步得知零件的用途和形体概貌。

2、详细分析

(1)分析表达方案 分析零件图的视图布局,找出主视图、其它基本视图和辅助视图所在的位置。根据剖视、断面的剖切方法、位置,分析剖视、断面的表达目的和作用。

(2)分析形体、想出零件的结构形状 这一步是看零件图的重要环节。先从主视图出发,联系其他视图、利用投影关系进行分析。一般先采用形体分析法逐个弄清零件各部分的结构形状。对某些难于看懂的结构,可运用线面分析法进行投影分析,彻底弄清它们的结构形状和相互位置关系,最后想象出整个零件的结构形状。在进行这一步分析时,往往还须结合零件结构的功能来进行,使分析更加容易。

(3)分析尺寸 先找出零件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基准,然后从基准出发,搞清楚哪些是主要尺寸。再用形体分析法找出各部分的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在分析中要注意检查是否有多余的尺寸和遗漏的尺寸,并检查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

(4)分析技术要求 分析零件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其他技术要求,弄清楚零件的哪些尺寸要求高,哪些尺寸要求低,哪些表面要求高,哪些表面要求低,哪些表面不加工,以便进一步考虑相应的加工方法。

3、归纳总结

综合前面的分析,把图形、尺寸和技术要求等全面系统地联系起来思索,并参阅相关资料,得出零件的整体结构、尺寸大小、技术要求及零件的作用等完整的概念。

必须指出,在看零件图的过程中,上述步骤不能把它们机械地分开,往往是参差进行的。另外,对于较复杂的零件图,往往要参考有关技术资料,如装配图,相关零件的零件图及说明书等,才能完全看懂。对于有些表达不够理想的零件图,需要反复仔细地分析,才能看懂。
  查看全部
一般在设计机械零件时都会碰到各种问题,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零件图的技术要求,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一、铸件

铸件转折处应有圆角,铸件设计应有拔模斜度,铸件的设计要有利于起模,铸件的设计应合理简化,铸件的壁厚要均匀或逐渐过渡。

二、金属切削加工

1.倒角、倒圆 便于装配和使用安全。

2.退刀槽、越程槽 在零件的台肩处,为保护加工刀具和刀具方便退出,以及装配时两零件表面能紧密接触,一般在零件上要加工出退刀槽或越程槽。

3.零件上孔的设计应有利于加工与测量。

4.避免零件的加工面在内壁上。

5.零件结构应尽量减少加工面。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一、表面粗糙度

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参数

(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a是指取样长度l(用于判别具有表面粗糙度特征的一段长度)内,轮廓偏差y(表面轮廓上点至基准线的距离)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2)微观不平十点高度Rz

在取样长度内 5个最大轮廓峰高的平均值和5个最大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3)轮廓最大高度Ry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即为 Ry。

2.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意义

3.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标注原则

(1)同一图样上,每个表面一般只标注一次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并应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引出线或它们的延长线上。

(2)符号的尖端必须从材料的外部指向零件表面。

(3)在图样上,表面粗糙度代号中数字的大小和方向必须与图中尺寸数字的大小和方向一致。

二、极限与配合

1.互换性概念

在相同规格的一批零件中,不用选择,不经修配就能装在机器上,达到规定的性能要求,零件的这种性质就称为互换性。

2.尺寸与尺寸公差

(1)基本尺寸:由设计确定的尺寸。

(2)实际尺寸: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3)极限尺寸:允许零件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称为极限尺寸。分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

(4)尺寸偏差: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尺寸偏差,简称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孔、轴的上偏差分别用ES和es表示。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下偏差,孔、轴的下偏差分别用EI和ei 表示。

(5)尺寸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称为尺寸公差,简称公差。

公差 =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下偏差。

公差是一个没有正负号的绝对值。

(6)公差带: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两条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

公差带包括了“公差带大小”与“公差带位置”。国标规定,公差带大小和公差带位置分别由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来确定。

(7)标准公差:由国家标准所列的,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公差称为标准公差。用“TI”表示,共分20个等级。

(8)基本偏差: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那个极限偏差称为基本偏差。它可以是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是指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3.配合

1)配合及其种类

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

(1)间隙配合: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2)过盈配合: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3)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此时孔、轴的公差带重叠。

2)基准制

(1)基孔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基孔制配合中的孔称为基准孔,其基本偏差代号为H,下偏差EI=0。

(2)基轴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基轴制配合中的轴称为基准轴,其基本偏差代号为h,上偏差es=0。由于孔难加工,一般应优先采用基孔制配合。

3)配合代号

用孔、轴公差带代号组合表示,写成分数形式。例如 Φ50H8/f7。Φ50表示孔、轴基本尺寸,H8表示孔的公差带代号,f7表示轴的公差带代号,H8/f7表示配合代号。在配合代号中,凡孔的基本偏差为H者,表示基孔制配合,凡轴的基本偏差为h者,表示基轴制配合。

4)优先和常用配合

5)孔和轴的极限偏差值

4.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三、形状和位置公差

形状和位置公差简称形位公差,是零件要素(点、线、面)的实际形状和实际位置对理想形状和理想位置的允许变动量。

1.形位公差的项目和符号

2.形位公差的标注

在图样上标注形位公差时,应有公差框格、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对位置公差)三组内容。

1)公差框格,如图所示

2)被测要素的标注

用带箭头的指引线将框格与被测要素相连。

3)基准要素的标注

基准要素用基准字母表示,基准符号为带小圆的大写字母用细实线与粗的短横线相连。

3.形位公差的公差等级和公差值

4.零件图上形位公差标注实例

读零件工作图

在零件设计制造、机器安装、机器的使用和维修及技术革新、技术交流等工作中,常常要读零件图。读零件图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零件图所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以便指导生产和解决有关的技术问题,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有熟练阅读零件图的能力。

一、读零件图的基本要求

1.了解零件的名称、用途和材料。

2.分析零件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形状、结构特点及作用。

3.分析零件各部分的定形尺寸和各部分之间的定位尺寸。

4.熟悉零件的各项技术要求。

5.初步确定出零件的制造方法。(在制图课中可不作此要求)。

二、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1、概括了解

从标题栏内了解零件的名称、材料、比例等,并浏览视图。可初步得知零件的用途和形体概貌。

2、详细分析

(1)分析表达方案 分析零件图的视图布局,找出主视图、其它基本视图和辅助视图所在的位置。根据剖视、断面的剖切方法、位置,分析剖视、断面的表达目的和作用。

(2)分析形体、想出零件的结构形状 这一步是看零件图的重要环节。先从主视图出发,联系其他视图、利用投影关系进行分析。一般先采用形体分析法逐个弄清零件各部分的结构形状。对某些难于看懂的结构,可运用线面分析法进行投影分析,彻底弄清它们的结构形状和相互位置关系,最后想象出整个零件的结构形状。在进行这一步分析时,往往还须结合零件结构的功能来进行,使分析更加容易。

(3)分析尺寸 先找出零件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基准,然后从基准出发,搞清楚哪些是主要尺寸。再用形体分析法找出各部分的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在分析中要注意检查是否有多余的尺寸和遗漏的尺寸,并检查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

(4)分析技术要求 分析零件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其他技术要求,弄清楚零件的哪些尺寸要求高,哪些尺寸要求低,哪些表面要求高,哪些表面要求低,哪些表面不加工,以便进一步考虑相应的加工方法。

3、归纳总结

综合前面的分析,把图形、尺寸和技术要求等全面系统地联系起来思索,并参阅相关资料,得出零件的整体结构、尺寸大小、技术要求及零件的作用等完整的概念。

必须指出,在看零件图的过程中,上述步骤不能把它们机械地分开,往往是参差进行的。另外,对于较复杂的零件图,往往要参考有关技术资料,如装配图,相关零件的零件图及说明书等,才能完全看懂。对于有些表达不够理想的零件图,需要反复仔细地分析,才能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