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累计签到次数:

今天获取 积分

微谱分析

微谱分析

554 浏览

车内空气质量控制,微谱分析助你一臂之力

智能制造类 星旭自动化 2016-11-13 19:07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汽车空气质量、VOC、低气味······这是汽车业内当今的红词、热词,这不仅是对汽车主机厂提出了挑战,也是对整个产品供应链的挑战。当VOC超过一定浓度时,对人体的伤害很大。VOC伤害人的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甚至会导致人体血液出问题,患上白血病等其他严重的疾病。 

微谱分析,是指通过微观谱图(光谱、色谱、质谱、能谱、核磁共振谱、热谱等)对未知成分进行分析的技术方法。

那么哪些化合物会对车内气味产生影响?微谱分析如何管控车内空气质量呢?
 
一、车内气味研究项目背景


关注问题:

哪些总成/部件/材料的气味贡献最明显?

材料气味的源头物质是什么, 来自哪里?

内饰件如何从源头上改善气味?


二、整车气味非测试结果揭示
 
1气味溯源路径



2测试方法简介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GC-O/MS)技术,以GC-MS对挥发性成份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辅以人类鼻子感知挥发物的气味味型及强弱,从所有挥发性成份中区分出气味物质,并直观地确定气味物质对整体气味的贡献。




表1. 常用GC-O/MS测试条件






表2. 整车采样方法比较






 
 
3整车气味非标测试结果揭示
 
车型一:某合资普通品牌,使用时间7年

1. 曝晒采样得到的TVOC较高。

2. 主要气味物质为芳烃,次要为苯酚、C8/C4醇、环己酮、乙酸酯,气味较小的有醛类和烷烃。车内挥发性成份主要为烷烃类物质,但气味较小。
 
3. 低温区挥发成份较多。

 




车型二:某合资豪华品牌,使用时间2个月

1. 曝晒采样得到的TVOC较低。 

2. 主要气味物质为芳烃,次要为苯酚、 C8醇、丙烯酸酯、苯甲酮和烯烃,另有DMF、丙酮等有机溶剂和醛类。车内挥发性成份主要为烷烃类物质,但气味较小。 
 
3. 低温区挥分性成分占比极小。

 



三、零部件气味溯源方法与结果
 
试验:

选择某车型仪表板用搪塑PVC材料作为试样,对其进行GC-O/MS气味分析及成分全谱分析,找出气味物质并分析其可能来源。


GC-O/MS分析结果(方法一):

1、方法一测得试样中可嗅辨的气味共有134种(左侧为主要气味)。

2、主要气味物质为2-乙基己醇、1-辛醇、癸醇、芳烃、苯甲酮、醛类等,其中三种醇与样品整体气味最相似。

 

GC-O/MS分析结果(方法二):

1. 方法二测得试样中可嗅辨的气味共有19种。

2. 主要气味物质为2-乙基己醇、1-辛醇、癸醇、丁醇、二甲苯、苯甲酮、苯酚等,其中醇类与样品整体气味最相似。


成分全谱分析结果:




气味溯源:

搪塑PVC材料的主要气味物质为醇类,其主要来源为增塑剂TOTM(偏苯三甲酸三辛酯),2-乙基己醇和1-辛醇为TOTM的合成原料,癸醇、丁醇则可能为工业原料中的杂质。

 
四、气味源管控/改善思路零部件管控思路:

关键气味物质限量:

1、气味等级A参考某车企对扰人气味的评价标准。

2、由单一物质的气味等级与浓度对应关系,结合气味测试时材料中该物质的挥发率,推算该物质在材料中的限量。







关键原料整改:不同供应商的TOTM对比

例如:通过对比,两家供应商的TOTM原料中,主体原料和杂质的比例有明显差异。


关键原料整改:TOTM与某款聚酯增塑剂对比

例如:以下两种原料中,低沸点成分有明显差异。但由于主料种类不同,实际应用性能仍需试验。


五、微谱分析在汽车材料领域的应用项目








小结:

不管是汽车轻量化还是VOCs、低气味问题,这并非是整车厂单方面的努力能做到的,也不是一两家领先的供应商能做到的,这需要全产业链向着创新、绿色环保化转型升级。微谱集团将为各企业在汽车轻量化、VOCs和低气味、汽车benchmark分析、汽车材料失效分析、质控等方面提供更多分析技术支持。
 
 
来源:1号机器人

智造家提供 查看全部
汽车空气质量、VOC、低气味······这是汽车业内当今的红词、热词,这不仅是对汽车主机厂提出了挑战,也是对整个产品供应链的挑战。当VOC超过一定浓度时,对人体的伤害很大。VOC伤害人的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甚至会导致人体血液出问题,患上白血病等其他严重的疾病。 

微谱分析,是指通过微观谱图(光谱、色谱、质谱、能谱、核磁共振谱、热谱等)对未知成分进行分析的技术方法。

那么哪些化合物会对车内气味产生影响?微谱分析如何管控车内空气质量呢?
 
一、车内气味研究项目背景


关注问题:

哪些总成/部件/材料的气味贡献最明显?

材料气味的源头物质是什么, 来自哪里?

内饰件如何从源头上改善气味?


二、整车气味非测试结果揭示
 
1气味溯源路径



2测试方法简介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GC-O/MS)技术,以GC-MS对挥发性成份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辅以人类鼻子感知挥发物的气味味型及强弱,从所有挥发性成份中区分出气味物质,并直观地确定气味物质对整体气味的贡献。




表1. 常用GC-O/MS测试条件

1.jpg


表2. 整车采样方法比较

2.jpg


 
 
3整车气味非标测试结果揭示
 
车型一:某合资普通品牌,使用时间7年

1. 曝晒采样得到的TVOC较高。

2. 主要气味物质为芳烃,次要为苯酚、C8/C4醇、环己酮、乙酸酯,气味较小的有醛类和烷烃。车内挥发性成份主要为烷烃类物质,但气味较小。
 
3. 低温区挥发成份较多。

 




车型二:某合资豪华品牌,使用时间2个月

1. 曝晒采样得到的TVOC较低。 

2. 主要气味物质为芳烃,次要为苯酚、 C8醇、丙烯酸酯、苯甲酮和烯烃,另有DMF、丙酮等有机溶剂和醛类。车内挥发性成份主要为烷烃类物质,但气味较小。 
 
3. 低温区挥分性成分占比极小。

 



三、零部件气味溯源方法与结果
 
试验:

选择某车型仪表板用搪塑PVC材料作为试样,对其进行GC-O/MS气味分析及成分全谱分析,找出气味物质并分析其可能来源。


GC-O/MS分析结果(方法一):

1、方法一测得试样中可嗅辨的气味共有134种(左侧为主要气味)。

2、主要气味物质为2-乙基己醇、1-辛醇、癸醇、芳烃、苯甲酮、醛类等,其中三种醇与样品整体气味最相似。

 

GC-O/MS分析结果(方法二):

1. 方法二测得试样中可嗅辨的气味共有19种。

2. 主要气味物质为2-乙基己醇、1-辛醇、癸醇、丁醇、二甲苯、苯甲酮、苯酚等,其中醇类与样品整体气味最相似。


成分全谱分析结果:




气味溯源:

搪塑PVC材料的主要气味物质为醇类,其主要来源为增塑剂TOTM(偏苯三甲酸三辛酯),2-乙基己醇和1-辛醇为TOTM的合成原料,癸醇、丁醇则可能为工业原料中的杂质。

 
四、气味源管控/改善思路零部件管控思路:

关键气味物质限量:

1、气味等级A参考某车企对扰人气味的评价标准。

2、由单一物质的气味等级与浓度对应关系,结合气味测试时材料中该物质的挥发率,推算该物质在材料中的限量。

3.jpg



关键原料整改:不同供应商的TOTM对比

例如:通过对比,两家供应商的TOTM原料中,主体原料和杂质的比例有明显差异。


关键原料整改:TOTM与某款聚酯增塑剂对比

例如:以下两种原料中,低沸点成分有明显差异。但由于主料种类不同,实际应用性能仍需试验。


五、微谱分析在汽车材料领域的应用项目

4.jpg




小结:

不管是汽车轻量化还是VOCs、低气味问题,这并非是整车厂单方面的努力能做到的,也不是一两家领先的供应商能做到的,这需要全产业链向着创新、绿色环保化转型升级。微谱集团将为各企业在汽车轻量化、VOCs和低气味、汽车benchmark分析、汽车材料失效分析、质控等方面提供更多分析技术支持。
 
 
来源:1号机器人

智造家提供
554 浏览

车内空气质量控制,微谱分析助你一臂之力

智能制造类 星旭自动化 2016-11-13 19:07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汽车空气质量、VOC、低气味······这是汽车业内当今的红词、热词,这不仅是对汽车主机厂提出了挑战,也是对整个产品供应链的挑战。当VOC超过一定浓度时,对人体的伤害很大。VOC伤害人的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甚至会导致人体血液出问题,患上白血病等其他严重的疾病。 

微谱分析,是指通过微观谱图(光谱、色谱、质谱、能谱、核磁共振谱、热谱等)对未知成分进行分析的技术方法。

那么哪些化合物会对车内气味产生影响?微谱分析如何管控车内空气质量呢?
 
一、车内气味研究项目背景


关注问题:

哪些总成/部件/材料的气味贡献最明显?

材料气味的源头物质是什么, 来自哪里?

内饰件如何从源头上改善气味?


二、整车气味非测试结果揭示
 
1气味溯源路径



2测试方法简介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GC-O/MS)技术,以GC-MS对挥发性成份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辅以人类鼻子感知挥发物的气味味型及强弱,从所有挥发性成份中区分出气味物质,并直观地确定气味物质对整体气味的贡献。




表1. 常用GC-O/MS测试条件






表2. 整车采样方法比较






 
 
3整车气味非标测试结果揭示
 
车型一:某合资普通品牌,使用时间7年

1. 曝晒采样得到的TVOC较高。

2. 主要气味物质为芳烃,次要为苯酚、C8/C4醇、环己酮、乙酸酯,气味较小的有醛类和烷烃。车内挥发性成份主要为烷烃类物质,但气味较小。
 
3. 低温区挥发成份较多。

 




车型二:某合资豪华品牌,使用时间2个月

1. 曝晒采样得到的TVOC较低。 

2. 主要气味物质为芳烃,次要为苯酚、 C8醇、丙烯酸酯、苯甲酮和烯烃,另有DMF、丙酮等有机溶剂和醛类。车内挥发性成份主要为烷烃类物质,但气味较小。 
 
3. 低温区挥分性成分占比极小。

 



三、零部件气味溯源方法与结果
 
试验:

选择某车型仪表板用搪塑PVC材料作为试样,对其进行GC-O/MS气味分析及成分全谱分析,找出气味物质并分析其可能来源。


GC-O/MS分析结果(方法一):

1、方法一测得试样中可嗅辨的气味共有134种(左侧为主要气味)。

2、主要气味物质为2-乙基己醇、1-辛醇、癸醇、芳烃、苯甲酮、醛类等,其中三种醇与样品整体气味最相似。

 

GC-O/MS分析结果(方法二):

1. 方法二测得试样中可嗅辨的气味共有19种。

2. 主要气味物质为2-乙基己醇、1-辛醇、癸醇、丁醇、二甲苯、苯甲酮、苯酚等,其中醇类与样品整体气味最相似。


成分全谱分析结果:




气味溯源:

搪塑PVC材料的主要气味物质为醇类,其主要来源为增塑剂TOTM(偏苯三甲酸三辛酯),2-乙基己醇和1-辛醇为TOTM的合成原料,癸醇、丁醇则可能为工业原料中的杂质。

 
四、气味源管控/改善思路零部件管控思路:

关键气味物质限量:

1、气味等级A参考某车企对扰人气味的评价标准。

2、由单一物质的气味等级与浓度对应关系,结合气味测试时材料中该物质的挥发率,推算该物质在材料中的限量。







关键原料整改:不同供应商的TOTM对比

例如:通过对比,两家供应商的TOTM原料中,主体原料和杂质的比例有明显差异。


关键原料整改:TOTM与某款聚酯增塑剂对比

例如:以下两种原料中,低沸点成分有明显差异。但由于主料种类不同,实际应用性能仍需试验。


五、微谱分析在汽车材料领域的应用项目








小结:

不管是汽车轻量化还是VOCs、低气味问题,这并非是整车厂单方面的努力能做到的,也不是一两家领先的供应商能做到的,这需要全产业链向着创新、绿色环保化转型升级。微谱集团将为各企业在汽车轻量化、VOCs和低气味、汽车benchmark分析、汽车材料失效分析、质控等方面提供更多分析技术支持。
 
 
来源:1号机器人

智造家提供 查看全部
汽车空气质量、VOC、低气味······这是汽车业内当今的红词、热词,这不仅是对汽车主机厂提出了挑战,也是对整个产品供应链的挑战。当VOC超过一定浓度时,对人体的伤害很大。VOC伤害人的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甚至会导致人体血液出问题,患上白血病等其他严重的疾病。 

微谱分析,是指通过微观谱图(光谱、色谱、质谱、能谱、核磁共振谱、热谱等)对未知成分进行分析的技术方法。

那么哪些化合物会对车内气味产生影响?微谱分析如何管控车内空气质量呢?
 
一、车内气味研究项目背景


关注问题:

哪些总成/部件/材料的气味贡献最明显?

材料气味的源头物质是什么, 来自哪里?

内饰件如何从源头上改善气味?


二、整车气味非测试结果揭示
 
1气味溯源路径



2测试方法简介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GC-O/MS)技术,以GC-MS对挥发性成份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辅以人类鼻子感知挥发物的气味味型及强弱,从所有挥发性成份中区分出气味物质,并直观地确定气味物质对整体气味的贡献。




表1. 常用GC-O/MS测试条件

1.jpg


表2. 整车采样方法比较

2.jpg


 
 
3整车气味非标测试结果揭示
 
车型一:某合资普通品牌,使用时间7年

1. 曝晒采样得到的TVOC较高。

2. 主要气味物质为芳烃,次要为苯酚、C8/C4醇、环己酮、乙酸酯,气味较小的有醛类和烷烃。车内挥发性成份主要为烷烃类物质,但气味较小。
 
3. 低温区挥发成份较多。

 




车型二:某合资豪华品牌,使用时间2个月

1. 曝晒采样得到的TVOC较低。 

2. 主要气味物质为芳烃,次要为苯酚、 C8醇、丙烯酸酯、苯甲酮和烯烃,另有DMF、丙酮等有机溶剂和醛类。车内挥发性成份主要为烷烃类物质,但气味较小。 
 
3. 低温区挥分性成分占比极小。

 



三、零部件气味溯源方法与结果
 
试验:

选择某车型仪表板用搪塑PVC材料作为试样,对其进行GC-O/MS气味分析及成分全谱分析,找出气味物质并分析其可能来源。


GC-O/MS分析结果(方法一):

1、方法一测得试样中可嗅辨的气味共有134种(左侧为主要气味)。

2、主要气味物质为2-乙基己醇、1-辛醇、癸醇、芳烃、苯甲酮、醛类等,其中三种醇与样品整体气味最相似。

 

GC-O/MS分析结果(方法二):

1. 方法二测得试样中可嗅辨的气味共有19种。

2. 主要气味物质为2-乙基己醇、1-辛醇、癸醇、丁醇、二甲苯、苯甲酮、苯酚等,其中醇类与样品整体气味最相似。


成分全谱分析结果:




气味溯源:

搪塑PVC材料的主要气味物质为醇类,其主要来源为增塑剂TOTM(偏苯三甲酸三辛酯),2-乙基己醇和1-辛醇为TOTM的合成原料,癸醇、丁醇则可能为工业原料中的杂质。

 
四、气味源管控/改善思路零部件管控思路:

关键气味物质限量:

1、气味等级A参考某车企对扰人气味的评价标准。

2、由单一物质的气味等级与浓度对应关系,结合气味测试时材料中该物质的挥发率,推算该物质在材料中的限量。

3.jpg



关键原料整改:不同供应商的TOTM对比

例如:通过对比,两家供应商的TOTM原料中,主体原料和杂质的比例有明显差异。


关键原料整改:TOTM与某款聚酯增塑剂对比

例如:以下两种原料中,低沸点成分有明显差异。但由于主料种类不同,实际应用性能仍需试验。


五、微谱分析在汽车材料领域的应用项目

4.jpg




小结:

不管是汽车轻量化还是VOCs、低气味问题,这并非是整车厂单方面的努力能做到的,也不是一两家领先的供应商能做到的,这需要全产业链向着创新、绿色环保化转型升级。微谱集团将为各企业在汽车轻量化、VOCs和低气味、汽车benchmark分析、汽车材料失效分析、质控等方面提供更多分析技术支持。
 
 
来源:1号机器人

智造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