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累计签到次数:

今天获取 积分

5

怎样合理控制正火显微组织、晶粒度及硬度减小渗碳齿轮热处理畸变?

怎样合理控制正火显微组织、晶粒度及硬度减小渗碳齿轮热处理畸变?
已邀请 :
等温正火工艺。正火的加热温度一般为Ac3+80~150℃,奥氏体晶粒较大(增加脆性),正火冷却需采用两段冷却或控制冷却的等温正火工艺,使F+P的转变在很小的温度范围内或同一温度下进行。
显微相组织及硬度要求。要求显微组织为加工硬化率小、淬火后体积胀大规律稳定的F+P,如果允许有M和贝氏体(B),尤其是低碳低合金钢中的粒状贝氏体(Bg),因其加工硬化率高,既容易打刀,又会使切削残余应力增大,从而使齿轮热处理变形增大。如果同一齿轮各处的显微组织不同(正火后),硬度不同(正火后),切削残余应力就会不同,渗碳淬火后的变形更大。
采用端淬曲线带窄的H钢,钢材成分偏析和带状组织严重,会使正火后齿轮毛坯切削性能恶化、齿轮各部位淬透性不一以及淬火体积变化不均,从而造成材料热处理变形增大。因此,带状组织控制在≤3级。
1

心如热火

赞同来自 : 红指甲

渗碳齿轮钢锻造时,因高温加热、变形度不均和终锻温度较高,因而奥氏体晶粒比较粗大而且不均匀。锻后冷却时,粗大晶粒部分容易获得不稳定的显微组织,例如魏氏体(W)和贝氏体(B),晶粒细小部分容易获得F+P。在正火加热时,前者因组织遗传又形成粗大晶粒,后者则获得细小晶粒。这种混晶组织在正火冷却时,粗晶粒部分还容易形成贝氏体,因而,切削性能恶化,切削残余应力增大。因此,一般正火组织中不允许有贝氏体(B)等不稳定组织存在。否则,在后序渗碳加热时又会因组织遗传形成粗大晶粒,淬火时这部分的淬透性会大于细小晶粒的部分,这样会使淬火内应力分布不均,而使齿轮热处理变形增大。渗碳齿轮变形规律稳定、变形最小的齿轮锻坯,其正火显微组织应为晶粒5~6级的F+P和适中的硬度(最好160~190HBW)。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