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累计签到次数:

今天获取 积分

通信传输网络

通信传输网络

1172 浏览

全面解析RS232、RS485、RS422、RJ45接口的区别和各自的应用

电气控制类 机器猫 2017-03-17 14:37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RS-232、RS-422与RS-485都是串行数据接口标准,RS-232是PC机与通信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串行接口。RS-232被定义为一种在低速率串行通讯中增加通讯距离的单端标准。RS-232采取不平衡传输方式,即所谓单端通讯,而RJ45接口通常用于数据传输,最常见的应用为网卡接口。






RS-232是为点对点(即只用一对收、发设备)通讯而设计的,其驱动器负载为3~7kΩ。所以RS-232适合本地设备之间的通信。


422与RS-485串行接口标准,RS-422、RS-485与RS-232不一样,数据信号采用差分传输方式,也称作平衡传输,它使用一对双绞线,在早期PC通信中比较常见,RS-422的最大传输距离为4000英尺,最大传输速率为10Mb/s






RS-485与RS-422一样,其最大传输距离约为1219米,最大传输速率为10Mb/s。平衡双绞线的长度与传输速率成反比,在100kb/s速率以下,才可能使用规定最长的电缆长度。只有在很短的距离下才能获得最高速率传输。一般100米长双绞线最大传输速率仅为1Mb/s。


这些异步串行通讯接口都应用于计算机测控系统中,RS232C 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正式布的串行总线标准,也是目前最常用的串行接口标准,用于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数据通讯。RS232C串行接口总线适用于:设备之间的通讯距离不大于15米,传输速率最大为20kB/s。






一个完整的RS232C接口有22根线,采用标准的25芯插头座。RS232C采用逻辑,逻辑“1”:-5V~-15V,逻辑“0”:+5V~+15V


缺点:数据传输速度慢、通讯距离短、未规定校准的连接器、接口处各信号间易产生串扰。






1、RS-232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Electronic Industry Association)制定的一种串行物理接口标准。RS是英文“推荐标准”的缩写,232为标识号,C表示修改次数。RS-232-C总线标准设有25条信号线,包括一个主通道和一个辅助通道,在多数情况下主要使用主通道,对于一般双工通信,仅需几条信号线就可实现,如一条发送线、一条接收线及一条地线。RS-232-C标准规定的数据传输速率为每秒50、75、100、150、300、600、1200、2400、4800、9600、19200波特。RS-232-C标准规定,驱动器允许有2500pF的电容负载,通信距离将受此电容限制,例如,采用150pF/m的通信电缆时,最大通信距离为15m;若每米电缆的电容量减小,通信距离可以增加。传输距离短的另一原因是RS-232属单端信号传送,存在共地噪声和不能抑制共模干扰等问题,因此一般用于20m以内的通信。






RS232通讯的基础知识:RS232通讯又叫串口通讯方式。是指计算机通过RS232国际标准协议用串口连接线和单台设备(控制器)进行通讯的方式。   


通讯距离:9600波特率下建议在13米以内。   


通讯速率(波特率 Baud Rate):缺省常用的是 9600 bps,常见的还有 1200 2400 4800 19200 38400等。波特率越大,传输速度越快,但稳定的传输距离越短,抗干扰能力越差。






2、RS-485总线,在要求通信距离为几十米到上千米时,广泛采用RS-485 串行总线标准。RS-485采用平衡发送和差分接收,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加上总线收发器具有高灵敏度,能检测低至200mV的电压,故传输信号能在千米以外得到恢复。 RS-485采用半双工工作方式,任何时候只能有一点处于发送状态,因此,发送电路须由使能信号加以控制。RS-485用于多点互连时非常方便,可以省掉许多信号线。应用RS-485 可以联网构成分布式系统,其允许最多并联32台驱动器和32台接收器。






RS485通讯的基本知识:RS485和RS232的基本的通讯机理是一致的,他的优点在于弥补了RS232 通讯距离短,不能进行多台设备同时进行联网管理的缺点。   


计算机通过 RS232 RS485转换器,依次连接 多台 485设备(门禁控制器),采用轮询的方式,对总线上的设备轮流进行通讯。   


接线标示是 485+ 485- ,分别对应链接设备(控制器)的 485+ 485-。







3、RS422是双端线传送信号,通过传输线驱动器,把逻辑电平变换成电位差,完成始端的信息怤;通过传输线接收器,把电位差转变成逻辑电平,实现终端的信息接收。总线,RS485和RS422电路原理基本相同,都是以差动方式发送和接受,不需要数字地线。差动工作是同速率条件下传输距离远的根本原因,这正是二者与RS232的根本区别,因为RS232是单端输入输出,双工工作时至少需要数字地线 发送线和接受线三条线(异步传输),还可以加其它控制线完成同步等功能。RS422通过两对双绞线可以全双工工作收发互不影响,而RS485只能半双工工作,发收不能同时进行,但它只需要一对双绞线。RS422和RS485在19kpbs下能传输1200米。用新型收发器线路上可连接台设备。






     S422比RS232传输信号距离长,速度快,传输率最大为10Mbit/s,在此速率下电缆允许长度为120米,如果采用较低传输速率,如9000波特率时,最大距离可达1200米。


RRS422每个通道要用二条信号线,如果一条是逻辑“1”状态,另一条为逻辑“0”。电路由发送器、平衡连接电缆、电缆终端负载、接收器几部分组成。在电路中规定只许有一个发送器,可有多个接收器,因此通常采用点对点通讯方式。


RS422通讯基础知识:他的通讯原理和RS485类似,区别在于他的总线是两组双绞线(4根线),分别标示为R+ R- T+ T- .缺点是布线成本高,容易搞错。现在用得比较少。







4、RJ45是各种不同接头的一种类型(例如:RJ11也是接头的一种类型,不过它是电话上用的);RJ45头跟据线的排序不同的法有两种,一种是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另一种是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因此使用RJ45接头的线也有两种即:直通线、交叉线。RJ45 型网线插头又称水晶头,共有八芯做成,广泛应用于局域网和 ADSL 宽带上网用户的网络设备间网线(称作五类线或双绞线)的连接。在具体应用时,RJ45 型插头和网线有两种连接方法(线序),RJ45 型网线插头引脚号的识别方法是:手拿插头,有 8 个小镀金片的一端向上,有网线装入的矩形大口的一端向下,同时将没有细长塑料卡销的那个面对着你的眼睛,从左边第一个小镀金片开始依次是第1 脚、第2 脚、…、第8 脚。






以太网 10/100Base-T 接口:

Pin Name Description

1 TX+ Tranceive Data+ (发信号+)

2 TX- Tranceive Data- (发信号-)

3 RX+ Receive Data+ (收信号+)

4 n/c Not connected (空脚)

5 n/c Not connected (空脚)

6 RX- Receive Data- (收信号-)

7 n/c Not connected (空脚)

8 n/c Not connected (空脚)

以太网 100Base-T4 接口:

Pin Name Description

1 TX_D1+ Tranceive Data+

2 TX_D1- Tranceive Data-

3 RX_D2+ Receive Data+

4 BI_D3+ Bi-directional Data+

5 BI_D3- Bi-directional Data-

6 RX_D2- Receive Data-

7 BI_D4+ Bi-directional Data+

8 BI_D4- Bi-directional Data-

1 white/orange

2 orange/white

3 white/green

4 blue/white

5 white/blue

6 green/white

7 white/brown

8 brown/white

注:RJ45接口采用差分传输方式,tx+、tx-是一对双绞线,拧在一起可以减少干扰。






以往,PC与智能设备通讯多借助RS232、RS485、以太网等方式,主要取决于设备的接口规范。但RS232、RS485只能代表通讯的物理介质层和链路层,如果要实现数据的双向访问,就必须自己编写通讯应用程序,但这种程序多数都不能符合ISO/OSI的规范,只能实现较单一的功能,适用于单一设备类型,程序不具备通用性。






在RS232或RS485设备联成的设备网中,如果设备数量超过2台,就必须使用RS485做通讯介质,RS485网的设备间要想互通信息只有通过“主(Master)”设备中转才能实现,这个主设备通常是PC,而这种设备网中只允许存在一个主设备,其余全部是从(Slave)设备。而现场总线技术是以ISO/OSI模型为基础的,具有完整的软件支持系统,能够解决总线控制、冲突检测、链路维护等问题。现场总线设备自动成网,无主/从设备之分或允许多主存在。在同一个层次上不同厂家的产品可以互换,设备之间具有互操作性。
 
 
 
更多内容请关注:www.imefuture.com





 
 
 
来源:微信公众号 工控帮 查看全部
RS-232、RS-422与RS-485都是串行数据接口标准,RS-232是PC机与通信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串行接口。RS-232被定义为一种在低速率串行通讯中增加通讯距离的单端标准。RS-232采取不平衡传输方式,即所谓单端通讯,而RJ45接口通常用于数据传输,最常见的应用为网卡接口。

1.jpg


RS-232是为点对点(即只用一对收、发设备)通讯而设计的,其驱动器负载为3~7kΩ。所以RS-232适合本地设备之间的通信。


422与RS-485串行接口标准,RS-422、RS-485与RS-232不一样,数据信号采用差分传输方式,也称作平衡传输,它使用一对双绞线,在早期PC通信中比较常见,RS-422的最大传输距离为4000英尺,最大传输速率为10Mb/s

2.jpg


RS-485与RS-422一样,其最大传输距离约为1219米,最大传输速率为10Mb/s。平衡双绞线的长度与传输速率成反比,在100kb/s速率以下,才可能使用规定最长的电缆长度。只有在很短的距离下才能获得最高速率传输。一般100米长双绞线最大传输速率仅为1Mb/s。


这些异步串行通讯接口都应用于计算机测控系统中,RS232C 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正式布的串行总线标准,也是目前最常用的串行接口标准,用于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数据通讯。RS232C串行接口总线适用于:设备之间的通讯距离不大于15米,传输速率最大为20kB/s。

3.jpg


一个完整的RS232C接口有22根线,采用标准的25芯插头座。RS232C采用逻辑,逻辑“1”:-5V~-15V,逻辑“0”:+5V~+15V


缺点:数据传输速度慢、通讯距离短、未规定校准的连接器、接口处各信号间易产生串扰。

4.jpg


1、RS-232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Electronic Industry Association)制定的一种串行物理接口标准。RS是英文“推荐标准”的缩写,232为标识号,C表示修改次数。RS-232-C总线标准设有25条信号线,包括一个主通道和一个辅助通道,在多数情况下主要使用主通道,对于一般双工通信,仅需几条信号线就可实现,如一条发送线、一条接收线及一条地线。RS-232-C标准规定的数据传输速率为每秒50、75、100、150、300、600、1200、2400、4800、9600、19200波特。RS-232-C标准规定,驱动器允许有2500pF的电容负载,通信距离将受此电容限制,例如,采用150pF/m的通信电缆时,最大通信距离为15m;若每米电缆的电容量减小,通信距离可以增加。传输距离短的另一原因是RS-232属单端信号传送,存在共地噪声和不能抑制共模干扰等问题,因此一般用于20m以内的通信。

5.jpg


RS232通讯的基础知识:RS232通讯又叫串口通讯方式。是指计算机通过RS232国际标准协议用串口连接线和单台设备(控制器)进行通讯的方式。   


通讯距离:9600波特率下建议在13米以内。   


通讯速率(波特率 Baud Rate):缺省常用的是 9600 bps,常见的还有 1200 2400 4800 19200 38400等。波特率越大,传输速度越快,但稳定的传输距离越短,抗干扰能力越差。

6.jpg


2、RS-485总线,在要求通信距离为几十米到上千米时,广泛采用RS-485 串行总线标准。RS-485采用平衡发送和差分接收,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加上总线收发器具有高灵敏度,能检测低至200mV的电压,故传输信号能在千米以外得到恢复。 RS-485采用半双工工作方式,任何时候只能有一点处于发送状态,因此,发送电路须由使能信号加以控制。RS-485用于多点互连时非常方便,可以省掉许多信号线。应用RS-485 可以联网构成分布式系统,其允许最多并联32台驱动器和32台接收器。

7.jpg


RS485通讯的基本知识:RS485和RS232的基本的通讯机理是一致的,他的优点在于弥补了RS232 通讯距离短,不能进行多台设备同时进行联网管理的缺点。   


计算机通过 RS232 RS485转换器,依次连接 多台 485设备(门禁控制器),采用轮询的方式,对总线上的设备轮流进行通讯。   


接线标示是 485+ 485- ,分别对应链接设备(控制器)的 485+ 485-。

8.jpg



3、RS422是双端线传送信号,通过传输线驱动器,把逻辑电平变换成电位差,完成始端的信息怤;通过传输线接收器,把电位差转变成逻辑电平,实现终端的信息接收。总线,RS485和RS422电路原理基本相同,都是以差动方式发送和接受,不需要数字地线。差动工作是同速率条件下传输距离远的根本原因,这正是二者与RS232的根本区别,因为RS232是单端输入输出,双工工作时至少需要数字地线 发送线和接受线三条线(异步传输),还可以加其它控制线完成同步等功能。RS422通过两对双绞线可以全双工工作收发互不影响,而RS485只能半双工工作,发收不能同时进行,但它只需要一对双绞线。RS422和RS485在19kpbs下能传输1200米。用新型收发器线路上可连接台设备。

12.jpg


     S422比RS232传输信号距离长,速度快,传输率最大为10Mbit/s,在此速率下电缆允许长度为120米,如果采用较低传输速率,如9000波特率时,最大距离可达1200米。


RRS422每个通道要用二条信号线,如果一条是逻辑“1”状态,另一条为逻辑“0”。电路由发送器、平衡连接电缆、电缆终端负载、接收器几部分组成。在电路中规定只许有一个发送器,可有多个接收器,因此通常采用点对点通讯方式。


RS422通讯基础知识:他的通讯原理和RS485类似,区别在于他的总线是两组双绞线(4根线),分别标示为R+ R- T+ T- .缺点是布线成本高,容易搞错。现在用得比较少。

10.jpg



4、RJ45是各种不同接头的一种类型(例如:RJ11也是接头的一种类型,不过它是电话上用的);RJ45头跟据线的排序不同的法有两种,一种是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另一种是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因此使用RJ45接头的线也有两种即:直通线、交叉线。RJ45 型网线插头又称水晶头,共有八芯做成,广泛应用于局域网和 ADSL 宽带上网用户的网络设备间网线(称作五类线或双绞线)的连接。在具体应用时,RJ45 型插头和网线有两种连接方法(线序),RJ45 型网线插头引脚号的识别方法是:手拿插头,有 8 个小镀金片的一端向上,有网线装入的矩形大口的一端向下,同时将没有细长塑料卡销的那个面对着你的眼睛,从左边第一个小镀金片开始依次是第1 脚、第2 脚、…、第8 脚。

11.jpg


以太网 10/100Base-T 接口:

Pin Name Description

1 TX+ Tranceive Data+ (发信号+)

2 TX- Tranceive Data- (发信号-)

3 RX+ Receive Data+ (收信号+)

4 n/c Not connected (空脚)

5 n/c Not connected (空脚)

6 RX- Receive Data- (收信号-)

7 n/c Not connected (空脚)

8 n/c Not connected (空脚)

以太网 100Base-T4 接口:

Pin Name Description

1 TX_D1+ Tranceive Data+

2 TX_D1- Tranceive Data-

3 RX_D2+ Receive Data+

4 BI_D3+ Bi-directional Data+

5 BI_D3- Bi-directional Data-

6 RX_D2- Receive Data-

7 BI_D4+ Bi-directional Data+

8 BI_D4- Bi-directional Data-

1 white/orange

2 orange/white

3 white/green

4 blue/white

5 white/blue

6 green/white

7 white/brown

8 brown/white

注:RJ45接口采用差分传输方式,tx+、tx-是一对双绞线,拧在一起可以减少干扰。

12.jpg


以往,PC与智能设备通讯多借助RS232、RS485、以太网等方式,主要取决于设备的接口规范。但RS232、RS485只能代表通讯的物理介质层和链路层,如果要实现数据的双向访问,就必须自己编写通讯应用程序,但这种程序多数都不能符合ISO/OSI的规范,只能实现较单一的功能,适用于单一设备类型,程序不具备通用性。

13.jpg


在RS232或RS485设备联成的设备网中,如果设备数量超过2台,就必须使用RS485做通讯介质,RS485网的设备间要想互通信息只有通过“主(Master)”设备中转才能实现,这个主设备通常是PC,而这种设备网中只允许存在一个主设备,其余全部是从(Slave)设备。而现场总线技术是以ISO/OSI模型为基础的,具有完整的软件支持系统,能够解决总线控制、冲突检测、链路维护等问题。现场总线设备自动成网,无主/从设备之分或允许多主存在。在同一个层次上不同厂家的产品可以互换,设备之间具有互操作性。
 
 
 
更多内容请关注:www.imefuture.com

智造家二维码.jpg

 
 
 
来源:微信公众号 工控帮
703 浏览

华为碾压高通,拿下5G时代!

智能科技类 料盘挡板 2016-12-28 13:55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美国时间2016年11月17日凌晨0点45分,在3GPP RAN1 87次会议的5G短码方案讨论中,历经千辛万苦,中国华为公司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最终战胜列强,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最终方案。




核心技术的颠覆!


在此次会议中,华为的对手是以美国公司为首的LDPC和TBCC阵营,在这个美国最有话语权的领域,怎么可能会轻易拱手相让。更何况,这绝定了谁在下一个时代—5G时代,主宰着这一领域!






随着议会的开始,在长码方案竞争中,中国华为以微弱的劣势惜败。一度让我们感觉5G时代又要跟我们插肩而过了!

当会议举行到最关键的时段,也就是最关键的短码之战!争论也异常激烈,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参与其中,关注编码方案的与会者更是爆满,站在一旁关注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具有竞争资格的三家企业,那就是来自美国的LDPC方案,法国的Turbo2.0方案,以及中国华为的 Polar code方案。

最终,支持华为公司的提案的公司达到了59个,以绝对的优势赢下了至关重要的一环,Polar code最终成为控制信道上行和下行的编码方案。而数据信道的上行和下行短码方案则归属高通LDPC码。

没有人相信一直霸占着核心技术的高通会被华为打败!就如同没人相信华为会打败爱立信一样!但最终结果宣告了高通统治时代已经结束,中国通讯技术迈入世界顶尖领域!









美国高通独霸的时代宣告结束!


大家都知道,在通讯领域中,国内在通讯领域几乎没有话语权,在2G,3G时代,所有的专利技术,都几乎被高通、爱立信垄断!但一个国家的通讯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从零开始,硬着头皮也要干!从3G时代,中国就已经开始了自主研发,也就是TD-SCDMA,但是技术上的差距,跟别人也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到了4G时代,中国通讯企业慢慢开始有点进步了,TD-LTE技术的突破,使得中国通信技术第一次在世界上有了话语权!但是差距是硬伤,虽然规模已经有了,但是在通信上的核心技术却依旧不能自主研发!依旧依靠引进国外的核心技术,核心长码编码Turbo码和短码咬尾卷积码,都不是中国原创的技术。

编码和调制是无线通信技术中最核心最深奥的部分,被称顶级的通信技术,更体现着一个国家在通信科学基础理论的整体实力。更决定着在通信领域是否拥有最高话语权!

美国高通之所以能横行霸道,是因为高通目前在无线通讯技术领域的实力非常的强大,全世界在这一领域的公司都惧怕高通,特别是国产厂商几乎都要看其脸色。今天,他高兴了给你专利用!明天不高兴了,控告你侵权,索取额外专利费的事情时常发生!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讯技术更是重中之重!这也刺激了中国企业励志改变这一格局的决心!华为、中信、这些企业的崛起,也肩负了起攻城拔寨的责任!从零开始,错过了,2G、3G、4G时代,5G时代势必要掀翻国外巨头!

今天,华为终于在核心技术上突破了高通垄断的局面!这也是中国通信核心技术第一次占领至高点!这是中国通讯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笔,也是中国通讯从跟随、到基本持平、到今天成为领导者的重要时刻!不破楼兰誓不还,中国的华为做到了!他们用努力颠覆了高通的霸局!也告诉世界,核心技术不再是西方列强的霸权!






不仅仅在通讯领域开始颠覆!在另一领域,手机芯片上的话语权,同样华为麒麟960的出现也替代了高通骁龙821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最好的芯片!高通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最有权威的两个领域,一年之内被同一家中国企业华为接连打破!这个中国企业再一次让世界感到可怕!他在通讯界全球第一,又在手机界全球第三,而更可怕的是,他吹过的牛,都变成了现实!

从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通讯设备运营商开始的那一刻!就宣告了华为传奇的正式开启!如今超越高通再次见证华为的伟大、而下一个目标就是手机领域的三星、苹果。华为的成功,只是中国科技企业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一个缩影! 而我们即将见证更多的颠覆和传奇!




工信部发布2017年24个5G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


2016年11月14日,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年度课题申报的通知》,其中,有两大项目,而项目一即是:5G研发。另外,2017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中的5G研发项目,总数达到了24个之多!

5G整体研发进程加快,进入到技术标准研究及研发试验的关键阶段。我国于2016年初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支撑5G标准研制。



下文是我国2017年24个5G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具体内容:


一、2017年24个5G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总体情况

2017年度,5G研发项目聚焦在5G技术研发与标准化、5G设备样机研发及试验、知识产权等总体研究方向,为推动国际标准化奠定基础。主要包括下面这三个部分:5G无线技术、5G网络与业务、5G关键设备(仪表等)模块及平台。

(1)2017年5G无线技术领域的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开展5G系统样机、终端芯片样片研发;进行组网技术研发与标准化,包括5G多接入融合组网、无线接入与回传一体化、高低频融合组网等。

(2)2017年5G网络与业务领域的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进行网络关键技术与标准化,包括网络切片、新型移动性管理、网络边缘计算、前传与回传技术、无线网络虚拟化;开展5G网络安全总体架构与标准化、5G与信息中心网络融合技术研发等。

(3)2017年5G关键设备(仪表等)模块及平台领域的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大规模信道模拟器和终端模拟器等仪表开发;支持5G终端功放芯片样片研发、5G技术研发试验测试系统、知识产权战略及专利评估等。




二、2017年9个“5G无线技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具体情况


1、课题1:增强移动宽带5G系统概念样机研发

将面向ITU性能需求,在统一系统框架下,设计满足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的优化技术方案,开展5G概念样机研发与测试验证,推动5G国际标准的制定,支撑5G试验的顺利开展。

上述的增强移动宽带场景为面向低频段,支持3400-3600MHz频段,系统带宽为200MHz,实现小区平均频谱效率>10bps/Hz/Cell,用户体验速率>100Mbps,单小区峰值速率10Gbps。


2、课题2:低时延高可靠5G系统概念样机研发

将面向ITU性能需求,在统一系统框架下,设计满足低时延高可靠场景的优化技术方案,开展5G概念样机研发与测试验证,推动5G国际标准的制定,支撑5G试验的顺利开展。

上述的低时延高可靠场景为面向低频段,支持3400-3600MHz频段,满足空口时延<1ms;端到端时延<10ms要求。


3、课题3:低功耗大连接5G系统概念样机研发

将面向ITU性能需求,在统一系统框架下,设计满足低功耗大连接场景的优化技术方案,开展5G概念样机研发与测试验证,推动5G国际标准的制定,支撑5G试验的顺利开展。

上述的低功耗大连接场景为面向低频段,支持3400-3600MHz频段,支持系统连接能力>100万连接/平方千米,支持终端超低功耗(最大耦合损耗164dB时,完成单次200byte数据传输能耗小于3.5J,休眠状态下漏电流小于5微A)。


4、课题4:增强移动宽带5G终端芯片原型平台研发

针对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终端侧需提供灵活可重配置能力去实现软件可定义空口,开发基于新型架构的5G终端芯片核心模块,验证5G关键技术及终端芯片新型架构,为后续5G芯片研发产业化奠定基础。

平台应具备单载波或载波聚合支持200MHz带宽能力,3.4GHz-3.6GHz频段支持能力,至少配备4个端口,单端口具备Gbps级别峰值能力;基带硬件平台可基于SoC或FPGA或两者混合等架构,射频硬件平台基于RFIC,平台具备满足增强移动宽带应用场景极限指标支持能力。


5、课题5::低时延高可靠5G终端芯片原型平台研发

针对低时延高可靠物联网应用场景,终端应具备灵活可重配置能力,以实现软件可定义空口,需要开发基于新型架构的5G终端芯片核心模块,验证5G关键技术及终端芯片新型架构,为后续5G芯片研发产业化奠定基础。

平台应具备单载波或载波聚合支持200MHz带宽能力,3.4GHz-3.6GHz频段支持能力,单端口具备Gbps级别峰值能力及至少配备2端口;基带硬件平台可基于SoC或FPGA或两者混合等架构,射频硬件平台基于RFIC,平台具备满足低时延高可靠应用场景极限指标支持能力。


6、课题6::低功耗大连接5G终端芯片原型平台研发

针对低功耗大连接场景,终端应具备灵活可重配置能力,以实现软件可定义空口,需要开发基于新型架构的5G终端芯片核心模块,验证5G关键技术及终端芯片新型架构,为后续5G芯片研发产业化奠定基础。

平台应具备单载波或载波聚合支持200MHz带宽能力,3.4GHz-3.6GHz频段支持能力,单端口具备Gbps级别峰值能力及至少配备2端口;基带硬件平台可基于SoC或FPGA或两者混合等架构,射频硬件平台基于RFIC。


7、课题7:5G多接入融合组网技术研发、标准化与验证

针对5G无线网络存在的多网络、多接入技术共存的网络特性,设计高效的支持多种无线技术协同的网络架构,研究支持该架构的关键技术和算法,并进行测试验证。

研究支持5G网络中多种无线技术在无线侧融合与协同的网络架构;研究5G多接入技术融合的关键技术;研究5G多接入技术融合的公共无线资源管理、业务连续性保障、业务QoS与资源匹配关系等关键算法;构建可以验证上述关键技术与算法的外场测试环境,对相关架构和关键技术进行测试验证,解决5G多接入技术融合的基础性问题。


8、课题8:5G无线接入与回传一体化研发、标准化

通过对5G无线接入和回传链路的技术方案及资源使用方式进行联合设计,同时将接入和回传系统从技术、标准到形态上融合成一套系统可以大大减少设备体积及功耗,降低系统部署成本,有利于密集组网和高频通信系统的快速商用推广。

研究接入与回传的统一空口和协议(包含波形、多址及帧结构等)设计,推动国际标准化,研究接入与回传联合资源分配技术。完成接入回传一体化完整系统方案(峰值频谱效率不低于5.0bps/Hz,支持LOS和NLOS回传方式)等。


9、课题9:5G高低频融合组网研发、标准化与验证

研究5G高低频融合组网的关键技术,形成高低频混合组网技术方案,进行样机开发及测试验证,支撑标准研制。




三、2017年7个“5G网络与业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具体情况


1、课题1:5G网络切片技术研发、标准化与验证

需要突破端到端网络切片的资源管理、编排和部署等关键技术,并完成典型场景下的系统验证。

针对接入网和核心网开展端到端网络切片技术研究,提出完整的端到端网络切片系统模型和关键技术,实现网络切片的功能差异化定制、编排和自动化部署,以及灵活的切片资源管理,并完成典型场景下的系统验证。


2、课题2:5G新型移动性管理技术研发、标准化和验证

研究基于业务需求的5G新型移动性管理架构和关键技术解决方案,开发5G新型移动性管理技术验证原型系统。

研究新型移动性管理技术和按需移动性管理技术。研制5G网络原型系统1套。


3、课题3:5G网络边缘计算技术研发、标准化与验证

研究5G网络边缘计算技术的技术需求、系统架构、部署方案和关键技术;研发基于虚拟化平台的MEC网络设备;并针对5G典型应用场景,开展MEC对网络运营以及业务性能提升等方面的系统测试和评估。


4、课题4:5G前传及回传接口研发与验证

突破5G高效前传接口、无线与光融合、大容量协同光传输组网等关键技术,提出完整的5G大容量、低时延前传及回传技术解决方案,完成5G前传及回传接口的开放性(标准化)评估,研制试验系统并完成测试验证。


5、课题5:5G无线接入网虚拟化技术研发与验证

开展无线接入网功能虚拟化关键技术方案的研究,原型机样机开发并完成试验网络建设,验证无线接入网功能虚拟化及可编排性带来的弹性伸缩覆盖能力。


6、课题6:5G安全总体架构研究与标准化

深入分析5G不同应用场景和多安全等级等不同业务需求,针对5G无线接入安全、网络安全、业务安全进行需求分析,提出5G安全总体架构、安全机制及5G网络合法监听等技术方案,针对新技术的引入和基础设施平台的部署等导致的安全风险进行研究,开展5G安全关键技术评估与验证。


7、课题7:5G与信息中心网络融合技术研发

重点开展5G与信息中心网络融合的网络架构、新型编址与路由、标识与地址分离、网络虚拟化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构建ICN网络试验平台,完成关键技术验证和评估。




四、2017年7个“5G关键设备(仪表等)模块及平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具体情况


1、课题1:5G大规模天线信道模拟器研发与验证

面向5G大规模天线技术及产品测试,研发宽带大规模天线信道模拟器(工作频率支持400MHz至76GHz;工作频点及带宽灵活可调),研究并推动大规模天线信道建模标准化,完成与系统厂商的互操作测试。


2、课题2:增强移动宽带5G终端模拟器研发

面向5G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发阶段的测试需求,开发满足5G增强移动宽带场景技术需求的终端模拟器,完成5G终端物理层和高层协议模拟,可灵活地实现终端侧的空口技术方案,配合系统设备厂商完成5G技术研发试验,推动5G新空口标准化。

射频指标要求:面向6GHz以下低频段,工作频率支持400MHz至6GHz,单个终端带宽不低于100MHz,射频输入范围大于60dB(-25dBm至-85dBm),射频输出范围大于80dB,射频输出电平分辨率0.1dB,EVM小于-42dBm(OFDMA,100MHz带宽),输出底噪小于-102dBm/MHz;面向6GHz以上高频段,工作频率支持6GHz至76GHz相关5G波段(至少包括24.25-30GHz、37-43.5GHz、66-76GHz等频段之一),单个终端带宽不低于200MHz,射频输入范围大于60dB (-25dBm至-85dBm),射频输出范围大于80dB,射频输出电平分辨率0.1dB,EVM小于-42dBm(OFDMA,200MHz带宽),输出底噪小于-102dBm/MHz。


3、课题3:移动物联5G终端模拟器研发

面向5G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发阶段的测试需求,开发满足5G移动物联技术需求的终端模拟器,完成5G终端物理层和高层协议模拟,可灵活地实现终端侧的空口技术方案,配合系统设备厂商完成5G技术研发试验,推动5G新空口标准化。

射频指标要求:工作频率支持400MHz至6GHz,射频输入范围大于60dB(-25 dBm至-85dBm),射频输出范围大于80dB,射频输出电平分辨率0.1dB,EVM小于-42dBm(OFDMA,100MHz带宽),输出底噪小于-102dBm/MHz。


4、课题4:3.5GHz频段5G终端功放芯片样片研发

基于5G低功耗高速率应用需求,研发6GHz以下频段5G终端高效率高线性功率放大器芯片试验样片,解决芯片效率和线性优化等关键技术问题。研发满足5G需求的3.4-3.6GHz终端功率放大器样片芯片。


5、课题5:20-30GHz频段5G终端功放芯片样片研发

基于5G低功耗高速率应用需求,研发工作在20-30GHz重点频段的5G终端高效率高线性功率放大器芯片试验样片,解决芯片效率和线性优化等关键技术问题。研发满足5G需求的24.25-30GHz频段终端功率放大器样片芯片。


6、课题6:5G技术研发试验测试系统

构建5G技术研发试验测试系统,重点开展技术方案验证和系统及组网验证测试,验证5G技术方案与概念样机性能,针对5G低频和高频重点频段开展兼容性测试。开展3.4-3.6GHz频段5G系统与其他系统间的兼容性测试以及6GHz以上重点频段的5G系统特性研究和兼容性评估。


7、课题7:5G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及专利评估数据库

针对5G发展的新形势,研究5G知识产权战略和5G关键技术知识产权风险,评估5G标准必要专利,研究5G标准相关开源协议知识产权风险,建立5G专利信息数据库和预警平台;建设5G专利质量评估平台,研究5G专利协同运用和联合运营机制,开展专项三5G课题知识产权质量评估。
 
 
来源:互联网热点
 
 
 
 
 
 
更多内容请关注:www.imefuture.com
 
5G时代,中国将彻底终结美国霸权!wifi和互联网也面临消失!
人工智能只是冰山一角,15个新科技将在2017年大爆发!
关于智能机器人的一种完整解决方案
 
智造家 查看全部
2.1_.jpg

美国时间2016年11月17日凌晨0点45分,在3GPP RAN1 87次会议的5G短码方案讨论中,历经千辛万苦,中国华为公司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最终战胜列强,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最终方案。




核心技术的颠覆!


在此次会议中,华为的对手是以美国公司为首的LDPC和TBCC阵营,在这个美国最有话语权的领域,怎么可能会轻易拱手相让。更何况,这绝定了谁在下一个时代—5G时代,主宰着这一领域!

2.2_.JPG


随着议会的开始,在长码方案竞争中,中国华为以微弱的劣势惜败。一度让我们感觉5G时代又要跟我们插肩而过了!

当会议举行到最关键的时段,也就是最关键的短码之战!争论也异常激烈,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参与其中,关注编码方案的与会者更是爆满,站在一旁关注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具有竞争资格的三家企业,那就是来自美国的LDPC方案,法国的Turbo2.0方案,以及中国华为的 Polar code方案。

最终,支持华为公司的提案的公司达到了59个,以绝对的优势赢下了至关重要的一环,Polar code最终成为控制信道上行和下行的编码方案。而数据信道的上行和下行短码方案则归属高通LDPC码。

没有人相信一直霸占着核心技术的高通会被华为打败!就如同没人相信华为会打败爱立信一样!但最终结果宣告了高通统治时代已经结束,中国通讯技术迈入世界顶尖领域!

2.3_.JPG





美国高通独霸的时代宣告结束!


大家都知道,在通讯领域中,国内在通讯领域几乎没有话语权,在2G,3G时代,所有的专利技术,都几乎被高通、爱立信垄断!但一个国家的通讯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从零开始,硬着头皮也要干!从3G时代,中国就已经开始了自主研发,也就是TD-SCDMA,但是技术上的差距,跟别人也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到了4G时代,中国通讯企业慢慢开始有点进步了,TD-LTE技术的突破,使得中国通信技术第一次在世界上有了话语权!但是差距是硬伤,虽然规模已经有了,但是在通信上的核心技术却依旧不能自主研发!依旧依靠引进国外的核心技术,核心长码编码Turbo码和短码咬尾卷积码,都不是中国原创的技术。

编码和调制是无线通信技术中最核心最深奥的部分,被称顶级的通信技术,更体现着一个国家在通信科学基础理论的整体实力。更决定着在通信领域是否拥有最高话语权!

美国高通之所以能横行霸道,是因为高通目前在无线通讯技术领域的实力非常的强大,全世界在这一领域的公司都惧怕高通,特别是国产厂商几乎都要看其脸色。今天,他高兴了给你专利用!明天不高兴了,控告你侵权,索取额外专利费的事情时常发生!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讯技术更是重中之重!这也刺激了中国企业励志改变这一格局的决心!华为、中信、这些企业的崛起,也肩负了起攻城拔寨的责任!从零开始,错过了,2G、3G、4G时代,5G时代势必要掀翻国外巨头!

今天,华为终于在核心技术上突破了高通垄断的局面!这也是中国通信核心技术第一次占领至高点!这是中国通讯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笔,也是中国通讯从跟随、到基本持平、到今天成为领导者的重要时刻!不破楼兰誓不还,中国的华为做到了!他们用努力颠覆了高通的霸局!也告诉世界,核心技术不再是西方列强的霸权!

2.4_.JPG


不仅仅在通讯领域开始颠覆!在另一领域,手机芯片上的话语权,同样华为麒麟960的出现也替代了高通骁龙821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最好的芯片!高通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最有权威的两个领域,一年之内被同一家中国企业华为接连打破!这个中国企业再一次让世界感到可怕!他在通讯界全球第一,又在手机界全球第三,而更可怕的是,他吹过的牛,都变成了现实!

从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通讯设备运营商开始的那一刻!就宣告了华为传奇的正式开启!如今超越高通再次见证华为的伟大、而下一个目标就是手机领域的三星、苹果。华为的成功,只是中国科技企业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一个缩影! 而我们即将见证更多的颠覆和传奇!




工信部发布2017年24个5G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


2016年11月14日,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年度课题申报的通知》,其中,有两大项目,而项目一即是:5G研发。另外,2017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中的5G研发项目,总数达到了24个之多!

5G整体研发进程加快,进入到技术标准研究及研发试验的关键阶段。我国于2016年初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支撑5G标准研制。



下文是我国2017年24个5G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具体内容:


一、2017年24个5G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总体情况

2017年度,5G研发项目聚焦在5G技术研发与标准化、5G设备样机研发及试验、知识产权等总体研究方向,为推动国际标准化奠定基础。主要包括下面这三个部分:5G无线技术、5G网络与业务、5G关键设备(仪表等)模块及平台。

(1)2017年5G无线技术领域的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开展5G系统样机、终端芯片样片研发;进行组网技术研发与标准化,包括5G多接入融合组网、无线接入与回传一体化、高低频融合组网等。

(2)2017年5G网络与业务领域的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进行网络关键技术与标准化,包括网络切片、新型移动性管理、网络边缘计算、前传与回传技术、无线网络虚拟化;开展5G网络安全总体架构与标准化、5G与信息中心网络融合技术研发等。

(3)2017年5G关键设备(仪表等)模块及平台领域的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大规模信道模拟器和终端模拟器等仪表开发;支持5G终端功放芯片样片研发、5G技术研发试验测试系统、知识产权战略及专利评估等。




二、2017年9个“5G无线技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具体情况


1、课题1:增强移动宽带5G系统概念样机研发


将面向ITU性能需求,在统一系统框架下,设计满足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的优化技术方案,开展5G概念样机研发与测试验证,推动5G国际标准的制定,支撑5G试验的顺利开展。

上述的增强移动宽带场景为面向低频段,支持3400-3600MHz频段,系统带宽为200MHz,实现小区平均频谱效率>10bps/Hz/Cell,用户体验速率>100Mbps,单小区峰值速率10Gbps。


2、课题2:低时延高可靠5G系统概念样机研发

将面向ITU性能需求,在统一系统框架下,设计满足低时延高可靠场景的优化技术方案,开展5G概念样机研发与测试验证,推动5G国际标准的制定,支撑5G试验的顺利开展。

上述的低时延高可靠场景为面向低频段,支持3400-3600MHz频段,满足空口时延<1ms;端到端时延<10ms要求。


3、课题3:低功耗大连接5G系统概念样机研发

将面向ITU性能需求,在统一系统框架下,设计满足低功耗大连接场景的优化技术方案,开展5G概念样机研发与测试验证,推动5G国际标准的制定,支撑5G试验的顺利开展。

上述的低功耗大连接场景为面向低频段,支持3400-3600MHz频段,支持系统连接能力>100万连接/平方千米,支持终端超低功耗(最大耦合损耗164dB时,完成单次200byte数据传输能耗小于3.5J,休眠状态下漏电流小于5微A)。


4、课题4:增强移动宽带5G终端芯片原型平台研发

针对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终端侧需提供灵活可重配置能力去实现软件可定义空口,开发基于新型架构的5G终端芯片核心模块,验证5G关键技术及终端芯片新型架构,为后续5G芯片研发产业化奠定基础。

平台应具备单载波或载波聚合支持200MHz带宽能力,3.4GHz-3.6GHz频段支持能力,至少配备4个端口,单端口具备Gbps级别峰值能力;基带硬件平台可基于SoC或FPGA或两者混合等架构,射频硬件平台基于RFIC,平台具备满足增强移动宽带应用场景极限指标支持能力。


5、课题5::低时延高可靠5G终端芯片原型平台研发

针对低时延高可靠物联网应用场景,终端应具备灵活可重配置能力,以实现软件可定义空口,需要开发基于新型架构的5G终端芯片核心模块,验证5G关键技术及终端芯片新型架构,为后续5G芯片研发产业化奠定基础。

平台应具备单载波或载波聚合支持200MHz带宽能力,3.4GHz-3.6GHz频段支持能力,单端口具备Gbps级别峰值能力及至少配备2端口;基带硬件平台可基于SoC或FPGA或两者混合等架构,射频硬件平台基于RFIC,平台具备满足低时延高可靠应用场景极限指标支持能力。


6、课题6::低功耗大连接5G终端芯片原型平台研发

针对低功耗大连接场景,终端应具备灵活可重配置能力,以实现软件可定义空口,需要开发基于新型架构的5G终端芯片核心模块,验证5G关键技术及终端芯片新型架构,为后续5G芯片研发产业化奠定基础。

平台应具备单载波或载波聚合支持200MHz带宽能力,3.4GHz-3.6GHz频段支持能力,单端口具备Gbps级别峰值能力及至少配备2端口;基带硬件平台可基于SoC或FPGA或两者混合等架构,射频硬件平台基于RFIC。


7、课题7:5G多接入融合组网技术研发、标准化与验证

针对5G无线网络存在的多网络、多接入技术共存的网络特性,设计高效的支持多种无线技术协同的网络架构,研究支持该架构的关键技术和算法,并进行测试验证。

研究支持5G网络中多种无线技术在无线侧融合与协同的网络架构;研究5G多接入技术融合的关键技术;研究5G多接入技术融合的公共无线资源管理、业务连续性保障、业务QoS与资源匹配关系等关键算法;构建可以验证上述关键技术与算法的外场测试环境,对相关架构和关键技术进行测试验证,解决5G多接入技术融合的基础性问题。


8、课题8:5G无线接入与回传一体化研发、标准化

通过对5G无线接入和回传链路的技术方案及资源使用方式进行联合设计,同时将接入和回传系统从技术、标准到形态上融合成一套系统可以大大减少设备体积及功耗,降低系统部署成本,有利于密集组网和高频通信系统的快速商用推广。

研究接入与回传的统一空口和协议(包含波形、多址及帧结构等)设计,推动国际标准化,研究接入与回传联合资源分配技术。完成接入回传一体化完整系统方案(峰值频谱效率不低于5.0bps/Hz,支持LOS和NLOS回传方式)等。


9、课题9:5G高低频融合组网研发、标准化与验证

研究5G高低频融合组网的关键技术,形成高低频混合组网技术方案,进行样机开发及测试验证,支撑标准研制。




三、2017年7个“5G网络与业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具体情况


1、课题1:5G网络切片技术研发、标准化与验证


需要突破端到端网络切片的资源管理、编排和部署等关键技术,并完成典型场景下的系统验证。

针对接入网和核心网开展端到端网络切片技术研究,提出完整的端到端网络切片系统模型和关键技术,实现网络切片的功能差异化定制、编排和自动化部署,以及灵活的切片资源管理,并完成典型场景下的系统验证。


2、课题2:5G新型移动性管理技术研发、标准化和验证

研究基于业务需求的5G新型移动性管理架构和关键技术解决方案,开发5G新型移动性管理技术验证原型系统。

研究新型移动性管理技术和按需移动性管理技术。研制5G网络原型系统1套。


3、课题3:5G网络边缘计算技术研发、标准化与验证

研究5G网络边缘计算技术的技术需求、系统架构、部署方案和关键技术;研发基于虚拟化平台的MEC网络设备;并针对5G典型应用场景,开展MEC对网络运营以及业务性能提升等方面的系统测试和评估。


4、课题4:5G前传及回传接口研发与验证

突破5G高效前传接口、无线与光融合、大容量协同光传输组网等关键技术,提出完整的5G大容量、低时延前传及回传技术解决方案,完成5G前传及回传接口的开放性(标准化)评估,研制试验系统并完成测试验证。


5、课题5:5G无线接入网虚拟化技术研发与验证

开展无线接入网功能虚拟化关键技术方案的研究,原型机样机开发并完成试验网络建设,验证无线接入网功能虚拟化及可编排性带来的弹性伸缩覆盖能力。


6、课题6:5G安全总体架构研究与标准化

深入分析5G不同应用场景和多安全等级等不同业务需求,针对5G无线接入安全、网络安全、业务安全进行需求分析,提出5G安全总体架构、安全机制及5G网络合法监听等技术方案,针对新技术的引入和基础设施平台的部署等导致的安全风险进行研究,开展5G安全关键技术评估与验证。


7、课题7:5G与信息中心网络融合技术研发

重点开展5G与信息中心网络融合的网络架构、新型编址与路由、标识与地址分离、网络虚拟化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构建ICN网络试验平台,完成关键技术验证和评估。




四、2017年7个“5G关键设备(仪表等)模块及平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具体情况


1、课题1:5G大规模天线信道模拟器研发与验证


面向5G大规模天线技术及产品测试,研发宽带大规模天线信道模拟器(工作频率支持400MHz至76GHz;工作频点及带宽灵活可调),研究并推动大规模天线信道建模标准化,完成与系统厂商的互操作测试。


2、课题2:增强移动宽带5G终端模拟器研发

面向5G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发阶段的测试需求,开发满足5G增强移动宽带场景技术需求的终端模拟器,完成5G终端物理层和高层协议模拟,可灵活地实现终端侧的空口技术方案,配合系统设备厂商完成5G技术研发试验,推动5G新空口标准化。

射频指标要求:面向6GHz以下低频段,工作频率支持400MHz至6GHz,单个终端带宽不低于100MHz,射频输入范围大于60dB(-25dBm至-85dBm),射频输出范围大于80dB,射频输出电平分辨率0.1dB,EVM小于-42dBm(OFDMA,100MHz带宽),输出底噪小于-102dBm/MHz;面向6GHz以上高频段,工作频率支持6GHz至76GHz相关5G波段(至少包括24.25-30GHz、37-43.5GHz、66-76GHz等频段之一),单个终端带宽不低于200MHz,射频输入范围大于60dB (-25dBm至-85dBm),射频输出范围大于80dB,射频输出电平分辨率0.1dB,EVM小于-42dBm(OFDMA,200MHz带宽),输出底噪小于-102dBm/MHz。


3、课题3:移动物联5G终端模拟器研发

面向5G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发阶段的测试需求,开发满足5G移动物联技术需求的终端模拟器,完成5G终端物理层和高层协议模拟,可灵活地实现终端侧的空口技术方案,配合系统设备厂商完成5G技术研发试验,推动5G新空口标准化。

射频指标要求:工作频率支持400MHz至6GHz,射频输入范围大于60dB(-25 dBm至-85dBm),射频输出范围大于80dB,射频输出电平分辨率0.1dB,EVM小于-42dBm(OFDMA,100MHz带宽),输出底噪小于-102dBm/MHz。


4、课题4:3.5GHz频段5G终端功放芯片样片研发

基于5G低功耗高速率应用需求,研发6GHz以下频段5G终端高效率高线性功率放大器芯片试验样片,解决芯片效率和线性优化等关键技术问题。研发满足5G需求的3.4-3.6GHz终端功率放大器样片芯片。


5、课题5:20-30GHz频段5G终端功放芯片样片研发

基于5G低功耗高速率应用需求,研发工作在20-30GHz重点频段的5G终端高效率高线性功率放大器芯片试验样片,解决芯片效率和线性优化等关键技术问题。研发满足5G需求的24.25-30GHz频段终端功率放大器样片芯片。


6、课题6:5G技术研发试验测试系统

构建5G技术研发试验测试系统,重点开展技术方案验证和系统及组网验证测试,验证5G技术方案与概念样机性能,针对5G低频和高频重点频段开展兼容性测试。开展3.4-3.6GHz频段5G系统与其他系统间的兼容性测试以及6GHz以上重点频段的5G系统特性研究和兼容性评估。


7、课题7:5G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及专利评估数据库

针对5G发展的新形势,研究5G知识产权战略和5G关键技术知识产权风险,评估5G标准必要专利,研究5G标准相关开源协议知识产权风险,建立5G专利信息数据库和预警平台;建设5G专利质量评估平台,研究5G专利协同运用和联合运营机制,开展专项三5G课题知识产权质量评估。
 
 
来源:互联网热点
 
 
 
 
 
 
更多内容请关注:www.imefuture.com
 
5G时代,中国将彻底终结美国霸权!wifi和互联网也面临消失!
人工智能只是冰山一角,15个新科技将在2017年大爆发!
关于智能机器人的一种完整解决方案
 
智造家
316 浏览

陕西:汉中打造坚实电力通信传输网络

电气控制类 上海明日之星科技有限公司 2016-12-07 16:08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近日,根据国网公司通信规划管理要求,汉中供电公司信通公司再次梳理了电力通信业务和分阶段建设目标及规划重点等项目,全面完成了汉中公司通信网“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对汉中电力通信网“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深入分析了当前汉中电力通信网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及面临的形势,紧紧围绕汉中公司企业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转变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要求,以汉中电网“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基础,结合各专项规划,对规划水平年电力通信业务需求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制定了通信网的发展路线,明确了总体发展目标、四级骨干通信网和配用电通信网的分阶段建设目标及规划重点,提出了相关建设原则和保障措施,对投资估算及成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重大研究课题,对“十三五”期间发展目标进行展望。
 
    本次规划主要实现的目标有三个,一是立足基础,打造坚强可靠的通信通道,实现公司所辖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营业厅、供电所等站点100%电力光纤专网覆盖;二是全面实现汉中电力配电设施的通信全覆盖,实现“三遥”配网设备全部采用光纤通信,其它“二遥”、“一遥”配网设备全部采用公网4G网络进行通信;三是以现有通信网络为基础,合理整合网络资源、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带宽、解除通道传输瓶颈,打造坚实、合理、先进的电力通信传输网络。
  查看全部

 近日,根据国网公司通信规划管理要求,汉中供电公司信通公司再次梳理了电力通信业务和分阶段建设目标及规划重点等项目,全面完成了汉中公司通信网“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对汉中电力通信网“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深入分析了当前汉中电力通信网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及面临的形势,紧紧围绕汉中公司企业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转变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要求,以汉中电网“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基础,结合各专项规划,对规划水平年电力通信业务需求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制定了通信网的发展路线,明确了总体发展目标、四级骨干通信网和配用电通信网的分阶段建设目标及规划重点,提出了相关建设原则和保障措施,对投资估算及成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重大研究课题,对“十三五”期间发展目标进行展望。
 
    本次规划主要实现的目标有三个,一是立足基础,打造坚强可靠的通信通道,实现公司所辖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营业厅、供电所等站点100%电力光纤专网覆盖;二是全面实现汉中电力配电设施的通信全覆盖,实现“三遥”配网设备全部采用光纤通信,其它“二遥”、“一遥”配网设备全部采用公网4G网络进行通信;三是以现有通信网络为基础,合理整合网络资源、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带宽、解除通道传输瓶颈,打造坚实、合理、先进的电力通信传输网络。
 
1172 浏览

全面解析RS232、RS485、RS422、RJ45接口的区别和各自的应用

电气控制类 机器猫 2017-03-17 14:37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RS-232、RS-422与RS-485都是串行数据接口标准,RS-232是PC机与通信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串行接口。RS-232被定义为一种在低速率串行通讯中增加通讯距离的单端标准。RS-232采取不平衡传输方式,即所谓单端通讯,而RJ45接口通常用于数据传输,最常见的应用为网卡接口。






RS-232是为点对点(即只用一对收、发设备)通讯而设计的,其驱动器负载为3~7kΩ。所以RS-232适合本地设备之间的通信。


422与RS-485串行接口标准,RS-422、RS-485与RS-232不一样,数据信号采用差分传输方式,也称作平衡传输,它使用一对双绞线,在早期PC通信中比较常见,RS-422的最大传输距离为4000英尺,最大传输速率为10Mb/s






RS-485与RS-422一样,其最大传输距离约为1219米,最大传输速率为10Mb/s。平衡双绞线的长度与传输速率成反比,在100kb/s速率以下,才可能使用规定最长的电缆长度。只有在很短的距离下才能获得最高速率传输。一般100米长双绞线最大传输速率仅为1Mb/s。


这些异步串行通讯接口都应用于计算机测控系统中,RS232C 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正式布的串行总线标准,也是目前最常用的串行接口标准,用于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数据通讯。RS232C串行接口总线适用于:设备之间的通讯距离不大于15米,传输速率最大为20kB/s。






一个完整的RS232C接口有22根线,采用标准的25芯插头座。RS232C采用逻辑,逻辑“1”:-5V~-15V,逻辑“0”:+5V~+15V


缺点:数据传输速度慢、通讯距离短、未规定校准的连接器、接口处各信号间易产生串扰。






1、RS-232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Electronic Industry Association)制定的一种串行物理接口标准。RS是英文“推荐标准”的缩写,232为标识号,C表示修改次数。RS-232-C总线标准设有25条信号线,包括一个主通道和一个辅助通道,在多数情况下主要使用主通道,对于一般双工通信,仅需几条信号线就可实现,如一条发送线、一条接收线及一条地线。RS-232-C标准规定的数据传输速率为每秒50、75、100、150、300、600、1200、2400、4800、9600、19200波特。RS-232-C标准规定,驱动器允许有2500pF的电容负载,通信距离将受此电容限制,例如,采用150pF/m的通信电缆时,最大通信距离为15m;若每米电缆的电容量减小,通信距离可以增加。传输距离短的另一原因是RS-232属单端信号传送,存在共地噪声和不能抑制共模干扰等问题,因此一般用于20m以内的通信。






RS232通讯的基础知识:RS232通讯又叫串口通讯方式。是指计算机通过RS232国际标准协议用串口连接线和单台设备(控制器)进行通讯的方式。   


通讯距离:9600波特率下建议在13米以内。   


通讯速率(波特率 Baud Rate):缺省常用的是 9600 bps,常见的还有 1200 2400 4800 19200 38400等。波特率越大,传输速度越快,但稳定的传输距离越短,抗干扰能力越差。






2、RS-485总线,在要求通信距离为几十米到上千米时,广泛采用RS-485 串行总线标准。RS-485采用平衡发送和差分接收,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加上总线收发器具有高灵敏度,能检测低至200mV的电压,故传输信号能在千米以外得到恢复。 RS-485采用半双工工作方式,任何时候只能有一点处于发送状态,因此,发送电路须由使能信号加以控制。RS-485用于多点互连时非常方便,可以省掉许多信号线。应用RS-485 可以联网构成分布式系统,其允许最多并联32台驱动器和32台接收器。






RS485通讯的基本知识:RS485和RS232的基本的通讯机理是一致的,他的优点在于弥补了RS232 通讯距离短,不能进行多台设备同时进行联网管理的缺点。   


计算机通过 RS232 RS485转换器,依次连接 多台 485设备(门禁控制器),采用轮询的方式,对总线上的设备轮流进行通讯。   


接线标示是 485+ 485- ,分别对应链接设备(控制器)的 485+ 485-。







3、RS422是双端线传送信号,通过传输线驱动器,把逻辑电平变换成电位差,完成始端的信息怤;通过传输线接收器,把电位差转变成逻辑电平,实现终端的信息接收。总线,RS485和RS422电路原理基本相同,都是以差动方式发送和接受,不需要数字地线。差动工作是同速率条件下传输距离远的根本原因,这正是二者与RS232的根本区别,因为RS232是单端输入输出,双工工作时至少需要数字地线 发送线和接受线三条线(异步传输),还可以加其它控制线完成同步等功能。RS422通过两对双绞线可以全双工工作收发互不影响,而RS485只能半双工工作,发收不能同时进行,但它只需要一对双绞线。RS422和RS485在19kpbs下能传输1200米。用新型收发器线路上可连接台设备。






     S422比RS232传输信号距离长,速度快,传输率最大为10Mbit/s,在此速率下电缆允许长度为120米,如果采用较低传输速率,如9000波特率时,最大距离可达1200米。


RRS422每个通道要用二条信号线,如果一条是逻辑“1”状态,另一条为逻辑“0”。电路由发送器、平衡连接电缆、电缆终端负载、接收器几部分组成。在电路中规定只许有一个发送器,可有多个接收器,因此通常采用点对点通讯方式。


RS422通讯基础知识:他的通讯原理和RS485类似,区别在于他的总线是两组双绞线(4根线),分别标示为R+ R- T+ T- .缺点是布线成本高,容易搞错。现在用得比较少。







4、RJ45是各种不同接头的一种类型(例如:RJ11也是接头的一种类型,不过它是电话上用的);RJ45头跟据线的排序不同的法有两种,一种是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另一种是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因此使用RJ45接头的线也有两种即:直通线、交叉线。RJ45 型网线插头又称水晶头,共有八芯做成,广泛应用于局域网和 ADSL 宽带上网用户的网络设备间网线(称作五类线或双绞线)的连接。在具体应用时,RJ45 型插头和网线有两种连接方法(线序),RJ45 型网线插头引脚号的识别方法是:手拿插头,有 8 个小镀金片的一端向上,有网线装入的矩形大口的一端向下,同时将没有细长塑料卡销的那个面对着你的眼睛,从左边第一个小镀金片开始依次是第1 脚、第2 脚、…、第8 脚。






以太网 10/100Base-T 接口:

Pin Name Description

1 TX+ Tranceive Data+ (发信号+)

2 TX- Tranceive Data- (发信号-)

3 RX+ Receive Data+ (收信号+)

4 n/c Not connected (空脚)

5 n/c Not connected (空脚)

6 RX- Receive Data- (收信号-)

7 n/c Not connected (空脚)

8 n/c Not connected (空脚)

以太网 100Base-T4 接口:

Pin Name Description

1 TX_D1+ Tranceive Data+

2 TX_D1- Tranceive Data-

3 RX_D2+ Receive Data+

4 BI_D3+ Bi-directional Data+

5 BI_D3- Bi-directional Data-

6 RX_D2- Receive Data-

7 BI_D4+ Bi-directional Data+

8 BI_D4- Bi-directional Data-

1 white/orange

2 orange/white

3 white/green

4 blue/white

5 white/blue

6 green/white

7 white/brown

8 brown/white

注:RJ45接口采用差分传输方式,tx+、tx-是一对双绞线,拧在一起可以减少干扰。






以往,PC与智能设备通讯多借助RS232、RS485、以太网等方式,主要取决于设备的接口规范。但RS232、RS485只能代表通讯的物理介质层和链路层,如果要实现数据的双向访问,就必须自己编写通讯应用程序,但这种程序多数都不能符合ISO/OSI的规范,只能实现较单一的功能,适用于单一设备类型,程序不具备通用性。






在RS232或RS485设备联成的设备网中,如果设备数量超过2台,就必须使用RS485做通讯介质,RS485网的设备间要想互通信息只有通过“主(Master)”设备中转才能实现,这个主设备通常是PC,而这种设备网中只允许存在一个主设备,其余全部是从(Slave)设备。而现场总线技术是以ISO/OSI模型为基础的,具有完整的软件支持系统,能够解决总线控制、冲突检测、链路维护等问题。现场总线设备自动成网,无主/从设备之分或允许多主存在。在同一个层次上不同厂家的产品可以互换,设备之间具有互操作性。
 
 
 
更多内容请关注:www.imefuture.com





 
 
 
来源:微信公众号 工控帮 查看全部
RS-232、RS-422与RS-485都是串行数据接口标准,RS-232是PC机与通信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串行接口。RS-232被定义为一种在低速率串行通讯中增加通讯距离的单端标准。RS-232采取不平衡传输方式,即所谓单端通讯,而RJ45接口通常用于数据传输,最常见的应用为网卡接口。

1.jpg


RS-232是为点对点(即只用一对收、发设备)通讯而设计的,其驱动器负载为3~7kΩ。所以RS-232适合本地设备之间的通信。


422与RS-485串行接口标准,RS-422、RS-485与RS-232不一样,数据信号采用差分传输方式,也称作平衡传输,它使用一对双绞线,在早期PC通信中比较常见,RS-422的最大传输距离为4000英尺,最大传输速率为10Mb/s

2.jpg


RS-485与RS-422一样,其最大传输距离约为1219米,最大传输速率为10Mb/s。平衡双绞线的长度与传输速率成反比,在100kb/s速率以下,才可能使用规定最长的电缆长度。只有在很短的距离下才能获得最高速率传输。一般100米长双绞线最大传输速率仅为1Mb/s。


这些异步串行通讯接口都应用于计算机测控系统中,RS232C 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正式布的串行总线标准,也是目前最常用的串行接口标准,用于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数据通讯。RS232C串行接口总线适用于:设备之间的通讯距离不大于15米,传输速率最大为20kB/s。

3.jpg


一个完整的RS232C接口有22根线,采用标准的25芯插头座。RS232C采用逻辑,逻辑“1”:-5V~-15V,逻辑“0”:+5V~+15V


缺点:数据传输速度慢、通讯距离短、未规定校准的连接器、接口处各信号间易产生串扰。

4.jpg


1、RS-232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Electronic Industry Association)制定的一种串行物理接口标准。RS是英文“推荐标准”的缩写,232为标识号,C表示修改次数。RS-232-C总线标准设有25条信号线,包括一个主通道和一个辅助通道,在多数情况下主要使用主通道,对于一般双工通信,仅需几条信号线就可实现,如一条发送线、一条接收线及一条地线。RS-232-C标准规定的数据传输速率为每秒50、75、100、150、300、600、1200、2400、4800、9600、19200波特。RS-232-C标准规定,驱动器允许有2500pF的电容负载,通信距离将受此电容限制,例如,采用150pF/m的通信电缆时,最大通信距离为15m;若每米电缆的电容量减小,通信距离可以增加。传输距离短的另一原因是RS-232属单端信号传送,存在共地噪声和不能抑制共模干扰等问题,因此一般用于20m以内的通信。

5.jpg


RS232通讯的基础知识:RS232通讯又叫串口通讯方式。是指计算机通过RS232国际标准协议用串口连接线和单台设备(控制器)进行通讯的方式。   


通讯距离:9600波特率下建议在13米以内。   


通讯速率(波特率 Baud Rate):缺省常用的是 9600 bps,常见的还有 1200 2400 4800 19200 38400等。波特率越大,传输速度越快,但稳定的传输距离越短,抗干扰能力越差。

6.jpg


2、RS-485总线,在要求通信距离为几十米到上千米时,广泛采用RS-485 串行总线标准。RS-485采用平衡发送和差分接收,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加上总线收发器具有高灵敏度,能检测低至200mV的电压,故传输信号能在千米以外得到恢复。 RS-485采用半双工工作方式,任何时候只能有一点处于发送状态,因此,发送电路须由使能信号加以控制。RS-485用于多点互连时非常方便,可以省掉许多信号线。应用RS-485 可以联网构成分布式系统,其允许最多并联32台驱动器和32台接收器。

7.jpg


RS485通讯的基本知识:RS485和RS232的基本的通讯机理是一致的,他的优点在于弥补了RS232 通讯距离短,不能进行多台设备同时进行联网管理的缺点。   


计算机通过 RS232 RS485转换器,依次连接 多台 485设备(门禁控制器),采用轮询的方式,对总线上的设备轮流进行通讯。   


接线标示是 485+ 485- ,分别对应链接设备(控制器)的 485+ 485-。

8.jpg



3、RS422是双端线传送信号,通过传输线驱动器,把逻辑电平变换成电位差,完成始端的信息怤;通过传输线接收器,把电位差转变成逻辑电平,实现终端的信息接收。总线,RS485和RS422电路原理基本相同,都是以差动方式发送和接受,不需要数字地线。差动工作是同速率条件下传输距离远的根本原因,这正是二者与RS232的根本区别,因为RS232是单端输入输出,双工工作时至少需要数字地线 发送线和接受线三条线(异步传输),还可以加其它控制线完成同步等功能。RS422通过两对双绞线可以全双工工作收发互不影响,而RS485只能半双工工作,发收不能同时进行,但它只需要一对双绞线。RS422和RS485在19kpbs下能传输1200米。用新型收发器线路上可连接台设备。

12.jpg


     S422比RS232传输信号距离长,速度快,传输率最大为10Mbit/s,在此速率下电缆允许长度为120米,如果采用较低传输速率,如9000波特率时,最大距离可达1200米。


RRS422每个通道要用二条信号线,如果一条是逻辑“1”状态,另一条为逻辑“0”。电路由发送器、平衡连接电缆、电缆终端负载、接收器几部分组成。在电路中规定只许有一个发送器,可有多个接收器,因此通常采用点对点通讯方式。


RS422通讯基础知识:他的通讯原理和RS485类似,区别在于他的总线是两组双绞线(4根线),分别标示为R+ R- T+ T- .缺点是布线成本高,容易搞错。现在用得比较少。

10.jpg



4、RJ45是各种不同接头的一种类型(例如:RJ11也是接头的一种类型,不过它是电话上用的);RJ45头跟据线的排序不同的法有两种,一种是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另一种是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因此使用RJ45接头的线也有两种即:直通线、交叉线。RJ45 型网线插头又称水晶头,共有八芯做成,广泛应用于局域网和 ADSL 宽带上网用户的网络设备间网线(称作五类线或双绞线)的连接。在具体应用时,RJ45 型插头和网线有两种连接方法(线序),RJ45 型网线插头引脚号的识别方法是:手拿插头,有 8 个小镀金片的一端向上,有网线装入的矩形大口的一端向下,同时将没有细长塑料卡销的那个面对着你的眼睛,从左边第一个小镀金片开始依次是第1 脚、第2 脚、…、第8 脚。

11.jpg


以太网 10/100Base-T 接口:

Pin Name Description

1 TX+ Tranceive Data+ (发信号+)

2 TX- Tranceive Data- (发信号-)

3 RX+ Receive Data+ (收信号+)

4 n/c Not connected (空脚)

5 n/c Not connected (空脚)

6 RX- Receive Data- (收信号-)

7 n/c Not connected (空脚)

8 n/c Not connected (空脚)

以太网 100Base-T4 接口:

Pin Name Description

1 TX_D1+ Tranceive Data+

2 TX_D1- Tranceive Data-

3 RX_D2+ Receive Data+

4 BI_D3+ Bi-directional Data+

5 BI_D3- Bi-directional Data-

6 RX_D2- Receive Data-

7 BI_D4+ Bi-directional Data+

8 BI_D4- Bi-directional Data-

1 white/orange

2 orange/white

3 white/green

4 blue/white

5 white/blue

6 green/white

7 white/brown

8 brown/white

注:RJ45接口采用差分传输方式,tx+、tx-是一对双绞线,拧在一起可以减少干扰。

12.jpg


以往,PC与智能设备通讯多借助RS232、RS485、以太网等方式,主要取决于设备的接口规范。但RS232、RS485只能代表通讯的物理介质层和链路层,如果要实现数据的双向访问,就必须自己编写通讯应用程序,但这种程序多数都不能符合ISO/OSI的规范,只能实现较单一的功能,适用于单一设备类型,程序不具备通用性。

13.jpg


在RS232或RS485设备联成的设备网中,如果设备数量超过2台,就必须使用RS485做通讯介质,RS485网的设备间要想互通信息只有通过“主(Master)”设备中转才能实现,这个主设备通常是PC,而这种设备网中只允许存在一个主设备,其余全部是从(Slave)设备。而现场总线技术是以ISO/OSI模型为基础的,具有完整的软件支持系统,能够解决总线控制、冲突检测、链路维护等问题。现场总线设备自动成网,无主/从设备之分或允许多主存在。在同一个层次上不同厂家的产品可以互换,设备之间具有互操作性。
 
 
 
更多内容请关注:www.imefuture.com

智造家二维码.jpg

 
 
 
来源:微信公众号 工控帮
703 浏览

华为碾压高通,拿下5G时代!

智能科技类 料盘挡板 2016-12-28 13:55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美国时间2016年11月17日凌晨0点45分,在3GPP RAN1 87次会议的5G短码方案讨论中,历经千辛万苦,中国华为公司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最终战胜列强,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最终方案。




核心技术的颠覆!


在此次会议中,华为的对手是以美国公司为首的LDPC和TBCC阵营,在这个美国最有话语权的领域,怎么可能会轻易拱手相让。更何况,这绝定了谁在下一个时代—5G时代,主宰着这一领域!






随着议会的开始,在长码方案竞争中,中国华为以微弱的劣势惜败。一度让我们感觉5G时代又要跟我们插肩而过了!

当会议举行到最关键的时段,也就是最关键的短码之战!争论也异常激烈,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参与其中,关注编码方案的与会者更是爆满,站在一旁关注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具有竞争资格的三家企业,那就是来自美国的LDPC方案,法国的Turbo2.0方案,以及中国华为的 Polar code方案。

最终,支持华为公司的提案的公司达到了59个,以绝对的优势赢下了至关重要的一环,Polar code最终成为控制信道上行和下行的编码方案。而数据信道的上行和下行短码方案则归属高通LDPC码。

没有人相信一直霸占着核心技术的高通会被华为打败!就如同没人相信华为会打败爱立信一样!但最终结果宣告了高通统治时代已经结束,中国通讯技术迈入世界顶尖领域!









美国高通独霸的时代宣告结束!


大家都知道,在通讯领域中,国内在通讯领域几乎没有话语权,在2G,3G时代,所有的专利技术,都几乎被高通、爱立信垄断!但一个国家的通讯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从零开始,硬着头皮也要干!从3G时代,中国就已经开始了自主研发,也就是TD-SCDMA,但是技术上的差距,跟别人也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到了4G时代,中国通讯企业慢慢开始有点进步了,TD-LTE技术的突破,使得中国通信技术第一次在世界上有了话语权!但是差距是硬伤,虽然规模已经有了,但是在通信上的核心技术却依旧不能自主研发!依旧依靠引进国外的核心技术,核心长码编码Turbo码和短码咬尾卷积码,都不是中国原创的技术。

编码和调制是无线通信技术中最核心最深奥的部分,被称顶级的通信技术,更体现着一个国家在通信科学基础理论的整体实力。更决定着在通信领域是否拥有最高话语权!

美国高通之所以能横行霸道,是因为高通目前在无线通讯技术领域的实力非常的强大,全世界在这一领域的公司都惧怕高通,特别是国产厂商几乎都要看其脸色。今天,他高兴了给你专利用!明天不高兴了,控告你侵权,索取额外专利费的事情时常发生!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讯技术更是重中之重!这也刺激了中国企业励志改变这一格局的决心!华为、中信、这些企业的崛起,也肩负了起攻城拔寨的责任!从零开始,错过了,2G、3G、4G时代,5G时代势必要掀翻国外巨头!

今天,华为终于在核心技术上突破了高通垄断的局面!这也是中国通信核心技术第一次占领至高点!这是中国通讯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笔,也是中国通讯从跟随、到基本持平、到今天成为领导者的重要时刻!不破楼兰誓不还,中国的华为做到了!他们用努力颠覆了高通的霸局!也告诉世界,核心技术不再是西方列强的霸权!






不仅仅在通讯领域开始颠覆!在另一领域,手机芯片上的话语权,同样华为麒麟960的出现也替代了高通骁龙821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最好的芯片!高通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最有权威的两个领域,一年之内被同一家中国企业华为接连打破!这个中国企业再一次让世界感到可怕!他在通讯界全球第一,又在手机界全球第三,而更可怕的是,他吹过的牛,都变成了现实!

从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通讯设备运营商开始的那一刻!就宣告了华为传奇的正式开启!如今超越高通再次见证华为的伟大、而下一个目标就是手机领域的三星、苹果。华为的成功,只是中国科技企业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一个缩影! 而我们即将见证更多的颠覆和传奇!




工信部发布2017年24个5G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


2016年11月14日,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年度课题申报的通知》,其中,有两大项目,而项目一即是:5G研发。另外,2017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中的5G研发项目,总数达到了24个之多!

5G整体研发进程加快,进入到技术标准研究及研发试验的关键阶段。我国于2016年初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支撑5G标准研制。



下文是我国2017年24个5G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具体内容:


一、2017年24个5G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总体情况

2017年度,5G研发项目聚焦在5G技术研发与标准化、5G设备样机研发及试验、知识产权等总体研究方向,为推动国际标准化奠定基础。主要包括下面这三个部分:5G无线技术、5G网络与业务、5G关键设备(仪表等)模块及平台。

(1)2017年5G无线技术领域的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开展5G系统样机、终端芯片样片研发;进行组网技术研发与标准化,包括5G多接入融合组网、无线接入与回传一体化、高低频融合组网等。

(2)2017年5G网络与业务领域的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进行网络关键技术与标准化,包括网络切片、新型移动性管理、网络边缘计算、前传与回传技术、无线网络虚拟化;开展5G网络安全总体架构与标准化、5G与信息中心网络融合技术研发等。

(3)2017年5G关键设备(仪表等)模块及平台领域的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大规模信道模拟器和终端模拟器等仪表开发;支持5G终端功放芯片样片研发、5G技术研发试验测试系统、知识产权战略及专利评估等。




二、2017年9个“5G无线技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具体情况


1、课题1:增强移动宽带5G系统概念样机研发

将面向ITU性能需求,在统一系统框架下,设计满足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的优化技术方案,开展5G概念样机研发与测试验证,推动5G国际标准的制定,支撑5G试验的顺利开展。

上述的增强移动宽带场景为面向低频段,支持3400-3600MHz频段,系统带宽为200MHz,实现小区平均频谱效率>10bps/Hz/Cell,用户体验速率>100Mbps,单小区峰值速率10Gbps。


2、课题2:低时延高可靠5G系统概念样机研发

将面向ITU性能需求,在统一系统框架下,设计满足低时延高可靠场景的优化技术方案,开展5G概念样机研发与测试验证,推动5G国际标准的制定,支撑5G试验的顺利开展。

上述的低时延高可靠场景为面向低频段,支持3400-3600MHz频段,满足空口时延<1ms;端到端时延<10ms要求。


3、课题3:低功耗大连接5G系统概念样机研发

将面向ITU性能需求,在统一系统框架下,设计满足低功耗大连接场景的优化技术方案,开展5G概念样机研发与测试验证,推动5G国际标准的制定,支撑5G试验的顺利开展。

上述的低功耗大连接场景为面向低频段,支持3400-3600MHz频段,支持系统连接能力>100万连接/平方千米,支持终端超低功耗(最大耦合损耗164dB时,完成单次200byte数据传输能耗小于3.5J,休眠状态下漏电流小于5微A)。


4、课题4:增强移动宽带5G终端芯片原型平台研发

针对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终端侧需提供灵活可重配置能力去实现软件可定义空口,开发基于新型架构的5G终端芯片核心模块,验证5G关键技术及终端芯片新型架构,为后续5G芯片研发产业化奠定基础。

平台应具备单载波或载波聚合支持200MHz带宽能力,3.4GHz-3.6GHz频段支持能力,至少配备4个端口,单端口具备Gbps级别峰值能力;基带硬件平台可基于SoC或FPGA或两者混合等架构,射频硬件平台基于RFIC,平台具备满足增强移动宽带应用场景极限指标支持能力。


5、课题5::低时延高可靠5G终端芯片原型平台研发

针对低时延高可靠物联网应用场景,终端应具备灵活可重配置能力,以实现软件可定义空口,需要开发基于新型架构的5G终端芯片核心模块,验证5G关键技术及终端芯片新型架构,为后续5G芯片研发产业化奠定基础。

平台应具备单载波或载波聚合支持200MHz带宽能力,3.4GHz-3.6GHz频段支持能力,单端口具备Gbps级别峰值能力及至少配备2端口;基带硬件平台可基于SoC或FPGA或两者混合等架构,射频硬件平台基于RFIC,平台具备满足低时延高可靠应用场景极限指标支持能力。


6、课题6::低功耗大连接5G终端芯片原型平台研发

针对低功耗大连接场景,终端应具备灵活可重配置能力,以实现软件可定义空口,需要开发基于新型架构的5G终端芯片核心模块,验证5G关键技术及终端芯片新型架构,为后续5G芯片研发产业化奠定基础。

平台应具备单载波或载波聚合支持200MHz带宽能力,3.4GHz-3.6GHz频段支持能力,单端口具备Gbps级别峰值能力及至少配备2端口;基带硬件平台可基于SoC或FPGA或两者混合等架构,射频硬件平台基于RFIC。


7、课题7:5G多接入融合组网技术研发、标准化与验证

针对5G无线网络存在的多网络、多接入技术共存的网络特性,设计高效的支持多种无线技术协同的网络架构,研究支持该架构的关键技术和算法,并进行测试验证。

研究支持5G网络中多种无线技术在无线侧融合与协同的网络架构;研究5G多接入技术融合的关键技术;研究5G多接入技术融合的公共无线资源管理、业务连续性保障、业务QoS与资源匹配关系等关键算法;构建可以验证上述关键技术与算法的外场测试环境,对相关架构和关键技术进行测试验证,解决5G多接入技术融合的基础性问题。


8、课题8:5G无线接入与回传一体化研发、标准化

通过对5G无线接入和回传链路的技术方案及资源使用方式进行联合设计,同时将接入和回传系统从技术、标准到形态上融合成一套系统可以大大减少设备体积及功耗,降低系统部署成本,有利于密集组网和高频通信系统的快速商用推广。

研究接入与回传的统一空口和协议(包含波形、多址及帧结构等)设计,推动国际标准化,研究接入与回传联合资源分配技术。完成接入回传一体化完整系统方案(峰值频谱效率不低于5.0bps/Hz,支持LOS和NLOS回传方式)等。


9、课题9:5G高低频融合组网研发、标准化与验证

研究5G高低频融合组网的关键技术,形成高低频混合组网技术方案,进行样机开发及测试验证,支撑标准研制。




三、2017年7个“5G网络与业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具体情况


1、课题1:5G网络切片技术研发、标准化与验证

需要突破端到端网络切片的资源管理、编排和部署等关键技术,并完成典型场景下的系统验证。

针对接入网和核心网开展端到端网络切片技术研究,提出完整的端到端网络切片系统模型和关键技术,实现网络切片的功能差异化定制、编排和自动化部署,以及灵活的切片资源管理,并完成典型场景下的系统验证。


2、课题2:5G新型移动性管理技术研发、标准化和验证

研究基于业务需求的5G新型移动性管理架构和关键技术解决方案,开发5G新型移动性管理技术验证原型系统。

研究新型移动性管理技术和按需移动性管理技术。研制5G网络原型系统1套。


3、课题3:5G网络边缘计算技术研发、标准化与验证

研究5G网络边缘计算技术的技术需求、系统架构、部署方案和关键技术;研发基于虚拟化平台的MEC网络设备;并针对5G典型应用场景,开展MEC对网络运营以及业务性能提升等方面的系统测试和评估。


4、课题4:5G前传及回传接口研发与验证

突破5G高效前传接口、无线与光融合、大容量协同光传输组网等关键技术,提出完整的5G大容量、低时延前传及回传技术解决方案,完成5G前传及回传接口的开放性(标准化)评估,研制试验系统并完成测试验证。


5、课题5:5G无线接入网虚拟化技术研发与验证

开展无线接入网功能虚拟化关键技术方案的研究,原型机样机开发并完成试验网络建设,验证无线接入网功能虚拟化及可编排性带来的弹性伸缩覆盖能力。


6、课题6:5G安全总体架构研究与标准化

深入分析5G不同应用场景和多安全等级等不同业务需求,针对5G无线接入安全、网络安全、业务安全进行需求分析,提出5G安全总体架构、安全机制及5G网络合法监听等技术方案,针对新技术的引入和基础设施平台的部署等导致的安全风险进行研究,开展5G安全关键技术评估与验证。


7、课题7:5G与信息中心网络融合技术研发

重点开展5G与信息中心网络融合的网络架构、新型编址与路由、标识与地址分离、网络虚拟化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构建ICN网络试验平台,完成关键技术验证和评估。




四、2017年7个“5G关键设备(仪表等)模块及平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具体情况


1、课题1:5G大规模天线信道模拟器研发与验证

面向5G大规模天线技术及产品测试,研发宽带大规模天线信道模拟器(工作频率支持400MHz至76GHz;工作频点及带宽灵活可调),研究并推动大规模天线信道建模标准化,完成与系统厂商的互操作测试。


2、课题2:增强移动宽带5G终端模拟器研发

面向5G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发阶段的测试需求,开发满足5G增强移动宽带场景技术需求的终端模拟器,完成5G终端物理层和高层协议模拟,可灵活地实现终端侧的空口技术方案,配合系统设备厂商完成5G技术研发试验,推动5G新空口标准化。

射频指标要求:面向6GHz以下低频段,工作频率支持400MHz至6GHz,单个终端带宽不低于100MHz,射频输入范围大于60dB(-25dBm至-85dBm),射频输出范围大于80dB,射频输出电平分辨率0.1dB,EVM小于-42dBm(OFDMA,100MHz带宽),输出底噪小于-102dBm/MHz;面向6GHz以上高频段,工作频率支持6GHz至76GHz相关5G波段(至少包括24.25-30GHz、37-43.5GHz、66-76GHz等频段之一),单个终端带宽不低于200MHz,射频输入范围大于60dB (-25dBm至-85dBm),射频输出范围大于80dB,射频输出电平分辨率0.1dB,EVM小于-42dBm(OFDMA,200MHz带宽),输出底噪小于-102dBm/MHz。


3、课题3:移动物联5G终端模拟器研发

面向5G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发阶段的测试需求,开发满足5G移动物联技术需求的终端模拟器,完成5G终端物理层和高层协议模拟,可灵活地实现终端侧的空口技术方案,配合系统设备厂商完成5G技术研发试验,推动5G新空口标准化。

射频指标要求:工作频率支持400MHz至6GHz,射频输入范围大于60dB(-25 dBm至-85dBm),射频输出范围大于80dB,射频输出电平分辨率0.1dB,EVM小于-42dBm(OFDMA,100MHz带宽),输出底噪小于-102dBm/MHz。


4、课题4:3.5GHz频段5G终端功放芯片样片研发

基于5G低功耗高速率应用需求,研发6GHz以下频段5G终端高效率高线性功率放大器芯片试验样片,解决芯片效率和线性优化等关键技术问题。研发满足5G需求的3.4-3.6GHz终端功率放大器样片芯片。


5、课题5:20-30GHz频段5G终端功放芯片样片研发

基于5G低功耗高速率应用需求,研发工作在20-30GHz重点频段的5G终端高效率高线性功率放大器芯片试验样片,解决芯片效率和线性优化等关键技术问题。研发满足5G需求的24.25-30GHz频段终端功率放大器样片芯片。


6、课题6:5G技术研发试验测试系统

构建5G技术研发试验测试系统,重点开展技术方案验证和系统及组网验证测试,验证5G技术方案与概念样机性能,针对5G低频和高频重点频段开展兼容性测试。开展3.4-3.6GHz频段5G系统与其他系统间的兼容性测试以及6GHz以上重点频段的5G系统特性研究和兼容性评估。


7、课题7:5G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及专利评估数据库

针对5G发展的新形势,研究5G知识产权战略和5G关键技术知识产权风险,评估5G标准必要专利,研究5G标准相关开源协议知识产权风险,建立5G专利信息数据库和预警平台;建设5G专利质量评估平台,研究5G专利协同运用和联合运营机制,开展专项三5G课题知识产权质量评估。
 
 
来源:互联网热点
 
 
 
 
 
 
更多内容请关注:www.imefuture.com
 
5G时代,中国将彻底终结美国霸权!wifi和互联网也面临消失!
人工智能只是冰山一角,15个新科技将在2017年大爆发!
关于智能机器人的一种完整解决方案
 
智造家 查看全部
2.1_.jpg

美国时间2016年11月17日凌晨0点45分,在3GPP RAN1 87次会议的5G短码方案讨论中,历经千辛万苦,中国华为公司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最终战胜列强,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最终方案。




核心技术的颠覆!


在此次会议中,华为的对手是以美国公司为首的LDPC和TBCC阵营,在这个美国最有话语权的领域,怎么可能会轻易拱手相让。更何况,这绝定了谁在下一个时代—5G时代,主宰着这一领域!

2.2_.JPG


随着议会的开始,在长码方案竞争中,中国华为以微弱的劣势惜败。一度让我们感觉5G时代又要跟我们插肩而过了!

当会议举行到最关键的时段,也就是最关键的短码之战!争论也异常激烈,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参与其中,关注编码方案的与会者更是爆满,站在一旁关注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具有竞争资格的三家企业,那就是来自美国的LDPC方案,法国的Turbo2.0方案,以及中国华为的 Polar code方案。

最终,支持华为公司的提案的公司达到了59个,以绝对的优势赢下了至关重要的一环,Polar code最终成为控制信道上行和下行的编码方案。而数据信道的上行和下行短码方案则归属高通LDPC码。

没有人相信一直霸占着核心技术的高通会被华为打败!就如同没人相信华为会打败爱立信一样!但最终结果宣告了高通统治时代已经结束,中国通讯技术迈入世界顶尖领域!

2.3_.JPG





美国高通独霸的时代宣告结束!


大家都知道,在通讯领域中,国内在通讯领域几乎没有话语权,在2G,3G时代,所有的专利技术,都几乎被高通、爱立信垄断!但一个国家的通讯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从零开始,硬着头皮也要干!从3G时代,中国就已经开始了自主研发,也就是TD-SCDMA,但是技术上的差距,跟别人也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到了4G时代,中国通讯企业慢慢开始有点进步了,TD-LTE技术的突破,使得中国通信技术第一次在世界上有了话语权!但是差距是硬伤,虽然规模已经有了,但是在通信上的核心技术却依旧不能自主研发!依旧依靠引进国外的核心技术,核心长码编码Turbo码和短码咬尾卷积码,都不是中国原创的技术。

编码和调制是无线通信技术中最核心最深奥的部分,被称顶级的通信技术,更体现着一个国家在通信科学基础理论的整体实力。更决定着在通信领域是否拥有最高话语权!

美国高通之所以能横行霸道,是因为高通目前在无线通讯技术领域的实力非常的强大,全世界在这一领域的公司都惧怕高通,特别是国产厂商几乎都要看其脸色。今天,他高兴了给你专利用!明天不高兴了,控告你侵权,索取额外专利费的事情时常发生!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讯技术更是重中之重!这也刺激了中国企业励志改变这一格局的决心!华为、中信、这些企业的崛起,也肩负了起攻城拔寨的责任!从零开始,错过了,2G、3G、4G时代,5G时代势必要掀翻国外巨头!

今天,华为终于在核心技术上突破了高通垄断的局面!这也是中国通信核心技术第一次占领至高点!这是中国通讯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笔,也是中国通讯从跟随、到基本持平、到今天成为领导者的重要时刻!不破楼兰誓不还,中国的华为做到了!他们用努力颠覆了高通的霸局!也告诉世界,核心技术不再是西方列强的霸权!

2.4_.JPG


不仅仅在通讯领域开始颠覆!在另一领域,手机芯片上的话语权,同样华为麒麟960的出现也替代了高通骁龙821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最好的芯片!高通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最有权威的两个领域,一年之内被同一家中国企业华为接连打破!这个中国企业再一次让世界感到可怕!他在通讯界全球第一,又在手机界全球第三,而更可怕的是,他吹过的牛,都变成了现实!

从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通讯设备运营商开始的那一刻!就宣告了华为传奇的正式开启!如今超越高通再次见证华为的伟大、而下一个目标就是手机领域的三星、苹果。华为的成功,只是中国科技企业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一个缩影! 而我们即将见证更多的颠覆和传奇!




工信部发布2017年24个5G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


2016年11月14日,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年度课题申报的通知》,其中,有两大项目,而项目一即是:5G研发。另外,2017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中的5G研发项目,总数达到了24个之多!

5G整体研发进程加快,进入到技术标准研究及研发试验的关键阶段。我国于2016年初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支撑5G标准研制。



下文是我国2017年24个5G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具体内容:


一、2017年24个5G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总体情况

2017年度,5G研发项目聚焦在5G技术研发与标准化、5G设备样机研发及试验、知识产权等总体研究方向,为推动国际标准化奠定基础。主要包括下面这三个部分:5G无线技术、5G网络与业务、5G关键设备(仪表等)模块及平台。

(1)2017年5G无线技术领域的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开展5G系统样机、终端芯片样片研发;进行组网技术研发与标准化,包括5G多接入融合组网、无线接入与回传一体化、高低频融合组网等。

(2)2017年5G网络与业务领域的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进行网络关键技术与标准化,包括网络切片、新型移动性管理、网络边缘计算、前传与回传技术、无线网络虚拟化;开展5G网络安全总体架构与标准化、5G与信息中心网络融合技术研发等。

(3)2017年5G关键设备(仪表等)模块及平台领域的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大规模信道模拟器和终端模拟器等仪表开发;支持5G终端功放芯片样片研发、5G技术研发试验测试系统、知识产权战略及专利评估等。




二、2017年9个“5G无线技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具体情况


1、课题1:增强移动宽带5G系统概念样机研发


将面向ITU性能需求,在统一系统框架下,设计满足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的优化技术方案,开展5G概念样机研发与测试验证,推动5G国际标准的制定,支撑5G试验的顺利开展。

上述的增强移动宽带场景为面向低频段,支持3400-3600MHz频段,系统带宽为200MHz,实现小区平均频谱效率>10bps/Hz/Cell,用户体验速率>100Mbps,单小区峰值速率10Gbps。


2、课题2:低时延高可靠5G系统概念样机研发

将面向ITU性能需求,在统一系统框架下,设计满足低时延高可靠场景的优化技术方案,开展5G概念样机研发与测试验证,推动5G国际标准的制定,支撑5G试验的顺利开展。

上述的低时延高可靠场景为面向低频段,支持3400-3600MHz频段,满足空口时延<1ms;端到端时延<10ms要求。


3、课题3:低功耗大连接5G系统概念样机研发

将面向ITU性能需求,在统一系统框架下,设计满足低功耗大连接场景的优化技术方案,开展5G概念样机研发与测试验证,推动5G国际标准的制定,支撑5G试验的顺利开展。

上述的低功耗大连接场景为面向低频段,支持3400-3600MHz频段,支持系统连接能力>100万连接/平方千米,支持终端超低功耗(最大耦合损耗164dB时,完成单次200byte数据传输能耗小于3.5J,休眠状态下漏电流小于5微A)。


4、课题4:增强移动宽带5G终端芯片原型平台研发

针对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终端侧需提供灵活可重配置能力去实现软件可定义空口,开发基于新型架构的5G终端芯片核心模块,验证5G关键技术及终端芯片新型架构,为后续5G芯片研发产业化奠定基础。

平台应具备单载波或载波聚合支持200MHz带宽能力,3.4GHz-3.6GHz频段支持能力,至少配备4个端口,单端口具备Gbps级别峰值能力;基带硬件平台可基于SoC或FPGA或两者混合等架构,射频硬件平台基于RFIC,平台具备满足增强移动宽带应用场景极限指标支持能力。


5、课题5::低时延高可靠5G终端芯片原型平台研发

针对低时延高可靠物联网应用场景,终端应具备灵活可重配置能力,以实现软件可定义空口,需要开发基于新型架构的5G终端芯片核心模块,验证5G关键技术及终端芯片新型架构,为后续5G芯片研发产业化奠定基础。

平台应具备单载波或载波聚合支持200MHz带宽能力,3.4GHz-3.6GHz频段支持能力,单端口具备Gbps级别峰值能力及至少配备2端口;基带硬件平台可基于SoC或FPGA或两者混合等架构,射频硬件平台基于RFIC,平台具备满足低时延高可靠应用场景极限指标支持能力。


6、课题6::低功耗大连接5G终端芯片原型平台研发

针对低功耗大连接场景,终端应具备灵活可重配置能力,以实现软件可定义空口,需要开发基于新型架构的5G终端芯片核心模块,验证5G关键技术及终端芯片新型架构,为后续5G芯片研发产业化奠定基础。

平台应具备单载波或载波聚合支持200MHz带宽能力,3.4GHz-3.6GHz频段支持能力,单端口具备Gbps级别峰值能力及至少配备2端口;基带硬件平台可基于SoC或FPGA或两者混合等架构,射频硬件平台基于RFIC。


7、课题7:5G多接入融合组网技术研发、标准化与验证

针对5G无线网络存在的多网络、多接入技术共存的网络特性,设计高效的支持多种无线技术协同的网络架构,研究支持该架构的关键技术和算法,并进行测试验证。

研究支持5G网络中多种无线技术在无线侧融合与协同的网络架构;研究5G多接入技术融合的关键技术;研究5G多接入技术融合的公共无线资源管理、业务连续性保障、业务QoS与资源匹配关系等关键算法;构建可以验证上述关键技术与算法的外场测试环境,对相关架构和关键技术进行测试验证,解决5G多接入技术融合的基础性问题。


8、课题8:5G无线接入与回传一体化研发、标准化

通过对5G无线接入和回传链路的技术方案及资源使用方式进行联合设计,同时将接入和回传系统从技术、标准到形态上融合成一套系统可以大大减少设备体积及功耗,降低系统部署成本,有利于密集组网和高频通信系统的快速商用推广。

研究接入与回传的统一空口和协议(包含波形、多址及帧结构等)设计,推动国际标准化,研究接入与回传联合资源分配技术。完成接入回传一体化完整系统方案(峰值频谱效率不低于5.0bps/Hz,支持LOS和NLOS回传方式)等。


9、课题9:5G高低频融合组网研发、标准化与验证

研究5G高低频融合组网的关键技术,形成高低频混合组网技术方案,进行样机开发及测试验证,支撑标准研制。




三、2017年7个“5G网络与业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具体情况


1、课题1:5G网络切片技术研发、标准化与验证


需要突破端到端网络切片的资源管理、编排和部署等关键技术,并完成典型场景下的系统验证。

针对接入网和核心网开展端到端网络切片技术研究,提出完整的端到端网络切片系统模型和关键技术,实现网络切片的功能差异化定制、编排和自动化部署,以及灵活的切片资源管理,并完成典型场景下的系统验证。


2、课题2:5G新型移动性管理技术研发、标准化和验证

研究基于业务需求的5G新型移动性管理架构和关键技术解决方案,开发5G新型移动性管理技术验证原型系统。

研究新型移动性管理技术和按需移动性管理技术。研制5G网络原型系统1套。


3、课题3:5G网络边缘计算技术研发、标准化与验证

研究5G网络边缘计算技术的技术需求、系统架构、部署方案和关键技术;研发基于虚拟化平台的MEC网络设备;并针对5G典型应用场景,开展MEC对网络运营以及业务性能提升等方面的系统测试和评估。


4、课题4:5G前传及回传接口研发与验证

突破5G高效前传接口、无线与光融合、大容量协同光传输组网等关键技术,提出完整的5G大容量、低时延前传及回传技术解决方案,完成5G前传及回传接口的开放性(标准化)评估,研制试验系统并完成测试验证。


5、课题5:5G无线接入网虚拟化技术研发与验证

开展无线接入网功能虚拟化关键技术方案的研究,原型机样机开发并完成试验网络建设,验证无线接入网功能虚拟化及可编排性带来的弹性伸缩覆盖能力。


6、课题6:5G安全总体架构研究与标准化

深入分析5G不同应用场景和多安全等级等不同业务需求,针对5G无线接入安全、网络安全、业务安全进行需求分析,提出5G安全总体架构、安全机制及5G网络合法监听等技术方案,针对新技术的引入和基础设施平台的部署等导致的安全风险进行研究,开展5G安全关键技术评估与验证。


7、课题7:5G与信息中心网络融合技术研发

重点开展5G与信息中心网络融合的网络架构、新型编址与路由、标识与地址分离、网络虚拟化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构建ICN网络试验平台,完成关键技术验证和评估。




四、2017年7个“5G关键设备(仪表等)模块及平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具体情况


1、课题1:5G大规模天线信道模拟器研发与验证


面向5G大规模天线技术及产品测试,研发宽带大规模天线信道模拟器(工作频率支持400MHz至76GHz;工作频点及带宽灵活可调),研究并推动大规模天线信道建模标准化,完成与系统厂商的互操作测试。


2、课题2:增强移动宽带5G终端模拟器研发

面向5G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发阶段的测试需求,开发满足5G增强移动宽带场景技术需求的终端模拟器,完成5G终端物理层和高层协议模拟,可灵活地实现终端侧的空口技术方案,配合系统设备厂商完成5G技术研发试验,推动5G新空口标准化。

射频指标要求:面向6GHz以下低频段,工作频率支持400MHz至6GHz,单个终端带宽不低于100MHz,射频输入范围大于60dB(-25dBm至-85dBm),射频输出范围大于80dB,射频输出电平分辨率0.1dB,EVM小于-42dBm(OFDMA,100MHz带宽),输出底噪小于-102dBm/MHz;面向6GHz以上高频段,工作频率支持6GHz至76GHz相关5G波段(至少包括24.25-30GHz、37-43.5GHz、66-76GHz等频段之一),单个终端带宽不低于200MHz,射频输入范围大于60dB (-25dBm至-85dBm),射频输出范围大于80dB,射频输出电平分辨率0.1dB,EVM小于-42dBm(OFDMA,200MHz带宽),输出底噪小于-102dBm/MHz。


3、课题3:移动物联5G终端模拟器研发

面向5G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发阶段的测试需求,开发满足5G移动物联技术需求的终端模拟器,完成5G终端物理层和高层协议模拟,可灵活地实现终端侧的空口技术方案,配合系统设备厂商完成5G技术研发试验,推动5G新空口标准化。

射频指标要求:工作频率支持400MHz至6GHz,射频输入范围大于60dB(-25 dBm至-85dBm),射频输出范围大于80dB,射频输出电平分辨率0.1dB,EVM小于-42dBm(OFDMA,100MHz带宽),输出底噪小于-102dBm/MHz。


4、课题4:3.5GHz频段5G终端功放芯片样片研发

基于5G低功耗高速率应用需求,研发6GHz以下频段5G终端高效率高线性功率放大器芯片试验样片,解决芯片效率和线性优化等关键技术问题。研发满足5G需求的3.4-3.6GHz终端功率放大器样片芯片。


5、课题5:20-30GHz频段5G终端功放芯片样片研发

基于5G低功耗高速率应用需求,研发工作在20-30GHz重点频段的5G终端高效率高线性功率放大器芯片试验样片,解决芯片效率和线性优化等关键技术问题。研发满足5G需求的24.25-30GHz频段终端功率放大器样片芯片。


6、课题6:5G技术研发试验测试系统

构建5G技术研发试验测试系统,重点开展技术方案验证和系统及组网验证测试,验证5G技术方案与概念样机性能,针对5G低频和高频重点频段开展兼容性测试。开展3.4-3.6GHz频段5G系统与其他系统间的兼容性测试以及6GHz以上重点频段的5G系统特性研究和兼容性评估。


7、课题7:5G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及专利评估数据库

针对5G发展的新形势,研究5G知识产权战略和5G关键技术知识产权风险,评估5G标准必要专利,研究5G标准相关开源协议知识产权风险,建立5G专利信息数据库和预警平台;建设5G专利质量评估平台,研究5G专利协同运用和联合运营机制,开展专项三5G课题知识产权质量评估。
 
 
来源:互联网热点
 
 
 
 
 
 
更多内容请关注:www.imefuture.com
 
5G时代,中国将彻底终结美国霸权!wifi和互联网也面临消失!
人工智能只是冰山一角,15个新科技将在2017年大爆发!
关于智能机器人的一种完整解决方案
 
智造家
316 浏览

陕西:汉中打造坚实电力通信传输网络

电气控制类 上海明日之星科技有限公司 2016-12-07 16:08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近日,根据国网公司通信规划管理要求,汉中供电公司信通公司再次梳理了电力通信业务和分阶段建设目标及规划重点等项目,全面完成了汉中公司通信网“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对汉中电力通信网“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深入分析了当前汉中电力通信网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及面临的形势,紧紧围绕汉中公司企业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转变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要求,以汉中电网“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基础,结合各专项规划,对规划水平年电力通信业务需求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制定了通信网的发展路线,明确了总体发展目标、四级骨干通信网和配用电通信网的分阶段建设目标及规划重点,提出了相关建设原则和保障措施,对投资估算及成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重大研究课题,对“十三五”期间发展目标进行展望。
 
    本次规划主要实现的目标有三个,一是立足基础,打造坚强可靠的通信通道,实现公司所辖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营业厅、供电所等站点100%电力光纤专网覆盖;二是全面实现汉中电力配电设施的通信全覆盖,实现“三遥”配网设备全部采用光纤通信,其它“二遥”、“一遥”配网设备全部采用公网4G网络进行通信;三是以现有通信网络为基础,合理整合网络资源、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带宽、解除通道传输瓶颈,打造坚实、合理、先进的电力通信传输网络。
  查看全部

 近日,根据国网公司通信规划管理要求,汉中供电公司信通公司再次梳理了电力通信业务和分阶段建设目标及规划重点等项目,全面完成了汉中公司通信网“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对汉中电力通信网“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深入分析了当前汉中电力通信网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及面临的形势,紧紧围绕汉中公司企业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转变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要求,以汉中电网“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基础,结合各专项规划,对规划水平年电力通信业务需求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制定了通信网的发展路线,明确了总体发展目标、四级骨干通信网和配用电通信网的分阶段建设目标及规划重点,提出了相关建设原则和保障措施,对投资估算及成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重大研究课题,对“十三五”期间发展目标进行展望。
 
    本次规划主要实现的目标有三个,一是立足基础,打造坚强可靠的通信通道,实现公司所辖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营业厅、供电所等站点100%电力光纤专网覆盖;二是全面实现汉中电力配电设施的通信全覆盖,实现“三遥”配网设备全部采用光纤通信,其它“二遥”、“一遥”配网设备全部采用公网4G网络进行通信;三是以现有通信网络为基础,合理整合网络资源、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带宽、解除通道传输瓶颈,打造坚实、合理、先进的电力通信传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