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累计签到次数:

今天获取 积分

云平台技术

云平台技术

466 浏览

和利时智能控制系统试点示范

机械自动化类 小螺号 2016-09-13 15:46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今天的案例分享,是【 和利时智能控制系统试点示范】。敬请参与!     


【案例介绍】

各位早上好!今天分享的案例是2015年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之一:和利时智能控制系统平台。 

【项目公司简介】

北京和利时集团始创于1993年,即电子部六所自动化事业部,1996年从事业部改制为有限公司,1999年从有限公司改制为股份公司,2008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HOLI。2010年10月23日,和利时集团暨自动化创新基地在北京成立,2015年,和利时提出“精益化、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路线图。

【项目目标】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利时”)智能控制系统平台,旨在建立智能制造技术生态圈。

【项目内容】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利时”)智能控制系统平台,旨在建立智能制造技术生态圈,以自主平台类产品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作为首批入选的46家企业之一。

和利时是一家从事自主设计、制造与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平台和行业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集团。集团具有系统集成国家一级资质,是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和利时集团总部设在北京,目前在北京、杭州、西安、新加坡等地设有分公司和基地,国内外各地服务机构有60多处。

和利时最早的产品是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发展20多年来,业务单元主要包括过程自动化(DCS)、工厂自动化(PLC及驱动)、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等。集团各业务单元以“用自动化改进人们的工作、生活和环境”为企业宗旨,以“智能控制系统助力制造业升级”为主题,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在2015年4月成为首批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企业之后,和利时智能控制系统平台正在集团下属的电子制造工厂进行装置级、车间级和工厂级 解决方案试验验证,从而进一步完成从装置级、车间级、工厂级到企业级四个完整层级的自动化、信息化集成,并为智能化应用打基础。

为有效降低制造业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技术风险,控制投资规模,同时也有利于通过自主可控的技术来保障我国的产业安全,和利时提出了以下的解决思路:

(1)利用公司长期积累的自动化技术优势,开发支撑智能制造的公共技术和产品平台。以智能控制器为核心,实现装置级和车间级的单元控制、协调控制和智能控制,并承担车间级的信息安全防护。在工厂级和企业级,基于智能控制云平台构建数字化、智能化工厂。

(2)开放智能控制云平台技术,使之成为公共技术平台,供各细分行业应用方案商分享,共建智能制造技术生态圈。通过事实上的大面积应用,推进智能制造技术标准的建设和完善。从云计算的层次看,生态系统包含信息基础设施提供商(IaaS)、智能控制平台提供商(PaaS)和细分行业应用提供商(SaaS)三类。

和利时把自身定位成智能控制领域的平台提供商及部分细分应用供应商。和利时的智能控制系统平台包含以下核心产品:智能控制器、智能工厂建模工具、智能工厂数据服务、工业数据总线、智能工厂人机界面。 详细信息可到案例页面查看。

和利时智能控制系统平台试点示范项目,意在推动我国智能制造技术标准的建设,整合行业智力资源形成合力,避免智能制造方案提供商重复开发和投资的问题,从而促进分工合作,提高全行业的社会效率;确保方案实施的质量,降低项目实施的风险。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一周之计在于始,祝大家工作愉快!

【项目重点】

【刨根问底】

【问1】老王-SAP企业向软研

不懂这个领域,只是感觉这个领域并不算高科技啊,这么难攻破?

【答1】

@刘世平

西门子专门有不同领域前沿的工艺人员,所以他们出的东西比较宽泛和齐全。

比如芯片问题,工业国家标准问题,工艺包开发系统,设备制作标准问题,测试问题,兼容问题等

强大的资金,强大的技术,强大的政府扶持,教育普及问题

艾默生当时把华为一个部门收购就是专门搞工业的部门,因为当时估计是资金问题

所以资金很重要,就是好东西出来,大家不知道也没有用,所以需要政府扶持,毕竟其他企业很成熟,要和他们强饭吃,还有就是教育问题,你去看看高校这块用的东西基本都是国外的,包括计算机供应商对教育部直属学校直供,价格体系等都不一样。所以在学校教育这块也是很大问题,要发展自己国家自主的东西。

所以我认识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屠崴-制造咨询

这跟工业机器人一样,要的是可靠和稳定。安全,精度,效率,成本的可靠和稳定

@辛磊-工业移动互联

工业控制领域 稳定性问题是要 应用和数据积累的,就像中国的航空发动机  要突破寿命和稳定性  不容易

【专家观点】

【观点1】@刘世平

还有就是工业控制器发展我看10到15年就一个周期

西门子从s7-5到s7-300/400到s7-1500,基本10到15年就开始替代



【观点2】@胡权·工业4.0研究院

这是和利时前几个月发布的投资者报告,ppt版,供参考。
















这也算是和利时整个战略的核心吧,有更熟悉和利时的可以关注和讨论,我想应该是一个很典型的中国企业案例。






















最后就是他们老板了

ppt写的很漂亮,涉及到行业不少信息,对于关注工控设备和系统的行业人士,还是有比较大的参考价值的。

【道听途说】

1.中国工控的崛起,任重而道远

@古尔班


应该是: 咱们把别人的PLC贴上自己的牌子后, 就变成自己的大型PLC了.

与某大学"汉芯"事情同出一辙, 北京这家拿着国家科研资金的公司, 把德国VIPA的PLC贴上自己的牌子就吹嘘为自己了.

“目前国产DCS已占有国内市场一定的份额;国产PLC正在突破国外产品一统国内PLC市场的局面,发展民族品牌的PLC产业迫在眉睫.但这些国产DCS和PLC应用的编程软件平台却仍然是国外产品,如加拿大ICS Triplex的IsaGraf,德国KW的MULTIPROG和ProConOS, Infoteam的OpenPCS,以及3S公司的CoDeSys.显而易见,不在编程软件平台方面取得创新性的突破,就不能说我们形成了核心竞争力,我们就不能从应用大国发展为DCS和PLC的开发和制造大国和强国.”

国产化程度还要看软件,G3PLC软件核心是用外国产品的,我觉得如果说是完全国产化了而且是自主知识产权的话,未免有些过分了。

 我们担心的不是国产化程度的多少,我们担心的是当外国人对我们进行技术封锁时,国人是否能够开发出一套完整的PLC,从商业角度出发,用别人的东西无可厚非,但是希望中国人有自己的基础技术,不要什么东西都受制与人,这是最关键的,也是国产精英们急需解决的,我们不能为自己的一点点成绩沾沾自喜,需要脚塌实地的进一步努力。中国工控的崛起,任重道远……

@胡权·工业4.0研究院

我觉得它可以把德国这家公司收购了,这样的方式更好点

@心飞扬

不过,股份可以收购,技术不一定能够收购

@贝加莱~潘俊

@心飞扬 国产控制系统的突破可以参考国产的操作系统,类似的原因。

目前要依靠市场上几家企业去突破,很难。

系统型问题,核心芯片,底层软件,应用软件,硬件,标准,工控领域,国内的厂家基本都没有话语权。

 

2.国产工控产品的使用情况

@戴宝明


高端大项目还是国外的,低端、变频水泵、小型灯光系统,国产大把。

信任的问题。高端的核电等等,不是单纯plc,而是一个体系。

@刘世平

大型设备及生产线,如果上(国内品牌)基本都是和利时、浙大中控,和利时也有plc。

和和利时打过交道,项目价格好,可备品备件那价格就不干恭维。

汇川变频器替代国外的优势比较大

浙大中控是国家扶持的,正式第一次应用在武汉石化,也是当时国家的推动下。

国家以后的石油化工的大项目,浙大的控制系统在国家层面具有优先权

@屠崴-制造咨询

韩国LS也有PLC,别说国产,日本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才刚被接受,韩国也在努力,中国不要只看技术突破,稳定和可靠在工业领域比一个新技术更难能可贵

@张欣鹏

@心飞扬 说千说万,依旧不用国产的,这就是现实。

好的西门子,ab,再差用三菱的


3.国外市值

@胡权·工业4.0研究院






 
 
文章来源于 工业4.0俱乐部 查看全部
今天的案例分享,是【 和利时智能控制系统试点示范】。敬请参与!     


【案例介绍】

各位早上好!今天分享的案例是2015年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之一:和利时智能控制系统平台。 

【项目公司简介】

北京和利时集团始创于1993年,即电子部六所自动化事业部,1996年从事业部改制为有限公司,1999年从有限公司改制为股份公司,2008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HOLI。2010年10月23日,和利时集团暨自动化创新基地在北京成立,2015年,和利时提出“精益化、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路线图。

【项目目标】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利时”)智能控制系统平台,旨在建立智能制造技术生态圈。

【项目内容】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利时”)智能控制系统平台,旨在建立智能制造技术生态圈,以自主平台类产品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作为首批入选的46家企业之一。

和利时是一家从事自主设计、制造与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平台和行业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集团。集团具有系统集成国家一级资质,是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和利时集团总部设在北京,目前在北京、杭州、西安、新加坡等地设有分公司和基地,国内外各地服务机构有60多处。

和利时最早的产品是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发展20多年来,业务单元主要包括过程自动化(DCS)、工厂自动化(PLC及驱动)、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等。集团各业务单元以“用自动化改进人们的工作、生活和环境”为企业宗旨,以“智能控制系统助力制造业升级”为主题,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在2015年4月成为首批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企业之后,和利时智能控制系统平台正在集团下属的电子制造工厂进行装置级、车间级和工厂级 解决方案试验验证,从而进一步完成从装置级、车间级、工厂级到企业级四个完整层级的自动化、信息化集成,并为智能化应用打基础。

为有效降低制造业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技术风险,控制投资规模,同时也有利于通过自主可控的技术来保障我国的产业安全,和利时提出了以下的解决思路:

(1)利用公司长期积累的自动化技术优势,开发支撑智能制造的公共技术和产品平台。以智能控制器为核心,实现装置级和车间级的单元控制、协调控制和智能控制,并承担车间级的信息安全防护。在工厂级和企业级,基于智能控制云平台构建数字化、智能化工厂。

(2)开放智能控制云平台技术,使之成为公共技术平台,供各细分行业应用方案商分享,共建智能制造技术生态圈。通过事实上的大面积应用,推进智能制造技术标准的建设和完善。从云计算的层次看,生态系统包含信息基础设施提供商(IaaS)、智能控制平台提供商(PaaS)和细分行业应用提供商(SaaS)三类。

和利时把自身定位成智能控制领域的平台提供商及部分细分应用供应商。和利时的智能控制系统平台包含以下核心产品:智能控制器、智能工厂建模工具、智能工厂数据服务、工业数据总线、智能工厂人机界面。 详细信息可到案例页面查看。

和利时智能控制系统平台试点示范项目,意在推动我国智能制造技术标准的建设,整合行业智力资源形成合力,避免智能制造方案提供商重复开发和投资的问题,从而促进分工合作,提高全行业的社会效率;确保方案实施的质量,降低项目实施的风险。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一周之计在于始,祝大家工作愉快!

【项目重点】

【刨根问底】

【问1】老王-SAP企业向软研

不懂这个领域,只是感觉这个领域并不算高科技啊,这么难攻破?

【答1】

@刘世平

西门子专门有不同领域前沿的工艺人员,所以他们出的东西比较宽泛和齐全。

比如芯片问题,工业国家标准问题,工艺包开发系统,设备制作标准问题,测试问题,兼容问题等

强大的资金,强大的技术,强大的政府扶持,教育普及问题

艾默生当时把华为一个部门收购就是专门搞工业的部门,因为当时估计是资金问题

所以资金很重要,就是好东西出来,大家不知道也没有用,所以需要政府扶持,毕竟其他企业很成熟,要和他们强饭吃,还有就是教育问题,你去看看高校这块用的东西基本都是国外的,包括计算机供应商对教育部直属学校直供,价格体系等都不一样。所以在学校教育这块也是很大问题,要发展自己国家自主的东西。

所以我认识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屠崴-制造咨询

这跟工业机器人一样,要的是可靠和稳定。安全,精度,效率,成本的可靠和稳定

@辛磊-工业移动互联

工业控制领域 稳定性问题是要 应用和数据积累的,就像中国的航空发动机  要突破寿命和稳定性  不容易

【专家观点】

【观点1】@刘世平

还有就是工业控制器发展我看10到15年就一个周期

西门子从s7-5到s7-300/400到s7-1500,基本10到15年就开始替代



【观点2】@胡权·工业4.0研究院

这是和利时前几个月发布的投资者报告,ppt版,供参考。

1.0_.jpg


1.1_.jpg


1.2_.jpg


这也算是和利时整个战略的核心吧,有更熟悉和利时的可以关注和讨论,我想应该是一个很典型的中国企业案例。


1.3_.jpg


1.4_.jpg


1.5_.jpg


1.6_.jpg


最后就是他们老板了

ppt写的很漂亮,涉及到行业不少信息,对于关注工控设备和系统的行业人士,还是有比较大的参考价值的。

【道听途说】

1.中国工控的崛起,任重而道远

@古尔班


应该是: 咱们把别人的PLC贴上自己的牌子后, 就变成自己的大型PLC了.

与某大学"汉芯"事情同出一辙, 北京这家拿着国家科研资金的公司, 把德国VIPA的PLC贴上自己的牌子就吹嘘为自己了.

“目前国产DCS已占有国内市场一定的份额;国产PLC正在突破国外产品一统国内PLC市场的局面,发展民族品牌的PLC产业迫在眉睫.但这些国产DCS和PLC应用的编程软件平台却仍然是国外产品,如加拿大ICS Triplex的IsaGraf,德国KW的MULTIPROG和ProConOS, Infoteam的OpenPCS,以及3S公司的CoDeSys.显而易见,不在编程软件平台方面取得创新性的突破,就不能说我们形成了核心竞争力,我们就不能从应用大国发展为DCS和PLC的开发和制造大国和强国.”

国产化程度还要看软件,G3PLC软件核心是用外国产品的,我觉得如果说是完全国产化了而且是自主知识产权的话,未免有些过分了。

 我们担心的不是国产化程度的多少,我们担心的是当外国人对我们进行技术封锁时,国人是否能够开发出一套完整的PLC,从商业角度出发,用别人的东西无可厚非,但是希望中国人有自己的基础技术,不要什么东西都受制与人,这是最关键的,也是国产精英们急需解决的,我们不能为自己的一点点成绩沾沾自喜,需要脚塌实地的进一步努力。中国工控的崛起,任重道远……

@胡权·工业4.0研究院

我觉得它可以把德国这家公司收购了,这样的方式更好点

@心飞扬

不过,股份可以收购,技术不一定能够收购

@贝加莱~潘俊

@心飞扬 国产控制系统的突破可以参考国产的操作系统,类似的原因。

目前要依靠市场上几家企业去突破,很难。

系统型问题,核心芯片,底层软件,应用软件,硬件,标准,工控领域,国内的厂家基本都没有话语权。

 

2.国产工控产品的使用情况

@戴宝明


高端大项目还是国外的,低端、变频水泵、小型灯光系统,国产大把。

信任的问题。高端的核电等等,不是单纯plc,而是一个体系。

@刘世平

大型设备及生产线,如果上(国内品牌)基本都是和利时、浙大中控,和利时也有plc。

和和利时打过交道,项目价格好,可备品备件那价格就不干恭维。

汇川变频器替代国外的优势比较大

浙大中控是国家扶持的,正式第一次应用在武汉石化,也是当时国家的推动下。

国家以后的石油化工的大项目,浙大的控制系统在国家层面具有优先权

@屠崴-制造咨询

韩国LS也有PLC,别说国产,日本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才刚被接受,韩国也在努力,中国不要只看技术突破,稳定和可靠在工业领域比一个新技术更难能可贵

@张欣鹏

@心飞扬 说千说万,依旧不用国产的,这就是现实。

好的西门子,ab,再差用三菱的


3.国外市值

@胡权·工业4.0研究院

1.7_.jpg


 
 
文章来源于 工业4.0俱乐部
466 浏览

和利时智能控制系统试点示范

机械自动化类 小螺号 2016-09-13 15:46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今天的案例分享,是【 和利时智能控制系统试点示范】。敬请参与!     


【案例介绍】

各位早上好!今天分享的案例是2015年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之一:和利时智能控制系统平台。 

【项目公司简介】

北京和利时集团始创于1993年,即电子部六所自动化事业部,1996年从事业部改制为有限公司,1999年从有限公司改制为股份公司,2008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HOLI。2010年10月23日,和利时集团暨自动化创新基地在北京成立,2015年,和利时提出“精益化、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路线图。

【项目目标】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利时”)智能控制系统平台,旨在建立智能制造技术生态圈。

【项目内容】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利时”)智能控制系统平台,旨在建立智能制造技术生态圈,以自主平台类产品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作为首批入选的46家企业之一。

和利时是一家从事自主设计、制造与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平台和行业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集团。集团具有系统集成国家一级资质,是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和利时集团总部设在北京,目前在北京、杭州、西安、新加坡等地设有分公司和基地,国内外各地服务机构有60多处。

和利时最早的产品是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发展20多年来,业务单元主要包括过程自动化(DCS)、工厂自动化(PLC及驱动)、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等。集团各业务单元以“用自动化改进人们的工作、生活和环境”为企业宗旨,以“智能控制系统助力制造业升级”为主题,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在2015年4月成为首批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企业之后,和利时智能控制系统平台正在集团下属的电子制造工厂进行装置级、车间级和工厂级 解决方案试验验证,从而进一步完成从装置级、车间级、工厂级到企业级四个完整层级的自动化、信息化集成,并为智能化应用打基础。

为有效降低制造业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技术风险,控制投资规模,同时也有利于通过自主可控的技术来保障我国的产业安全,和利时提出了以下的解决思路:

(1)利用公司长期积累的自动化技术优势,开发支撑智能制造的公共技术和产品平台。以智能控制器为核心,实现装置级和车间级的单元控制、协调控制和智能控制,并承担车间级的信息安全防护。在工厂级和企业级,基于智能控制云平台构建数字化、智能化工厂。

(2)开放智能控制云平台技术,使之成为公共技术平台,供各细分行业应用方案商分享,共建智能制造技术生态圈。通过事实上的大面积应用,推进智能制造技术标准的建设和完善。从云计算的层次看,生态系统包含信息基础设施提供商(IaaS)、智能控制平台提供商(PaaS)和细分行业应用提供商(SaaS)三类。

和利时把自身定位成智能控制领域的平台提供商及部分细分应用供应商。和利时的智能控制系统平台包含以下核心产品:智能控制器、智能工厂建模工具、智能工厂数据服务、工业数据总线、智能工厂人机界面。 详细信息可到案例页面查看。

和利时智能控制系统平台试点示范项目,意在推动我国智能制造技术标准的建设,整合行业智力资源形成合力,避免智能制造方案提供商重复开发和投资的问题,从而促进分工合作,提高全行业的社会效率;确保方案实施的质量,降低项目实施的风险。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一周之计在于始,祝大家工作愉快!

【项目重点】

【刨根问底】

【问1】老王-SAP企业向软研

不懂这个领域,只是感觉这个领域并不算高科技啊,这么难攻破?

【答1】

@刘世平

西门子专门有不同领域前沿的工艺人员,所以他们出的东西比较宽泛和齐全。

比如芯片问题,工业国家标准问题,工艺包开发系统,设备制作标准问题,测试问题,兼容问题等

强大的资金,强大的技术,强大的政府扶持,教育普及问题

艾默生当时把华为一个部门收购就是专门搞工业的部门,因为当时估计是资金问题

所以资金很重要,就是好东西出来,大家不知道也没有用,所以需要政府扶持,毕竟其他企业很成熟,要和他们强饭吃,还有就是教育问题,你去看看高校这块用的东西基本都是国外的,包括计算机供应商对教育部直属学校直供,价格体系等都不一样。所以在学校教育这块也是很大问题,要发展自己国家自主的东西。

所以我认识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屠崴-制造咨询

这跟工业机器人一样,要的是可靠和稳定。安全,精度,效率,成本的可靠和稳定

@辛磊-工业移动互联

工业控制领域 稳定性问题是要 应用和数据积累的,就像中国的航空发动机  要突破寿命和稳定性  不容易

【专家观点】

【观点1】@刘世平

还有就是工业控制器发展我看10到15年就一个周期

西门子从s7-5到s7-300/400到s7-1500,基本10到15年就开始替代



【观点2】@胡权·工业4.0研究院

这是和利时前几个月发布的投资者报告,ppt版,供参考。
















这也算是和利时整个战略的核心吧,有更熟悉和利时的可以关注和讨论,我想应该是一个很典型的中国企业案例。






















最后就是他们老板了

ppt写的很漂亮,涉及到行业不少信息,对于关注工控设备和系统的行业人士,还是有比较大的参考价值的。

【道听途说】

1.中国工控的崛起,任重而道远

@古尔班


应该是: 咱们把别人的PLC贴上自己的牌子后, 就变成自己的大型PLC了.

与某大学"汉芯"事情同出一辙, 北京这家拿着国家科研资金的公司, 把德国VIPA的PLC贴上自己的牌子就吹嘘为自己了.

“目前国产DCS已占有国内市场一定的份额;国产PLC正在突破国外产品一统国内PLC市场的局面,发展民族品牌的PLC产业迫在眉睫.但这些国产DCS和PLC应用的编程软件平台却仍然是国外产品,如加拿大ICS Triplex的IsaGraf,德国KW的MULTIPROG和ProConOS, Infoteam的OpenPCS,以及3S公司的CoDeSys.显而易见,不在编程软件平台方面取得创新性的突破,就不能说我们形成了核心竞争力,我们就不能从应用大国发展为DCS和PLC的开发和制造大国和强国.”

国产化程度还要看软件,G3PLC软件核心是用外国产品的,我觉得如果说是完全国产化了而且是自主知识产权的话,未免有些过分了。

 我们担心的不是国产化程度的多少,我们担心的是当外国人对我们进行技术封锁时,国人是否能够开发出一套完整的PLC,从商业角度出发,用别人的东西无可厚非,但是希望中国人有自己的基础技术,不要什么东西都受制与人,这是最关键的,也是国产精英们急需解决的,我们不能为自己的一点点成绩沾沾自喜,需要脚塌实地的进一步努力。中国工控的崛起,任重道远……

@胡权·工业4.0研究院

我觉得它可以把德国这家公司收购了,这样的方式更好点

@心飞扬

不过,股份可以收购,技术不一定能够收购

@贝加莱~潘俊

@心飞扬 国产控制系统的突破可以参考国产的操作系统,类似的原因。

目前要依靠市场上几家企业去突破,很难。

系统型问题,核心芯片,底层软件,应用软件,硬件,标准,工控领域,国内的厂家基本都没有话语权。

 

2.国产工控产品的使用情况

@戴宝明


高端大项目还是国外的,低端、变频水泵、小型灯光系统,国产大把。

信任的问题。高端的核电等等,不是单纯plc,而是一个体系。

@刘世平

大型设备及生产线,如果上(国内品牌)基本都是和利时、浙大中控,和利时也有plc。

和和利时打过交道,项目价格好,可备品备件那价格就不干恭维。

汇川变频器替代国外的优势比较大

浙大中控是国家扶持的,正式第一次应用在武汉石化,也是当时国家的推动下。

国家以后的石油化工的大项目,浙大的控制系统在国家层面具有优先权

@屠崴-制造咨询

韩国LS也有PLC,别说国产,日本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才刚被接受,韩国也在努力,中国不要只看技术突破,稳定和可靠在工业领域比一个新技术更难能可贵

@张欣鹏

@心飞扬 说千说万,依旧不用国产的,这就是现实。

好的西门子,ab,再差用三菱的


3.国外市值

@胡权·工业4.0研究院






 
 
文章来源于 工业4.0俱乐部 查看全部
今天的案例分享,是【 和利时智能控制系统试点示范】。敬请参与!     


【案例介绍】

各位早上好!今天分享的案例是2015年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之一:和利时智能控制系统平台。 

【项目公司简介】

北京和利时集团始创于1993年,即电子部六所自动化事业部,1996年从事业部改制为有限公司,1999年从有限公司改制为股份公司,2008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HOLI。2010年10月23日,和利时集团暨自动化创新基地在北京成立,2015年,和利时提出“精益化、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路线图。

【项目目标】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利时”)智能控制系统平台,旨在建立智能制造技术生态圈。

【项目内容】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利时”)智能控制系统平台,旨在建立智能制造技术生态圈,以自主平台类产品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作为首批入选的46家企业之一。

和利时是一家从事自主设计、制造与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平台和行业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集团。集团具有系统集成国家一级资质,是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和利时集团总部设在北京,目前在北京、杭州、西安、新加坡等地设有分公司和基地,国内外各地服务机构有60多处。

和利时最早的产品是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发展20多年来,业务单元主要包括过程自动化(DCS)、工厂自动化(PLC及驱动)、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等。集团各业务单元以“用自动化改进人们的工作、生活和环境”为企业宗旨,以“智能控制系统助力制造业升级”为主题,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在2015年4月成为首批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企业之后,和利时智能控制系统平台正在集团下属的电子制造工厂进行装置级、车间级和工厂级 解决方案试验验证,从而进一步完成从装置级、车间级、工厂级到企业级四个完整层级的自动化、信息化集成,并为智能化应用打基础。

为有效降低制造业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技术风险,控制投资规模,同时也有利于通过自主可控的技术来保障我国的产业安全,和利时提出了以下的解决思路:

(1)利用公司长期积累的自动化技术优势,开发支撑智能制造的公共技术和产品平台。以智能控制器为核心,实现装置级和车间级的单元控制、协调控制和智能控制,并承担车间级的信息安全防护。在工厂级和企业级,基于智能控制云平台构建数字化、智能化工厂。

(2)开放智能控制云平台技术,使之成为公共技术平台,供各细分行业应用方案商分享,共建智能制造技术生态圈。通过事实上的大面积应用,推进智能制造技术标准的建设和完善。从云计算的层次看,生态系统包含信息基础设施提供商(IaaS)、智能控制平台提供商(PaaS)和细分行业应用提供商(SaaS)三类。

和利时把自身定位成智能控制领域的平台提供商及部分细分应用供应商。和利时的智能控制系统平台包含以下核心产品:智能控制器、智能工厂建模工具、智能工厂数据服务、工业数据总线、智能工厂人机界面。 详细信息可到案例页面查看。

和利时智能控制系统平台试点示范项目,意在推动我国智能制造技术标准的建设,整合行业智力资源形成合力,避免智能制造方案提供商重复开发和投资的问题,从而促进分工合作,提高全行业的社会效率;确保方案实施的质量,降低项目实施的风险。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一周之计在于始,祝大家工作愉快!

【项目重点】

【刨根问底】

【问1】老王-SAP企业向软研

不懂这个领域,只是感觉这个领域并不算高科技啊,这么难攻破?

【答1】

@刘世平

西门子专门有不同领域前沿的工艺人员,所以他们出的东西比较宽泛和齐全。

比如芯片问题,工业国家标准问题,工艺包开发系统,设备制作标准问题,测试问题,兼容问题等

强大的资金,强大的技术,强大的政府扶持,教育普及问题

艾默生当时把华为一个部门收购就是专门搞工业的部门,因为当时估计是资金问题

所以资金很重要,就是好东西出来,大家不知道也没有用,所以需要政府扶持,毕竟其他企业很成熟,要和他们强饭吃,还有就是教育问题,你去看看高校这块用的东西基本都是国外的,包括计算机供应商对教育部直属学校直供,价格体系等都不一样。所以在学校教育这块也是很大问题,要发展自己国家自主的东西。

所以我认识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屠崴-制造咨询

这跟工业机器人一样,要的是可靠和稳定。安全,精度,效率,成本的可靠和稳定

@辛磊-工业移动互联

工业控制领域 稳定性问题是要 应用和数据积累的,就像中国的航空发动机  要突破寿命和稳定性  不容易

【专家观点】

【观点1】@刘世平

还有就是工业控制器发展我看10到15年就一个周期

西门子从s7-5到s7-300/400到s7-1500,基本10到15年就开始替代



【观点2】@胡权·工业4.0研究院

这是和利时前几个月发布的投资者报告,ppt版,供参考。

1.0_.jpg


1.1_.jpg


1.2_.jpg


这也算是和利时整个战略的核心吧,有更熟悉和利时的可以关注和讨论,我想应该是一个很典型的中国企业案例。


1.3_.jpg


1.4_.jpg


1.5_.jpg


1.6_.jpg


最后就是他们老板了

ppt写的很漂亮,涉及到行业不少信息,对于关注工控设备和系统的行业人士,还是有比较大的参考价值的。

【道听途说】

1.中国工控的崛起,任重而道远

@古尔班


应该是: 咱们把别人的PLC贴上自己的牌子后, 就变成自己的大型PLC了.

与某大学"汉芯"事情同出一辙, 北京这家拿着国家科研资金的公司, 把德国VIPA的PLC贴上自己的牌子就吹嘘为自己了.

“目前国产DCS已占有国内市场一定的份额;国产PLC正在突破国外产品一统国内PLC市场的局面,发展民族品牌的PLC产业迫在眉睫.但这些国产DCS和PLC应用的编程软件平台却仍然是国外产品,如加拿大ICS Triplex的IsaGraf,德国KW的MULTIPROG和ProConOS, Infoteam的OpenPCS,以及3S公司的CoDeSys.显而易见,不在编程软件平台方面取得创新性的突破,就不能说我们形成了核心竞争力,我们就不能从应用大国发展为DCS和PLC的开发和制造大国和强国.”

国产化程度还要看软件,G3PLC软件核心是用外国产品的,我觉得如果说是完全国产化了而且是自主知识产权的话,未免有些过分了。

 我们担心的不是国产化程度的多少,我们担心的是当外国人对我们进行技术封锁时,国人是否能够开发出一套完整的PLC,从商业角度出发,用别人的东西无可厚非,但是希望中国人有自己的基础技术,不要什么东西都受制与人,这是最关键的,也是国产精英们急需解决的,我们不能为自己的一点点成绩沾沾自喜,需要脚塌实地的进一步努力。中国工控的崛起,任重道远……

@胡权·工业4.0研究院

我觉得它可以把德国这家公司收购了,这样的方式更好点

@心飞扬

不过,股份可以收购,技术不一定能够收购

@贝加莱~潘俊

@心飞扬 国产控制系统的突破可以参考国产的操作系统,类似的原因。

目前要依靠市场上几家企业去突破,很难。

系统型问题,核心芯片,底层软件,应用软件,硬件,标准,工控领域,国内的厂家基本都没有话语权。

 

2.国产工控产品的使用情况

@戴宝明


高端大项目还是国外的,低端、变频水泵、小型灯光系统,国产大把。

信任的问题。高端的核电等等,不是单纯plc,而是一个体系。

@刘世平

大型设备及生产线,如果上(国内品牌)基本都是和利时、浙大中控,和利时也有plc。

和和利时打过交道,项目价格好,可备品备件那价格就不干恭维。

汇川变频器替代国外的优势比较大

浙大中控是国家扶持的,正式第一次应用在武汉石化,也是当时国家的推动下。

国家以后的石油化工的大项目,浙大的控制系统在国家层面具有优先权

@屠崴-制造咨询

韩国LS也有PLC,别说国产,日本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才刚被接受,韩国也在努力,中国不要只看技术突破,稳定和可靠在工业领域比一个新技术更难能可贵

@张欣鹏

@心飞扬 说千说万,依旧不用国产的,这就是现实。

好的西门子,ab,再差用三菱的


3.国外市值

@胡权·工业4.0研究院

1.7_.jpg


 
 
文章来源于 工业4.0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