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发展阶段特征和挑战
相对于全球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我国却面对现有创新载体众多、创新资源较为分散、技术研发的“孤岛现象”严重等问题。我国工业领域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还面临着众多问题。
我国工业发展到当今阶段,其特征首先是各个产业领域发展不平衡,就算当前发展态势较好的行业领域,也存在相关产业之间的水平、内部生产技术和地区不平衡现象。其次,产业市场发展潜力仍然巨大。最后,产业发展基础不牢,在经过了爆发式增长、快速工业化的过程到现在,面对发展新需求,技术、人才、资本严重不足,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不健全。
我国现有的创新载体众多,创新资源较为分散。虽然有比较完整的体系,但其整体性弱,分散性比较强。目前,有国家级牌子的创新载体数量很大、比较分散。国内仅重点实验室就有481家,国家工程中心达到近400家,同时还有国家相关部委下的数量众多的各种平台。
当前,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国家层面缺乏宏观的产业支撑战略;产业创新分散,稳定持续不够;产业创新主体角色比较模糊,存在功能性的缺陷;产学研合作良性互动的机制没有完全形成;技术市场发展相对落后;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绿色智能化的先进人才也比较少。
工业化进程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完成,所以正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是建设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必须面对的现实。由于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它们站在高点上形成了强大和高度融合的国际资本,我国难以马上融入进去。发达国家在成熟工业化基础上形成了雄厚的技术积累,垄断了众多领域。他们借助完善的产业创新支撑体系以及分工协同的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掌握了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同样,发达国家也建立了创新文化的氛围、国民教育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发达国家着眼于全面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加快建设新型制造业创新载体。如,美国积极构建制造业创新网络,英国加紧建设“产业技术弹射中心”,都是力图弥补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之间的断层,促进实验室技术向实际产品转移转化。这些计划强调构建以新型创新载体为关键节点的协同创新网络,积极构建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这些都使得我国在参与国际竞争时,在资金投入规模、资本运作能力、产业技术积累、人才培养水平、产业发展管理能力以及市场秩序等方面处于劣势。
我们要深刻洞察这一变革趋势,将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上,否则就有可能再次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国情现实与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需求
我国许多产业已经具备国际竞争力,支撑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但总体上看,大而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亟须在现实国际背景下,结合国情,有针对性地加快工业领域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步伐,才能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现工业制造强国梦。
我国是大国。大国地位要求产业的独立和均衡发展,尤其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不能完全依赖于他国,必须建立大国工业体系,才能够在国际竞争劣势状态中获得发展主动权。而大国的资源潜力与巨大市场需求,为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同时,我国作为后发国家,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并存。一方面,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工业化经验,通过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避免走老路、走错路,实现快速发展和能力提高。另一方面,后发国家往往因为可以在短期内通过技术模仿获得可观的发展成效,而忽视制度建设、市场环境完善、技术积累,给长期发展留下隐患。
我国工业化进程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完成。必须积极应对全球化挑战,抓住新科技突破和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全球产业分工格局调整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红利,在全球范围积极吸纳创新资源,在开放的环境下加快建立健全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我国需要从世情、国情现实出发,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模式的探索。我国原有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很大变化,受到原有体制惯性和体制转轨不确定性的深刻影响,适应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模式尚未形成。世界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国家的产业技术创新模式与该国的发展阶段、市场规模、所处的国际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
我国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化要求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模式要有差异性。必须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一统的政策制定方式和体系建设思维,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阶段、技术创新特点和规律,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差别化地进行战略谋划,有针对性地制定产业技术创新政策,逐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为形成和完善工业创新体系奠定基础。
推进中国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建设的思路
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要充分考虑全球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对我国的挑战,充分考虑大国地位对产业独立和均衡发展的要求,充分考虑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和差异化特点以及巨大的市场优势给新技术及产业革命带来得机遇。
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需要立足全球化背景和趋势并借鉴世界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经验,依托大国市场优势,运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战略谋划作用,针对不同产业分别建立适合产业技术创新规律、差异化的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应遵循八大路径:包括战略谋划、基金支持、协同创新、技术供给、服务支撑、人才培养、激励企业、国际发展。
在我国工业领域选择若干重点产业,逐个建立产业创新战略发展委员会及评价体系,是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一项重要内容设计。产业创新战略发展委员会可依托中国工程院和工信部所属事业单位组建办事机构,隶属国务院;产业创新战略发展委员会由官、产、学、研、用、金等方面人员组成;研究制定并提出产业创新战略的责任主体。“战略”经国务院决策实施后,负有监督、跟踪实施、提出修正建议的责任。
建立针对产业特点的多样化的产业创新技术供给方式,也是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必须要涵盖的内容。目前制约我国工业领域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是许多产业创新技术供给不足。许多产业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偏弱,产业创新技术供给主要依赖引进或模仿,对外技术依存度高,创新资源分散化、封闭化现象严重。供给方式创新有三个方向:一是在产业集中度较高的产业领域,建立以大企业研究院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技术供给模式;二是在产业集中度不高或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以公共研发机构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技术供给模式;三是在技术更新换代快、市场化活跃和新兴产品领域,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化的现代技术手段,充分营造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的政策环境,发挥高校、科研机构、中小微企业、科技人员等多元化主体在产业创新技术供给中的作用。
在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行业企业的产业集中度以及是否大企业集中的因素,针对不同行业的产业集中度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做体系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