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累计签到次数:

今天获取 积分

通航运营信息管理

通航运营信息管理

556 浏览

中航信息技术中心构建通航运营信息管理平台

管理类 将计就计 2016-09-30 11:04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2016 年是通用航空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的利好政策接踵而至:
 
5月1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明确了通用航空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布了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措施;7月27日,中航工业下发《关于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决定》,指出通用航空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航工业的航空主业,必须加快推动国家通航产业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    

  

借政策东风 ,助力通航产业蓝海

诸多利好政策,为通用航空产业创造了更加健康顺畅有序的发展环境,也为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通航支撑产业创造了持续发展的良机。
 
信息化是未来通用航空运营企业发展的必经阶段,更是实现其持续安全运营与利润增值的必要手段,中航工业信息技术中心作为集团公司信息化专业支撑机构,快速响应国家、集团在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提出的新任务与新要求,积极融入通航产业发展蓝海,以专业服务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桥梁、以成就客户价值为宗旨,推动通航运营领域服务模式与服务手段的不断创新, 积极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大发展。



信息技术中心将与国内主要通用航空运营企业的信息化合作作为业务发展的优先战略,2014 年以来与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龙公司)合作,积极谋划通航运营服务产业布局,协作完成通航运营信息管理平台(涵盖10 个信息化子系统) 建设信息化规划工作,明确了飞龙公司运营服务与保障信息化发展模式, 并正在有步骤分阶段持续推进该规划工作的落实。
 
目前,飞机机务维修管理系统已经实现上线应用,该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支撑飞龙公司飞机维修工作的整体运行与良性运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无缝化衔接、流程化管控、精益化协作、协同化共享;各项维修工作均实现安全可控、进展可视、结果可查,飞机维修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通航运营面临的挑战

随着通航业务的不断拓展,飞龙公司机队规模不断扩充,运营飞机达到50 余架,而直接参与飞行运行的机务、飞行、运控、签派、安监等业务人员并未显著增加,造成人均工作量显著增长,现实业务发展的需要对公司运营与保障工作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

整体运行与控制工作管控难度大, 效率低:运控部门通过人工方式组织、协调、监控、决策、管理需要飞行、机务、安监、签派、市场、财务等多个部门共同完成的各项运行准备、保障、执行、监控等工作。运控工作一直存在涉及部门多、流程长、任务多样、机型复杂的现实与组织难、保障难、监控难、信息收集掌握难的困境,公司整体运行信息无法实现及时监控与实时共享。

原有维修模式很难保证符合适航要求:传统的人工粗放型维修模式环节多、分支多,监督难,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标准,无法确保多机型、多机队、多飞机、多任务的维修工作持续符合适航要求。

飞机定检人工监控易漏项出错: 随着飞机数量的成倍增长,由人工完成的飞机定检及时控件监控工作遗漏和出错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飞机维修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后续飞行任务执行。

技术资料的人工评估处理周期长, 影响适航指令与服务通报的下发执行效率,伴随机型增加资料评估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而评估人出差等因素会进一步延长评估周期,造成资料过晚、工作准备周期过短,影响维修工作进度。

纸质技术文件的查询检索流程繁琐、效率低。机队规模的扩充、机型多样带来技术文档数量的显著增加,人工查询模式缓慢低效,无法满足高时效、大范围运营保障需要。




信息化解决之道

针对以上问题,立足通航企业运营与保障实际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数据集成策略,构建全面覆盖飞龙公司运营与保障业务的信息化管控机制, 订立标准、规范流程、监控执行。高效组织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运行中的各项准备、保障、执行、监控等工作,实现运行控制工作的保障协同、安全运行、数据共享;有效监控运营飞机技术状态,为维修工作提供实时准确的预警参数, 提升飞机维修管控效率;优化适航指令(CAD)、服务通告(SB)、服务信函(SL)、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评估流程, 加快工作卡、维修方案、技术文件的签批修订速度,缩短工程指令执行周期;加强流程管理与过程监督,实现数据预警与质量管控。实现公司整体业务流、数据流、工作流的统一管理,支持外出机组多区域、全天候在线访问与数据检索,确保信息公开与数据共享,从业务本质上提升运营与保障效率。




信息化带来的改变

通过积极参与通航产业发展、加强与典型通航企业合作,信息技术中心携手飞龙公司,在通用航空信息化领域持续深耕细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设计制造与运营保障信息化服务协同发展、两翼齐飞。从为航空器设计制造单位提供专业的信息化服务,到为通用航空运营企业提供全方位、针对性解决方案,实现了设计制造与运营保障信息化服务协同发展、两翼齐飞。作为国内通用航空前三大的运营企业,飞龙公司机务维修系统的建设应用,实现了对通航领域机务维修业务的全面覆盖与典型应用,既是信息技术中心攻克通航运营保障信息化服务的“桥头堡”,更是不断引领和推动整个通用航空运营保障领域信息化扩展和深化的“风向标”。

转变运营保障模式、创新管理手段。相比传统人工管控手段,信息化管控具有高效、精确、及时、便捷等显著特点,保证了多机型、多机队、多飞机、多任务的正常运营与协同保障,实现了飞机定检及时控件监控数据准确记录与及时更新;确保了运营保障工作持续满足适航要求、避免了监控出错或工作遗漏;缩短了技术资料的评估处理周期;提升了运营保障信息的及时获取与统计分析。

自飞机机务维修系统上线运行后,整体运行稳定、操作便捷、响应迅速、界面友好。整个系统从工作流程上实现了整个机务维修管理的业务关联与紧密衔接;从管控数据上实现了各个环节业务数据的全面管控与便捷查询,达到了数据流畅传递与实时共享的效果,极大地支持了飞龙公司机务维修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在解放人力成本的同时,显著提升了机务维修工作的生产效率,保证了正常的运营需要。
 
 
 
 
 
文章来源于e制造智造家平台提供 查看全部
 2016 年是通用航空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的利好政策接踵而至:
 
5月1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明确了通用航空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布了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措施;7月27日,中航工业下发《关于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决定》,指出通用航空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航工业的航空主业,必须加快推动国家通航产业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    

  

借政策东风 ,助力通航产业蓝海

诸多利好政策,为通用航空产业创造了更加健康顺畅有序的发展环境,也为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通航支撑产业创造了持续发展的良机。
 
信息化是未来通用航空运营企业发展的必经阶段,更是实现其持续安全运营与利润增值的必要手段,中航工业信息技术中心作为集团公司信息化专业支撑机构,快速响应国家、集团在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提出的新任务与新要求,积极融入通航产业发展蓝海,以专业服务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桥梁、以成就客户价值为宗旨,推动通航运营领域服务模式与服务手段的不断创新, 积极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大发展。



信息技术中心将与国内主要通用航空运营企业的信息化合作作为业务发展的优先战略,2014 年以来与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龙公司)合作,积极谋划通航运营服务产业布局,协作完成通航运营信息管理平台(涵盖10 个信息化子系统) 建设信息化规划工作,明确了飞龙公司运营服务与保障信息化发展模式, 并正在有步骤分阶段持续推进该规划工作的落实。
 
目前,飞机机务维修管理系统已经实现上线应用,该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支撑飞龙公司飞机维修工作的整体运行与良性运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无缝化衔接、流程化管控、精益化协作、协同化共享;各项维修工作均实现安全可控、进展可视、结果可查,飞机维修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通航运营面临的挑战

随着通航业务的不断拓展,飞龙公司机队规模不断扩充,运营飞机达到50 余架,而直接参与飞行运行的机务、飞行、运控、签派、安监等业务人员并未显著增加,造成人均工作量显著增长,现实业务发展的需要对公司运营与保障工作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

整体运行与控制工作管控难度大, 效率低:运控部门通过人工方式组织、协调、监控、决策、管理需要飞行、机务、安监、签派、市场、财务等多个部门共同完成的各项运行准备、保障、执行、监控等工作。运控工作一直存在涉及部门多、流程长、任务多样、机型复杂的现实与组织难、保障难、监控难、信息收集掌握难的困境,公司整体运行信息无法实现及时监控与实时共享。

原有维修模式很难保证符合适航要求:传统的人工粗放型维修模式环节多、分支多,监督难,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标准,无法确保多机型、多机队、多飞机、多任务的维修工作持续符合适航要求。

飞机定检人工监控易漏项出错: 随着飞机数量的成倍增长,由人工完成的飞机定检及时控件监控工作遗漏和出错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飞机维修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后续飞行任务执行。

技术资料的人工评估处理周期长, 影响适航指令与服务通报的下发执行效率,伴随机型增加资料评估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而评估人出差等因素会进一步延长评估周期,造成资料过晚、工作准备周期过短,影响维修工作进度。

纸质技术文件的查询检索流程繁琐、效率低。机队规模的扩充、机型多样带来技术文档数量的显著增加,人工查询模式缓慢低效,无法满足高时效、大范围运营保障需要。




信息化解决之道

针对以上问题,立足通航企业运营与保障实际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数据集成策略,构建全面覆盖飞龙公司运营与保障业务的信息化管控机制, 订立标准、规范流程、监控执行。高效组织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运行中的各项准备、保障、执行、监控等工作,实现运行控制工作的保障协同、安全运行、数据共享;有效监控运营飞机技术状态,为维修工作提供实时准确的预警参数, 提升飞机维修管控效率;优化适航指令(CAD)、服务通告(SB)、服务信函(SL)、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评估流程, 加快工作卡、维修方案、技术文件的签批修订速度,缩短工程指令执行周期;加强流程管理与过程监督,实现数据预警与质量管控。实现公司整体业务流、数据流、工作流的统一管理,支持外出机组多区域、全天候在线访问与数据检索,确保信息公开与数据共享,从业务本质上提升运营与保障效率。




信息化带来的改变

通过积极参与通航产业发展、加强与典型通航企业合作,信息技术中心携手飞龙公司,在通用航空信息化领域持续深耕细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设计制造与运营保障信息化服务协同发展、两翼齐飞。从为航空器设计制造单位提供专业的信息化服务,到为通用航空运营企业提供全方位、针对性解决方案,实现了设计制造与运营保障信息化服务协同发展、两翼齐飞。作为国内通用航空前三大的运营企业,飞龙公司机务维修系统的建设应用,实现了对通航领域机务维修业务的全面覆盖与典型应用,既是信息技术中心攻克通航运营保障信息化服务的“桥头堡”,更是不断引领和推动整个通用航空运营保障领域信息化扩展和深化的“风向标”。

转变运营保障模式、创新管理手段。相比传统人工管控手段,信息化管控具有高效、精确、及时、便捷等显著特点,保证了多机型、多机队、多飞机、多任务的正常运营与协同保障,实现了飞机定检及时控件监控数据准确记录与及时更新;确保了运营保障工作持续满足适航要求、避免了监控出错或工作遗漏;缩短了技术资料的评估处理周期;提升了运营保障信息的及时获取与统计分析。

自飞机机务维修系统上线运行后,整体运行稳定、操作便捷、响应迅速、界面友好。整个系统从工作流程上实现了整个机务维修管理的业务关联与紧密衔接;从管控数据上实现了各个环节业务数据的全面管控与便捷查询,达到了数据流畅传递与实时共享的效果,极大地支持了飞龙公司机务维修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在解放人力成本的同时,显著提升了机务维修工作的生产效率,保证了正常的运营需要。
 
 
 
 
 
  • 文章来源于e制造
  • 智造家平台提供

556 浏览

中航信息技术中心构建通航运营信息管理平台

管理类 将计就计 2016-09-30 11:04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2016 年是通用航空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的利好政策接踵而至:
 
5月1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明确了通用航空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布了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措施;7月27日,中航工业下发《关于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决定》,指出通用航空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航工业的航空主业,必须加快推动国家通航产业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    

  

借政策东风 ,助力通航产业蓝海

诸多利好政策,为通用航空产业创造了更加健康顺畅有序的发展环境,也为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通航支撑产业创造了持续发展的良机。
 
信息化是未来通用航空运营企业发展的必经阶段,更是实现其持续安全运营与利润增值的必要手段,中航工业信息技术中心作为集团公司信息化专业支撑机构,快速响应国家、集团在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提出的新任务与新要求,积极融入通航产业发展蓝海,以专业服务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桥梁、以成就客户价值为宗旨,推动通航运营领域服务模式与服务手段的不断创新, 积极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大发展。



信息技术中心将与国内主要通用航空运营企业的信息化合作作为业务发展的优先战略,2014 年以来与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龙公司)合作,积极谋划通航运营服务产业布局,协作完成通航运营信息管理平台(涵盖10 个信息化子系统) 建设信息化规划工作,明确了飞龙公司运营服务与保障信息化发展模式, 并正在有步骤分阶段持续推进该规划工作的落实。
 
目前,飞机机务维修管理系统已经实现上线应用,该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支撑飞龙公司飞机维修工作的整体运行与良性运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无缝化衔接、流程化管控、精益化协作、协同化共享;各项维修工作均实现安全可控、进展可视、结果可查,飞机维修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通航运营面临的挑战

随着通航业务的不断拓展,飞龙公司机队规模不断扩充,运营飞机达到50 余架,而直接参与飞行运行的机务、飞行、运控、签派、安监等业务人员并未显著增加,造成人均工作量显著增长,现实业务发展的需要对公司运营与保障工作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

整体运行与控制工作管控难度大, 效率低:运控部门通过人工方式组织、协调、监控、决策、管理需要飞行、机务、安监、签派、市场、财务等多个部门共同完成的各项运行准备、保障、执行、监控等工作。运控工作一直存在涉及部门多、流程长、任务多样、机型复杂的现实与组织难、保障难、监控难、信息收集掌握难的困境,公司整体运行信息无法实现及时监控与实时共享。

原有维修模式很难保证符合适航要求:传统的人工粗放型维修模式环节多、分支多,监督难,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标准,无法确保多机型、多机队、多飞机、多任务的维修工作持续符合适航要求。

飞机定检人工监控易漏项出错: 随着飞机数量的成倍增长,由人工完成的飞机定检及时控件监控工作遗漏和出错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飞机维修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后续飞行任务执行。

技术资料的人工评估处理周期长, 影响适航指令与服务通报的下发执行效率,伴随机型增加资料评估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而评估人出差等因素会进一步延长评估周期,造成资料过晚、工作准备周期过短,影响维修工作进度。

纸质技术文件的查询检索流程繁琐、效率低。机队规模的扩充、机型多样带来技术文档数量的显著增加,人工查询模式缓慢低效,无法满足高时效、大范围运营保障需要。




信息化解决之道

针对以上问题,立足通航企业运营与保障实际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数据集成策略,构建全面覆盖飞龙公司运营与保障业务的信息化管控机制, 订立标准、规范流程、监控执行。高效组织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运行中的各项准备、保障、执行、监控等工作,实现运行控制工作的保障协同、安全运行、数据共享;有效监控运营飞机技术状态,为维修工作提供实时准确的预警参数, 提升飞机维修管控效率;优化适航指令(CAD)、服务通告(SB)、服务信函(SL)、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评估流程, 加快工作卡、维修方案、技术文件的签批修订速度,缩短工程指令执行周期;加强流程管理与过程监督,实现数据预警与质量管控。实现公司整体业务流、数据流、工作流的统一管理,支持外出机组多区域、全天候在线访问与数据检索,确保信息公开与数据共享,从业务本质上提升运营与保障效率。




信息化带来的改变

通过积极参与通航产业发展、加强与典型通航企业合作,信息技术中心携手飞龙公司,在通用航空信息化领域持续深耕细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设计制造与运营保障信息化服务协同发展、两翼齐飞。从为航空器设计制造单位提供专业的信息化服务,到为通用航空运营企业提供全方位、针对性解决方案,实现了设计制造与运营保障信息化服务协同发展、两翼齐飞。作为国内通用航空前三大的运营企业,飞龙公司机务维修系统的建设应用,实现了对通航领域机务维修业务的全面覆盖与典型应用,既是信息技术中心攻克通航运营保障信息化服务的“桥头堡”,更是不断引领和推动整个通用航空运营保障领域信息化扩展和深化的“风向标”。

转变运营保障模式、创新管理手段。相比传统人工管控手段,信息化管控具有高效、精确、及时、便捷等显著特点,保证了多机型、多机队、多飞机、多任务的正常运营与协同保障,实现了飞机定检及时控件监控数据准确记录与及时更新;确保了运营保障工作持续满足适航要求、避免了监控出错或工作遗漏;缩短了技术资料的评估处理周期;提升了运营保障信息的及时获取与统计分析。

自飞机机务维修系统上线运行后,整体运行稳定、操作便捷、响应迅速、界面友好。整个系统从工作流程上实现了整个机务维修管理的业务关联与紧密衔接;从管控数据上实现了各个环节业务数据的全面管控与便捷查询,达到了数据流畅传递与实时共享的效果,极大地支持了飞龙公司机务维修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在解放人力成本的同时,显著提升了机务维修工作的生产效率,保证了正常的运营需要。
 
 
 
 
 
文章来源于e制造智造家平台提供 查看全部
 2016 年是通用航空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的利好政策接踵而至:
 
5月1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明确了通用航空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布了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措施;7月27日,中航工业下发《关于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决定》,指出通用航空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航工业的航空主业,必须加快推动国家通航产业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    

  

借政策东风 ,助力通航产业蓝海

诸多利好政策,为通用航空产业创造了更加健康顺畅有序的发展环境,也为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通航支撑产业创造了持续发展的良机。
 
信息化是未来通用航空运营企业发展的必经阶段,更是实现其持续安全运营与利润增值的必要手段,中航工业信息技术中心作为集团公司信息化专业支撑机构,快速响应国家、集团在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提出的新任务与新要求,积极融入通航产业发展蓝海,以专业服务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桥梁、以成就客户价值为宗旨,推动通航运营领域服务模式与服务手段的不断创新, 积极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大发展。



信息技术中心将与国内主要通用航空运营企业的信息化合作作为业务发展的优先战略,2014 年以来与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龙公司)合作,积极谋划通航运营服务产业布局,协作完成通航运营信息管理平台(涵盖10 个信息化子系统) 建设信息化规划工作,明确了飞龙公司运营服务与保障信息化发展模式, 并正在有步骤分阶段持续推进该规划工作的落实。
 
目前,飞机机务维修管理系统已经实现上线应用,该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支撑飞龙公司飞机维修工作的整体运行与良性运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无缝化衔接、流程化管控、精益化协作、协同化共享;各项维修工作均实现安全可控、进展可视、结果可查,飞机维修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通航运营面临的挑战

随着通航业务的不断拓展,飞龙公司机队规模不断扩充,运营飞机达到50 余架,而直接参与飞行运行的机务、飞行、运控、签派、安监等业务人员并未显著增加,造成人均工作量显著增长,现实业务发展的需要对公司运营与保障工作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

整体运行与控制工作管控难度大, 效率低:运控部门通过人工方式组织、协调、监控、决策、管理需要飞行、机务、安监、签派、市场、财务等多个部门共同完成的各项运行准备、保障、执行、监控等工作。运控工作一直存在涉及部门多、流程长、任务多样、机型复杂的现实与组织难、保障难、监控难、信息收集掌握难的困境,公司整体运行信息无法实现及时监控与实时共享。

原有维修模式很难保证符合适航要求:传统的人工粗放型维修模式环节多、分支多,监督难,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标准,无法确保多机型、多机队、多飞机、多任务的维修工作持续符合适航要求。

飞机定检人工监控易漏项出错: 随着飞机数量的成倍增长,由人工完成的飞机定检及时控件监控工作遗漏和出错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飞机维修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后续飞行任务执行。

技术资料的人工评估处理周期长, 影响适航指令与服务通报的下发执行效率,伴随机型增加资料评估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而评估人出差等因素会进一步延长评估周期,造成资料过晚、工作准备周期过短,影响维修工作进度。

纸质技术文件的查询检索流程繁琐、效率低。机队规模的扩充、机型多样带来技术文档数量的显著增加,人工查询模式缓慢低效,无法满足高时效、大范围运营保障需要。




信息化解决之道

针对以上问题,立足通航企业运营与保障实际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数据集成策略,构建全面覆盖飞龙公司运营与保障业务的信息化管控机制, 订立标准、规范流程、监控执行。高效组织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运行中的各项准备、保障、执行、监控等工作,实现运行控制工作的保障协同、安全运行、数据共享;有效监控运营飞机技术状态,为维修工作提供实时准确的预警参数, 提升飞机维修管控效率;优化适航指令(CAD)、服务通告(SB)、服务信函(SL)、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评估流程, 加快工作卡、维修方案、技术文件的签批修订速度,缩短工程指令执行周期;加强流程管理与过程监督,实现数据预警与质量管控。实现公司整体业务流、数据流、工作流的统一管理,支持外出机组多区域、全天候在线访问与数据检索,确保信息公开与数据共享,从业务本质上提升运营与保障效率。




信息化带来的改变

通过积极参与通航产业发展、加强与典型通航企业合作,信息技术中心携手飞龙公司,在通用航空信息化领域持续深耕细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设计制造与运营保障信息化服务协同发展、两翼齐飞。从为航空器设计制造单位提供专业的信息化服务,到为通用航空运营企业提供全方位、针对性解决方案,实现了设计制造与运营保障信息化服务协同发展、两翼齐飞。作为国内通用航空前三大的运营企业,飞龙公司机务维修系统的建设应用,实现了对通航领域机务维修业务的全面覆盖与典型应用,既是信息技术中心攻克通航运营保障信息化服务的“桥头堡”,更是不断引领和推动整个通用航空运营保障领域信息化扩展和深化的“风向标”。

转变运营保障模式、创新管理手段。相比传统人工管控手段,信息化管控具有高效、精确、及时、便捷等显著特点,保证了多机型、多机队、多飞机、多任务的正常运营与协同保障,实现了飞机定检及时控件监控数据准确记录与及时更新;确保了运营保障工作持续满足适航要求、避免了监控出错或工作遗漏;缩短了技术资料的评估处理周期;提升了运营保障信息的及时获取与统计分析。

自飞机机务维修系统上线运行后,整体运行稳定、操作便捷、响应迅速、界面友好。整个系统从工作流程上实现了整个机务维修管理的业务关联与紧密衔接;从管控数据上实现了各个环节业务数据的全面管控与便捷查询,达到了数据流畅传递与实时共享的效果,极大地支持了飞龙公司机务维修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在解放人力成本的同时,显著提升了机务维修工作的生产效率,保证了正常的运营需要。
 
 
 
 
 
  • 文章来源于e制造
  • 智造家平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