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累计签到次数:

今天获取 积分

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

444 浏览

热点聚焦:中秋夜升空的“天宫二号”内部构造全解析

设备硬件类 我是谁 2016-09-18 17:17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9月15日晚22点04分,沐浴在中秋皎洁月光之中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传出巨大的轰鸣声。我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在长征二号F T2运载火箭的托举下,直刺苍穹,成功踏上了太空旅程。


按计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后,将变轨进入高度约384公里的运行轨道,进行在轨测试。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抓总研制,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二阶段的首发飞行器,也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在天宫一号备份目标飞行器的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太阳翼展宽约18.4米,重8.6吨,设计在轨寿命2年。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飞行期间,将完成2名航天员为期30天的中期驻留,考核面向长期飞行的乘员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关技术;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等技术;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技术,以及在轨维修和空间站技术验证等试验。

为成功实现中期驻留,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研制团队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工作负荷、改善睡眠环境、丰富娱乐条件等几个方面对实验舱进行全新设计,这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史上首次系统地开展载人宜居环境设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指出,发射天宫二号是全面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的关键之战,将为我国后续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对于推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包括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共4次飞行任务。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今年10月中下旬发射,天宫二号进入高度为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完成交会对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将于2017年上半年搭乘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与天宫二号对接。






执行本次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 T2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抓总研制。作为我国实施载人航天任务的“资深”火箭,此前,长二F火箭已成功发射了10艘神舟飞船,将10名(12人次)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堪称“十全十美”。此外,长二F火箭还于2011年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文章来源于 e制造 查看全部
9月15日晚22点04分,沐浴在中秋皎洁月光之中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传出巨大的轰鸣声。我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在长征二号F T2运载火箭的托举下,直刺苍穹,成功踏上了太空旅程。


按计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后,将变轨进入高度约384公里的运行轨道,进行在轨测试。

2.0_.PNG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抓总研制,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二阶段的首发飞行器,也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2.1_.jpg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在天宫一号备份目标飞行器的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太阳翼展宽约18.4米,重8.6吨,设计在轨寿命2年。

2.2_.jpg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飞行期间,将完成2名航天员为期30天的中期驻留,考核面向长期飞行的乘员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关技术;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等技术;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技术,以及在轨维修和空间站技术验证等试验。

为成功实现中期驻留,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研制团队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工作负荷、改善睡眠环境、丰富娱乐条件等几个方面对实验舱进行全新设计,这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史上首次系统地开展载人宜居环境设计。

2.3_.jpg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指出,发射天宫二号是全面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的关键之战,将为我国后续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对于推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包括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共4次飞行任务。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今年10月中下旬发射,天宫二号进入高度为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完成交会对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将于2017年上半年搭乘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与天宫二号对接。

2.4_.PNG


执行本次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 T2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抓总研制。作为我国实施载人航天任务的“资深”火箭,此前,长二F火箭已成功发射了10艘神舟飞船,将10名(12人次)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堪称“十全十美”。此外,长二F火箭还于2011年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文章来源于 e制造
444 浏览

热点聚焦:中秋夜升空的“天宫二号”内部构造全解析

设备硬件类 我是谁 2016-09-18 17:17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9月15日晚22点04分,沐浴在中秋皎洁月光之中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传出巨大的轰鸣声。我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在长征二号F T2运载火箭的托举下,直刺苍穹,成功踏上了太空旅程。


按计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后,将变轨进入高度约384公里的运行轨道,进行在轨测试。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抓总研制,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二阶段的首发飞行器,也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在天宫一号备份目标飞行器的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太阳翼展宽约18.4米,重8.6吨,设计在轨寿命2年。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飞行期间,将完成2名航天员为期30天的中期驻留,考核面向长期飞行的乘员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关技术;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等技术;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技术,以及在轨维修和空间站技术验证等试验。

为成功实现中期驻留,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研制团队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工作负荷、改善睡眠环境、丰富娱乐条件等几个方面对实验舱进行全新设计,这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史上首次系统地开展载人宜居环境设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指出,发射天宫二号是全面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的关键之战,将为我国后续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对于推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包括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共4次飞行任务。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今年10月中下旬发射,天宫二号进入高度为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完成交会对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将于2017年上半年搭乘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与天宫二号对接。






执行本次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 T2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抓总研制。作为我国实施载人航天任务的“资深”火箭,此前,长二F火箭已成功发射了10艘神舟飞船,将10名(12人次)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堪称“十全十美”。此外,长二F火箭还于2011年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文章来源于 e制造 查看全部
9月15日晚22点04分,沐浴在中秋皎洁月光之中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传出巨大的轰鸣声。我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在长征二号F T2运载火箭的托举下,直刺苍穹,成功踏上了太空旅程。


按计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后,将变轨进入高度约384公里的运行轨道,进行在轨测试。

2.0_.PNG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抓总研制,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二阶段的首发飞行器,也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2.1_.jpg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在天宫一号备份目标飞行器的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太阳翼展宽约18.4米,重8.6吨,设计在轨寿命2年。

2.2_.jpg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飞行期间,将完成2名航天员为期30天的中期驻留,考核面向长期飞行的乘员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关技术;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等技术;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技术,以及在轨维修和空间站技术验证等试验。

为成功实现中期驻留,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研制团队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工作负荷、改善睡眠环境、丰富娱乐条件等几个方面对实验舱进行全新设计,这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史上首次系统地开展载人宜居环境设计。

2.3_.jpg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指出,发射天宫二号是全面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的关键之战,将为我国后续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对于推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包括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共4次飞行任务。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今年10月中下旬发射,天宫二号进入高度为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完成交会对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将于2017年上半年搭乘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与天宫二号对接。

2.4_.PNG


执行本次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 T2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抓总研制。作为我国实施载人航天任务的“资深”火箭,此前,长二F火箭已成功发射了10艘神舟飞船,将10名(12人次)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堪称“十全十美”。此外,长二F火箭还于2011年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文章来源于 e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