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累计签到次数:

今天获取 积分

智造业

智造业

494 浏览

工业软件技术将给制造业带来巨大颠覆

其它类 JGSZHDFS 2017-01-16 14:02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工业4.0中的智能制造处处与软件技术相关联。工业4.0本质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实现“智能工厂”。
在生产设备层面,通过嵌入不同的传感器进行实时感知。通过宽带网络,通过数据对整个过程进行精确控制;在生产管理层面,通过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宽带网络、工业软件、管理软件等一系列技术构成服务互联网,实现物理设备的信息感知、网络通信、精确控制和远程协作。
工业软件,是指专门为工业领域所使用的软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植入到硬件产品或生产设备之中的嵌入式软件,它可以细分为操作系统、嵌入式数据库和开发工具、应用软件等,他们被植入硬件产品或生产设备的嵌入式系统之中,达到自动化、智能化的控制、监测、管理各种设备和系统运行的目的,对应工业4.0中生产设备中的应用。
另一类则是对生产制造进行业务管理的,各种工业领域专用的工程软件。例如,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从产品研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分析(CAE)、辅助工艺(CAPP)、产品数据管理(PDM)等实现生产和管理过程的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和控制,对应工业4.0中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所以说,工业4.0将工业软件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工业4.0将各种工业软件充斥到制造流程之中,从供应链管理、产品设计、生产管理、企业管理等四个维度,提升“物理世界”中的工厂/车间的生产效率,优化生产工程。工业4.0中囊括了PDM(生产数据管理)、SCM(产业链管理)、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软件系统以及数据处理系统,能够将分散的各种信息汇总分析,从而解决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物流交货周期的不断加快以及客户定制要求的多样化的问题,为制造工艺带来决定性的影响。
如果从任意一个纬度来看工业4.0,都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结果。但是,无论从哪个纬度,信息处理的关键点“信息”与物理现象的关键点“网络”之间的连接处都是“工厂/车间”。因此,“信息物理系统”作为实体的操作设备,其作用是对于任何纬度的定位都是对等的,其接续性是特定的前提。
同时,工业4.0时代,每一个产品将承载其整个供应链和生命周期中所需的各种信息,实现追踪溯源。每一个生产设备将由整个生产价值链所继承,实现自律组织生产。智能工厂灵活决定生产过程,不同的生产设备既能够协作生产,又可以各自快速地对外部变化做出反应……归根到底,这些都是软件技术应用的结果。
可以说,工业软件技术支撑了绝大部分的生产制造过程。全球正在出现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而在这一浪潮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领域和业态。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也因软件系统而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这个新型的产业链将使制造业不再仅仅是硬件制造的概念,而将更多地融入软件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新的服务模式。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机器也经历了从“零件定义机器”到“软件定义机器”的过程。
从机器本身的定义来看,它是是由各种金属和非金属部件组装成的装置,消耗能源,可以运转和做功。最初只有带有动力的工具、让零部件运动起来的才能归类为机器,而电子的出现改变了机器定义,没有零部件运动的设备也可以被认为是机器。机器零部件,从百年前的钢铁或金属零件,逐渐变成了电气控制元器件,再变成了模拟电子元器件,再变成数字电子元器件(如芯片),最后变成了由软件来执行部分机器功能的装置。
现代机器已经脱胎换骨,包含各种新型“零部件”,而软件就是嵌入在金属之中的“思想者”、“统治者”与“定义者”。我们今天所讨论的主题,就聚焦在工业软件。工业软件是在工业领域里应用的各种软件,可以分为机械自动化、生产自动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等不同的大门类,也可以按用途分为CAX、ERP、PLM、MES、OA、EB、MRO等。作为新形态的零部件,工业软件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由计算机变形发展出来的各种工控编程器、工业计算机、嵌入式设备、各种测试仪器、医疗仪器、电视、广播、娱乐设备,以及以及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VR/AR等各种智能硬件中,软件“体量”从几十行代码到几十万行代码不等,如果没有软件支撑,上述设备已经无法运行。
智能系统的五个典型特征,可以提炼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提升。
状态感知是能准确感知系统外部工况,如市场、客户、输入的实时运行状态;
实时分析是对获取的实时运行状态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推理与分析;
自主决策是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按照设定的规则,自主做出选择和判断;
精准执行是对外部需求、企业运行状态、研发或生产等做出快速应对;
学习提升是在系统运行和反复执行的过程中,不断通过深度学习而提升系统智能。
对于基于科学效应而构成的初级智能系统,只需要具备状态感知→自主决策→即刻执行的能力。基于计算内核而构成的恒定智能系统,需要做到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而基于人工智能而构成开放智能系统,除了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之外,还要能做到不断地学习提升,像alphaGO一样。
各种机器、设备、产品或管理系统都是人造系统,实践表明,人造系统正在不断走向智能化。人造系统走向智能化有三个基本路径:
第一,数字化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事物。基本做法是在物理设备中嵌入数字化计算内核。从研发手段、管理手段、服务手段等环节的数字化,发展到产品、设备本身的数字化。各种芯片、传感器、智能微尘等都形成数字化计算内核(嵌入式系统),把各种芯片、传感器、智能微尘等嵌入式系统,嵌入到设备、产品或管理系统中。
第二,网联一切可以联接的事物。基本做法是把不同要素以网络形式联接起来。首先是物质(机械,如螺栓、导线)联接,其次是能量(物理场,如传感器、WiFi)联接,然后是信息(数字,如比特)联接,最终是意识(生物场,如意识)联接。在联接范围上,要从局部的、阶段性的信息集成,发展到全企业、全产品生命周期的信息集成。从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联接,发展到与外部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等的信息联接。从软件和数据之间的(集成)联接,发展到与物理设备之间的联接,让其变身成为可以入网的“终端”。最终发展到人、机、物的全面联接。
第三,加速知识流动,形成知识泛在。基本做法是把人的思维过程与思考结果沉淀成为知识和算法,知识和算法嵌入芯片,芯片嵌入硬件(嵌入式系统),硬件嵌入物理设备。万物互联,是形成智能的基础与前提。最终形成智能的关键在于数据的有序、自由的流动。数据承载了信息,信息承载了知识,知识触发和形成了智能。当网络无处不在、知识在任何场景下以数字化形式调用(知识泛在)式,则可以形成:用尽可能多的数据流动与尽可能少的成本物耗来满足个性化定制的需求。智能制造的实质,就是快速、高质量、低成本的大批量定制。
 
 
我们的创业潮,周年死咒
PMMA--亚加力注射成型工艺! 查看全部
工业4.0中的智能制造处处与软件技术相关联。工业4.0本质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实现“智能工厂”。
在生产设备层面,通过嵌入不同的传感器进行实时感知。通过宽带网络,通过数据对整个过程进行精确控制;在生产管理层面,通过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宽带网络、工业软件、管理软件等一系列技术构成服务互联网,实现物理设备的信息感知、网络通信、精确控制和远程协作。
工业软件,是指专门为工业领域所使用的软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植入到硬件产品或生产设备之中的嵌入式软件,它可以细分为操作系统、嵌入式数据库和开发工具、应用软件等,他们被植入硬件产品或生产设备的嵌入式系统之中,达到自动化、智能化的控制、监测、管理各种设备和系统运行的目的,对应工业4.0中生产设备中的应用。
另一类则是对生产制造进行业务管理的,各种工业领域专用的工程软件。例如,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从产品研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分析(CAE)、辅助工艺(CAPP)、产品数据管理(PDM)等实现生产和管理过程的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和控制,对应工业4.0中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所以说,工业4.0将工业软件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工业4.0将各种工业软件充斥到制造流程之中,从供应链管理、产品设计、生产管理、企业管理等四个维度,提升“物理世界”中的工厂/车间的生产效率,优化生产工程。工业4.0中囊括了PDM(生产数据管理)、SCM(产业链管理)、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软件系统以及数据处理系统,能够将分散的各种信息汇总分析,从而解决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物流交货周期的不断加快以及客户定制要求的多样化的问题,为制造工艺带来决定性的影响。
如果从任意一个纬度来看工业4.0,都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结果。但是,无论从哪个纬度,信息处理的关键点“信息”与物理现象的关键点“网络”之间的连接处都是“工厂/车间”。因此,“信息物理系统”作为实体的操作设备,其作用是对于任何纬度的定位都是对等的,其接续性是特定的前提。
同时,工业4.0时代,每一个产品将承载其整个供应链和生命周期中所需的各种信息,实现追踪溯源。每一个生产设备将由整个生产价值链所继承,实现自律组织生产。智能工厂灵活决定生产过程,不同的生产设备既能够协作生产,又可以各自快速地对外部变化做出反应……归根到底,这些都是软件技术应用的结果。
可以说,工业软件技术支撑了绝大部分的生产制造过程。全球正在出现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而在这一浪潮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领域和业态。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也因软件系统而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这个新型的产业链将使制造业不再仅仅是硬件制造的概念,而将更多地融入软件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新的服务模式。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机器也经历了从“零件定义机器”到“软件定义机器”的过程。
从机器本身的定义来看,它是是由各种金属和非金属部件组装成的装置,消耗能源,可以运转和做功。最初只有带有动力的工具、让零部件运动起来的才能归类为机器,而电子的出现改变了机器定义,没有零部件运动的设备也可以被认为是机器。机器零部件,从百年前的钢铁或金属零件,逐渐变成了电气控制元器件,再变成了模拟电子元器件,再变成数字电子元器件(如芯片),最后变成了由软件来执行部分机器功能的装置。
现代机器已经脱胎换骨,包含各种新型“零部件”,而软件就是嵌入在金属之中的“思想者”、“统治者”与“定义者”。我们今天所讨论的主题,就聚焦在工业软件。工业软件是在工业领域里应用的各种软件,可以分为机械自动化、生产自动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等不同的大门类,也可以按用途分为CAX、ERP、PLM、MES、OA、EB、MRO等。作为新形态的零部件,工业软件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由计算机变形发展出来的各种工控编程器、工业计算机、嵌入式设备、各种测试仪器、医疗仪器、电视、广播、娱乐设备,以及以及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VR/AR等各种智能硬件中,软件“体量”从几十行代码到几十万行代码不等,如果没有软件支撑,上述设备已经无法运行。
智能系统的五个典型特征,可以提炼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提升。
状态感知是能准确感知系统外部工况,如市场、客户、输入的实时运行状态;
实时分析是对获取的实时运行状态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推理与分析;
自主决策是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按照设定的规则,自主做出选择和判断;
精准执行是对外部需求、企业运行状态、研发或生产等做出快速应对;
学习提升是在系统运行和反复执行的过程中,不断通过深度学习而提升系统智能。
对于基于科学效应而构成的初级智能系统,只需要具备状态感知→自主决策→即刻执行的能力。基于计算内核而构成的恒定智能系统,需要做到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而基于人工智能而构成开放智能系统,除了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之外,还要能做到不断地学习提升,像alphaGO一样。
各种机器、设备、产品或管理系统都是人造系统,实践表明,人造系统正在不断走向智能化。人造系统走向智能化有三个基本路径:
第一,数字化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事物。基本做法是在物理设备中嵌入数字化计算内核。从研发手段、管理手段、服务手段等环节的数字化,发展到产品、设备本身的数字化。各种芯片、传感器、智能微尘等都形成数字化计算内核(嵌入式系统),把各种芯片、传感器、智能微尘等嵌入式系统,嵌入到设备、产品或管理系统中。
第二,网联一切可以联接的事物。基本做法是把不同要素以网络形式联接起来。首先是物质(机械,如螺栓、导线)联接,其次是能量(物理场,如传感器、WiFi)联接,然后是信息(数字,如比特)联接,最终是意识(生物场,如意识)联接。在联接范围上,要从局部的、阶段性的信息集成,发展到全企业、全产品生命周期的信息集成。从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联接,发展到与外部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等的信息联接。从软件和数据之间的(集成)联接,发展到与物理设备之间的联接,让其变身成为可以入网的“终端”。最终发展到人、机、物的全面联接。
第三,加速知识流动,形成知识泛在。基本做法是把人的思维过程与思考结果沉淀成为知识和算法,知识和算法嵌入芯片,芯片嵌入硬件(嵌入式系统),硬件嵌入物理设备。万物互联,是形成智能的基础与前提。最终形成智能的关键在于数据的有序、自由的流动。数据承载了信息,信息承载了知识,知识触发和形成了智能。当网络无处不在、知识在任何场景下以数字化形式调用(知识泛在)式,则可以形成:用尽可能多的数据流动与尽可能少的成本物耗来满足个性化定制的需求。智能制造的实质,就是快速、高质量、低成本的大批量定制。
 
 
我们的创业潮,周年死咒
PMMA--亚加力注射成型工艺!
322 浏览

我们的创业潮,周年死咒。

其它类 JGSZHDFS 2017-01-16 13:59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创业热潮。2016年上半年的新创企业数量达到261万家。平均每分钟就会诞生10家企业。在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从2014年前后推出了创业促进政策,并将其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下,政府相继出台了低息贷款和成立创业扶持中心等政策。李克强总理9月21日表示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大众创业,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就像记者曾感受到的一样,创业热情正在中国各地扩散。
但这能为经济增长做出多大贡献还不好说。中国政府期待在创业热潮下出现新的创新。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7月接受中国杂志采访时承认,“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商业模式创新、组织管理创新等”。

中国的经济官员称创新分两种。一是从硅谷那样的自由气氛中诞生的创新,二是像日本那样熟练工不断磨砺技术实现的创新。在此基础上强调这两种类型创新中国都要争取实现。但也有经济学家认为这两种创新中国都不具备。原因是在能源和社会基础设施等领域仍存在严格的限制。
身边的朋友们,有的利用关系创业,有的以行动力实现突破,都在以拼命三郎的状态搏一搏。
但是,但是,但是,
能撑过1年,2年的公司却很少。
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查看全部
 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创业热潮。2016年上半年的新创企业数量达到261万家。平均每分钟就会诞生10家企业。在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从2014年前后推出了创业促进政策,并将其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下,政府相继出台了低息贷款和成立创业扶持中心等政策。李克强总理9月21日表示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大众创业,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就像记者曾感受到的一样,创业热情正在中国各地扩散。
但这能为经济增长做出多大贡献还不好说。中国政府期待在创业热潮下出现新的创新。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7月接受中国杂志采访时承认,“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商业模式创新、组织管理创新等”。

中国的经济官员称创新分两种。一是从硅谷那样的自由气氛中诞生的创新,二是像日本那样熟练工不断磨砺技术实现的创新。在此基础上强调这两种类型创新中国都要争取实现。但也有经济学家认为这两种创新中国都不具备。原因是在能源和社会基础设施等领域仍存在严格的限制。
身边的朋友们,有的利用关系创业,有的以行动力实现突破,都在以拼命三郎的状态搏一搏。
但是,但是,但是,
能撑过1年,2年的公司却很少。
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300 浏览

从福耀看制造业十年成本变迁

其它类 JGSZHDFS 2017-01-16 11:23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玻璃大王曹德旺在2016年末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曹德旺在接受访问时坦言中国制造业的高成本困境,包括高税负、连年上涨的人工工资、高资金成本等,引起大范围的讨论。客观来说,福耀玻璃作为世界排名第二的汽车玻璃制造企业,在美国建厂属于商业经济考量的因素更大,就此断定跑路与否不太合适,但透过福耀玻璃事件,观察制造业上市公司近年来成本变动和对净利的影响很有必要。
福耀玻璃成本上升真相
梳理福耀玻璃2006年以来财报可以得出几点结论:第一,公司人工、税负和利息三项成本合计增速远超过同期营收增速。从绝对规模看,公司营收从2006年39.35亿元涨至2016年三季度的154.54亿元(年化),累计涨幅为2.9倍。同期三项成本从4.44亿元涨至42.42亿元,累计涨8.56倍,远超过同期营收涨幅。从相对规模看,三项成本占营收比重逐年上升,近10年累计上涨11.54个百分点。2006年三项成本合计占比为16.52%,2016年三季报显示这三项占比涨至28.06%。
第二,成本增速超过净利润增速。一面是快速上涨的成本费用,一面是缓慢增长的营收规模,吞噬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虽然福耀玻璃在财报中多次提及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结果也保证了毛利率和净利率的增长,但从数据来看,近年来净利润增速明显弱于成本增速,成本占营收比重和净利润率二者间差距自2012年开始迅速扩大。2012年三项成本占营收比重为21.12%,高出净利率6.24个百分点;2016年三季度成本占比高出净利率9.3个百分点。意味着成本快速升高,同期净利润则缓慢增长,二者间差距逐步拉大,过快上升的成本加速挤压企业盈利空间。
第三,人工成本涨幅最快,其次是税负成本。从成本构成来看,涨幅最快的是人工成本,且10余年来持续增长。2006年人工成本支出仅为1.8亿元,这一数值按照2016年三季度年化处理后增至27.82亿元,上涨15.4倍。人均薪酬从2.28万元涨至12.2万元,涨幅超4倍。此外,税负成本涨幅也相对可观,占营收比重涨至9.45%,上涨3.76个百分点。从利润税负指标来看,公司近年来持续在40%~50%之间波动,无明显趋势性的变动。但要特别说明的是,利润税负指税负占净利润的比例。净利润受影响因素较多,包括管理水平、非经常性损益等指标,所以营收税负水平更能反映税负变迁情况。利息成本处在下降通道,占营收比下降近4个百分点。
福耀玻璃在成本逐年攀升的背景下,仍保持毛利和净利的持续增长,是公司经营和管理能力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毛利率保持在40%以上的水平,净利率接近20%,这在制造业实属难得,在一定意义上符合好生意、好公司的定义,体现企业较强的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可以看出毛利率和净利润率的差距正在不断拉大,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不断攀升的成本吞噬企业盈利空间。
制造业成本透视
福耀玻璃只是制造业成本变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制造业经济效益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很多企业家反映其攀升的成本也是不能承受之重。制造业公司大多分布在传统行业,一方面转型需要时间成本,另一方面攀升的成本和下降的效益使企业陷入生存困境,制约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和竞争力培育。客观合理地分析制造业整体成本变动趋势,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当前形势。
制造业公司规模庞大,占现有上市公司总数的六成左右。为了更全面考察制造业成本上升情况,我们将研究对象扩大至2013年以前上市的、2015年营收在百亿元以上、非借壳上市股、非ST股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全面分析。满足上述条件的公司共有161家,分布在19个申万一级行业,钢铁、化工、有色及汽车行业数量较多。从所属板块来看,主板138家,中小板23家。从企业性质来看,民营企业42家,国企109家。
税负额的衡量上,以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中本年缴纳的各项税额减掉本年收到的各项税收返还来计算。税负高低衡量方面,采用两个角度,一个是收入税负,即税负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一个是利润税负,即税负占利润总额的比重。
人工成本衡量上,以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来计算。利息成本方面,以上市公司财报附注中利息支出-利息收入计算,用利息成本占营收比重衡量其变动。(本文所有财务指标口径计算相同。)
梳理这些上市公司年报,全球经济整体低迷、需求下降、产品价格下降、国内经济下行等是财报的高频词汇,在一定程度上透视了当前实业经济的困境。从其财务数据观察其费用成本压力,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成本加速VS营收减速。161家制造业公司人工、税负、利息三项成本规模稳步攀升,在2013年至2016年分别为6128亿元、6808亿元、7395亿元、7529亿元(年化),累计增幅为22.85%,年均增幅5.71%。同期营业收入增幅放缓,并在2015年出现下滑,4年累计增6.78%,低于成本增幅约16个百分点。如首钢股份,公司2013年-2015年营收同比增幅-8.44%、-8.51%、-23.61%、3.99%,成本逆势上涨7倍。从其成本结构来看,涨幅最大的是工资成本,其次是税负成本。中航动力近4年营收累计上涨1.12倍,但成本累计上涨3.18倍。紫光股份近4年营收上涨1.78倍,同期成本涨超9倍。
增速放缓的营收和持续攀升的成本吞噬企业利润,数据显示,161家制造业公司净利润在2013年至2015年持续三年下滑,2016年在供给侧改革实施下出现转暖迹象。此外,大而不强的公司数量逐年递增,营收超百亿元公司中,2013年至2016年三季度,亏损企业家数分别是9家、10家、23家、13家。
二、税负超过净利润。利润税负是当前常用来衡量税负高低的指标,采用全部税费和净利润比值计算。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以来161家公司利润税负率分别为107%、113%、138%、97%。从中可看出税负额连续3年超过净利润。利润税负率排名较高的大多为有色、钢铁板块公司,这和近年来疲弱的经济环境相关。如中国铝业近年来持续亏损,上交税费分别为41.56亿元、39.33亿元、46.7亿元、27.09亿元,同期归属于母公司净利分别是9.48亿元、-162.17亿元、2.06亿元、1.08亿元,平均利润税负近13倍。公司表示,业绩亏损主要原因是全球需求放缓、产能过剩及铝价下跌。今年随着产品价格回升,国内去产能初见成效等因素叠加,钢铁有色行业业绩转暖。此外,近期正在实施重大资产重组的长城电脑,也是税费远超过净利润的典型代表。公司此前主营业务是传统PC电脑和液晶显示器,近4年税务费用远超过企业盈利水平。公司2013年以来净利分别是2949万元、5772万元、-3567万元、2688万元,期间税务费用分别为15.22亿元、9.97亿元、13.27亿元、10.39亿元,税负是净利润的51.6、17.28、-37.22、38.64倍。
三、人工成本逐年攀升。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得益于相对低廉的人工成本,当下人口红利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制造业持续上升的人工成本也印证这点。三项成本费用中,涨幅最高的为人工成本,近4年从3227亿上涨至4397亿,累计上涨36.26%,平均每年涨9.07%,高出营收约7个百分点。人均薪酬支出从2013年9.26万元上涨至2016年的11.49万元(年化),涨幅为24%。
从相对比例来看,人工成本占营收比例从5.75%提高至7.33%,远超过同期4.68%的净利润率水平。从行业特点来看,汽车行业人均工资涨幅最高,19家上市公司平均薪酬从8.42万涨至12.87万元,涨幅为52.87%;电子行业紧随其后,从6.87万元涨至10.33万元,上涨49.88%,计算机、食品饮料和农林牧渔等行业也涨幅居前。采掘行业薪酬水平下滑。
四、利息费用逆势回落。资金成本高是近年屡被提及的话题,以此反映实体经济运营困境。从数据来看,利息是三项费用中绝对规模最小的一项,年均规模约600亿元,占营收比重约1%,占净利润比例约为28%。从其变化趋势看,自2014年小幅升高之后,近2年出现回落趋势。2013年以来分别占营收比重为1.06%、1.15%、1.13%、0.70%。关于利息费用下降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方面得益于宽松的货币政策,2014年以来贷款利率下调6次,一年期贷款利率下调至4.75%,降幅达1.2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再融资渠道的畅通及再融资工具的发达,提高了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例,降低了资金成本。从利息费用降幅较大公司财报来看,深天马表示财务费用减少主要系归还银行借款,利息支出相应减少所致。华谊集团表示,利息费用减少主要系报告期借款减少、筹资成本下降。
小结
从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出,福耀玻璃的成本上升并非个例,曹德旺的观点有事实依据,161家公司折射出制造业整体现状。一方面,人工、税负等共性成本近年来稳步上升,依靠低廉价格抢占全球市场的策略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制造业营收增速放缓,但成本始终处于上升通道,并没有因为制造业不振而出现下降。相比降至个位数的净利润率,成本每上升一个百分点都给企业带来不小的生存压力。从成本结构来看,涨幅最快的是人工成本,且持续稳定增长,人口红利消失已然摆在眼前。其次是税负成本,按照当下常用利润税负的指标衡量,样本公司连续三年税负是利润的1倍以上。考虑到净利润受影响因素较多,对比收入税负水平,近4年也出现稳步攀升。在此前提下,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了必选动作。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支柱,贡献了近八成工业总产值,同时也是税收的主要贡献者。传统制造业的衰落给国内经济带来不小压力,如何在丧失低成本优势的情形下,向高附加值领域挺进是当前面临的难题。国家对制造业的转型发展给予高度重视,2015年5月国务院公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根据计划,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达成从制造大国变身为制造强国的目标。而2016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及国内经济逐步转暖,有不少公司也出现好转迹象。展望未来,一方面制造业公司需积极整合资源提高竞争力,或通过兼并重组扩大优势、或发挥核心技术优势实现产品升级改造、或拓展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或将低附加值的生产活动转移到劳动力相对便宜的国家或地区。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时间成本,需要政策的大力扶持。未来期待政策更多引导金融领域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给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环境,继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此外,在税收方面进一步加大调整力度,切实有效的降低制造业税负,鼓励制造业转型和创新,提高其竞争力。
福耀玻璃作为典型制造业公司,其持续攀升的成本并非个例。梳理营收百亿以上制造业公司,近年来人工、税负成本上升较为普遍。与之相反的是,受内需不振、外需低迷等因素影响,营收和净利增速显著放缓。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更是财政税收的主要贡献者,其经济效益对国内经济走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长远来看,人工成本优势一去不复返,政策需要在其他生产要素方面给予扶持,助力制造业积极转型升级。
各位大侠,有用真空吸盘抓取过泡沫棉吗?白色的那种,包装家电产品用的那种
有人知道现在Predix的情况吗?现在的实际案例多吗? 查看全部
玻璃大王曹德旺在2016年末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曹德旺在接受访问时坦言中国制造业的高成本困境,包括高税负、连年上涨的人工工资、高资金成本等,引起大范围的讨论。客观来说,福耀玻璃作为世界排名第二的汽车玻璃制造企业,在美国建厂属于商业经济考量的因素更大,就此断定跑路与否不太合适,但透过福耀玻璃事件,观察制造业上市公司近年来成本变动和对净利的影响很有必要。
福耀玻璃成本上升真相
梳理福耀玻璃2006年以来财报可以得出几点结论:第一,公司人工、税负和利息三项成本合计增速远超过同期营收增速。从绝对规模看,公司营收从2006年39.35亿元涨至2016年三季度的154.54亿元(年化),累计涨幅为2.9倍。同期三项成本从4.44亿元涨至42.42亿元,累计涨8.56倍,远超过同期营收涨幅。从相对规模看,三项成本占营收比重逐年上升,近10年累计上涨11.54个百分点。2006年三项成本合计占比为16.52%,2016年三季报显示这三项占比涨至28.06%。
第二,成本增速超过净利润增速。一面是快速上涨的成本费用,一面是缓慢增长的营收规模,吞噬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虽然福耀玻璃在财报中多次提及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结果也保证了毛利率和净利率的增长,但从数据来看,近年来净利润增速明显弱于成本增速,成本占营收比重和净利润率二者间差距自2012年开始迅速扩大。2012年三项成本占营收比重为21.12%,高出净利率6.24个百分点;2016年三季度成本占比高出净利率9.3个百分点。意味着成本快速升高,同期净利润则缓慢增长,二者间差距逐步拉大,过快上升的成本加速挤压企业盈利空间。
第三,人工成本涨幅最快,其次是税负成本。从成本构成来看,涨幅最快的是人工成本,且10余年来持续增长。2006年人工成本支出仅为1.8亿元,这一数值按照2016年三季度年化处理后增至27.82亿元,上涨15.4倍。人均薪酬从2.28万元涨至12.2万元,涨幅超4倍。此外,税负成本涨幅也相对可观,占营收比重涨至9.45%,上涨3.76个百分点。从利润税负指标来看,公司近年来持续在40%~50%之间波动,无明显趋势性的变动。但要特别说明的是,利润税负指税负占净利润的比例。净利润受影响因素较多,包括管理水平、非经常性损益等指标,所以营收税负水平更能反映税负变迁情况。利息成本处在下降通道,占营收比下降近4个百分点。
福耀玻璃在成本逐年攀升的背景下,仍保持毛利和净利的持续增长,是公司经营和管理能力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毛利率保持在40%以上的水平,净利率接近20%,这在制造业实属难得,在一定意义上符合好生意、好公司的定义,体现企业较强的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可以看出毛利率和净利润率的差距正在不断拉大,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不断攀升的成本吞噬企业盈利空间。
制造业成本透视
福耀玻璃只是制造业成本变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制造业经济效益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很多企业家反映其攀升的成本也是不能承受之重。制造业公司大多分布在传统行业,一方面转型需要时间成本,另一方面攀升的成本和下降的效益使企业陷入生存困境,制约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和竞争力培育。客观合理地分析制造业整体成本变动趋势,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当前形势。
制造业公司规模庞大,占现有上市公司总数的六成左右。为了更全面考察制造业成本上升情况,我们将研究对象扩大至2013年以前上市的、2015年营收在百亿元以上、非借壳上市股、非ST股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全面分析。满足上述条件的公司共有161家,分布在19个申万一级行业,钢铁、化工、有色及汽车行业数量较多。从所属板块来看,主板138家,中小板23家。从企业性质来看,民营企业42家,国企109家。
税负额的衡量上,以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中本年缴纳的各项税额减掉本年收到的各项税收返还来计算。税负高低衡量方面,采用两个角度,一个是收入税负,即税负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一个是利润税负,即税负占利润总额的比重。
人工成本衡量上,以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来计算。利息成本方面,以上市公司财报附注中利息支出-利息收入计算,用利息成本占营收比重衡量其变动。(本文所有财务指标口径计算相同。)
梳理这些上市公司年报,全球经济整体低迷、需求下降、产品价格下降、国内经济下行等是财报的高频词汇,在一定程度上透视了当前实业经济的困境。从其财务数据观察其费用成本压力,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成本加速VS营收减速。161家制造业公司人工、税负、利息三项成本规模稳步攀升,在2013年至2016年分别为6128亿元、6808亿元、7395亿元、7529亿元(年化),累计增幅为22.85%,年均增幅5.71%。同期营业收入增幅放缓,并在2015年出现下滑,4年累计增6.78%,低于成本增幅约16个百分点。如首钢股份,公司2013年-2015年营收同比增幅-8.44%、-8.51%、-23.61%、3.99%,成本逆势上涨7倍。从其成本结构来看,涨幅最大的是工资成本,其次是税负成本。中航动力近4年营收累计上涨1.12倍,但成本累计上涨3.18倍。紫光股份近4年营收上涨1.78倍,同期成本涨超9倍。
增速放缓的营收和持续攀升的成本吞噬企业利润,数据显示,161家制造业公司净利润在2013年至2015年持续三年下滑,2016年在供给侧改革实施下出现转暖迹象。此外,大而不强的公司数量逐年递增,营收超百亿元公司中,2013年至2016年三季度,亏损企业家数分别是9家、10家、23家、13家。
二、税负超过净利润。利润税负是当前常用来衡量税负高低的指标,采用全部税费和净利润比值计算。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以来161家公司利润税负率分别为107%、113%、138%、97%。从中可看出税负额连续3年超过净利润。利润税负率排名较高的大多为有色、钢铁板块公司,这和近年来疲弱的经济环境相关。如中国铝业近年来持续亏损,上交税费分别为41.56亿元、39.33亿元、46.7亿元、27.09亿元,同期归属于母公司净利分别是9.48亿元、-162.17亿元、2.06亿元、1.08亿元,平均利润税负近13倍。公司表示,业绩亏损主要原因是全球需求放缓、产能过剩及铝价下跌。今年随着产品价格回升,国内去产能初见成效等因素叠加,钢铁有色行业业绩转暖。此外,近期正在实施重大资产重组的长城电脑,也是税费远超过净利润的典型代表。公司此前主营业务是传统PC电脑和液晶显示器,近4年税务费用远超过企业盈利水平。公司2013年以来净利分别是2949万元、5772万元、-3567万元、2688万元,期间税务费用分别为15.22亿元、9.97亿元、13.27亿元、10.39亿元,税负是净利润的51.6、17.28、-37.22、38.64倍。
三、人工成本逐年攀升。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得益于相对低廉的人工成本,当下人口红利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制造业持续上升的人工成本也印证这点。三项成本费用中,涨幅最高的为人工成本,近4年从3227亿上涨至4397亿,累计上涨36.26%,平均每年涨9.07%,高出营收约7个百分点。人均薪酬支出从2013年9.26万元上涨至2016年的11.49万元(年化),涨幅为24%。
从相对比例来看,人工成本占营收比例从5.75%提高至7.33%,远超过同期4.68%的净利润率水平。从行业特点来看,汽车行业人均工资涨幅最高,19家上市公司平均薪酬从8.42万涨至12.87万元,涨幅为52.87%;电子行业紧随其后,从6.87万元涨至10.33万元,上涨49.88%,计算机、食品饮料和农林牧渔等行业也涨幅居前。采掘行业薪酬水平下滑。
四、利息费用逆势回落。资金成本高是近年屡被提及的话题,以此反映实体经济运营困境。从数据来看,利息是三项费用中绝对规模最小的一项,年均规模约600亿元,占营收比重约1%,占净利润比例约为28%。从其变化趋势看,自2014年小幅升高之后,近2年出现回落趋势。2013年以来分别占营收比重为1.06%、1.15%、1.13%、0.70%。关于利息费用下降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方面得益于宽松的货币政策,2014年以来贷款利率下调6次,一年期贷款利率下调至4.75%,降幅达1.2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再融资渠道的畅通及再融资工具的发达,提高了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例,降低了资金成本。从利息费用降幅较大公司财报来看,深天马表示财务费用减少主要系归还银行借款,利息支出相应减少所致。华谊集团表示,利息费用减少主要系报告期借款减少、筹资成本下降。
小结
从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出,福耀玻璃的成本上升并非个例,曹德旺的观点有事实依据,161家公司折射出制造业整体现状。一方面,人工、税负等共性成本近年来稳步上升,依靠低廉价格抢占全球市场的策略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制造业营收增速放缓,但成本始终处于上升通道,并没有因为制造业不振而出现下降。相比降至个位数的净利润率,成本每上升一个百分点都给企业带来不小的生存压力。从成本结构来看,涨幅最快的是人工成本,且持续稳定增长,人口红利消失已然摆在眼前。其次是税负成本,按照当下常用利润税负的指标衡量,样本公司连续三年税负是利润的1倍以上。考虑到净利润受影响因素较多,对比收入税负水平,近4年也出现稳步攀升。在此前提下,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了必选动作。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支柱,贡献了近八成工业总产值,同时也是税收的主要贡献者。传统制造业的衰落给国内经济带来不小压力,如何在丧失低成本优势的情形下,向高附加值领域挺进是当前面临的难题。国家对制造业的转型发展给予高度重视,2015年5月国务院公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根据计划,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达成从制造大国变身为制造强国的目标。而2016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及国内经济逐步转暖,有不少公司也出现好转迹象。展望未来,一方面制造业公司需积极整合资源提高竞争力,或通过兼并重组扩大优势、或发挥核心技术优势实现产品升级改造、或拓展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或将低附加值的生产活动转移到劳动力相对便宜的国家或地区。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时间成本,需要政策的大力扶持。未来期待政策更多引导金融领域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给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环境,继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此外,在税收方面进一步加大调整力度,切实有效的降低制造业税负,鼓励制造业转型和创新,提高其竞争力。
福耀玻璃作为典型制造业公司,其持续攀升的成本并非个例。梳理营收百亿以上制造业公司,近年来人工、税负成本上升较为普遍。与之相反的是,受内需不振、外需低迷等因素影响,营收和净利增速显著放缓。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更是财政税收的主要贡献者,其经济效益对国内经济走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长远来看,人工成本优势一去不复返,政策需要在其他生产要素方面给予扶持,助力制造业积极转型升级。
各位大侠,有用真空吸盘抓取过泡沫棉吗?白色的那种,包装家电产品用的那种
有人知道现在Predix的情况吗?现在的实际案例多吗?
494 浏览

工业软件技术将给制造业带来巨大颠覆

其它类 JGSZHDFS 2017-01-16 14:02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工业4.0中的智能制造处处与软件技术相关联。工业4.0本质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实现“智能工厂”。
在生产设备层面,通过嵌入不同的传感器进行实时感知。通过宽带网络,通过数据对整个过程进行精确控制;在生产管理层面,通过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宽带网络、工业软件、管理软件等一系列技术构成服务互联网,实现物理设备的信息感知、网络通信、精确控制和远程协作。
工业软件,是指专门为工业领域所使用的软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植入到硬件产品或生产设备之中的嵌入式软件,它可以细分为操作系统、嵌入式数据库和开发工具、应用软件等,他们被植入硬件产品或生产设备的嵌入式系统之中,达到自动化、智能化的控制、监测、管理各种设备和系统运行的目的,对应工业4.0中生产设备中的应用。
另一类则是对生产制造进行业务管理的,各种工业领域专用的工程软件。例如,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从产品研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分析(CAE)、辅助工艺(CAPP)、产品数据管理(PDM)等实现生产和管理过程的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和控制,对应工业4.0中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所以说,工业4.0将工业软件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工业4.0将各种工业软件充斥到制造流程之中,从供应链管理、产品设计、生产管理、企业管理等四个维度,提升“物理世界”中的工厂/车间的生产效率,优化生产工程。工业4.0中囊括了PDM(生产数据管理)、SCM(产业链管理)、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软件系统以及数据处理系统,能够将分散的各种信息汇总分析,从而解决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物流交货周期的不断加快以及客户定制要求的多样化的问题,为制造工艺带来决定性的影响。
如果从任意一个纬度来看工业4.0,都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结果。但是,无论从哪个纬度,信息处理的关键点“信息”与物理现象的关键点“网络”之间的连接处都是“工厂/车间”。因此,“信息物理系统”作为实体的操作设备,其作用是对于任何纬度的定位都是对等的,其接续性是特定的前提。
同时,工业4.0时代,每一个产品将承载其整个供应链和生命周期中所需的各种信息,实现追踪溯源。每一个生产设备将由整个生产价值链所继承,实现自律组织生产。智能工厂灵活决定生产过程,不同的生产设备既能够协作生产,又可以各自快速地对外部变化做出反应……归根到底,这些都是软件技术应用的结果。
可以说,工业软件技术支撑了绝大部分的生产制造过程。全球正在出现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而在这一浪潮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领域和业态。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也因软件系统而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这个新型的产业链将使制造业不再仅仅是硬件制造的概念,而将更多地融入软件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新的服务模式。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机器也经历了从“零件定义机器”到“软件定义机器”的过程。
从机器本身的定义来看,它是是由各种金属和非金属部件组装成的装置,消耗能源,可以运转和做功。最初只有带有动力的工具、让零部件运动起来的才能归类为机器,而电子的出现改变了机器定义,没有零部件运动的设备也可以被认为是机器。机器零部件,从百年前的钢铁或金属零件,逐渐变成了电气控制元器件,再变成了模拟电子元器件,再变成数字电子元器件(如芯片),最后变成了由软件来执行部分机器功能的装置。
现代机器已经脱胎换骨,包含各种新型“零部件”,而软件就是嵌入在金属之中的“思想者”、“统治者”与“定义者”。我们今天所讨论的主题,就聚焦在工业软件。工业软件是在工业领域里应用的各种软件,可以分为机械自动化、生产自动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等不同的大门类,也可以按用途分为CAX、ERP、PLM、MES、OA、EB、MRO等。作为新形态的零部件,工业软件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由计算机变形发展出来的各种工控编程器、工业计算机、嵌入式设备、各种测试仪器、医疗仪器、电视、广播、娱乐设备,以及以及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VR/AR等各种智能硬件中,软件“体量”从几十行代码到几十万行代码不等,如果没有软件支撑,上述设备已经无法运行。
智能系统的五个典型特征,可以提炼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提升。
状态感知是能准确感知系统外部工况,如市场、客户、输入的实时运行状态;
实时分析是对获取的实时运行状态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推理与分析;
自主决策是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按照设定的规则,自主做出选择和判断;
精准执行是对外部需求、企业运行状态、研发或生产等做出快速应对;
学习提升是在系统运行和反复执行的过程中,不断通过深度学习而提升系统智能。
对于基于科学效应而构成的初级智能系统,只需要具备状态感知→自主决策→即刻执行的能力。基于计算内核而构成的恒定智能系统,需要做到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而基于人工智能而构成开放智能系统,除了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之外,还要能做到不断地学习提升,像alphaGO一样。
各种机器、设备、产品或管理系统都是人造系统,实践表明,人造系统正在不断走向智能化。人造系统走向智能化有三个基本路径:
第一,数字化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事物。基本做法是在物理设备中嵌入数字化计算内核。从研发手段、管理手段、服务手段等环节的数字化,发展到产品、设备本身的数字化。各种芯片、传感器、智能微尘等都形成数字化计算内核(嵌入式系统),把各种芯片、传感器、智能微尘等嵌入式系统,嵌入到设备、产品或管理系统中。
第二,网联一切可以联接的事物。基本做法是把不同要素以网络形式联接起来。首先是物质(机械,如螺栓、导线)联接,其次是能量(物理场,如传感器、WiFi)联接,然后是信息(数字,如比特)联接,最终是意识(生物场,如意识)联接。在联接范围上,要从局部的、阶段性的信息集成,发展到全企业、全产品生命周期的信息集成。从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联接,发展到与外部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等的信息联接。从软件和数据之间的(集成)联接,发展到与物理设备之间的联接,让其变身成为可以入网的“终端”。最终发展到人、机、物的全面联接。
第三,加速知识流动,形成知识泛在。基本做法是把人的思维过程与思考结果沉淀成为知识和算法,知识和算法嵌入芯片,芯片嵌入硬件(嵌入式系统),硬件嵌入物理设备。万物互联,是形成智能的基础与前提。最终形成智能的关键在于数据的有序、自由的流动。数据承载了信息,信息承载了知识,知识触发和形成了智能。当网络无处不在、知识在任何场景下以数字化形式调用(知识泛在)式,则可以形成:用尽可能多的数据流动与尽可能少的成本物耗来满足个性化定制的需求。智能制造的实质,就是快速、高质量、低成本的大批量定制。
 
 
我们的创业潮,周年死咒
PMMA--亚加力注射成型工艺! 查看全部
工业4.0中的智能制造处处与软件技术相关联。工业4.0本质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实现“智能工厂”。
在生产设备层面,通过嵌入不同的传感器进行实时感知。通过宽带网络,通过数据对整个过程进行精确控制;在生产管理层面,通过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宽带网络、工业软件、管理软件等一系列技术构成服务互联网,实现物理设备的信息感知、网络通信、精确控制和远程协作。
工业软件,是指专门为工业领域所使用的软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植入到硬件产品或生产设备之中的嵌入式软件,它可以细分为操作系统、嵌入式数据库和开发工具、应用软件等,他们被植入硬件产品或生产设备的嵌入式系统之中,达到自动化、智能化的控制、监测、管理各种设备和系统运行的目的,对应工业4.0中生产设备中的应用。
另一类则是对生产制造进行业务管理的,各种工业领域专用的工程软件。例如,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从产品研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分析(CAE)、辅助工艺(CAPP)、产品数据管理(PDM)等实现生产和管理过程的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和控制,对应工业4.0中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所以说,工业4.0将工业软件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工业4.0将各种工业软件充斥到制造流程之中,从供应链管理、产品设计、生产管理、企业管理等四个维度,提升“物理世界”中的工厂/车间的生产效率,优化生产工程。工业4.0中囊括了PDM(生产数据管理)、SCM(产业链管理)、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软件系统以及数据处理系统,能够将分散的各种信息汇总分析,从而解决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物流交货周期的不断加快以及客户定制要求的多样化的问题,为制造工艺带来决定性的影响。
如果从任意一个纬度来看工业4.0,都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结果。但是,无论从哪个纬度,信息处理的关键点“信息”与物理现象的关键点“网络”之间的连接处都是“工厂/车间”。因此,“信息物理系统”作为实体的操作设备,其作用是对于任何纬度的定位都是对等的,其接续性是特定的前提。
同时,工业4.0时代,每一个产品将承载其整个供应链和生命周期中所需的各种信息,实现追踪溯源。每一个生产设备将由整个生产价值链所继承,实现自律组织生产。智能工厂灵活决定生产过程,不同的生产设备既能够协作生产,又可以各自快速地对外部变化做出反应……归根到底,这些都是软件技术应用的结果。
可以说,工业软件技术支撑了绝大部分的生产制造过程。全球正在出现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而在这一浪潮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领域和业态。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也因软件系统而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这个新型的产业链将使制造业不再仅仅是硬件制造的概念,而将更多地融入软件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新的服务模式。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机器也经历了从“零件定义机器”到“软件定义机器”的过程。
从机器本身的定义来看,它是是由各种金属和非金属部件组装成的装置,消耗能源,可以运转和做功。最初只有带有动力的工具、让零部件运动起来的才能归类为机器,而电子的出现改变了机器定义,没有零部件运动的设备也可以被认为是机器。机器零部件,从百年前的钢铁或金属零件,逐渐变成了电气控制元器件,再变成了模拟电子元器件,再变成数字电子元器件(如芯片),最后变成了由软件来执行部分机器功能的装置。
现代机器已经脱胎换骨,包含各种新型“零部件”,而软件就是嵌入在金属之中的“思想者”、“统治者”与“定义者”。我们今天所讨论的主题,就聚焦在工业软件。工业软件是在工业领域里应用的各种软件,可以分为机械自动化、生产自动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等不同的大门类,也可以按用途分为CAX、ERP、PLM、MES、OA、EB、MRO等。作为新形态的零部件,工业软件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由计算机变形发展出来的各种工控编程器、工业计算机、嵌入式设备、各种测试仪器、医疗仪器、电视、广播、娱乐设备,以及以及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VR/AR等各种智能硬件中,软件“体量”从几十行代码到几十万行代码不等,如果没有软件支撑,上述设备已经无法运行。
智能系统的五个典型特征,可以提炼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提升。
状态感知是能准确感知系统外部工况,如市场、客户、输入的实时运行状态;
实时分析是对获取的实时运行状态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推理与分析;
自主决策是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按照设定的规则,自主做出选择和判断;
精准执行是对外部需求、企业运行状态、研发或生产等做出快速应对;
学习提升是在系统运行和反复执行的过程中,不断通过深度学习而提升系统智能。
对于基于科学效应而构成的初级智能系统,只需要具备状态感知→自主决策→即刻执行的能力。基于计算内核而构成的恒定智能系统,需要做到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而基于人工智能而构成开放智能系统,除了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之外,还要能做到不断地学习提升,像alphaGO一样。
各种机器、设备、产品或管理系统都是人造系统,实践表明,人造系统正在不断走向智能化。人造系统走向智能化有三个基本路径:
第一,数字化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事物。基本做法是在物理设备中嵌入数字化计算内核。从研发手段、管理手段、服务手段等环节的数字化,发展到产品、设备本身的数字化。各种芯片、传感器、智能微尘等都形成数字化计算内核(嵌入式系统),把各种芯片、传感器、智能微尘等嵌入式系统,嵌入到设备、产品或管理系统中。
第二,网联一切可以联接的事物。基本做法是把不同要素以网络形式联接起来。首先是物质(机械,如螺栓、导线)联接,其次是能量(物理场,如传感器、WiFi)联接,然后是信息(数字,如比特)联接,最终是意识(生物场,如意识)联接。在联接范围上,要从局部的、阶段性的信息集成,发展到全企业、全产品生命周期的信息集成。从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联接,发展到与外部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等的信息联接。从软件和数据之间的(集成)联接,发展到与物理设备之间的联接,让其变身成为可以入网的“终端”。最终发展到人、机、物的全面联接。
第三,加速知识流动,形成知识泛在。基本做法是把人的思维过程与思考结果沉淀成为知识和算法,知识和算法嵌入芯片,芯片嵌入硬件(嵌入式系统),硬件嵌入物理设备。万物互联,是形成智能的基础与前提。最终形成智能的关键在于数据的有序、自由的流动。数据承载了信息,信息承载了知识,知识触发和形成了智能。当网络无处不在、知识在任何场景下以数字化形式调用(知识泛在)式,则可以形成:用尽可能多的数据流动与尽可能少的成本物耗来满足个性化定制的需求。智能制造的实质,就是快速、高质量、低成本的大批量定制。
 
 
我们的创业潮,周年死咒
PMMA--亚加力注射成型工艺!
322 浏览

我们的创业潮,周年死咒。

其它类 JGSZHDFS 2017-01-16 13:59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创业热潮。2016年上半年的新创企业数量达到261万家。平均每分钟就会诞生10家企业。在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从2014年前后推出了创业促进政策,并将其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下,政府相继出台了低息贷款和成立创业扶持中心等政策。李克强总理9月21日表示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大众创业,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就像记者曾感受到的一样,创业热情正在中国各地扩散。
但这能为经济增长做出多大贡献还不好说。中国政府期待在创业热潮下出现新的创新。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7月接受中国杂志采访时承认,“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商业模式创新、组织管理创新等”。

中国的经济官员称创新分两种。一是从硅谷那样的自由气氛中诞生的创新,二是像日本那样熟练工不断磨砺技术实现的创新。在此基础上强调这两种类型创新中国都要争取实现。但也有经济学家认为这两种创新中国都不具备。原因是在能源和社会基础设施等领域仍存在严格的限制。
身边的朋友们,有的利用关系创业,有的以行动力实现突破,都在以拼命三郎的状态搏一搏。
但是,但是,但是,
能撑过1年,2年的公司却很少。
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查看全部
 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创业热潮。2016年上半年的新创企业数量达到261万家。平均每分钟就会诞生10家企业。在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从2014年前后推出了创业促进政策,并将其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下,政府相继出台了低息贷款和成立创业扶持中心等政策。李克强总理9月21日表示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大众创业,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就像记者曾感受到的一样,创业热情正在中国各地扩散。
但这能为经济增长做出多大贡献还不好说。中国政府期待在创业热潮下出现新的创新。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7月接受中国杂志采访时承认,“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商业模式创新、组织管理创新等”。

中国的经济官员称创新分两种。一是从硅谷那样的自由气氛中诞生的创新,二是像日本那样熟练工不断磨砺技术实现的创新。在此基础上强调这两种类型创新中国都要争取实现。但也有经济学家认为这两种创新中国都不具备。原因是在能源和社会基础设施等领域仍存在严格的限制。
身边的朋友们,有的利用关系创业,有的以行动力实现突破,都在以拼命三郎的状态搏一搏。
但是,但是,但是,
能撑过1年,2年的公司却很少。
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300 浏览

从福耀看制造业十年成本变迁

其它类 JGSZHDFS 2017-01-16 11:23 发表了文章 来自相关话题

玻璃大王曹德旺在2016年末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曹德旺在接受访问时坦言中国制造业的高成本困境,包括高税负、连年上涨的人工工资、高资金成本等,引起大范围的讨论。客观来说,福耀玻璃作为世界排名第二的汽车玻璃制造企业,在美国建厂属于商业经济考量的因素更大,就此断定跑路与否不太合适,但透过福耀玻璃事件,观察制造业上市公司近年来成本变动和对净利的影响很有必要。
福耀玻璃成本上升真相
梳理福耀玻璃2006年以来财报可以得出几点结论:第一,公司人工、税负和利息三项成本合计增速远超过同期营收增速。从绝对规模看,公司营收从2006年39.35亿元涨至2016年三季度的154.54亿元(年化),累计涨幅为2.9倍。同期三项成本从4.44亿元涨至42.42亿元,累计涨8.56倍,远超过同期营收涨幅。从相对规模看,三项成本占营收比重逐年上升,近10年累计上涨11.54个百分点。2006年三项成本合计占比为16.52%,2016年三季报显示这三项占比涨至28.06%。
第二,成本增速超过净利润增速。一面是快速上涨的成本费用,一面是缓慢增长的营收规模,吞噬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虽然福耀玻璃在财报中多次提及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结果也保证了毛利率和净利率的增长,但从数据来看,近年来净利润增速明显弱于成本增速,成本占营收比重和净利润率二者间差距自2012年开始迅速扩大。2012年三项成本占营收比重为21.12%,高出净利率6.24个百分点;2016年三季度成本占比高出净利率9.3个百分点。意味着成本快速升高,同期净利润则缓慢增长,二者间差距逐步拉大,过快上升的成本加速挤压企业盈利空间。
第三,人工成本涨幅最快,其次是税负成本。从成本构成来看,涨幅最快的是人工成本,且10余年来持续增长。2006年人工成本支出仅为1.8亿元,这一数值按照2016年三季度年化处理后增至27.82亿元,上涨15.4倍。人均薪酬从2.28万元涨至12.2万元,涨幅超4倍。此外,税负成本涨幅也相对可观,占营收比重涨至9.45%,上涨3.76个百分点。从利润税负指标来看,公司近年来持续在40%~50%之间波动,无明显趋势性的变动。但要特别说明的是,利润税负指税负占净利润的比例。净利润受影响因素较多,包括管理水平、非经常性损益等指标,所以营收税负水平更能反映税负变迁情况。利息成本处在下降通道,占营收比下降近4个百分点。
福耀玻璃在成本逐年攀升的背景下,仍保持毛利和净利的持续增长,是公司经营和管理能力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毛利率保持在40%以上的水平,净利率接近20%,这在制造业实属难得,在一定意义上符合好生意、好公司的定义,体现企业较强的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可以看出毛利率和净利润率的差距正在不断拉大,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不断攀升的成本吞噬企业盈利空间。
制造业成本透视
福耀玻璃只是制造业成本变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制造业经济效益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很多企业家反映其攀升的成本也是不能承受之重。制造业公司大多分布在传统行业,一方面转型需要时间成本,另一方面攀升的成本和下降的效益使企业陷入生存困境,制约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和竞争力培育。客观合理地分析制造业整体成本变动趋势,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当前形势。
制造业公司规模庞大,占现有上市公司总数的六成左右。为了更全面考察制造业成本上升情况,我们将研究对象扩大至2013年以前上市的、2015年营收在百亿元以上、非借壳上市股、非ST股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全面分析。满足上述条件的公司共有161家,分布在19个申万一级行业,钢铁、化工、有色及汽车行业数量较多。从所属板块来看,主板138家,中小板23家。从企业性质来看,民营企业42家,国企109家。
税负额的衡量上,以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中本年缴纳的各项税额减掉本年收到的各项税收返还来计算。税负高低衡量方面,采用两个角度,一个是收入税负,即税负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一个是利润税负,即税负占利润总额的比重。
人工成本衡量上,以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来计算。利息成本方面,以上市公司财报附注中利息支出-利息收入计算,用利息成本占营收比重衡量其变动。(本文所有财务指标口径计算相同。)
梳理这些上市公司年报,全球经济整体低迷、需求下降、产品价格下降、国内经济下行等是财报的高频词汇,在一定程度上透视了当前实业经济的困境。从其财务数据观察其费用成本压力,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成本加速VS营收减速。161家制造业公司人工、税负、利息三项成本规模稳步攀升,在2013年至2016年分别为6128亿元、6808亿元、7395亿元、7529亿元(年化),累计增幅为22.85%,年均增幅5.71%。同期营业收入增幅放缓,并在2015年出现下滑,4年累计增6.78%,低于成本增幅约16个百分点。如首钢股份,公司2013年-2015年营收同比增幅-8.44%、-8.51%、-23.61%、3.99%,成本逆势上涨7倍。从其成本结构来看,涨幅最大的是工资成本,其次是税负成本。中航动力近4年营收累计上涨1.12倍,但成本累计上涨3.18倍。紫光股份近4年营收上涨1.78倍,同期成本涨超9倍。
增速放缓的营收和持续攀升的成本吞噬企业利润,数据显示,161家制造业公司净利润在2013年至2015年持续三年下滑,2016年在供给侧改革实施下出现转暖迹象。此外,大而不强的公司数量逐年递增,营收超百亿元公司中,2013年至2016年三季度,亏损企业家数分别是9家、10家、23家、13家。
二、税负超过净利润。利润税负是当前常用来衡量税负高低的指标,采用全部税费和净利润比值计算。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以来161家公司利润税负率分别为107%、113%、138%、97%。从中可看出税负额连续3年超过净利润。利润税负率排名较高的大多为有色、钢铁板块公司,这和近年来疲弱的经济环境相关。如中国铝业近年来持续亏损,上交税费分别为41.56亿元、39.33亿元、46.7亿元、27.09亿元,同期归属于母公司净利分别是9.48亿元、-162.17亿元、2.06亿元、1.08亿元,平均利润税负近13倍。公司表示,业绩亏损主要原因是全球需求放缓、产能过剩及铝价下跌。今年随着产品价格回升,国内去产能初见成效等因素叠加,钢铁有色行业业绩转暖。此外,近期正在实施重大资产重组的长城电脑,也是税费远超过净利润的典型代表。公司此前主营业务是传统PC电脑和液晶显示器,近4年税务费用远超过企业盈利水平。公司2013年以来净利分别是2949万元、5772万元、-3567万元、2688万元,期间税务费用分别为15.22亿元、9.97亿元、13.27亿元、10.39亿元,税负是净利润的51.6、17.28、-37.22、38.64倍。
三、人工成本逐年攀升。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得益于相对低廉的人工成本,当下人口红利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制造业持续上升的人工成本也印证这点。三项成本费用中,涨幅最高的为人工成本,近4年从3227亿上涨至4397亿,累计上涨36.26%,平均每年涨9.07%,高出营收约7个百分点。人均薪酬支出从2013年9.26万元上涨至2016年的11.49万元(年化),涨幅为24%。
从相对比例来看,人工成本占营收比例从5.75%提高至7.33%,远超过同期4.68%的净利润率水平。从行业特点来看,汽车行业人均工资涨幅最高,19家上市公司平均薪酬从8.42万涨至12.87万元,涨幅为52.87%;电子行业紧随其后,从6.87万元涨至10.33万元,上涨49.88%,计算机、食品饮料和农林牧渔等行业也涨幅居前。采掘行业薪酬水平下滑。
四、利息费用逆势回落。资金成本高是近年屡被提及的话题,以此反映实体经济运营困境。从数据来看,利息是三项费用中绝对规模最小的一项,年均规模约600亿元,占营收比重约1%,占净利润比例约为28%。从其变化趋势看,自2014年小幅升高之后,近2年出现回落趋势。2013年以来分别占营收比重为1.06%、1.15%、1.13%、0.70%。关于利息费用下降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方面得益于宽松的货币政策,2014年以来贷款利率下调6次,一年期贷款利率下调至4.75%,降幅达1.2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再融资渠道的畅通及再融资工具的发达,提高了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例,降低了资金成本。从利息费用降幅较大公司财报来看,深天马表示财务费用减少主要系归还银行借款,利息支出相应减少所致。华谊集团表示,利息费用减少主要系报告期借款减少、筹资成本下降。
小结
从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出,福耀玻璃的成本上升并非个例,曹德旺的观点有事实依据,161家公司折射出制造业整体现状。一方面,人工、税负等共性成本近年来稳步上升,依靠低廉价格抢占全球市场的策略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制造业营收增速放缓,但成本始终处于上升通道,并没有因为制造业不振而出现下降。相比降至个位数的净利润率,成本每上升一个百分点都给企业带来不小的生存压力。从成本结构来看,涨幅最快的是人工成本,且持续稳定增长,人口红利消失已然摆在眼前。其次是税负成本,按照当下常用利润税负的指标衡量,样本公司连续三年税负是利润的1倍以上。考虑到净利润受影响因素较多,对比收入税负水平,近4年也出现稳步攀升。在此前提下,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了必选动作。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支柱,贡献了近八成工业总产值,同时也是税收的主要贡献者。传统制造业的衰落给国内经济带来不小压力,如何在丧失低成本优势的情形下,向高附加值领域挺进是当前面临的难题。国家对制造业的转型发展给予高度重视,2015年5月国务院公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根据计划,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达成从制造大国变身为制造强国的目标。而2016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及国内经济逐步转暖,有不少公司也出现好转迹象。展望未来,一方面制造业公司需积极整合资源提高竞争力,或通过兼并重组扩大优势、或发挥核心技术优势实现产品升级改造、或拓展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或将低附加值的生产活动转移到劳动力相对便宜的国家或地区。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时间成本,需要政策的大力扶持。未来期待政策更多引导金融领域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给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环境,继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此外,在税收方面进一步加大调整力度,切实有效的降低制造业税负,鼓励制造业转型和创新,提高其竞争力。
福耀玻璃作为典型制造业公司,其持续攀升的成本并非个例。梳理营收百亿以上制造业公司,近年来人工、税负成本上升较为普遍。与之相反的是,受内需不振、外需低迷等因素影响,营收和净利增速显著放缓。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更是财政税收的主要贡献者,其经济效益对国内经济走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长远来看,人工成本优势一去不复返,政策需要在其他生产要素方面给予扶持,助力制造业积极转型升级。
各位大侠,有用真空吸盘抓取过泡沫棉吗?白色的那种,包装家电产品用的那种
有人知道现在Predix的情况吗?现在的实际案例多吗? 查看全部
玻璃大王曹德旺在2016年末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曹德旺在接受访问时坦言中国制造业的高成本困境,包括高税负、连年上涨的人工工资、高资金成本等,引起大范围的讨论。客观来说,福耀玻璃作为世界排名第二的汽车玻璃制造企业,在美国建厂属于商业经济考量的因素更大,就此断定跑路与否不太合适,但透过福耀玻璃事件,观察制造业上市公司近年来成本变动和对净利的影响很有必要。
福耀玻璃成本上升真相
梳理福耀玻璃2006年以来财报可以得出几点结论:第一,公司人工、税负和利息三项成本合计增速远超过同期营收增速。从绝对规模看,公司营收从2006年39.35亿元涨至2016年三季度的154.54亿元(年化),累计涨幅为2.9倍。同期三项成本从4.44亿元涨至42.42亿元,累计涨8.56倍,远超过同期营收涨幅。从相对规模看,三项成本占营收比重逐年上升,近10年累计上涨11.54个百分点。2006年三项成本合计占比为16.52%,2016年三季报显示这三项占比涨至28.06%。
第二,成本增速超过净利润增速。一面是快速上涨的成本费用,一面是缓慢增长的营收规模,吞噬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虽然福耀玻璃在财报中多次提及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结果也保证了毛利率和净利率的增长,但从数据来看,近年来净利润增速明显弱于成本增速,成本占营收比重和净利润率二者间差距自2012年开始迅速扩大。2012年三项成本占营收比重为21.12%,高出净利率6.24个百分点;2016年三季度成本占比高出净利率9.3个百分点。意味着成本快速升高,同期净利润则缓慢增长,二者间差距逐步拉大,过快上升的成本加速挤压企业盈利空间。
第三,人工成本涨幅最快,其次是税负成本。从成本构成来看,涨幅最快的是人工成本,且10余年来持续增长。2006年人工成本支出仅为1.8亿元,这一数值按照2016年三季度年化处理后增至27.82亿元,上涨15.4倍。人均薪酬从2.28万元涨至12.2万元,涨幅超4倍。此外,税负成本涨幅也相对可观,占营收比重涨至9.45%,上涨3.76个百分点。从利润税负指标来看,公司近年来持续在40%~50%之间波动,无明显趋势性的变动。但要特别说明的是,利润税负指税负占净利润的比例。净利润受影响因素较多,包括管理水平、非经常性损益等指标,所以营收税负水平更能反映税负变迁情况。利息成本处在下降通道,占营收比下降近4个百分点。
福耀玻璃在成本逐年攀升的背景下,仍保持毛利和净利的持续增长,是公司经营和管理能力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毛利率保持在40%以上的水平,净利率接近20%,这在制造业实属难得,在一定意义上符合好生意、好公司的定义,体现企业较强的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可以看出毛利率和净利润率的差距正在不断拉大,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不断攀升的成本吞噬企业盈利空间。
制造业成本透视
福耀玻璃只是制造业成本变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制造业经济效益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很多企业家反映其攀升的成本也是不能承受之重。制造业公司大多分布在传统行业,一方面转型需要时间成本,另一方面攀升的成本和下降的效益使企业陷入生存困境,制约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和竞争力培育。客观合理地分析制造业整体成本变动趋势,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当前形势。
制造业公司规模庞大,占现有上市公司总数的六成左右。为了更全面考察制造业成本上升情况,我们将研究对象扩大至2013年以前上市的、2015年营收在百亿元以上、非借壳上市股、非ST股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全面分析。满足上述条件的公司共有161家,分布在19个申万一级行业,钢铁、化工、有色及汽车行业数量较多。从所属板块来看,主板138家,中小板23家。从企业性质来看,民营企业42家,国企109家。
税负额的衡量上,以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中本年缴纳的各项税额减掉本年收到的各项税收返还来计算。税负高低衡量方面,采用两个角度,一个是收入税负,即税负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一个是利润税负,即税负占利润总额的比重。
人工成本衡量上,以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来计算。利息成本方面,以上市公司财报附注中利息支出-利息收入计算,用利息成本占营收比重衡量其变动。(本文所有财务指标口径计算相同。)
梳理这些上市公司年报,全球经济整体低迷、需求下降、产品价格下降、国内经济下行等是财报的高频词汇,在一定程度上透视了当前实业经济的困境。从其财务数据观察其费用成本压力,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成本加速VS营收减速。161家制造业公司人工、税负、利息三项成本规模稳步攀升,在2013年至2016年分别为6128亿元、6808亿元、7395亿元、7529亿元(年化),累计增幅为22.85%,年均增幅5.71%。同期营业收入增幅放缓,并在2015年出现下滑,4年累计增6.78%,低于成本增幅约16个百分点。如首钢股份,公司2013年-2015年营收同比增幅-8.44%、-8.51%、-23.61%、3.99%,成本逆势上涨7倍。从其成本结构来看,涨幅最大的是工资成本,其次是税负成本。中航动力近4年营收累计上涨1.12倍,但成本累计上涨3.18倍。紫光股份近4年营收上涨1.78倍,同期成本涨超9倍。
增速放缓的营收和持续攀升的成本吞噬企业利润,数据显示,161家制造业公司净利润在2013年至2015年持续三年下滑,2016年在供给侧改革实施下出现转暖迹象。此外,大而不强的公司数量逐年递增,营收超百亿元公司中,2013年至2016年三季度,亏损企业家数分别是9家、10家、23家、13家。
二、税负超过净利润。利润税负是当前常用来衡量税负高低的指标,采用全部税费和净利润比值计算。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以来161家公司利润税负率分别为107%、113%、138%、97%。从中可看出税负额连续3年超过净利润。利润税负率排名较高的大多为有色、钢铁板块公司,这和近年来疲弱的经济环境相关。如中国铝业近年来持续亏损,上交税费分别为41.56亿元、39.33亿元、46.7亿元、27.09亿元,同期归属于母公司净利分别是9.48亿元、-162.17亿元、2.06亿元、1.08亿元,平均利润税负近13倍。公司表示,业绩亏损主要原因是全球需求放缓、产能过剩及铝价下跌。今年随着产品价格回升,国内去产能初见成效等因素叠加,钢铁有色行业业绩转暖。此外,近期正在实施重大资产重组的长城电脑,也是税费远超过净利润的典型代表。公司此前主营业务是传统PC电脑和液晶显示器,近4年税务费用远超过企业盈利水平。公司2013年以来净利分别是2949万元、5772万元、-3567万元、2688万元,期间税务费用分别为15.22亿元、9.97亿元、13.27亿元、10.39亿元,税负是净利润的51.6、17.28、-37.22、38.64倍。
三、人工成本逐年攀升。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得益于相对低廉的人工成本,当下人口红利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制造业持续上升的人工成本也印证这点。三项成本费用中,涨幅最高的为人工成本,近4年从3227亿上涨至4397亿,累计上涨36.26%,平均每年涨9.07%,高出营收约7个百分点。人均薪酬支出从2013年9.26万元上涨至2016年的11.49万元(年化),涨幅为24%。
从相对比例来看,人工成本占营收比例从5.75%提高至7.33%,远超过同期4.68%的净利润率水平。从行业特点来看,汽车行业人均工资涨幅最高,19家上市公司平均薪酬从8.42万涨至12.87万元,涨幅为52.87%;电子行业紧随其后,从6.87万元涨至10.33万元,上涨49.88%,计算机、食品饮料和农林牧渔等行业也涨幅居前。采掘行业薪酬水平下滑。
四、利息费用逆势回落。资金成本高是近年屡被提及的话题,以此反映实体经济运营困境。从数据来看,利息是三项费用中绝对规模最小的一项,年均规模约600亿元,占营收比重约1%,占净利润比例约为28%。从其变化趋势看,自2014年小幅升高之后,近2年出现回落趋势。2013年以来分别占营收比重为1.06%、1.15%、1.13%、0.70%。关于利息费用下降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方面得益于宽松的货币政策,2014年以来贷款利率下调6次,一年期贷款利率下调至4.75%,降幅达1.2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再融资渠道的畅通及再融资工具的发达,提高了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例,降低了资金成本。从利息费用降幅较大公司财报来看,深天马表示财务费用减少主要系归还银行借款,利息支出相应减少所致。华谊集团表示,利息费用减少主要系报告期借款减少、筹资成本下降。
小结
从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出,福耀玻璃的成本上升并非个例,曹德旺的观点有事实依据,161家公司折射出制造业整体现状。一方面,人工、税负等共性成本近年来稳步上升,依靠低廉价格抢占全球市场的策略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制造业营收增速放缓,但成本始终处于上升通道,并没有因为制造业不振而出现下降。相比降至个位数的净利润率,成本每上升一个百分点都给企业带来不小的生存压力。从成本结构来看,涨幅最快的是人工成本,且持续稳定增长,人口红利消失已然摆在眼前。其次是税负成本,按照当下常用利润税负的指标衡量,样本公司连续三年税负是利润的1倍以上。考虑到净利润受影响因素较多,对比收入税负水平,近4年也出现稳步攀升。在此前提下,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了必选动作。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支柱,贡献了近八成工业总产值,同时也是税收的主要贡献者。传统制造业的衰落给国内经济带来不小压力,如何在丧失低成本优势的情形下,向高附加值领域挺进是当前面临的难题。国家对制造业的转型发展给予高度重视,2015年5月国务院公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根据计划,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达成从制造大国变身为制造强国的目标。而2016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及国内经济逐步转暖,有不少公司也出现好转迹象。展望未来,一方面制造业公司需积极整合资源提高竞争力,或通过兼并重组扩大优势、或发挥核心技术优势实现产品升级改造、或拓展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或将低附加值的生产活动转移到劳动力相对便宜的国家或地区。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时间成本,需要政策的大力扶持。未来期待政策更多引导金融领域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给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环境,继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此外,在税收方面进一步加大调整力度,切实有效的降低制造业税负,鼓励制造业转型和创新,提高其竞争力。
福耀玻璃作为典型制造业公司,其持续攀升的成本并非个例。梳理营收百亿以上制造业公司,近年来人工、税负成本上升较为普遍。与之相反的是,受内需不振、外需低迷等因素影响,营收和净利增速显著放缓。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更是财政税收的主要贡献者,其经济效益对国内经济走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长远来看,人工成本优势一去不复返,政策需要在其他生产要素方面给予扶持,助力制造业积极转型升级。
各位大侠,有用真空吸盘抓取过泡沫棉吗?白色的那种,包装家电产品用的那种
有人知道现在Predix的情况吗?现在的实际案例多吗?